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

文档序号:39989504发布日期:2024-11-15 14:40阅读: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

本发明属于担架,具体是一种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1、在各类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和院外急救过程中,尽快将伤员从灾害或事故现场转运后送至后方医院接受治疗是关系到伤员生命安危、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环节。正确熟练的搬运方法缩短了转运时间,充分体现了“时间就是生命”的紧急救护原则。而不恰当的搬运则会加剧伤员创伤,甚至致残或死亡。作为伤员搬运的常备工具,铲式担架具有使用简单、方便,搬运时间短、省力等特点。铲式担架与普通担架相比,其优势是无需挪动伤员,可最大限度减少骨折移位,搬运引发的二次损伤,内出血加重或伤员在搬运时意外摔伤等情况的发生,尤其适用于脊柱骨折伤员转运,可广泛应用于灾害医学救援、院外急救等领域。

2、现有的铲式担架主要为对称插接式,其由2个左右对称的片状结构组成,使用时左右插接,组合使用。其在使用时缺乏全脊柱保护功能,左右对接时伤员颈部容易悬空,操作不当容易引发伤员颈椎二次损伤,造成全脊柱伤员的颈部损伤乃至截瘫。为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对患者颈部进行保护作用的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对接时患者颈部悬空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通过转杆和支撑气囊的设置,实现对担架对接时定位的同时对患者颈部进行支撑,减少患者颈部悬空造成二次伤害的可能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可以调整床头角度的硬质铲式担架,包括第一支架体、第二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第一支架体包括对称设置的头部支架件,第二支架体包括对称设置的身体支架件,第三支架体包括对称设置的脚部支架件,身体支架件包括支架杆和设置于支架杆内侧的身体铲块,身体铲块顶部均设有保护组件,头部支架件包括支撑杆,支撑杆内侧设有头部铲块,且支撑杆与支架杆一端铰接,第一支架体和第三支架体上设有锁定组件,脚部支架件上设有调节组件;

3、调节组件包括设置于支撑杆上的固定块,固定块上转动连接有转杆,转杆靠近支撑杆一端穿过支架杆并延伸至对称的支撑杆上,对称的支撑杆上设有与转杆对应的矩形的固定插槽,转杆远离支撑杆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棘轮,固定块上设有与棘轮卡合的棘爪,棘爪远离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与固定块转动配合的转轴;

4、靠近固定块的支撑杆内侧固定连接有海绵套,海绵套设置于转杆外,且海绵套与转杆转动连接,海绵套外部还环设有支撑气囊,靠近固定块的头部铲块顶部设有输气气囊,输气气囊与支撑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且输气气囊与支撑气囊之间连通有第一硅胶十字阀。

5、基础方案的原理是:首先将一侧安装有固定块的头部支架件、身体支架件和脚部支架件靠近患者,并在工作人员抬起患者的过程中将头部支架件、身体支架件和脚部支架件缓慢移动至患者身下,同时将另一侧的头部支架件、身体支架件和脚部支架件靠近患者和对应的担架部分,并利用锁定组件将两侧的担架进行锁定,进而实现了本担架的固定使用。

6、根据患者不同的伤情情况,若是有的患者需对患者的头部进行角度的调节,此时用手直接推动支撑杆或者用手转动转杆,同时因为转杆与一侧支撑杆固定连接和另一侧支撑杆通过固定插槽固定,由此实现两个支撑杆均进行同步的角度变化。

7、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与现有担架对接时,患者的颈部将会悬空相比,输气气囊将会与患者的头部接触,同时支撑气囊与患者的颈部接触,随着患者的头部压迫在输气气囊上后,患者的颈部处的气囊将会膨胀,进而实现对患者颈部的支撑,减少在合并担架时,患者的颈部悬空,进而导致患者的二次脊柱损伤;

8、2、因为转杆的长度较长,进而能够使另一侧的支撑杆上的固定插槽与转杆的位置对准,并将转杆插入至固定插槽内,进而实现对担架进行定位,能够实现较便捷的对担架体的位置进行定位,进而实现便捷的安装,同时通过转杆的设置还能增加本担架的整体支撑力;

