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9240212发布日期:2024-09-03 17:21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中医针灸皮内针,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


背景技术:

1、皮内针埋入穴位可(一周“24小时/日”治疗、能不断持续对顽固性、慢性、迁移性等疾病的长期治疗保健)产生持续电化学效应(申请号201520631644.0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高效自发电化学电流联动的揿针》2023年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二、1.),并不断地通经活络、活血化瘀、调节阴阳平衡、促进脏腑经络气血的有序运行,激发人体正气,从而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皮内针有颗粒型皮内针以及揿钉型皮内针这样两种。由于颗粒型皮内针的治疗操作远比揿针操作复杂(颗粒型皮内针需要手拿镊子、再用镊子夹住针柄进行针刺操作、另外还需另行剪切胶带进行粘贴固定、操作非常不方便;而揿针治疗只要用手指拿住针柄上贴有胶带的揿针产品,直压揿入穴位即可、操作非常方便);因此从应用及研究资料来看揿针比颗粒型皮内针多659倍(申请人2024年5月31日在知网搜索“揿针”主题论文资料(自1960年至今)有1977条;同日知网搜索“颗粒型皮内针”主题论文资料(自1960年至今)仅只有3条,3条中的2条2008年前发表“皮内针操作规范”、另一条2023年“颗粒型皮内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寒湿痹”;由此可见颗粒型皮内针研究应用已濒临遗弃,极需拯救,但是多少年来针体长于揿针(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大于揿针)n倍的颗粒型皮内针的潜力还远远没被开发(其针体长于揿针n倍:请见yy/t0105-2020《皮内针》)、故必须克服其操作繁杂的弊病、化繁为简、至简至易、传承创新、拯救濒临废用遗弃的颗粒型皮内针、从而便捷地将中医针灸的精粹惠及人类。

2、近来有人提出和揿针一样将颗粒型皮内针的针柄上也粘贴上胶布,例如申请号为202221411829.7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的颗粒型皮内针》,包括颗粒型皮内针、医用胶带和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组成,颗粒型皮内针黏贴固定在所述医用胶带中,所述医用胶带的背面附着在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上,所述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上具有摺叠操作区,所述摺叠操作区延伸于所述医用胶带的外围,所述摺叠操作区用于摺叠贴合于所述医用胶带的粘胶面,用于拿取所述颗粒型皮内针;当然其还需安置在定位模板上、再经密封包装以供灭菌后使用。但是该类颗粒型皮内针由于在医用胶带的背面设置了具有摺叠操作区的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该摺叠操作区必须延伸于所述医用胶带的外围,且必须能够摺叠贴合于所述医用胶带的粘胶面,用于拿取所述颗粒型皮内针),同时该实用新型的定位模板还必须制有容纳:①颗粒型皮内针、医用胶带和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的复杂定位空间(如:所述摺叠操作区延伸于所述医用胶带的外围还必须悬空),②必须预留用于用手指拿取所述颗粒型皮内针的空间,③也给密封灭菌包装增加了工艺过程。因此其制作工艺复杂、制作成本、材料成本较高,另外实施埋针时的操作过程也不太方便,因此必须要依靠传承创新、拯救颗粒型皮内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方便操作。

3、虽然《带可粘附摺叠操作膜的颗粒型皮内针》较传统方案有所改变,但却带来了新的操作问题:①因颗粒型皮内针针体与针柄基本平行、并从针柄中间穿出,又因为颗粒型皮内针必须沿皮下横向刺入沿皮下横向刺入,因此当采用手指拿捏针柄时、会使针体与表皮的倾斜角度大于35~45度,从而要实施颗粒型皮内针(针体从针柄中间穿出)沿皮下横向刺入的埋针治疗还是非常不便;②颗粒型皮内针针柄(采用直径0.4㎜的不锈钢丝绕制成直径1.6㎜圆圈)很细很小、且其粘贴固定的医用胶带也柔软,因此用手指直接拿捏很细很小且柔软的胶带针柄进行针刺进针、运针操作还是很困难、很不方便;正是因为存在上述颗粒型皮内针的施针操作远比揿针操作复杂、麻烦的原因,因此虽然颗粒型皮内针的针体比揿针针体长很多、治疗作用面积(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大于揿针)比揿针针体大n倍、并且还可以进行手法运针加强针效,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能与手指相适应的实体针柄、就很难进行针刺进针、运针操作,所以还必须进一步传承创新、拯救颗粒型皮内针、简化结构、降低成本、方便操作。

