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文档序号:37636508发布日期:2024-04-18 17:53阅读:13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具体涉及到一种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1、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提供了多方面的功能,包括对外部环境的保护、感觉接收、维生素的产生和温度调节。一般情况下,较小较浅的创面愈合后形成的瘢痕不会出现病理性增生,会自然消退。但对于面积大、伤口深、异物感染、反复溃疡等难以愈合的伤口,往往会出现过度修复甚至修复障碍,导致瘢痕异常增生。瘢痕会导致毁容、生长受限和永久性功能丧失。因此,如何有效减少及抑制瘢痕,促进伤口无瘢痕修复是创面修复亟待解决的问题。

2、目前,促进无瘢痕愈合的临床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激光治疗等。但这些临床手段为瘢痕生成后被动修复,且治疗后的复发率仍然很高。随着生物材料的发展,一些研究人员提出使用伤口敷料促进伤口愈合实现无瘢痕愈合。这些敷料虽然能够保护伤口,防止其进一步扩散,并加速皮肤的修复,但在实现无瘢痕皮肤组织结构方面仍然存在差距,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伤口敷料加强其在皮肤再生中的作用。

3、理想的皮肤再生支架应积极指导组织形成和防止瘢痕形成。静电纺丝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制造结构仿生支架的技术,它能够制造出纤维直径从几微米到小于100nm的纳米纤维结构,从而在微和纳米尺度上模拟天然细胞外基质的特征。此外,细胞外小页断裂面可以装载生物活性物质,即生长因子、纳米颗粒、抗菌剂、抗炎剂和伤口愈合药物。这些良好的特性能够改善皮肤创面愈合活动中细胞迁移、细胞附着和细胞增殖等基本特性。

4、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是伤口修复过程中两个相互关联的连续阶段,协同促进创面愈合和抑制瘢痕增生是关键,因此,我们提出制备一种炎症及抗纤维支架,以期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促进伤口再生并减少皮肤瘢痕。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该纤维支架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作用,动态调控不同愈合阶段的免疫微环境,促进皮肤伤口再生,有效解决了伤口愈合过程中瘢痕异常增生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s1、将姜黄素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高分子化合物,过夜搅拌,得纺丝液a;

4、s2、将丹酚酸b分散于有机溶剂中,然后加入高分子化合物,过夜搅拌,得纺丝液b;

5、s3、将步骤s1所得纺丝液a和步骤s2所得纺丝液b分别通过静电纺丝机进行纺丝,得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

6、采取上述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丹酚酸b和姜黄素作为生物活性成分,可提高纤维支架的抗纤维化、抗炎作用和促皮肤伤口修复作用。丹酚酸b能够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抑制m1巨噬细胞极化和促进m2巨噬细胞极化。姜黄素能够清除自由基,具有较好的抗炎效果,促进皮肤伤口修复。将合成高分子材料与天然高分子材料复合,赋予这两种聚合物较好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此外,也可根据对降解时间的要求不同调控合成高分子和天然高分子之间的比例。抗纤维化药物丹酚酸b主要在伤口愈合的增殖和重塑阶段发挥作用,而抗炎药物姜黄素主要在伤口愈合的炎症阶段增殖阶段发挥作用,姜黄素是不易溶于水的药物,生物利用率较低,因此,本发明通过将姜黄素和丹酚酸b负载于纤维支架,通过二者的相互协同增效作用实现伤口的无瘢痕愈合。

7、进一步,步骤s1和s2中,有机溶剂为六氟异丙醇、三氟乙醇、三氟乙酸、二氯甲烷和n,n-二甲基甲酰胺中的一种。

8、进一步,高分子化合物为聚己内酯、聚乳酸、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明胶及其衍生物和胶原中的一种或多种。

9、进一步,步骤s1中,姜黄素、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006~0.096g:0.5~0.7g:4~6ml。

10、进一步,步骤s1中,将姜黄素溶于六氟异丙醇后加入明胶,溶解后再加入聚l-丙交酯-己内酯,过夜搅拌。

11、进一步,上述姜黄素、明胶、聚l-丙交酯-己内酯和六氟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006~0.096g:0.2~0.3g:0.3~0.4g:4~6ml。

12、进一步,过夜搅拌6~12h。

13、进一步,步骤s2中,丹酚酸b、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的质量体积比为0.0018~0.036g:0.27~0.38g:2~6ml。

14、进一步,步骤s2中,将丹酚酸b溶于六氟异丙醇后加入明胶,溶解后加入聚l-丙交酯-己内酯,过夜搅拌。

15、进一步,丹酚酸b、明胶、聚l-丙交酯-己内酯和六氟异丙醇的质量体积比为0.0018~0.036g:0.07~0.08g:0.2~0.3g:2~4ml。

16、进一步,过夜搅拌6~12h。

17、进一步,步骤s3中,纺丝液a进行纺丝时,电压为6~10kv,推注速度为0.2~1ml/h,接收距离为15~20cm。

18、进一步,纺丝液b进行纺丝时,电压为10~20kv,推注速度为0.4~1ml/h,接收距离为15~20cm。

19、采取上述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的制备方法制得的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

20、进一步,上述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是通过丹酚酸b、姜黄素与纤维膜基底进行共混改性制得。

21、进一步,丹酚酸b和姜黄素通过共混方式负载在纤维膜基底内部。

22、进一步,上述纤维膜基底是由合成高分子聚合物和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经静电纺丝制备所得。

23、采取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静电纺丝纤维膜改性的方法可以简单有效地将抗纤维化药物和抗炎药物负载到纤维膜基底内部,并实现双负载药物的程序性释放,以实现在伤口愈合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功效。

24、进一步,丹酚酸b与纤维膜基底的质量比为1:50~1000。

25、进一步,姜黄素与纤维膜基底的质量比为1:10~100。

2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在皮肤修复和抗瘢痕组织再生中的应用。

27、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8、1、本发明提供的双负载丹酚酸b和姜黄素的纤维支架改性方法可简单、有效地将抗纤维化药物和抗炎药物加入到纤维材料内部,而且可根据不同的降解时间选择不同的基底材料。

29、2、该纤维支架核层由丹酚酸b、聚-l-丙交酯-己内酯和明胶组成,壳层由姜黄素、聚-l-丙交酯-己内酯和明胶组成,姜黄素是一种传统的创面愈合药理学化合物,具有保护创面组织免受细菌感染、减轻炎症和促进细胞增殖的潜在作用,丹酚酸b具有抗氧化、抗炎、抗动脉硬化、抗凋亡等作用,丹酚酸b和姜黄素通过共混方式负载在纤维支架内部。加入丹酚酸b后能够调控巨噬细胞极化,降低成纤维细胞介导的纤维化能力,使纤维支架具有恢复完美的组织的潜力,姜黄素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能,抗菌性能及促血管生成等性能。双负载药物后可赋予纤维支架更好的性能,调控植入材料周围局部的免疫微环境,有效促进伤口无瘢痕皮肤组织再生。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