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口腔器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钳结构及操作方法。
背景技术:
1、口腔器械在临床应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医学技术和患者需求的进步,各种口腔器械的研发不断推陈出新。特别是针对口腔治疗过程中不同部位和功能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专业化工具应运而生,如用于隔离牙齿以便更好地进行修复或治疗工作的橡皮障夹钳等器具得到了广泛应用,它们不仅提高了医生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保证了治疗的安全性和精确度。
2、在口腔器械的设计制造领域,尤其是在橡皮障夹钳这类特殊工具的设计方面,传统的设计方案往往侧重于满足单一的功能需求,例如撑开橡皮障夹以确保目标牙齿得到有效隔离。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1631809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橡皮障放置夹钳,其包括左夹钳和右夹钳,左夹钳和右夹钳的一端设有把手、另一端设有带有弧度的尖端部分,左夹钳和右夹钳之间转动连接且二者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以使得两个尖端部分初始状态下相互靠近但仍然留有间距。尖端部分的前端设有凹槽,以使得尖端部分形成球状,从而与橡皮障夹上预留的操作孔相对应,便于插入操作孔后稳定地将其撑开后套设在需要处理的牙齿上。
3、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存在以下缺陷:橡皮障夹由于是用于套设在牙齿上的,所以为了便于撑开橡皮障夹,不论是橡皮障夹上预留的两个操作孔还是传统橡皮障夹钳的两个尖端部分的距离均较大,导致此类工具在面对其他口腔手术需求时显得力不从心,尤其体现在其尖端尺寸较大而不适合更为精细的操作任务这一局限性上。这表明现有橡皮障夹钳对于适应多种手术环境的能力尚显不足,亟待改进以提升其综合使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改善口腔医疗用夹钳的适用性,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钳结构及操作方法。
2、第一方面,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多功能钳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多功能钳结构,包括转动连接的一对钳体,所述钳体具有操作端及把手端,所述钳体的操作端转动设置有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两端分别为障夹钳头以及牙圈钳头,所述障夹钳头位于钳体的外侧;多功能钳闭合状态下,两所述牙圈钳头的顶端相互贴合;所述钳体设置有供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的头部插入的定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多功能钳结构能够同时具备障夹钳和牙圈钳的功能,提高了单个工具在口腔手术中的实用性。具体而言,通过在钳体的操作端设置调节杆及其两端的不同工作头,实现了在同一工具上快速切换不同操作模式的需求。这种设计不仅简化了器械的准备流程,还减少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工具的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优选的,所述调节杆包括可拆卸的相连的障夹钳杆以及牙圈钳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调节杆由可拆卸连接的障夹钳杆和牙圈钳杆组成,方便根据实际需求快速更换不同规格的障夹钳杆或牙圈钳杆,此外,也便于对钳杆变形或钳头断裂的情况进行替换,从而提高多功能钳结构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优选的,所述钳体设置有让位槽,所述让位槽内设置有限位弹性垫,所述限位弹性垫设置有可供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的头部插入的让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弹性垫的设置使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在转动过程中的顺畅性,有效提高了多功能钳结构使用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优选的,所述定位孔内滑动设置有定位座且定位孔与定位座之间设置有用于将定位座向外推动的内撑弹性件,所述定位座设置有可供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的头部插入的定位凹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定位座向外的端面设置有定位凹面,两定位凹面均为球面,以供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的头部适配插入,且插入后不易自行脱离。当需要解除锁止状态时,只需人手将定位座向内克服内撑弹性件的推力进行按压,即可使得障夹钳头的头部、牙圈钳头的头部抽离定位凹面,从而可恢复两钳头的可转动切换的状态。再次安装时,也只需人手将定位座向内克服内撑弹性件的推力进行按压,然后将钳头转动至定位座处,随后松开定位座,定位座向外复位,即可使得障夹钳头的头部、牙圈钳头的头部进入定位凹面,从而实现锁止。