4、由此可见,研究出一种价廉物美、一种便捷卫生、一种能在进行针刺进针、运针操作时有皮内针细小针柄依附的(运针操作后、可方便去除的)实体柄——以方便手指直接拿捏依附该实体柄的针柄进行针刺进针、运针卫生操作、使得既不用镊子、又不再另行剪切胶布进行粘贴固定的颗粒型皮内针,能为治疗有效面积(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比揿针针体大n倍、且还能进行用手法运针(如烧山火、透天凉等)加强针效的颗粒型皮内针得以传承创新、并在有24小时/日持续疗效的埋针治疗中(特别通过一周“24小时/日”、进而持之以恒的对那些顽固性、慢性、迁移性疾病持续不断治疗)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中医针灸的又一个惠民的瑰宝绽放出辉煌。

5、综上所述,现有的颗粒型皮内针存在以下问题:1、颗粒型皮内针针柄很细很小、且医用胶带也柔软,因此缺乏一个与拿捏手指相适应的针柄依附实体、从而便于能够方便卫生的进行直接拿捏进行针刺进针、运针等操作;2、将多个颗粒型皮内针分别安置在一起,缺乏单个颗粒型皮内针的卫生屏蔽,故会导致使用其中一个时会影响其他颗粒型皮内针的卫生;3、颗粒型皮内针在使用时操作不方便,拿捏针柄时会使针体与表皮的倾斜角度过大,且无法进行运针;4、用镊子将皮内针刺入以后、还需要再剪切胶带固定,操作步骤多,效率低;5、又因该已有技术既操作不便、又制作应用成本高等原因,所以使高效(电化学效应)埋针作用面积明显大于揿针n倍的颗粒型皮内针鲜有应用,因此为针灸传统医学的创新、颗粒型皮内针面临再一次传承创新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刻。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出一种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通过颗粒型皮内针与安针模板的巧妙组合,不仅可以为颗粒型皮内针细小的针柄安排了一个与操作手指相适应的操作实体柄部,而且还简化制作工艺、降低制作成本、降低材料成本,还能方便应用时的操作、以此拯救颗粒型皮内针,为广大老百姓治疗保健、中医针灸普及应用降低费用,为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比揿针针体大n倍的颗粒型皮内针(一周“24小时/日”进而能持续不断、持之以恒地坚持)对顽固性、慢性、迁移性疾病等治疗保健的广泛应用、奠定了一个实惠、便捷而扎实的基础。

2、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包括至少一个颗粒型皮内针和医用胶带以及安针模板,颗粒型皮内针由针柄和针体组成,颗粒型皮内针固定在医用胶带中,被医用胶带所固定的颗粒型皮内针粘附在安针模板上,所述的安针模板的部件包括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和至少一个用手拿捏进针运针的操作实体柄部(用手拿捏进针运针的操作实体柄部、本技术文件简称:操作实体柄部),固定有针柄的医用胶带或者固定有针柄的医用胶带与针柄相连的部分针体粘附在用手拿捏进针运针的操作实体柄部上,针体另一部分则位于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上;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附在一个用手拿捏进针运针的操作实体柄部组成一个操作实体分离单元。

4、优选的,所述的安针模板的部件包括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与用手拿捏进针运针的操作实体柄部为一体结构。

5、优选的,所述一体结构包括采用医用灭菌包装或医用灭菌包装盒、包装粘附有固定颗粒型皮内针医用胶带的操作实体柄部。

6、优选的,包括将安针模板制成盒式结构,该盒子的前半部分为针体安置部、可安置针体,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附在盒子的后半部分的操作实体柄部上,针体安置部与操作实体柄部之间制有可弯折区或针体安置部与操作实体柄部之间有可弯折线以便于使用时弯折,或者该盒子采用可弯曲的软质材料制作、可以按需进行弯曲针体安置部、以便于拿捏进针、运针,该盒子还应被透析纸封贴(能到达医用灭菌包装的性能后再灭菌),使用时只要揭去透析纸,将盒子的前半部分向盒子的后半部分弯曲(便于拿捏进针、运针),即可拿捏本产品进行进针运针操作,操作后、去除盒子,再转动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贴面、并将其粘贴固定在体表,以便实施埋针治疗。

