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尤其涉及一种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1、在医疗领域,麻醉术后患者的状态数据评估是确保患者安全、促进快速恢复的重要环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对麻醉术后患者的监测与评估需求也日益增长。麻醉手术后的患者状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手术类型、麻醉深度、患者体质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导致患者在术后出现不同的生理反应和恢复状态。因此,准确、及时地获取并分析患者的术后状态数据,对于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计划、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2、目前,在现有的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体系中,往往存在数据采集效率低下的问题,例如,通过医护人员依据相应的指令对患者状态进行评估,但,通过设备进行评估时,可能存在同时部署在患者周围,不同设备之间的指令容易发生冲突,导致数据错乱。此外,还会使得数据采集过程变得复杂且耗时,降低了评估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这种现状不仅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还可能因为数据的不准确或缺失而延误患者的治疗和康复进程。
3、因此,如何对指令进行自适应调整,有效避免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冲突和干扰,从而使得评估流程化和自动化程度高,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方法,可以对指令进行自适应调整,有效避免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冲突和干扰,从而使得评估流程化和自动化程度高。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方法,包括:
3、响应监测信息,获取患者的子区域编号,根据所述子区域编号匹配监测设备和采集设备,根据预设指标对所述监测设备的指标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得到指标评估数据;
4、获取患者的手术数据,根据所述手术数据生成恢复性监测模型,基于所述恢复性监测模型确定各监测时刻的指令序列发送至所述采集设备;
5、统计总区域内同一监测时刻执行指令序列的采集设备得到防冲突集合,调取防冲突策略对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
6、基于子区域定位设备依次获取所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的指令区域,根据所述指令区域和指令属性控制所述采集设备定位采集恢复性评估数据,基于所述指标评估数据和恢复性评估数据得到患者状态数据。
7、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获取患者的手术数据,根据所述手术数据生成恢复性监测模型,基于所述恢复性监测模型确定各监测时刻的指令序列发送至所述采集设备,包括:
8、获取患者的手术数据,所述手术数据包括患者数据和手术部位;
9、基于所述患者数据构建患者人物模型,根据所述手术部位对所述患者人物模型进行标注更新,生成恢复性监测模型;
10、接收医师端为所述恢复性监测模型中各评估部位配置的监测时刻以及评估指令,并为所述评估指令配置对应的监测编号;
11、统计相同监测时刻对应评估部位的评估指令,得到与各所述监测时刻对应的评估指令集合,并基于所述监测编号对所述评估指令集合中的评估指令升序排序,得到各监测时刻的指令序列发送至所述采集设备。
1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统计总区域内同一监测时刻执行指令序列的采集设备得到防冲突集合,调取防冲突策略对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包括:
13、统计总区域内同一监测时刻执行指令序列的采集设备得到防冲突集合,并获取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
14、确定所述指令序列中相同的评估指令作为相同评估指令,并确定所述指令序列中其余的指令作为个性评估指令;
15、根据所述相同评估指令和所述个性评估指令对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
16、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相同评估指令和所述个性评估指令对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包括:
17、获取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中的相同评估指令,基于相应所述监测时刻对所述相同评估指令依次进行排序,得到同步指令序列,所述同步指令序列中的相同评估指令具有对应的播放时长;
18、根据所述监测时刻和所述同步指令序列的同步时长确定交替时刻,确定所述防冲突集合中具有相同个性评估指令的采集设备的数量作为各所述个性评估指令的排序数量;
19、以所述交替时刻为起始时刻,基于所述排序数量依次对所述个性评估指令进行降序排序,得到融合评估序列,所述融合评估序列中的个性评估指令具有对应的播放时长;
20、获取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个性评估指令作为独立评估指令,基于所述独立评估指令依次挑选所述融合评估序列中的个性评估指令,得到所述采集设备对应的交替指令序列;
21、根据所述同步指令序列和所述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
2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子区域定位设备依次获取所述同步指令和交替指令的指令区域,根据所述指令区域和指令属性控制所述采集设备定位采集恢复性评估数据,包括:
23、基于子区域定位设备依次获取所述同步指令和交替指令的指令区域,并确定所述采集设备执行同步指令序列或交替指令序列中的评估指令作为执行指令;
24、调取所述执行指令对应的指令属性,基于opencv对所述指令区域内指令属性对应的轮廓进行提取,得到与所述指令属性对应的部位轮廓,所述指令属性具有对应的预设定位距离;
25、基于所述部位轮廓和所述预设定位距离确定与所述执行指令对应的采集定位点;
26、根据所述采集定位点控制所述采集设备进行定位采集,得到与所述患者对应的恢复性数据,并对所述恢复性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得到恢复性评估数据;
27、基于所述指标评估数据和恢复性评估数据得到患者状态数据。
2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部位轮廓和所述预设定位距离确定与所述执行指令对应的采集定位点,包括:
29、获取所述部位轮廓的中心点作为部位轮廓中点,并基于opencv提取所述指令区域内的子区域轮廓,确定与所述部位轮廓中点距离最小的子区域轮廓的轮廓边缘线作为定位边缘线;
30、基于所述部位轮廓中点构建垂直于所述定位边缘线的定位垂线,确定所述定位垂线与所述定位边缘线的交点作为定位交点;
31、以所述部位轮廓中点为起点沿着所述定位垂线指向所述定位交点的方向作为定位方向;
32、以所述定位交点为起点根据所述定位方向和预设定位距离在所述定位垂线上确定采集定位点。
33、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指标评估数据和恢复性评估数据得到患者状态数据,包括:
34、统计所述指标评估数据中所有指标的数量,得到总指标数量,并获取所述指标评估数据中的合格指标的指标合格数量;
35、确定所述恢复性评估数据中所有指标的数量,得到总恢复性评估数量,并获取所述恢复性评估数据中的合格指标的恢复性合格数量;
36、根据所述指标合格数量和所述总指标数量的比值,得到指标系数,基于所述恢复性合格数量和所述总恢复性评估数量的比值,得到恢复性系数;
37、基于所述指标系数和所述恢复性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患者状态数据。
38、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所述基于所述指标系数和所述恢复性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患者状态数据,包括:
39、通过以下公式得到患者状态数据,
40、
41、其中,s为患者状态数据,qind为指标合格数量,nind为总指标数量,kind为指标权重值,qres为恢复性合格数量,nres为总恢复性评估数量,kres为恢复性权重值。
42、可选地,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实现方式中,确定所述患者状态数据小于等于预设状态值时,调取相应所述患者对应的监护设备作为异常监护设备,并获取所述异常监护设备中异常指标对应的显示区域作为异常区域;
43、实时采集所述异常区域内的指标数据,得到展示指标数据;
44、控制所述子区域定位设备对相应所述患者对应的指令区域进行采集,得到患者展示数据;
45、构建初始展示区域,获取所述初始展示区域左侧边界线和右侧边界线的中点,作为分割中点,将所述分割中点进行连接,得到分割展示区域,所述分割展示区域包括位于上侧的指标展示区和位于下侧的状态展示区;
46、获取所述展示指标数据的数量作为分割数量,基于所述分割数量对所述指标展示区均匀划分,得到多个子指标区;
47、将各所述展示指标数据依次填充至所述子指标区进行展示,并将所述患者展示数据发送至所述状态展示区进行展示,生成联动展示区发送至医师端。
48、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系统,包括:
49、监测模块,用于响应监测信息,获取患者的子区域编号,根据所述子区域编号匹配监测设备和采集设备,根据预设指标对所述监测设备的指标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得到指标评估数据;
50、生成模块,用于获取患者的手术数据,根据所述手术数据生成恢复性监测模型,基于所述恢复性监测模型确定各监测时刻的指令序列发送至所述采集设备;
51、调整模块,用于统计总区域内同一监测时刻执行指令序列的采集设备得到防冲突集合,调取防冲突策略对所述防冲突集合内各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对所述采集设备的指令序列进行更新;
52、评估模块,用于基于子区域定位设备依次获取所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的指令区域,根据所述指令区域和指令属性控制所述采集设备定位采集恢复性评估数据,基于所述指标评估数据和恢复性评估数据得到患者状态数据。
53、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所述处理器运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执行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54、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存储介质,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用于实现本发明第一方面及第一方面各种可能涉及的所述方法。
5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56、1、本发明提出的麻醉术后患者状态数据评估方法,通过系统化的流程设计,实现了从监测信息响应到患者状态数据生成的全程自动化处理。该方法首先根据监测信息自动匹配监测设备和采集设备,并基于预设指标对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处理,大大减少了人工干预和错误率。随后,通过手术数据自动生成恢复性监测模型,并据此确定各监测时刻的指令序列,进一步提升了评估的准确性和效率。整个流程中,数据采集、指令发送、防冲突处理、定位采集及数据评估等各个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操作,显著提高了评估方法的流程化和自动化程度,为医护人员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评估工具。
57、2、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中数据采集冲突和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引入了防冲突策略,对同一监测时刻内可能产生冲突的采集设备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通过统计总区域内同一监测时刻的采集设备,形成防冲突集合,并依据相同评估指令和个性评估指令对指令序列进行顺序调整,得到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采集过程中的冲突和干扰,确保了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有序性。同时,同步指令序列和交替指令序列的设定,也提高了数据采集的效率和稳定性。
58、3、本发明还具备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定位采集的能力。通过子区域定位设备,本发明能够依次获取同步指令和交替指令的指令区域,并根据指令区域和指令属性控制采集设备定位采集恢复性评估数据。这一过程中,基于opencv的轮廓提取和定位,能够精确识别指令区域内与指令属性对应的部位轮廓,并据此确定采集定位点,使得本发明可以依据患者不同的采集部位确定不同的采集点位,从而确保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方便后续进行识别。这种定位采集方式不仅提高了数据采集的精准度,还能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确保评估的针对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