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中药药膏,具体涉及一种羌桂止疼软膏及制备工艺和专用设备。
背景技术:
1、刮痧,是传统的自然疗法之一,是以中医皮部理论为基础,用器具(牛角、玉石、火罐等)等在患者皮肤相关部位刮试,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之目的,因其简、便、廉、效的特点,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现代科学证明,刮痧可通过良性刺激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有效缓解由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邪气乘虚而入致使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形成的痹病。经常刮痧可以起到调整经气、解除疲劳、增加免疫功能的作用。
2、尽管刮痧对人体健康有益,但刮痧疗法对患者皮肤有一定的损伤,因此,常在刮痧时配合使用刮痧介质以防止损伤皮肤。常用的刮痧介质可分为液体和膏体两大类。其中,液体主要包括凉开水、药酒、中药煎剂、刮痧油、橄榄油、香油、精油等,膏体选用质地细腻的膏状物质,如凡士林、面霜、板油等。凉开水、药酒、中药煎剂等刮痧介质存在润滑度不足等缺点,而刮痧油、香油、精油等刮痧介质对部分患者具有刺激性,可能导致个别患者出现皮肤过敏、久用皮肤粗糙等现象,且部分患者的皮肤对油状刮痧介质吸收功能较差,导致刮痧后皮肤上存留刮痧用油,影响刮痧体验。
3、目前市售的刮痧介质通常只具备基础的保护皮肤不被刮伤的作用,而具有药物治疗作用的刮痧介质功能较为单一、难以从根本上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治愈。因此,提供一种具有一定功效的刮痧用膏药将有利于提高刮痧效果。
4、同时本发明的羌桂止疼软膏生产时,需要向浓缩药膏中加入油和冰片搅拌均匀;由于药膏搅拌阻力大,需要使用水浴装置将药膏加热,方便物料搅拌混合;药膏搅拌均匀后需要从容器中取出并清理容器;现有设备由于受到容器中搅拌杆的阻挡,导致容器内结构复杂,药膏取出过程较为困难,而且对容器以及搅拌杆清理时难度较大,需要对现有设备进行有效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羌桂止疼软膏及制备工艺和专用设备。
2、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止疼软膏,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3、桂枝5~15份,当归10~20份,醋乳香5~15份,醋没药5~15份,白芷5~15份,路路通10~20份,透骨草10~20份,生艾叶10~20份,麻黄5~15份,土鳖虫1~11份,羌活5~15份,独活5~15份,肉桂5~15份,薄荷5~15份,丁香5~15份,豆蔻5~15份,川芎10~20份,元胡10~20份,海桐皮10~20份,白蔹10~20份。
4、优选地,所述止疼软膏由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5、桂枝10份,当归15份,醋乳香10份,醋没药10份,白芷10份,路路通15份,透骨草15份,生艾叶15份,麻黄10份,土鳖虫6份,羌活10份,独活10份,肉桂10份,薄荷10份,丁香10份,豆蔻10份,川芎15份,元胡15份,海桐皮15份,白蔹15份。
6、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了第一方面所述止疼软膏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对所述原料药进行煎煮,收集药液;对药液加热,浓缩后得到清膏;向清膏中加入甘油、石蜡油、凡士林、水杨酸及冰片,水浴加热、搅拌、收膏,即得止疼软膏,即得止疼软膏。
7、优选地,所述煎煮的过程包括:将各原料药放入煎药器内,加入液体浸泡;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熬煮,收集药液。
8、优选地,煎煮过程中,所述药液分两次收集;所述收集过程包括:将浸泡有原料药的液体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熬煮,收集药汁a;再次向煎药器中加入液体,重复武火煮开后转文火熬煮,收集药汁b;将药汁a和药汁b混合,得到药液。
9、优选地,所述液体为水或乙醇中的任意一种;所述乙醇的质量分数为20%~50%。
10、优选地,所述浸泡时间为24~48h。
11、优选地,所述文火熬煮时间为30~50min。
12、优选地,所述药液经过筛处理后进行加热;所述过筛用药筛目数为60~100目。
13、优选地,所述药液加热时间为30~40min,温度为80~100℃。
14、优选地,所述清膏经过筛处理后,加入甘油、石蜡油、凡士林、水杨酸及冰片;所述过筛用药筛目数为50~60目。
15、优选地,收膏过程在加热条件下进行;所述加热温度为70~100℃。
16、优选地,先向清膏中加入甘油、石蜡油,搅拌均匀后再加入凡士林、水杨酸和冰片。
17、优选地,所述清膏、甘油、石蜡油、凡士林、水杨酸及冰片的体积质量比为100ml :(6~10ml) : (7~10ml) : (80~100g) : (25~35g) : (15~25g)。
