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的,尤其是涉及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罐。
背景技术:
1、为防止患者使用麻醉机吸入呼出的二氧化碳,一般在麻醉机的呼吸回路处连接二氧化碳吸收罐,病人呼出的气体排入二氧化碳吸收罐中,与罐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相应的化学和物理处理,当二氧化碳吸收剂失效后,需要对二氧化碳吸收剂进行更换。
2、传统的二氧化碳吸收罐中,第一盖体和罐体是固定连接的,罐体内的二氧化碳吸收剂是不能更换的,即传统的二氧化碳吸收罐是一次性的,不能够重复使用的。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二氧化碳吸收罐使用一次后,不易被再次利用,从而存在有资源浪费高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资源的浪费,本技术提供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罐。
2、本技术提供的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罐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麻醉机用二氧化碳吸收罐,包括罐体,所述罐体上端为封闭式,罐体底端为开口状,罐体底端处设置有第一盖体,第一盖体处设置有用于和罐体卡接的卡接组件,罐体内沿竖直方向设置有第一通管,第一通管上端贯穿罐体上顶壁和罐体固定连接,第一通管底端伸至罐体底端处,第一通管上端为闭口状,第一通管上端侧壁固定连接有第二通管,第二通管和第一通管相连通,罐体上顶壁固定连接有出气管,出气管和罐体相连通,罐体内滑动连接有环形壳,第一通管和环形壳内环插接适配,环形壳底端为开口状,环形壳在底端处螺纹连接第二盖体,环形壳上顶壁和第二盖体均开设有通气孔,环形壳内壁处设置有托举环形壳的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处于第一通管底端的上方。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吸收剂填充在环形壳内,将第二通管远离第一通管一端和麻醉机的呼吸回路进行连接,出气管远离罐体一端和麻醉机的呼吸回路进行连接,患者呼出的气体从第二通关进入至第一通管内,并沿着第一通管移动至罐体的底端,接着气体进入至环形壳内,吸收剂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同时其余氧气从出气管再次进入至麻醉机的回路内,当吸收剂不易再对二氧化碳进行吸收时,解除卡接组件对第一盖板和罐体的卡接固定,接着解除支撑组件对环形壳的托举,使得环形壳从罐体底部移出,然后打开第二盖体,将环形壳内部的吸收剂进行更换,再将环形壳重新放置罐体内,实现了罐体的重复使用,从而降低了资源的浪费。
5、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侧壁固定连接有支板,支板水平设置,支板上方竖直设置有滑杆,滑杆沿支板的长度方向和支板滑动连接,滑杆上端面向罐体一侧开设有插槽,滑杆在插槽侧壁开设有移动槽,卡接组件包括卡块和第一拉杆,卡块设置在移动槽内和滑杆滑动连接,第一拉杆和卡块远离插槽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拉杆远离卡块一端贯穿滑杆和滑杆滑动连接,罐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和插槽插接适配,连接块侧壁开设有卡槽,卡槽和卡块卡接适配。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第一盖体放置在罐体下端开口处,朝向罐体方向滑动滑杆,使连接块逐步处于插槽内,当卡块和卡槽对齐后,第一拉杆带动卡块朝向卡槽方向移动,卡块卡接至卡槽内,实现了第一盖体和罐体的连接固定。
7、可选的,所述第一拉杆处于滑杆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拉板,第一拉板和第一拉杆垂直,在第一拉板和滑杆之间固设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套设在第一拉杆外,卡块远离第一拉杆一侧设置为斜面。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连接块逐步进入插槽内的过程中,连接块首先和卡块的斜面抵接,并推动卡块朝向移动槽内移动,卡块带动第一拉杆移动,第一拉杆带动第一拉板移动,第一弹簧进行拉伸,当卡块和卡槽对齐后,第一弹簧进行收缩,带动第一拉板朝向连接块方向移动,第一拉板带动第一拉杆移动,第一拉杆带动卡块移动,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移动拉杆,从而为工作人员工作提供了便利。