该种方式可减少甚至消除钳头与钳体之间的摩擦,通过定位座初始状态下凸出钳体的设置实现钳头角度的锁止。 优选的,所述牙圈钳头具有卡槽,在两所述牙圈钳头贴合的状态下两所述卡槽围成可供去釉砂片的卡杆插入的卡孔,所述去釉砂片的卡杆具有止转槽,所述卡孔内壁设置有止转棱,所述止转棱插入止转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牙圈钳头位于操作端前段的状态下除了可以撑开牙圈,还可以将去釉砂片进行安装,将卡杆插入卡孔,且止转棱插入止转槽即可实现去釉砂片的安装,此后即可进一步拓展本技术多功能钳的可操作场景。且安装完毕后的釉砂片在止转棱的作用下可防止旋转,提升了后续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 优选的,所述卡孔内壁设置有防脱凸块,所述卡杆设置有供防脱凸块插设的防脱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脱凸块与防脱孔的配合能够有效防止去釉砂片在使用过程中意外脱落,尤其提升了卡杆轴向上的稳定性,补充了传统卡杆轴向上稳定性较低且无法设置防脱凸块与防脱孔的缺陷。本技术克服了传统结构的技术偏见,且确保了去釉砂片在多功能钳结构上的稳固安装,提高了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优选的,所述钳体的把手端具有外凸部,所述钳体与把手端之间活动连接且至少具有两个状态:状态一:两所述钳体的把手端的外凸部均向外设置以供手部持握;状态二:两所述钳体的把手端的内凸部均向内设置且相贴合以供指端捏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钳体的把手端设计有外凸部,并且钳体与把手端之间活动连接,实现了至少两个不同的使用状态。在外凸部向外设置时,方便用手掌持握,适合抓握动作,例如,在需要将橡皮障夹撑开时可更方便使用;当外凸部向内设置且两把手端相贴合时,便于指尖捏持,适合例如去釉砂片安装完毕后进行稳定操作。整体上在使得多功能钳具有多工作场景的前提下,也保障了各场景之下的稳定性,便捷性,易用性。 优选的,还包括夹持器,所述夹持器呈门型,所述夹持器的两底脚处设置有夹持缝,所述夹持器的两顶角处设置有夹持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夹持缝内可以嵌入各类的条形结构,例如金属材质、聚氨酯材质抛光条,也可以嵌入线类结构,例如牙线,牙线的结构需要进行特殊处理,以使得牙线的端部具有线节,从而使得牙线嵌入夹持缝后通过线结实现防脱。通过夹持器的辅助配合,即可使得本技术多功能钳可进行更多操作。
4、优选的,两所述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两所述钳体外侧套设有调距框,所述调距框内侧设置有调距齿,所述钳体侧壁设置有可供调距齿插入的调距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钳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确保了钳体能够在使用后自动复位,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和效率。同时,钳体外侧套设的调距框内侧设置有调距齿,钳体侧壁设置有可供调距齿插入的调距齿条,能够方便地调整钳体之间的距离。将调距框滑动至靠近把手端的端头并最终被两钳体从内而外抵紧即可实现操作端张开程度的临时锁止,减轻操作人员握紧把手端后对于操作端张开程度的控制难度,提高了对操作端张开程度控制的便捷性及稳定性。此外,还可根据滑动过程中调距齿与调距齿条上的若干齿碰撞发出的声音来辅助判断操作端的张开的程度,在口腔操作过程中,环境小,事先差,或医生眼睛有汗水或者眼镜起雾等情况下更实用。
5、第二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多功能钳操作方法,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多功能钳操作方法,至少分为两种状态:
7、状态一:将障夹钳头转动至操作端前方,此时牙圈钳头位于操作端内侧且牙圈钳头的头部插入定位孔内侧的端口内实现琐止,手部持握把手端,按压把手端控制两障夹钳体的头部的距离,使得两障夹钳头的头部插入至对应规格的橡皮障夹的两个操作孔内,此后再次按压把手端以使得橡皮障夹被撑开,以进行后续的将橡皮障夹套设至对应牙齿外侧的操作;
8、状态二:将牙圈钳头转动至操作端前方,此时障夹钳头位于操作端外侧且障夹钳头的头部插入定位孔外侧的端口内实现琐止,初始状态下两牙圈钳头相贴合,将牙圈套设至两牙圈钳头的头部外侧后,手部持握把手端进行按压,从而将牙圈撑开,以进行后续的将牙圈套设至对应牙齿外侧的操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多功能钳结构能够灵活切换使用状态,不仅能够在状态一时方便地将橡皮障夹撑开并套设至对应牙齿外侧,提高橡皮障的安装效率和稳定性;还能够在状态二时将牙圈撑开并套设至对应牙齿外侧,满足不同的临床需求,提升了钳子的功能多样性和实用性。
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0、1.调节杆的设置使得钳体可以在障夹钳头和牙圈钳头之间快速切换,显著提升了钳体的适用范围,不仅可以用于撑开橡皮障夹,还能用于撑开牙圈,解决了传统橡皮障夹钳仅能应用于单一场景的问题;
11、2.牙圈钳头在闭合状态下顶端相互贴合的设计,确保了在撑开牙圈时两者之间的精准对接,且在牙圈钳头内侧设置卡槽也使得牙圈钳头还可以再配合安装去釉砂片,进一步增加了多功能钳的可适用场景的多样性;
12、3.定位孔和定位座的设计保证了障夹钳头及牙圈钳头在使用过程中的准确固定,避免了因位置偏差造成的操作不稳定问题,进一步增强了整个装置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