一种导丝、导引装置及空肠造瘘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325197发布日期:2023-06-01 02:58阅读: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导丝、导引装置及空肠造瘘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是一种导丝、导引装置及空肠造瘘系统。


背景技术:

1、食管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随着病情的发展最终会因无法进食而衰竭死亡。患者术前多有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进食梗阻等症状,加之术后患者消化道重建,如果营养治疗不到位就会出现营养不良而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针对此类患者,通常采用肠外营养以及肠内营养这两种营养支持途径。肠外营养主要是静脉营养,长期肠外营养支持后肠道形态和功能会发生异常,可损害机体的免疫系统,长期肠外营养甚至会导致肠道黏膜的萎缩。相比较而言,肠内营养更符合机体的生理需求,能够维持肠道黏膜的正常结构和功能。肠内营养支持常用的有鼻肠营养管和空肠造瘘管,鼻肠营养管适用于肠道功能正常者,空肠造瘘管适用于食管癌手术消化道再造患者,特别是术后需要进行放疗或者化疗的病人,一般在腹腔镜下进行,该方法中的空肠造瘘需要在找到直肠后将直肠截断,将无法工作的一端缝合起来,尚能工作的一端与体外的液体装置等连接,通过体外的液体装置等把营养液之类的输入体内供患者吸收。

2、上述空肠造瘘方案可解决患者空肠营养输入的问题,但上述方式需要先在胃壁上形成一个孔洞,通过该孔洞将空肠营养管以盲插的方式植入空肠内,插管难度大,置入困难;一旦无法通过胃腔将空肠营养管放入目标位置,则在胃壁上预先形成的孔洞会给病人带来额外的创伤且还无法达到空肠营养管植入的目的,因此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避免和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导丝,可对插入胃腔的空肠营养管进行引导使其顺利插入空肠内;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导引装置及空肠造瘘系统。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导丝,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4、主体导丝,可弯折;

5、解脱点,位于主体导丝上,可断开以使得主体导丝分为两段;

6、捕捉点,可供捕获,位于主体导丝上并与解脱点位置错开。

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主体导丝上具有分叉点,主体导丝自分叉点分成两个互相分离的叉端,两个叉端分别为用于布置解脱点的解脱导丝以及用于布置捕捉点的牵引导丝。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解脱导丝的直径小于牵引导丝的直径。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捕捉点为布置在牵引导丝远离分叉点的端部的牵引圈,牵引圈与牵引导丝位置相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解脱点与主体导丝分叉点的距离小于捕捉点与主体导丝分叉点的距离。

11、一种导引装置,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12、导芯,设置有工作通道,工作通道供所述的一种导丝穿行通过;

13、解脱组件,布置在导芯内并用于断开解脱点。

1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该导引装置还包括沿工作通道介入至目标区域内的导引管,主体导丝沿导引管的管腔抵达目标区域。

1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工作通道开设在导芯内部。

1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解脱组件布置在主体导丝的介入路径上,解脱组件通过物理解脱、化学解脱、电解脱、热解脱或光解脱中的至少一种使解脱点断开。

1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导芯为软式的内窥镜。

1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窥镜前端设置有作为光源的发光元件以及接收并将反射光信号转换为图像信息输出的感光元件。

1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发光元件为至少一根光纤,感光元件为电耦合器件、固态图像传感器、接触式图像传感器中的一种。

20、一种空肠造瘘系统,包括如下组成部分:

21、所述的导引装置;

22、抓捕组件,自体外介入至抓捕区域并通过捕捉点捕获牵引导丝;

23、空肠营养管,可沿捕获的牵引导丝推送至空肠内。

24、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抓捕组件包括自体外介入至捕捉区域的抓捕导管,抓捕导丝沿抓捕导管进入抓捕区域内,抓捕导丝上设置有用于抓捕捕捉点的抓爪。

25、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空肠营养管位于体外的管体上设置有输入口以供药物和/或营养液输入至空肠营养管的管腔内,空肠营养管位于空肠内的管体上设置有输出口以供管腔内的药物或营养液输出至空肠内。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7、1.本实用新型的主体导丝具有两个叉端,分叉分别形成牵引导丝和解脱导丝,可分别完成解脱任务和牵引任务,在解脱导丝断开后,牵引导丝和主体导丝和留置于空肠内,捕捉点等待被捕捉,由于解脱导丝比牵引导丝更细,在其被捕捉后可顺利被弯折并随牵引导丝进入空肠营养管内,患者体感更佳;牵引圈设计为与牵引导丝相切,更易被捕捉且较为圆润,不易对人体内组织造成损伤;通过对解脱点以及捕捉点位置的合理设计,使得解脱导丝的弯折幅度更小,更易进入空肠营养管内且不易发生缠绕。

28、2、本实用新型经鼻腔或口腔沿消化道向空肠内置入导芯,在导芯的可视化导航下可顺利进入空肠内并判断空肠或胃腔内条件,通过在其内部开设工作通道,使得主体导丝可沿工作通道直接抵达空肠内,此时将导芯自空肠撤至胃腔内,解脱组件可借助导芯的可视化反馈对解脱导丝进行断开作业,解脱导丝被断开后可使得牵引导丝脱离工作通道并留置于胃腔内;在建立胃造瘘后,位于胃腔内的牵引导丝可作为引导件引导空肠营养管自体外依次通过胃造瘘和胃腔后进入空肠内,无需截断空肠,大幅降低了空肠营养管的插管难度,不会对病人带来额外的创伤,避免了手术不成功造成额外的胃造瘘孔洞创伤,植入过程简单,可实现微创植入。

29、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芯确认牵引导丝达到胃腔后即可对解脱导丝进行解脱,此时牵引导丝和主体导丝可作为空肠营养管的引入导丝,建立起胃腔和空肠之间的桥梁,引入空肠营养管后即可成功将营养液从体外输送至空肠内,整个过程患者的体感更佳;通过物理解脱、化学解脱、电解脱、热解脱或光解脱等方式均可对解脱导丝进行解脱作业,选择范围广泛。

30、4、本实用新型的导芯可选用软式的内窥镜,其具有材质柔软、可以弯曲的特点,且内窥镜的插入端部可以调整角度,内窥镜体积小,医生易于操作;通过发射波长不同的光纤束的配合,可以满足医生临床操作的个性化需求,比如可以根据观察的视野明暗情况调整视野亮度,主要起到对空肠或胃腔进行照明的作用,通过实时传回内窥镜所在位置处的图像信息,便于临床医生及时准确掌握导丝的实际置入情况,缩短置入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满足可视化置入要求。

31、5、本实用新型发光元件和感光元件可通过配合,先朝向目标位置发射成像探测光,并接收来自目标位置的成像响应光,基于成像响应光的信号强度在成像光纤束中的分布情况可确定内窥镜的所在位置相对于目标位置的中心方向偏离情况,通过感光元件记录的图像可以满足临床上对高像素高画质的可视化要求,便于医生观察;在获取目标位置图像信息后,判断肠内条件,可缩短置入时间,减少患者痛苦。

32、6、本实用新型经胃造瘘向胃腔内置入抓捕导管后,可将抓捕导丝沿抓捕导管置入胃腔内,通过抓捕导丝和牵引导丝上抓爪和牵引圈的配合,可将牵引导丝沿抓捕导管拉出体外,此时将空肠营养管套设在牵引导丝外,牵引导丝即可建立起胃腔和空肠之间的桥梁,供空肠营养管置入空肠内,后续药物和营养液可依次通过空肠营养管的输入口、管腔以及输出口后达到空肠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