9、3、因为棘轮棘爪的设计,能够对支撑杆的位置进行锁定,减少其往回倒的可能性,进而实现了对患者头部角度的调节。

10、进一步,转轴包括与固定块转动连接的套杆,套杆内部设有矩形的套槽,套槽内插入有插入杆,插入杆一端与棘爪固定连接,插入杆远离棘爪一端插入至套槽内,且插入杆靠近套槽一端固定连接有若干的拉簧,拉簧另一端均与套槽内壁固定连接。

11、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用手拉动棘爪,拉簧能够在拉力的作用下产生形变,由此插入杆伸长,进而棘爪能够脱离对棘轮的锁定。

12、进一步,远离固定块的头部铲块顶部设有与输气气囊结构相同的压迫气囊,且输气气囊和压迫气囊顶部均固定连接有辅助海绵铲块;

13、远离固定块的头部铲块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设有顶块,顶块顶端与压迫气囊底部固定连接,空腔内还设有延伸块,延伸块一端能够与顶块底端接触,延伸块能够与顶块接触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另一端与空腔内壁固定连接;

14、远离固定块的支撑杆上设有功能腔,功能腔内设有移动杆,移动杆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与功能腔内壁固定连接,且移动杆靠近第二弹簧一侧为弧形面,延伸块能够穿过空腔和功能腔并与移动杆的弧形面一侧接触,移动杆远离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有锁定杆,转杆上设有与锁定杆位置对应的锁定槽,且固定插槽上设有与锁定杆位置对应的通口。

15、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在患者头部的压力下,辅助海绵铲块和压迫气囊将会同时往下凹陷,延伸块在压力下往下移动,延伸块挤压顶块顶部,顶块能够往功能腔一侧进行横向移动,顶块能够挤压移动杆,移动杆则在挤压下往转杆一侧进行移动,进而锁定杆穿过通口并延伸至锁定槽内,实现对转杆位置的锁定,增加后续对头部调节时的稳定性。

16、进一步,保护组件包括设置在两个身体铲块顶部的传气气囊,两个身体铲块相互靠近一侧均设有承托气囊,承托气囊固定连接于身体铲块底部,且传气气囊与承托气囊通过连接管连通,传气气囊与承托气囊之间连通有第二硅胶十字阀。

17、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患者的身体部将会与传气气囊进行接触和挤压,传气气囊内的气体能够传输至承托气囊处,进而实现对患者背部的脊椎处进行一定的支撑,减少担架之间悬空处对患者的脊柱没有保护作用,进而导致患者的二次损伤,同时传气气囊与承托气囊均能够为患者提供一定的舒适度。

18、进一步,传气气囊、承托气囊和辅助海绵铲块上设有若干的防滑纹。

19、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增加传气气囊、承托气囊和辅助海绵铲块与患者接触时的摩擦力,进而增加患者躺在担架上的稳定性。

20、进一步,调节组件包括包括铰接设置的固定杆和伸长杆,固定杆内侧固定连接有脚部铲块,两个支架杆靠近伸长杆一端设有滑动槽,伸长杆位于滑动槽内,且滑动槽侧壁和伸长杆上分别设有相互对应的螺纹锁定孔。

21、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直接用手拉动伸长杆,当拉长的长度合适后,用螺栓插入至螺纹锁定孔内进行固定。

22、进一步,支撑气囊为与人体颈部贴合的“u”字形。

23、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u”字形能够更加贴合患者的颈部生理线条特征,进而达到较充分的支撑患者颈部减少患者颈部产生二次损伤的可能性。

24、进一步,转杆远离固定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手持杆,手持杆上设有防滑纹。

25、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便于用手直接拿住手持杆进行对患者头部角度的调节。

26、进一步,支架杆底部均设有限位槽,支架杆远离身体铲块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带有空腔的功能块,功能块内均固定连接有电机,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功能块延伸至限位槽内并同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限位杆与电机的输出轴垂直设置,限位杆远离电机一端均铰接有支撑脚杆。

27、基础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当患者被放置于本担架上后,部分患者需要保持斜卧位,此时启动电机,在电机的驱动下,限位杆往下移动,此时操作人员用手扶着第二支架体和第一支架体,以使限位杆伸出,并且将限位杆上的支撑脚杆打开,进而利用限位杆和支撑脚杆支撑,同时因为第二支架体与第三支架体铰接,为此并不影响第二支架体的斜向升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