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文档序号:35691473发布日期:2023-10-11 13:08阅读:2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本技术涉及眼科医疗器械,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


背景技术:

1、角膜、结膜、眼睑、睑板腺、泪腺、泪道等眼表器官组织与眼部疾病特别是眼表疾病密不可分,其中角膜、结膜等暴露在外,可以直接观察,但是睑板腺、泪腺等位于眼睑部位需要特殊的检查方法才能暴露,除此之外还有部分组织位置较后需要医患双方高度配合才能部分暴露。近些年来,为了了解角膜在不同疾病中神经纤维、细胞等改变情况,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in vivo confocal microscopy,ivcm)被广泛应用,它可以清楚地分辨出角膜的不同层次:角膜上皮层、上皮下神经纤维丛、基质层、内皮细胞层等各层次的改变,并且可以对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进行精确的深度定位,观察病原体周围组织情况。其特有的直观、清晰的特点使其广泛地被应用在角膜各种疾病的诊断及严重程度的评估中,这种无创性工具可快速帮助医生了解患者角膜细胞形态、数目的改变、炎症细胞的浸润等情况,且易在疾病的不同时期重复检查,以评价疾病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因为能在患者身上对其进行接触性无创性的检查,结束了以往为了明确诊断需对患者进行病理活检的局面,减少了患者因检查带来的损害,因此其应用越来越广泛。除了角膜以外,共聚焦显微镜在睑板腺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能够对睑板腺细胞的腺泡、细胞等进行清楚的呈现,在多种疾病中广泛应用。与角膜的直接接触检查不同,睑板腺的位置隐藏于上下眼睑,目前睑板腺的检查以上眼睑为主,共聚焦检查必须翻开患者的上眼睑,暴露出睑板腺,尽可能使暴露面积大,使角膜检查探头仍可顺利进行。

2、但基于目前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及探头,在部分眼部器官观察过程中仍存在受限情况。如,对泪腺的观察,作为分泌泪液的主要器官,泪腺位于眶骨外上方的泪腺窝内,分为较大的眶部泪腺和较小的睑部泪腺;泪腺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为泪腺肿瘤,同时,在干眼症及继发干眼的多种疾病中,泪腺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与睑板腺一样,泪腺隐藏于眼睑内,而且泪腺的表面接触点较小,由于现有技术中的探头接触面积较大,且主体形状在深入眼眶时与旁侧组织较难配合,所以使用现有探头检测时,需检查者拉扯外眦、翻转眼皮,手动暴露泪腺,操作难度大,而且目前的角膜探头接触面积大,获取图像内容十分有限。所以,往往获得的图像也较难提供诊断策略,所以,目前泪腺的检测方法多以ct、mri为主,主要聚焦于眶部泪腺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于睑部泪腺使用较少,其应用检测目标主要为泪腺肿瘤、泪腺脱垂等疾病;该类方法对于泪腺内部腺泡、导管及细胞的改变则较难检查到。对于泪腺内部腺泡、导管及细胞的改变,目前也只能依靠病理检查来协助观察,但该类检查方式在正常人或者干眼等一些不需要行泪腺手术的患者的应用上就极为受限,有可能会导致不必要的创伤。

3、因此,如何利用现有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并提高其适用检查范围显得尤为重要,现有技术亟需一种能应用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的探头,以扩大眼部相关器官检查范围,避免病理检查等带来的不适、风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不足,提供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及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基于对应的探头能够扩大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在眼部组织观察中的应用范围,提供基本无创伤的深度眼部组织观察方式,避免病理检查等带来的风险性。

2、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包括圆台状且下方开口的探头本体,所述探头本体顶面形成接触面,所述探头本体底端向下延伸形成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探头本体于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上;且探头本体顶面的半径为2~2.2mm,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0~140°。所述探头顶面形成的接触面便于配合泪腺等较小组织器官的大小,以获取较全面、有效的图像内容,其母线与顶面夹角为130°~140°,该探头前侧形状有利于实现:侧面平滑贴近眼球的同时,保持一定程度的切入角度,以深入眼眶。

3、本技术提供的探头,基于其接触面和形状,便于深入眼眶,精准的与泪腺的接触点匹配,同时尽可能减少检查时的眼睑暴露点,减少患者的不适,使共聚焦显微镜能够扩大其应用范围,主要地应用于泪腺上,更好地造福医生及病人。同时该检查探头除了能够经过睑部结膜检查泪腺组织之外,由于其接触面较小,还可以应用于下睑睑板腺的检查,下睑睑板腺由于暴露面较小,使用现有的角膜接触探头尚不能完全检查到,而本技术探头可以完全接触到下睑睑板腺。除此之外,该探头可以检测到较为精确的改变,比如翼状胬肉、睑裂斑、新生血管等一些现有技术探头并不适用的地方,从而扩大了适用范围,该经结膜眼眶组织检查探头有望未来在更多的组织中有所应用。

4、所述探头本体顶面即为圆台状结构的上顶面。进一步地,包括顶面,探头本体顶端为透明结构,顶面的半径为2.1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母线与顶面的夹角为135.6°,即探头本体母线与上顶面的夹角为135.6°;探头本体母线与其在上顶面正投影线段之间的夹角为44.4°。

5、进一步地,安装部为中空的柱状结构,且安装部下沿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所述手持部方便套取、检查探头结构,在该手持部上进行抓取有利于防止探头主体表面污染,防止使用过程中发生感染。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与安装部一体成型结构。

