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便于拍背的多功能翻身或起背辅助装置的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43675发布日期:2023-08-06 00:33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有便于拍背的多功能翻身或起背辅助装置的床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老年人或长期卧床人员的护理辅助床,特别涉及一种带有便于拍背的多功能翻身或起背辅助装置的床。


背景技术:

1、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人以及很多重疾卧床人员、不能自理的植物人来说,不能及时翻身、通风是产生褥疮和湿疹的主要原因,褥疮和湿疹严重影响人员的健康和舒适度;一些生活不能自理或有基础疾病史的卧床人员,长期卧床不便于咳痰,往往需要陪护人员帮助其起身或翻身进行咳痰,同时需要陪护人员为其拍背,帮助其咳痰。但现有的具有起背翻身功能的气垫床、护理床等,存在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价格昂贵等问题,一般家庭难以承受;气垫床充放气时间长,手动充气消耗体力,电动充气则价格高。此外,现有的具有起背翻身功能的气垫床、护理床还有一个共同的弊端,即卧床人员的起身是靠气垫充气或床板折起支撑,而由于气垫或床板的阻隔,无法为卧床人员进行拍背,同时还存在通风不良的问题,容易产生褥疮或湿疹等。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够辅助卧床人员翻身或起身,并能够为卧床人员拍背、通风的护理床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带有便于拍背的多功能翻身或起背辅助装置的床,包括床体和至少两组支撑臂,两组支撑臂平行设置在床体的两侧,两组支撑臂之间设有承托垫;所述的支撑臂至少包括第一支臂和转动调节关节,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设在床边中部,与床体固定连接,第一支臂与转动调节关节通过转动轴铰接,所述的第一支臂绕转动调节关节旋转及固定。两组支撑臂分别设在床头床尾,则可实现翻身辅助作用;两组支撑臂分别设在床的左右两侧,则可实现起背或抬腿辅助作用。

2、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包括转轴座和转动轴,所述的转轴座设在床边中部,与床体固定连接;转轴座上边缘设有圆弧部,圆弧部设有数个卡位凹槽;所述的第一支臂与转轴座之间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支臂上靠近转轴座处设有长条通孔,长条通孔上设有工字型滑动卡扣,滑动卡扣的中部与长条通孔滑动连接。滑动卡扣向转轴座方向滑动至极限,可以卡接在卡位凹槽中;滑动卡扣向转轴座相反方向滑动至极限,即可脱离卡位凹槽,以下同理。

3、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撑臂还包括第二支臂,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为双向调节关节,包括转轴座和至少两个转动轴,所述的转轴座设在床边中部,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座上部设有圆弧部,圆弧部两端方向分别设有数个卡位凹槽;转轴座的两端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靠近转轴座处分别设有长条通孔,长条通孔上设有工字型滑动卡扣,滑动卡扣的中部与长条通孔滑动连接。

4、所述的两组支撑臂的自由端之间通过横梁相连。

5、进一步的,所述的两组支撑臂之间,两组第一支臂的自由端和两组第二支臂的自由端之间分别通过横梁相连。

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便于拍背的多功能翻身或起背辅助装置的床,包括床体和四组支撑臂,其中两组支撑臂横向平行设置于床体的头尾两侧,另两组支撑臂纵向平行设置于床体的左右两侧;支撑臂之间设有承托垫;所述的支撑臂包括第一支臂、第二支臂和转动调节关节,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之间通过转动调节关节相连;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为双向调节关节,包括转轴座和至少两个转动轴,所述的转轴座设在床边中部,与床体固定连接;所述的转轴座上部设有圆弧部,圆弧部两端方向分别设有数个卡位凹槽;转轴座的两端与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分别通过转动轴铰接;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靠近转轴座处分别设有长条通孔,长条通孔上设有工字型滑动卡扣,滑动卡扣的中部与长条通孔滑动连接。

