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传感器组件的血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83876发布日期:2024-05-13 12:46阅读:10来源:国知局
带传感器组件的血泵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带传感器组件的血泵系统。


背景技术:

1、目前,心脏内血泵组件由经皮的方式引入心脏,能够辅助心脏将血液从心脏的某个位置输送至循环系统中的下一位置。例如,血泵可以由股动脉或腋动脉或颈动脉或锁骨下动脉插入,沿患者曲折路径穿过升主动脉、主动脉瓣进入左心室,辅助心脏将血液从左心室泵送至主动脉。一些系统中,血泵也可以由静脉插入,沿患者曲折路径穿过肺动脉、肺动脉瓣进入右心室,辅助心脏将血液从右心室泵送至肺动脉。

2、在操作血泵的过程中,患者曲折路径容易损坏血泵组件的外在部件,或者凸出的外在部件可能破坏患者的自身系统,例如,在引入血泵时,弯曲的血管或流动的血液向血泵的外在部件施加剪切力,可能会使血泵部件与血泵分离,或者使血泵部件弯折损坏,并且,损坏的血泵的对应功能可能无法实现或者不再准确,需要被引出更换,引出的过程容易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更换血泵更会耽误手术进度。例如,血泵的传感器部件特别容易在引入过程中因剪切力而损坏或剥落,这可能会妨碍血泵引入位置的判断或者血泵运行故障的查找。

3、因此,对传感器施加防护变的尤为重要,现有分体式的防护结构使得传感器的防护安装变的困难,对操作人员的能力水平有较高的要求,也增加了安装失误引起的传感器失效风险。

4、专利hk40007113a1或hk40067530a中所描述的传感器防护罩1020和123,其结构特征为分体式结构,此类结构本质上会使得分体零件加工困难、安装困难、脱离或剥落风险高,且无法完全避免在手术介入及术后产品抽出时都患者血管内壁带来损伤,由于分体结构的零件需粘接或焊接,会不可避免的在缝隙处容易产生血栓堆积而且分体零件衔接处的结构强度较低。

5、专利cn219110631u 中所描述的传感器防护罩300,其结构特征没有轴向上带有流体动力曲面的前后防护面,无法避免在手术介入及术后完成时,血泵产品进入和抽出对患者血管内壁带来损伤。

6、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存在以下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一,传感器保护组件的结构复杂,分体式结构不仅不便于加工,脱落的风险也高;第二,传感器保护组件的表面不圆滑或者不满足血液动力学特征,提高了溶血和形成血栓的风险;第三,现有的传感器一般设置在血泵直径最大处,即流出管外表面或电机壳外表面,凸出的外在部件会磨蹭血管,且掉落风险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以及其它更多的构思而提出了本技术。

2、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针对例如传感器组件中用于定位传感器的定位结构复杂、定位效果不佳、连接方式繁琐,传感器位置设置不合理,或传感器保护壳容易脱落、容易引起溶血或者伤害血管壁等问题,提供了带传感器组件的血泵系统。

3、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方案实现的:

4、使用了一种带传感器组件的血泵系统,包括血液入流管、血液流出管、设置在所述血液流出管近端的动力组件、连接导管和传感器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壳,所述电机壳包括设置在其近端的衔接部,所述衔接部包括第一衔接件和第二衔接件,二者间设有台阶,所述第一衔接件包括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衔接件包括第二配合槽;所述传感器组件包括传感头、传感线和环形保护元件,所述传感头与所述第一配合槽连接,所述传感线与所述第一配合槽、所述第二配合槽连接;并且,所述连接导管套设在所述第二衔接件外,所述环形保护元件套设在所述连接导管外。

5、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进一步实现:

6、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保护元件包括环形主体和保护块,所述环形主体包括外圆面和内圆面;所述内圆面与所述连接导管连接,所述保护块至少部分与所述第一衔接件在所述动力组件的轴截面上重合,且所述保护块与所述传感头无直接接触。

7、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保护元件与所述连接导管为间隙配合。

8、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保护元件包括外圆面和内圆面。

9、进一步地,所述电机壳还包括设置在所述衔接部远端的收拢部,所述收拢部包括圆锥面和与所述第一衔接件连接的过渡曲面。

10、进一步地,所述收拢部与所述衔接部为一个整体,二者为一体成型。

11、进一步地,所述保护块包括保护面、迎流面和侧缘过渡面,所述保护面设置在所述保护块的内表面。

12、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面与所述传感线在所述动力组件的轴截面上重合,所述保护面与所述传感头在轴向上不重合或者部分重合。

13、进一步地,所述迎流面位于在所述保护块的远端,所述迎流面与所述过渡曲面不接触。

14、进一步地,所述保护面与所述第一衔接件之间形成了收窄空间,血液流经所述过渡曲面、所述传感头进入所述收窄空间再从所述侧缘过渡面流出,并且,所述保护块包括两个侧缘过渡面,血液通过所述侧缘过渡面导向两侧。

