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频电刀、极板连接线及极板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53701发布日期:2023-09-07 23:03阅读: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频电刀、极板连接线及极板连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具体涉及一种高频电刀、极板连接线及极板连接头。


背景技术:

1、高频电刀的工作模式主要有单极模式和双极模式。在单极模式中,需要粘贴极板,电流通过导线和电极穿过病人,再通过极板及与极板连接的极板连接线返回高频电刀的高频电刀主机,通过完整的电路实现对组织的切割和凝固。单极模式中,高频电刀包括高频电刀主机、电刀笔、极板和极板连接线,其中极板连接线用于将高频电刀主机与极板导通。

2、极板利用电阻原理,通过较大的接触面积,尽可能地降低单位面积的电流密度,以提供低阻抗和低电流密度的通道,从而保证电流经过人体时不会产生灼伤的危险。如果极板与患者的接触面积减少,或极板被消毒液或冲洗液浸湿时,极板上与患者接触的单位面积电流密度增加,则会产生灼伤患者的危险。

3、极板包括绝缘层和导电层,其中导电层包括导电铝膜。极板可分为单片式和双片式。单片式极板的导电层中的导电铝膜为整片式。双片式极板的导电层包括两个导电铝膜,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检测极板与患者的接触效果。具体工作原理是:高频电刀带有极板接触质量检测系统,高频电刀主机上有一条单独的检测回路,检测回路连接极板的两片导电铝膜。由于人体有电阻,当极板贴在患者身上时,会导致检测回路的电阻有所变化。高频电刀通过测量该回路的电阻值,判断极板是否与人体接触良好。

4、极板连接线一端有极板连接头,极板上有用于插入极板连接头的极板插舌。极板插舌的结构与极板的结构一致,极板插舌也有绝缘层和导电层,导电层处于绝缘层的一侧,极板插舌的厚度方向仅一侧为能够导电的导电侧。极板连接头内通常设置与导电侧对应的导电件,在插入极板连接头时,极板插舌只能单面插入,才能使导电件与极板插舌的导电侧导电接触,存在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极板连接头,用于解决目前的极板连接头仅供极板的极板插舌单面插入导致的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2、另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极板连接头的极板连接线;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使用上述极板连接线的高频电刀。

3、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极板连接头,包括:

4、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使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口;

5、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极片接触面;

6、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极片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与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相对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空间;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用于与极板连接线的导线导通;

7、以及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活动装配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施压,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被夹持锁紧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能够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且能够从所述插入空间拔出。

8、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第二凹陷或者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9、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的第一凹陷或者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10、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摆动配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凸起,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对所述第一电极片施压用于锁紧所述极板插舌,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解除对所述极板插舌的锁紧;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锁紧接触部分,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与所述锁紧凸起抵触,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1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连在一起,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及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被夹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12、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前,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被挤压弹性变形。

13、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壳体中一个具有定位孔,另一个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组成过渡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极片挡止结构;所述极片挡止结构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挡止配合,使所述第二电极片卡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14、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的长度方向用于与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一致,所述极片挡止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片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挡止配合,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导线通过的导线通道。

15、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极板连接线,所述极板连接线包括极板连接头和导线;

16、极板连接头包括:

17、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使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口;

18、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极片接触面;

19、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极片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与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相对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空间;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用于与极板连接线的导线导通;

20、以及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活动装配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施压,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被夹持锁紧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能够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且能够从所述插入空间拔出。

21、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第二凹陷或者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22、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的第一凹陷或者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23、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摆动配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凸起,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对所述第一电极片施压用于锁紧所述极板插舌,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解除对所述极板插舌的锁紧;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锁紧接触部分,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与所述锁紧凸起抵触,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2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连在一起,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及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被夹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25、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前,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被挤压弹性变形。

26、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壳体中一个具有定位孔,另一个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组成过渡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极片挡止结构;所述极片挡止结构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挡止配合,使所述第二电极片卡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27、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的长度方向用于与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一致,所述极片挡止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片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挡止配合,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导线通过的导线通道。

28、根据第三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高频电刀,所述高频电刀包括主机、电刀笔、极板和极板连接线,所述电刀笔与所述主机导电连接,所述极板包括极板插舌,所述极板连接线包括极板连接头和导线,所述极板连接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主机和所述极板,所述极板连接头供所述极板插舌插入;

29、极板连接头包括:

30、外壳,所述外壳具有用于使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口;

31、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一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一电极片接触面;

32、第二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处于所述外壳内,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用于与所述极板插舌导电接触的第二电极片接触面;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与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相对设置且在二者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插入的插入空间;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均用于与极板连接线的导线导通;

33、以及锁紧件,所述锁紧件活动装配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状态和解锁状态,所述锁紧件处于所述锁紧状态时用于对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施压,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被夹持锁紧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之间;所述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使所述极板插舌能够插入所述插入空间且能够从所述插入空间拔出。

34、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一凸起,所述第一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一凸起相对的第二凹陷或者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35、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具有朝向所述插入空间凸出的第二凸起,所述第二凸起朝向所述插入空间的表面形成所述第二电极片接触面的至少一部分;所述第一电极片具有与所述第二凸起相对的第一凹陷或者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凹陷背向所述插入空间向外凹。

36、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锁紧件摆动配置在所述外壳上,所述锁紧件具有锁紧凸起,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对所述第一电极片施压用于锁紧所述极板插舌,所述锁紧凸起在锁紧件处于解锁状态时用于解除对所述极板插舌的锁紧;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锁紧接触部分,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在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时与所述锁紧凸起抵触,所述锁紧接触部分处于所述第一凸起与所述第一通孔之间。

37、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片与所述第二电极片一体成型;所述第一电极片包括第一接触部分和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接触部分和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布置,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连在一起,所述第一电极片接触面处于所述第一接触部分;所述外壳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一电极片、所述第二电极片及所述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依次布置,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被夹装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

38、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固定前,所述第一接触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与所述第二电极片在所述第一电极片厚度方向上的间距;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扣合后,所述第一电极片和所述第二电极片中的至少一个被挤压弹性变形。

39、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和所述第二壳体中一个具有定位孔,另一个上设有定位凸起,所述定位凸起插入所述定位孔中;所述第二电极片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分相连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和所述第二连接部分组成过渡连接部分,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极片挡止结构;所述极片挡止结构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上挡止配合,使所述第二电极片卡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40、一种进一步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电极片的长度方向用于与极板插舌插入方向一致,所述极片挡止结构包括在所述第二电极片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和第二挡块均与所述过渡连接部分在所述极板插舌插入方向挡止配合,所述过渡连接部分用于与所述导线连接,所述第一挡块与第二挡块之间形成用于使所述导线通过的导线通道。

41、根据上述实施例的极板连接头,本技术的极板连接头中第一电极片和第二电极片之间形成插入孔,极板插舌插入后,通过锁紧件能够使极板插舌的一个侧面与第一电极片接触,极板插舌的另一个侧面与第二电极片接触,无论极板插舌正面插入还是反面插入,极板插舌都能够与极板连接头导通。本技术的极板连接头不限制极板插舌的正反面插入,解决了目前的极板连接头仅供极板的极板插舌单面插入导致的操作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