6、进一步地,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环状结构有利于提供多个方向上的手持位置,便于手指夹持拿取、移动探头。所述对准位缺口,有利于与具有对应对准凸起结构的显微镜配合,以特定的位置安装、固定探头于显微镜上。

7、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顶面与侧面之间的连接处为圆角过渡。圆角过渡有利于使用过程中保护角膜,避免尖锐结构造成角膜创伤。

8、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8~9mm;和/或,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75~0.85mm;和/或,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和/或,探头本体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和/或,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5mm。

9、具体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8~9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高度为8.91mm;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75~0.8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侧壁厚度为0.8mm;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底端内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探头本体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底端外沿对应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探头本体顶部为圆片状结构,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2.2mm,厚度为0.5~0.7mm,且朝向外侧的一面形成接触面。进一步地,圆片状结构半径为2.1mm,厚度为0.6mm。安装部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1.5~13mm;进一步地,安装部内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2mm;安装部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2.5~13.5mm;进一步地,安装部外沿对应截面圆的圆周半径为13mm;安装部高度为5~7mm,进一步地,安装部高度为6mm;手持部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进一步地,手持部外沿对应的圆的圆周半径为14.15mm;手持部厚度为0.8~1mm,进一步地,手持部厚度为0.9mm;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16mm,进一步地,探头本体、安装部总高度为15.5mm。

10、进一步地,安装部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卡在激光共焦显微镜上的卡槽。便于安装部快速、稳定的与显微镜安装位置配合。

11、进一步地,采用pc材料制成。

12、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为透明结构。便于透光,提高显微镜获取的图像亮度,便于观察对应组织器官。也便于在外部观察探头是否正确安装,以及探头上是否有污染物。

13、进一步地,探头本体侧面外表面靠近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凸起,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由于探头深入眼眶后,周边的组织会较为紧贴探头本体侧面,在一定程度上,其可能会阻挡到接触面与观察位置的直接接触,或阻隔观察位置周边的光线透过,影响所获取图像的质量。而通过在靠近顶端一侧设置凸起,则能在深入眼眶后,利用凸起向旁侧的挤压提供一定程度的缝隙,方便透光,也利于减少旁侧组织可能的阻隔,使接触面与待检测位置实现直接、完全接触,获取内容较为全面的图像。进一步地,旁侧组织指代除眼球外的其他组织。所述凸起设置于探头本体单侧侧面上;可根据检查位置调整探头主体位置,使凸起与除眼球外的其他组织相抵,凸起可位于探头主体远离眼球的侧面上。

14、进一步地,凸起为半球形凸起;或,凸起为长条状凸起,其沿探头本体顶端至底端的方向上设置。半球形凸起能提供前述凸起作用,相较于长条状凸起,不适感减少;长条状凸起,则能提供更长路径的抵持,提供更多的缝隙。

15、进一步地,凸起在探头本体周向上的宽度为0.1~0.5mm,凸起的厚度为0.1~0.5mm。进一步地,弧面凸起宽度、厚度均为0.3mm。凸起的外表面与探头本体侧面之间平滑过渡连接。该宽度、厚度下,在提供一定程度抵持空间的同时,尽可能的减小不适度。

16、进一步地,在探头本体周向上设置有多个凸起。提供多个方向的抵持,方便图像的获取,提高图像质量。

17、进一步地,还包括探头扩充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为下方开口的圆台状结构,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靠近底端的一侧内表面设置有卡持部,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顶部为透明结构,且顶面半径大于或小于探头本体顶面半径1~2mm;探头本体在靠近底端的一侧外表面设置有卡持位,所述探头扩充结构通过卡持部与探头本体卡持位卡持,可拆卸的套设安装于所述探头上。通过所述探头扩充结构,能够在原探头基础上扩充为具有不同参数的探头主体结构和接触面,从而以便根据实际需要而选择适合的探头主体结构、接触面。

18、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系统,包括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以及前述的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主体包括镜头以及柱状的镜头外框,所述镜头安装于镜头外框内,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与镜头外框外侧配合安装。

19、进一步地,镜头外框外侧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探头安装部下沿水平向外侧延伸形成手持部,手持部为围绕安装部外周的环状结构,且手持部外侧设置有对准位缺口;所述限位凸起与对准位缺口配合。

2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本技术新型检查探头能扩宽共焦激光显微镜的适用面,对于一些暴露比较困难,暴露面较小的器官仍然能够起到窥探内部情况的作用,使医生避免了泪腺肿瘤等必须进行切除后病理检查才能了解结构改变的情况,也能有效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取材活检检查。对于一些泪腺非恶性疾病或者造成干眼的疾病,该检查探头也能很好地了解泪腺内部的改变,直观地呈现形态、数目、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纤维化等多样的改变,而不需进行病理检查。同时对于一些埋藏较深的组织器官,经过合适的部位调试,亦能拍摄出一些理想的图片。该探头能够更好地帮助医生了解疾病的影响,协助医生进行疾病的诊治,对于疾病治疗前后的转归更加明确,能够在临床、科研上全方位帮助医生了解该类暴露比较困难,暴露面较小的器官的改变。且该探头仅需与患者的暴露面接触,依托共焦激光角膜显微镜,为患者带来无创性可反复多次检查的体验,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定点更精细的检查也有助于判断更加细微的变化情况。该探头的使用对于医患双方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