7、纵向的两组支撑臂中,第二支臂包括第一小臂和第二小臂,第一小臂与第二小臂之间通过转轴铰接;第一小臂与转动调节关节相连。

8、进一步的,纵向设置的两组支撑臂中第二支臂的第一小臂为可伸缩结构,所述的第一小臂包括固定套管和伸缩管,固定套管的一端与转动调节关节铰接,另一端开口,内部为中空结构,侧壁设有数个卡位通孔;所述的伸缩管插入到固定套管中,伸缩管上设有卡位按钮,所述的卡位按钮一端穿过伸缩管上设置的按钮孔,卡位按钮的另一端轴肩抵接于伸缩管内壁,并与弹簧相连抵接于伸缩管的相对侧内壁;常态下弹簧抵住卡位按钮使其卡接在固定套管的卡位通孔上。

9、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与床体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的转动调节关节中的转轴座与床体之间通过升降装置连接,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杆和升降套管,升降套管固定在床体边缘,开口向上,所述的升降杆插接在升降套管中;升降套管的侧壁上设有拧紧螺栓,拧紧螺栓穿过升降套管侧壁上开设的螺纹孔抵接于升降杆,向内旋紧拧紧螺栓即可顶紧升降杆使其固定。

11、所述的床体的形式包括但不限于:框架床、板床、箱床和气垫床。

12、所述的支撑臂与承托垫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套筒连接或粘扣连接或拉链连接或绑带连接;

13、所述的套筒连接包括:承托垫的侧边分别设有套筒,承托垫通过套筒套设在两侧支撑臂上;

14、所述的粘扣连接包括:支撑臂内侧边设有粘扣带的子带或母带,承托垫的侧边对应设有粘扣带的母带或子带,支撑臂与承托垫通过粘扣带相连。

15、粘扣连接的另一种方式:两组支撑臂之间设有横向的粘扣带的子带或母带,粘扣带左右两端分别与支撑臂固定连接;承托垫的底部对应设有粘扣带的母带或子带;承托垫铺在两组支撑臂之间的粘扣带上,并通过粘扣带相连。

16、粘扣连接的另一种方式:所述的承托垫的侧边分别设有一对粘扣或数对粘扣,每一对粘扣中的子母面间隔一定距离,将承托垫的侧边绕着对应的支撑臂卷起,粘扣的子母面进行扣合粘接,使承托垫的侧边套设在支撑臂上完成连接。

17、所述的拉链连接包括:支撑臂与承托垫之间对应设有拉链,支撑臂与承托垫通过拉链相连。

18、所述的绑带连接包括:支撑臂上设有固定圈,承托垫的侧边对应设有绑带,通过绑带系在支撑臂的固定圈上将承托垫与支撑臂固定连接。

19、上述各连接方式中,所述的承托垫可以是一体设计,也可以是分体设计,对于支撑臂包括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的情况,承托垫分体设计更方便从两个自由端分别套设在第一支臂和第二支臂上。

20、本实用新型中的承托垫为毯、床单、床笠、床垫、被褥或定制纺织材料垫等,既可以起到承托作用,又轻薄透气,还可以隔着承托垫为卧床人员进行拍背。

2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用于对卧床人员的翻身和/或起背辅助中。

23、当卧床人员需要从平躺状态变换为上身起身时,辅助人员通过(分别或同时)抬起本实用新型床体左右两组支撑臂中的第一支臂,卧床人员在承托垫的作用下抬起上半身。

24、当卧床人员需要侧翻身时,通过(分别或同时)抬起床体上下两组支撑臂中的第一支臂或第二支臂。

25、当卧床人员需要抬腿时,通过(分别或同时)抬起床体左右两组支撑臂中的第二支臂。

26、当卧床人员需要曲腿时,通过(分别或同时)抬起床体左右两组支撑臂中第二支臂的第一小臂,第二小臂在重力作用下绕转轴自然下垂。

27、当需要调整第二支臂的第一小臂长度时,按下卡位按钮,向外或向内调节伸缩管与固定套管之间的相对位置,至卡位按钮移动至合适位置对应的卡位通孔处后被弹簧顶起卡住卡位通孔,使固定套管和伸缩管相对固定。

28、当需要铺设床垫或更换床垫时,通过升降装置调节转动调节关节与床体之间的高度。

29、本实用新型功能多元,可以辅助卧床人员完成翻身、起背、抬腿、曲腿等多种姿势,并且辅助人员可以为卧床人员拍背,为使用者提供极大便利。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和维修容易,还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进行定制,定制及造价成本低,减轻卧床人员经济压力的同时,减少资源浪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