7、优选的,所述的可弯折区或可弯折线,可按需选择制成各种已知机械或化学的易弯曲、易折叠的结构形态即可(在此并不作限定)。

8、优选的,所述医用胶带一面粘附于操作实体柄部,医用胶带的另一面有一个可分离用手拿捏进针运针操作的辅助片附着;该辅助片采用泡棉、泡沫、海绵、橡胶、塑胶、硅胶、塑料、塑料膜、导电膜、金属片、金属膜、离型膜、离型纸、氟塑膜或纸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材料制作,以起到辅助拿捏进针运针操作的作用;所述可分离用手拿捏进针运针操作的辅助片可按需制成一片或一片以上的结构;辅助片与医用胶带的另一面可采用已知的化学或物理附着(此处并不作限定)。

9、优选的,所述针体设置于偏离针柄中轴线(正中线)的位置、或者是位置于针柄的边缘切线位置、或者是位置于切线外侧位置,在任一操作实体分离单元中,所述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附在操作实体柄部上,使针体能够平行安置于操作实体柄部实体的一侧边缘,从而能够使用手指拿捏操作实体分离单元与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分离,从而进行进针、运针、埋针等操作,当(将针体靠近皮肤)竖直捏住操作实体柄部、将针体沿皮刺入体表进针运针后,再去除操作实体柄部,也就是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从操作实体柄部上分离下来,再转动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贴面、并将其粘贴固定在体表,实施埋针治疗。

10、优选的,所述针体设置于针柄中轴线位置的颗粒型皮内针被医用胶带固定后粘附于操作实体柄的结构,也能便于拿捏进针运针操作。

11、优选的,固定有一个以上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粘附在针体安置部上。

12、优选的,当产品采用一层胶带固定颗粒型皮内针时,颗粒型皮内针的针柄可陷入医用胶带粘胶剂内、也可以部分被医用胶带的粘胶剂黏贴固定,但是其胶带固定颗粒型皮内针后对皮肤的粘性必须≥《yy-t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的5.2粘性条款的规定。

13、优选的,所述的颗粒型皮内针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金属)针体,所述的针体连接有针柄,前述的针柄则采用金属或塑料等材料、制作成丝状或片状的各种形态(如可以是l形或圆形或椭圆形或三角形或星型或多边形等的几何形态,在此不做固定性限定),以适用人体不同部位的需求;所述针体或针体与针柄固定在医用胶带中或通过点胶固定在医用胶带上。

14、优选地,所述针体连接针柄可以采用一体成形(用一个不锈钢丝绕制成形),或者针体与(塑料或金属)针柄通过焊接或粘接或扣接或铆接或塑胶固化或胶固化等方式固定连接,再固定于揿布中形成整体结构;或者采用各针体尾部与所述的胶带通过焊接或粘接或扣接或铆接或点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使得所述的针体与所述医用胶带形成整体结构。

15、优选的,所述安针模板采用泡棉、泡沫、海绵、橡胶、塑胶、硅胶、塑料、导电膜、金属片、金属膜、离型膜、离型纸、氟塑膜或纸等材质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组合。

16、优选的,所述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设置有针体保护膜,所述针体保护膜覆盖针体、或者颗粒型皮内针保护膜覆盖颗粒型皮内针针具,以屏蔽保持针体的清洁卫生。

17、优选的,所述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设置有模板凸起,模板凸起在对应各个针体的位置设置有不通孔的孔穴。

18、优选的,所述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设置有模板凸起,所述模板凸起上的孔穴是由针体刺入后形成的。

19、优选的,所述安针模板的针体安置部的外形为立体几何形态状(如圆形、椭圆形、条形、多边形、管孔形、凹凸多边形薄柱状几何体)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的)几何体;所述的操作实体柄部为立体几何形态状(如圆形、椭圆形、条形、多边形、凹凸多边形薄柱状几何体)中的一种(或二种以上组合的)薄柱状几何体;但针体安置部与操作实体柄部的连接方式是套合、粘合、半断或虚线状连接的其中至少一种。

20、优选的,在任一操作实体分离单元中,所述医用胶带边缘有超出操作实体柄部的范围且黏贴在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上,使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与操作实体柄部以粘合的形式链接。

21、优选的,所述的安针模板设置有离型材料层,离型材料层为:表面涂有一层离型剂,或者粘贴有一层离型离型纸或离型膜,或者所述安针模板本身为具有离型特性的离型材料。所述的离型材料层的作用是便于将固定有颗粒型皮内针的医用胶带从操作实体柄部上分离,并且不影响医用胶带的粘性。

22、优选的,所述医用胶带为具有导电性的导电医用胶带,或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或部分为具有导电性能的导电医用胶带、部分为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或,所述医用胶带部分为带胶或不带胶导电材料或部分为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