18、上述止疼软膏在刮痧药物中的应用;所述刮痧药物应用于骨关节疼痛患者患病部位刮痧;所述骨关节疼痛患者包括肩颈疼痛患者、膝关节疼痛患者、手指关节疼痛患者、踝关节疼痛患者、上肢关节疼痛患者。
19、本发明所述止疼软膏的使用方法为:清洁干净患者需要刮痧部位的皮肤;取适量软膏涂抹于皮肤表面;使用刮痧器具进行刮痧,直至局部皮肤出现发红或紫红色痧点停止刮痧。在刮痧过程中,如有需要,可多次涂抹软膏。
20、本发明所述各原料药具体说明如下:
21、桂枝:又称柳桂(《本草别说》),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味辛甘、性温;入膀胱、心、肺经;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之功效;主风寒表证、寒湿痹痛、四肢厥冷、经闭痛经、症瘕结块、胸痹、心悸、痰饮、小便不利。
22、当归:又称秦归、云归、西当归、干归、马尾归、岷当归,源自伞形科植物当归 angelica sinensis (oliv.) diels.的根;味甘辛、性温;入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经闭痛经,虚寒腹痛,肠燥便秘,风湿痹痛,跌扑损伤,痈疽疮疡。酒当归活血通经。用于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扑损伤。
23、乳香:又称熏陆香(《别录》)、马尾香、乳头香(《海药本草》)、塌香(《梦溪笔谈》)、西香(《本草衍义》)、天泽香、摩勒香、多伽罗香、浴香(《纲目》),为橄榄科植物乳香树 boswellia carterii birdw.及同属植物 boswellia bhaurdajiana birdw.树皮渗出的树脂;性辛、味苦、微温;入心、肝、脾经;具有活血行气、通经止痛、消肿生肌之功效;主心腹疼痛、风湿痹痛、经闭痛经、跌打瘀痛、痈疽肿毒、肠痈、疮溃不敛。
24、没药:又称末药(《纲目》),为橄榄科植物没药树 commiphora myrrha engl.( commiphora molmol engl.)及同属植物树干皮部渗出的油胶树脂;味苦、性平;入肝经;具有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之功效;治跌损、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肿痛、痔漏、目障。
25、白芷:又称薛、芷(《楚辞》)、芳香(《本经》)、苻蓠、泽芬(《吴普本草》)、白茝(《别录》)、香白芷(《夷坚志》),为伞形科植物杭白芷 angelica dahurica(fisch. ex hoffm) benth. et hook.f.var. formosana(boiss.)shan et yuan或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ex hoffm.)benth. ethook.f.的根;味辛、性温;归胃、大肠、肺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之功效;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流涕、鼻鼽、鼻渊、牙痛、带下、疮疡肿痛。
26、路路通:又称枫实(《南方草木状》)、枫木上球(《德胜堂经验方》)、枫香果(《槐西杂志》)、枫果、聂子(《纲目拾遗》)、狼目(《药材资料汇编》)、枫球子(《中药志》)、狼眼(《中药材手册》)、枫树球(《药材学》)、九空子(《江苏植药志》),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 liquidambar formosana hance的干燥成熟果序;味苦、性平;归肝、肾经;具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之功效;用于关节痹痛、麻木拘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27、透骨草:又称珍珠透骨草、竹格叉、吉盖草、枸皮草,为大戟科地构叶属植物地构叶 speranskia tuberculata (bunge) baill.、凤仙花科草本植物凤仙花 impatiens balsamina l.、紫葳科角蒿属植物角蒿 incarvillea sinensis lam.、豆科野豌豆属植物山野豌豆 vicia amoena fisch.的全草和杜鹃花科白珠树属植物滇白珠 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anch.) rehd.的全株;性温、味辛;归肾经、肝经;具有祛风、除湿、舒筋、活血、止痛之功效;治风湿痹痛、筋骨挛缩、寒湿脚气、疮癣肿毒。
28、艾叶:又称艾(《诗经》)、冰台(《尔稚》)、艾蒿(《尔雅》郭璞注)、医草(《别录》)、灸草(《埤雅》)、蕲艾(《蕲艾传》)、黄草(《纲目》)、家艾(《医林纂要》)、甜艾(《本草求原》)、草蓬、艾蓬、狼尾蒿子、香艾、野莲头、阿及艾,为菊科植物艾 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味辛苦、性温;有小毒;归脾、肝、肾经;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湿止痒之功效;用于吐血、衄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外治皮肤瘙痒;醋艾炭温经止血,用于虚寒性出血。