9、可选的,所述连接块靠近罐体一侧开设有避让槽,连接块在避让槽处和罐体相连通,支撑组件包括托板和第二拉杆,托板设置在避让槽处,托板和连接块滑动连接,第二拉杆和托板远离罐体一侧固定连接,第二拉杆贯穿连接块和连接块滑动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壳朝向罐体内移动的过程中,托板朝向避让槽内移动,托板带动第二拉杆移动,当环形壳处于托板上方后,第一拉杆带动托板朝向罐体内移动,托板远离第一拉杆一端伸至罐体内,托板的上表面和第二盖体抵接,并对环形壳进行支撑,使得第二盖体不易和第一盖体抵接,为气流在罐体底端进行扩散提供了便利。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拉杆处于连接块外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拉板,第二拉板和插槽插接适配,第二拉板面向连接块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密封垫。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解除托板对环形壳支撑时,朝向远离连接块方向拉动第二拉板,第二拉板带动托板移动至避让槽内,使得环形壳能够移出罐体,同时滑杆朝向连接块方向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拉板进入至插槽内,当连接块和滑杆卡接固定时,滑杆的插槽内底壁朝向连接块方向挤压第二拉板,第二拉板挤压第一密封垫,使得外界气流不易从第二拉杆处进入至罐体内。
13、可选的,所述连接块内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引导槽,第二拉杆侧壁固定连接有引导板,引导板和远离第二拉杆一端伸至引导槽内和连接块滑动连接。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拉板带动第二拉杆朝向连接块外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拉杆在引导槽的引导作用下,带动引导板移动,引导板的设置,使得第二拉杆不易发生转动,进而第二拉板不易发生转动,从而为第二拉板进入插槽提供了便利。
15、可选的,所述托板远离第二拉杆一侧设置为斜面,在引导板和引导槽一侧壁之间固设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的伸缩方向和第二拉杆移动方向平行。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环形壳向罐体内移动的过程中,环形壳首先和托板的斜面抵接,并推动托板朝向避让槽内移动,托板带动第二拉杆移动,第二拉杆带动引导板移动,第二弹簧进行拉伸,当环形壳移动至托板上方后,第二弹簧进行收缩,带动引导板朝向罐体方向移动,引导板带动第二拉杆移动杆,第二拉杆带动托板移动,从而放置环形壳时,无需工作人员手动拉动第二拉板,为工作人员工作提供了便利。
17、可选的,所述罐体上端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板,环形板水平设置,环形板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密封垫。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托板对环形壳进行支撑后,环形壳上端和第二密封垫抵接,使得罐体下端的气体不易从环形壳和罐体内壁之间向上移动,同时环形板对环形壳进行限位。使得环形壳不易在罐体随意进行上下移动。
19、可选的,所述第二盖体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的长度方向和第一通管的长度方向平行,第一通管和套管插接适配,套管内壁固定连接有环形垫。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环形壳带动第二盖体向罐体内移动的过程中,第一通管插入至套管内,且第一通管外侧壁和环形垫紧密抵接,使得罐体底端气体不易从第一通管和环形壳内环侧壁之间向上移动。
21、可选的,所述第一盖体面向罐体内部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三密封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盖体和罐体连接后,罐体底端和第三密封垫紧密抵接,使得外界气体不易从第一盖体处进入至罐体内。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打开第一盖体,解除支撑组件对环形壳的托举,将环形壳从罐体内取出,打开第二盖体,更换环形壳内部的吸收剂,然后再将环形壳安装至罐体内,实现了罐体的重复利用,从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
25、2.通过第一弹簧释放弹力,带动第一拉板朝向连接块方向移动,第一拉板带动卡块卡接至卡槽内,无需工作人员手动移动第一拉杆,从而为工作人员工作提供了便利;
26、3.通过引导板对第二拉杆的引导作用,使得第二拉杆不易发生转动,从而为第二拉板进入至插槽内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