23、优选的,当本发明产品的背层也就是非胶带粘贴面为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时,所述背层设置有背层胶带电连接洞,背层胶带电连接洞用于供电针仪电极片粘贴本发明产品具有导电功能的部位,在实施电针时用。

24、优选的,所述医用胶带包括有至少一层胶带层,当医用胶带的层数大于等于2时,颗粒型皮内针位于任一相邻两层胶带层之间的位置,也就是位于第一胶带层和第二胶带层之间、或第一胶带层和多层胶带之间,其中,第一胶带层用于粘贴在体表上(粘贴皮肤的第一胶带层必须符合《yy-t0148-2006医用胶带通用要求》一般要求条款的规定);所述第二胶带层采用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或所述第二胶带层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所述第一胶带层采用不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或所述第一胶带层采用具有导电性能的医用胶带或导电材料;当背层胶带采用导电胶带时,该导电胶带还可用于被电针仪的电极片连接实施电针治疗。

25、有益效果

26、1、该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通过设置由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与操作实体柄部组成的安针模板,在操作实体柄部上安置贴附有被医用胶带粘贴固定的颗粒型皮内针(使得细小的颗粒型皮内针针柄有了操作实体柄部的依附、便于手指拿捏、以及便于进针运针的指力操作),因此使用时、只需要用手指拿捏住该粘附有医用胶带粘贴固定颗粒型皮内针的操作实体柄部,就能方便的将该操作实体柄部与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分离,同时还能进一步方便稳准的运用指力实施针刺进针、运针等操作,从而使操作更加简单方便,克服了颗粒型皮内针因为针柄细小、胶带柔软而给进针、运针等操作的拿捏、着力、用力的面积、方向等指力实施所带来的一系列困难。

27、2、该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通过在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上设置针体保护膜,将颗粒型皮内针的针体进行屏蔽,因此当有多个颗粒型皮内针分别安置在一个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上时,在使用任一个颗粒型皮内针后,都不会影响其他的颗粒型皮内针的卫生。

28、3、该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通过将针体设置在偏离针柄中轴线、靠近操作实体柄部一侧边缘的位置,从而有利于操作时既能够方便拿捏针柄以及针柄所粘附的操作部、使其脱离安针模板针体安置部,接着又能在治疗时使靠近操作实体柄部一侧边缘的针体呈小角度刺入皮肤进行针刺进针、运针等操作,当针体刺入并行针运针到位时,可方便去除操作实体柄部,并以针体为轴线,将固定该针柄的胶带粘贴面朝着皮肤的一侧旋转,再使固定该针柄的胶带粘贴面紧贴皮肤予以固定,该整体结构简单、整个操作过程简捷方便,既降低制作、材料成本,又不用镊子操作、不用再另行剪切胶布进行粘贴固定的颗粒型皮内针。

29、4、该便于拿捏进针运针的颗粒型皮内针,通过降低成本、简化结构、使用卫生简捷方便,再加上颗粒型皮内针高效埋针的作用面积(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大于揿针的n倍、并且还能手捏针柄操作实体柄部进行行针运针实施补泻(如烧山火、透天凉等)手法,因此能够为中医传承创新、颗粒型皮内针能够高效便捷的(一周“24小时/日”进而能持续不断地坚持)对顽固性、慢性、迁移性疾病等治疗保健,奠定了良好的操作基础。

30、5、拯救颗粒型皮内针这个中华医学针灸传承的瑰宝:申请人于2024年5月31日在知网搜索“揿针”主题研究论文资料(1960年至今)、共有1977篇,2024年5月31日在知网搜索“颗粒型皮内针”主题研究论文资料(1960年至今)仅仅只有3篇,揿针比颗粒型皮内针多659倍;而且前述3篇仅为①《皮内针疗法临床技术操作现状2007年》,②《皮内针疗法技术操作规范标准研究》,③《颗粒型皮内针联合新型揿针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3篇文章全都涉及揿针(离开揿针无法成文),可见自从1960年至今60多年鲜有颗粒型皮内针研究资料,目前(针刺电化学作用面积大于揿针n倍)的颗粒型皮内针的研究应用已濒临遗弃或废弃,因此这个被繁琐操作弊病所濒临遗弃的中医针灸传承瑰宝、必须创新拯救:由繁入简、去粗取精、至简至易、使中医针灸传承瑰宝在世界绽放辉煌。

31、本发明这些特点和优点将会在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附图中详细的予以展开。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