29、麻黄:又称龙沙(《本经》)、卑相、卑盐(《别录》)、狗骨(《广雅》),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味辛、微苦、性温;归入肺、膀胱经;具有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胸闷喘咳、风水浮肿;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
30、土鳖虫:又称地鳖虫、土元、地乌龟、蟅虫,为鳖蠊科昆虫地鳖 eupolyphaga sinensis walker或冀地鳖 steleophaga plancyi(boleny)的雌虫干燥体;味咸、性寒;有小毒;归肝经;具有破血逐瘀、续筋接骨之功效;用于跌打损伤、筋伤骨折、血瘀经闭、产后瘀阻腹痛、癥瘕痞块。
31、羌活:又称羌青、护羌使者(《本经》)、胡王使者(《吴普本草》)、羌滑(《本草蒙筌》)、退风使者(《国药的药理学》)、黑药(《青海药材》),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 t. chang或宽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具有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感冒、头痛项强、风湿痹痛、肩背酸痛。
32、独活:又称胡王使者、独摇草、独滑、长生草、川独活、肉独活、资历邱独活、巴东独活、香独活、绩独活、大活、山大活、玉活,为伞形科植物重齿毛当归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干燥根;味辛苦、性温;入肾、膀胱经;具有祛风除湿、通痹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风寒挟湿头痛。
33、肉桂:又称菌桂、牡桂、桂、大桂、筒桂、辣桂、玉桂,为樟科植物肉桂 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树皮;味辛、性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具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之功效;用于阳痿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虚寒吐泻、寒疝腹痛、痛经经闭。
34、薄荷:又称蕃荷菜(《千金·食治》)、菝蔺、吴菝蔺(《食性本草》)、南薄荷(《本草衍义》)、猫儿薄苛(《履巉岩本草》)、升阳菜(《滇南本草》)、薄苛(《品汇精要》)、蔢荷(《本草蒙筌》)、夜息花(《植物名汇》),为唇形科植物薄荷或家薄荷的全草或叶;味辛、性凉;归肺、肝经;具有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之功效;用于风热感冒、风温初起、头痛、目赤、喉痹、口疮、风疹、麻疹、胸胁胀闷。
35、丁香:又称丁子香(《齐民要术》)、支解香、雄丁香(《本草蒙筌》)、公丁香(《本草原始》),为桃金娘科丁子香属植物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的干燥花蕾;味辛、性温;归脾、胃、肺、肾经;具有温中降逆、补肾助阳之功效;用于脾胃虚寒、呃逆呕吐、食少吐泻、心腹冷痛、肾虚阳痿。
36、豆蔻:又称白豆蔻、圆豆蔻、原豆蔻、扣米,为姜科植物白豆蔻 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或爪哇白豆蔻 amomum compactum soland ex maton.的干燥成熟果实;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具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呕、开胃消食之功效;用于湿浊中阻、不思饮食、湿温初起、胸闷不饥、寒湿呕逆、胸腹胀痛、食积不消。
37、川芎:又称山鞠穷(《左传》)、芎藭(《本经》)、香果(《吴普本草》)、胡藭(《别录》)、马衔芎藭(陶弘景)、雀脑芎、京芎(《本草图经》)、贯芎((珍珠囊》)、抚芎(《丹溪心法》)、台芎(《本草蒙筌》)、西芎(《纲目》);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癥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
38、元胡:又称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 corydalis yanhw.t,wang的干燥块茎;味辛苦、性温;入肝、胃经;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胸胁、脘腹疼痛、胸痹心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扑肿痛。
39、海桐皮:又称钉桐皮、鼓桐皮、丁皮(《药材资料汇编》)、刺桐皮(《中药材手册》)、刺通、接骨药(《贵州草药》),为豆科植物刺桐的干皮;味苦辛、性平;入肝、脾经;具有祛风湿、通经络、杀虫之功效;治风湿痹痛、痢疾、牙痛、疥癣。