15、进一步地,血液流经所述迎流面部分进入所述收窄空间内,部分从保护块上方流过。

16、进一步地,根据伯努利原理,由于设置了收窄空间,朝近端流动的血液会有一个朝所述收窄空间流动的趋势,而所述传感头设置在所述收窄空间前,有利于保证血液流经所述传感头,得到此处的血液压力。

17、另一方面,所述保护块包括流动孔、迎流面和侧缘过渡面;所述传感头位于所述保护块的投影面内,且所述传感头与所述保护块之间不直接接触。

18、进一步地,所述迎流面与所述收拢部之间无间隙,血液从所述侧缘过渡面进入并从所述流动孔流出,且从所述流动孔流出的血液汇入流经所述迎流面且朝近端流动的血液。

19、进一步地,所述迎流面为流体动力曲面;所述流动孔位于所述保护块的中间区域,所述流动孔为血液流出孔,且所述流动孔为圆形或椭圆形。

20、进一步地,所述流动孔位于所述传感头的近端方向。

21、进一步地,所述环形主体远端与所述第一配合槽近端通过胶水进行密封,血液不会进入所述环形主体内。

22、进一步地,根据伯努利定律和文丘里效应,所述侧缘过渡面两侧的血液会从所述流动孔流出汇入所述外圆面上导向的血液。

23、进一步地,从所述流动孔流出的血液可以冲刷外部的血液,减小血液停滞的风险,进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还可确保所述传感器组件的性能。

24、进一步地,所述血液流出管包括出口框,所述出口框处设有感应单元,所述感应单元包括感应头和感应线,所述感应头和所述出口框内壁贴合或连接;所述动力组件包括桨叶和与所述桨叶连接的配合体,所述配合体与所述出口框之间设有导引流体面,所述导引流体曲面至少包裹部分所述感应线。

25、进一步地,所述感应单元与所述传感器组件两个位置测得的血液压力为术者提供更加充足的数据。

26、进一步地,所述导引流体曲面为胶体制成。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优点至少包括如下:

28、1.现有技术中,为了为测试主动脉血液压力,常常在血液流出管附近设置用于测量压力的传感器,但由于传感器保护壳相对于血液流出管是一个“凸起”的存在,保护壳容易脱落,且血液流出管为血泵系统进入心内的直径最大的管体,无异于增加了管体直径,容易刮蹭血管,造成二次伤害,而本技术则避免了以上问题,本技术将传感器组件设置在了位于电机壳近端的衔接部上,由于衔接部设置在所述收拢部近端,衔接部的直径小于血液流出管/电机壳主体的直径,由此在血泵系统进入病灶处的过程中环形保护元件不易接触到血管,另一方面,由于传感头、传感线分别与第一配合槽、第二配合槽连接,传感头和传感线处于“被填埋”状态,预埋传感器可以大幅降低传感器安装过程中被损坏的风险,定位效果佳,再通过设置“保护块”进行保护传感头和传感线以及导引血液流经传感头,可使得传感头在安全的状态下获得血液压力,将数据长期且稳定地传递给体外的控制装置。

29、2.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环形保护元件包括环形主体和保护块,环形主体套接在连接导管外,连接导管又直接连接在衔接部的第二衔接件外,由此环形保护元件的定位只需要通过套接在连接导管外,连接方式简单、稳定,也不会增加血泵系统的最大直径。

30、3.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保护块包括保护面、迎流面和侧缘过渡面,保护块相对于环形主体为一个凸起,保护块的保护面会与第一衔接件形成受窄空间,在空间突然变小后,液体流速会增大,进入收窄空间的血液压力减小,血液会有朝收窄空间进入的流动趋势,由此保证了血液流经传感头,且环形主体远端与第一配合槽近端通过胶水进行密封,所以通过侧缘过渡面导向径向两侧的血液不会堆积,提高了冲刷效率,且可以消除冲刷死区,大幅度提高了血液相容性。

31、4.区别于现有技术,保护块包括流动孔、迎流面和侧缘过渡面,迎流面与收拢部没有间隙,通过迎流面的血液会流经保护块外表面朝近端流动,血液会朝侧缘过渡面进入保护块下方,使得传感头能测得血液压力,且根据伯努利定律和文丘里效应,从侧缘过渡面进入的血液会从流动孔流出并汇入保护块外表面的血液,可以起到冲刷外部血液的效果,减小血液停滞的风险,进而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还可确保传感器的性能。

32、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实现其它未一一列出的有利技术效果,这些其它的技术效果在下文中可能有部分描述,并且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阅读了本技术后是可以预期和理解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