40、白蔹:又称白根、昆仑(《别录》)、猫儿卵(《纲目》)、鹅抱蛋(《植物名实图考》)、见肿消(《南京民间药草》)、穿山老鼠(《浙江中药手册》)、白水罐、山地瓜(《东北药植志》)、铁老鼠、母鸡带仔、老鼠瓜薯(《广西中药志》)、山栗子、八卦牛、白浆罐、狗天天(《辽宁经济植物志》)、癞痢茶(江西《草药手册》),为葡萄科植物白蔹ampelopsisjaponica (thunb.)makino的干燥块根;味苦辛、性微寒;归心、肺、肝、脾经;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止痛、生肌敛疮之功效;主疮疡肿毒、瘰疬、烫伤、湿疮、温疟、惊痫、血痢、肠风、痔漏、白带、跌打损伤、外伤出血。
41、本发明第三方面提供了制备上述羌桂止疼软膏的专用设备制备,技术方案如下:
42、一种羌桂止疼软膏制备专用设备,包括水浴容器,水浴容器内设置有盛药容器;水浴容器与盛药容器固定连接,水浴容器与盛药容器之间设置有盛水间隙;盛药容器内设置有搅拌机构,搅拌机构包括与盛药容器的底端转动连接的搅拌接头,还包括搅拌组件;搅拌接头连接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设置在水浴容器外,搅拌电机的轴穿过水浴容器和盛药容器与搅拌接头连接;搅拌组件连接有搅拌升降器,搅拌组件与搅拌升降器转动连接;搅拌组件上连接有定位公头结构,搅拌接头上连接有与定位公头结构相配合的定位母头结构,定位公头结构与定位母头结构卡接后能够使搅拌组件与搅拌接头径向相对固定。
43、优选地,定位公头结构包括竖直设置的插板;插板的顶端与搅拌组件固连;插板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圆杆,圆杆与插板的宽度方向一致;定位母头结构包括呈圆周均布的限位杆,限位杆均成对设置,每个限位杆均与圆杆垂直;相邻的两对限位杆之间均为限位间隙,限位间隙均插板相配合,插板的厚度与限位间隙的宽度一致;每个限位杆的顶端均转动连接有导向球。
44、优选地,每个限位杆均为圆柱状结构;每个限位杆的顶端均固连有连接座,连接座均为圆台状结构;连接座的顶端开设有转动槽,导向球均在转动槽内转动设置。
45、优选地,搅拌组件包括与插板固连的搅拌杆,还包括在搅拌杆上转动连接的轴向定位板;盛药容器上连接有两个以上定位组件;每个定位组件均包括与盛药容器滑动连接的定位块,每个定位块均与轴向定位板相配合;每个定位块均连接有平移机构。
46、优选地,搅拌升降器固连有滑套;轴向定位板上固连有定位柱,定位柱与滑套滑动连接;定位柱与滑套上连接有限位结构。
47、优选地,搅拌升降器连接有水平移动机构,水平移动机构连接有清理机构;清理机构包括清理升降器,还包括与清理升降器连接的刮板;刮板与盛药容器相配合。
48、本发明羌桂止疼软膏的有益效果如下:
49、本发明中桂枝、白芷、麻黄、羌活、海桐皮、独活、生艾叶、肉桂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祛风除湿及止痛之功效,是为君药;当归、醋乳香、川芎、元胡具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是为臣药;白蔹、醋没药、透骨草、肉桂、薄荷具有散血祛瘀、清热解毒、散结止痛之功效,是为佐药;丁香、豆蔻、路路通、土鳖虫具有温中降逆、化湿行气、通经之功效,视为使药。
50、各原料药的合理配伍与科学制备,使本发明所述止疼软膏具有消肿止痛、祛风除湿及舒筋活络之功效,配合科学的刮痧可对各种痹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如肩颈疼痛、膝关节疼痛、上肢疼痛、关节酸冷、关节肿胀、活动首先等。本发明提供的止疼软膏渗透性好、可穿透皮肤直达患处。
51、此外,本发明所用原料药容易获取、成本较低、软膏制作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
52、为适应于工业化生产,本发明所采用的专用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如下:
53、本发明设置插板能够插入限位间隙中,使限位杆的转动能够带动插板转动,进而带动搅拌组件转动;而且插板方便移出限位间隙,方便将搅拌组件取出盛药容器。设置圆杆与导向球使定位公头插接到定位母头时接触面均为弧面,使圆杆受到水平方向的力,进而使插板和搅拌组件转动,使插板能够稳定插入限位间隙中,保证稳定连接。插板与限位间隙连接后,搅拌组件能够转动,对清膏进行搅拌,使清膏与其他材料混合均匀,方便进行搅拌收膏。
54、本发明设置定位公头结构与定位母头结构,方便搅拌组件与搅拌接头连接和拆卸;搅拌组件不使用时可由搅拌升降器带动移出盛药容器,搅拌组件移出盛药容器后,盛药容器顶部开口且内部无搅拌组件影响,方便从盛药容器中取出制备完成的止疼软膏,同时方便清理盛药容器和搅拌组件,缩短清理时间能够及时对下一批清膏进行搅拌,提高药膏生产效率。
55、本发明将连接座设置为圆台结构,方便在连接座内设置导向球;而且圆台结构上小下大,方便插板进入两个连接座之间;同时设置定位块能够限制轴向定位板的竖直方向位移,进而限制搅拌杆的轴向位移,保证搅拌杆稳定搅拌;同时设置滑套和定位柱滑动连接,能够避免搅拌组件对搅拌升降器产生较大的竖直方向的力导致搅拌升降器损坏;还设置清理升降器连接刮板,在搅拌杆移出盛药容器并取出药膏后,方便对盛药容器的侧壁上残余的药膏进行刮除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