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骨科手术的,尤其是涉及单侧切口微创胫腓联合的自翻转纽扣系统。
背景技术:
1、踝关节在人的站立、行走、跑跳等姿势下都承受着很大的负荷,胫腓联合对维持踝关节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胫腓骨是胫骨与腓骨的合称,是人体中腿部的骨骼。胫骨干单骨折、胫腓骨干双折、腓骨干单骨折在全身骨折中最为常见,因为生理位置的贴近和伤害多为并发,统称胫腓骨骨折。
2、目前,胫腓骨骨折手术在复位和固定骨折部位时,先对胫腓骨进行钻孔得到骨孔,然后采用钢板等外部固定物,最后通过穿线方式实现内部固定。穿线固定技术因其对骨折部位干扰小、恢复周期短等优点而受到广泛关注。
3、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预埋一根操作线,然后通过操作线将手术线穿过骨孔后,再通过拉拽2头手术线的方式,将手术线进行穿线打结,在操作过程中,人为拉拽时引起的抖动,可能对骨折部位的复位产生不利影响,且难以精确控制穿线深度和位置,使得手术操作不便,增加了手术难度和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本技术提供了单侧切口微创胫腓联合的自翻转纽扣系统。
2、本技术提供的单侧切口微创胫腓联合的自翻转纽扣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单侧切口微创胫腓联合的自翻转纽扣系统,包括杆体、设置在杆体上的引导机构,所述杆体上开设有贯穿杆体的容纳孔和通行孔,所述引导机构包括:
4、引导头,通过连接组件可拆卸设置在杆体的一端上且开设有供手术线穿过的引导孔并用于引导手术线穿过骨孔,使得手术线穿过引导孔后两自由端穿过容纳孔伸至杆体外侧;所述连接组件穿过容纳孔且与引导头螺纹连接并用于将手术线抵压在容纳孔上进行定位;所述引导头初始状态时与杆体轴线平行设置,当所述引导头穿过骨孔后,所述连接组件与引导头脱离且推动引导头转动一定角度后卡接在骨孔处进行定位,所述连接组件从杆体上取下后且使得手术线通过通行孔取下;
5、帽头,用于对手术线伸至杆体外侧的两自由端进行固定并与用于与骨折复位时所用钢板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术线穿过引导孔,然后将手术线通过通行孔放置到容纳孔内,然后将手术线两自由端从杆体远离引导头的一端穿出,手术线拉动引导头抵靠到杆体上进行定位,接着将连接组件穿过容纳孔后与引导头螺纹连接,拉动手术线使得手术线张紧,且连接组件抵压在手术线上进行定位,手术线两自由端穿过帽头后进行固定,以此来安装好纽扣系统。
7、握持杆体将引导头穿过骨孔,使得引导头和手术线从骨折部位一侧移至另一侧,连接组件转动与引导头脱离,然后连接组件回移即能推动引导头和手术线全部穿过骨孔,同时由于手术线穿过引导孔,手术线位于连接组件一侧,引导头穿出骨孔后,连接组件推动引导头极易使得引导头发生转动,从而便于引导头卡接安装在骨孔处或位于骨孔处的组织上进行定位,同时拉动帽头和手术线即能使得引导头抵压在骨头上进行定位,接着将帽头连接到钢板上,拉动手术线使得骨折部位复位,最后对手术线进行打结固定。
8、通过杆体能够便于将手术线穿过骨孔,且需要转动角度时通过转动杆体即能实现,最后通过引导头和帽头实现对骨折的复位,因此提高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便于控制穿线深度和位置,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9、可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10、引导杆,穿过容纳孔且与引导头螺纹连接并抵压在手术线上进行定位;
11、拉环,设置在引导杆上且以便于驱动引导杆活动并使得引导头和拉环分别抵靠在杆体两端上进行定位。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工握持拉环将引导杆穿过容纳孔后抵靠到引导头上,转动拉环使得引导杆与引导头螺纹连接,使得引导头抵靠在杆体一端上而拉环抵靠在杆体另一端上进行定位。
13、可选的,所述容纳孔和通行孔上卡接安装有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上绕杆体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弹性件,所述杆体和引导杆由金属材料制成且弹性件由非金属材料制成,相邻两个所述弹性件和定位件配合形成多个供手术线通过的通行腔室,所述引导杆抵压在弹性件上且使得弹性件抵压在手术线上进行定位。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杆和杆体均由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若两者之间的间隙较小时能够增大对手术线的定位效果,但是也容易使得两者之间产生磨损,而且也不便于引导杆插入容纳孔内,从而降低了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
15、通过多个通行腔室使得不同角度位置的手术线能够分开排布在容纳孔内,使得手术线位置与引导头位置对应,从而实现手术线使用过程中能够更好适应骨折复位,同时弹性件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因此能够大大提高了弹性性能,也降低了金属材料与引导杆接触产生的磨损,而且也便于引导杆插入多个弹性件之间,引导杆抵压在弹性件上对自身进行定位,而弹性件又抵压在手术线上又对手术线进行定位,大大提高了对手术线和引导杆的定位效果,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16、引导杆穿过多个弹性件后,引导杆转动与引导头螺纹连接时,引导杆转动会对弹性件作用力,而不会对手术线产生作用力,降低了引导杆转动而使得手术线位置发生变化的概率,同时定位件卡接在通行孔上而降低定位件发生转动的概率,且手术线位于通行腔室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手术线位置发生变化的概率,使得手术线的位置更加准确,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17、可选的,所述引导头包括依次连接的引导部、圆环部和连接部,所述引导部和连接部的宽度均小于圆环部的外径且使得圆环部突出于引导部和连接部外,所述引导孔位于圆环部上,所述连接部与引导杆螺纹连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圆环部突出,从而使得引导孔能够设计的较大而便于手术线穿过,而且也便于圆环部抵靠在杆体上进行定位,而引导部的宽度较小,从而便于引导部穿过骨孔进行导向,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手术过程中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19、可选的,所述杆体上且位于引导部处开设有供连接部转入容纳孔内的转动槽,所述引导部远离圆弧部的一端形成有圆弧状且用于导向的导向角。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引导部通过转动槽转至容纳孔内,而引导部与引导杆螺纹连接,引导杆转动与引导部脱离后,引导杆回移推动引导头从转动槽转出,同时圆环部抵靠在杆体上且引导部能够从转动槽中转出,从而使得引导部能够以圆环部与杆体接触处为转动点进行转动,降低了引导头不转动的概率,使得引导头能够按照设定的要求进行转动,从而提高了操作过程中的稳定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21、导向角用于导向,使得引导头在移动过程中更加便利,提高了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22、可选的,所述帽头包括:
23、圆台部和圆柱部,同轴连接,所述圆台部上开设有容纳槽,所述圆柱部侧壁上开设有多个与容纳槽连通的连通孔,所述手术线两自由端分别穿过两个连通孔后穿过容纳槽进行打结且使得结头位于容纳槽内进行收纳。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手术线两自由端依次穿过两个连通孔和容纳槽后伸至容纳槽外,先进行预先打结防止帽头掉落,而等引导头安装到位且手术线从杆体上取下后,将圆柱部安装到钢板上,最后将手术线进行再次打结固定,同时使得结头位于容纳槽内进行收纳,最后再将多余的手术线剪除。
25、通过多个连通孔能够实现对手术线不同自由端进行分开,最后手术线两自由端连接部位于容纳槽内,而且手术线在拉动时会抵压到连通孔侧壁上,降低了手术线快速滑走的概率,提高了手术线操作过程中特别是打结固定过程中的便利性,进一步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26、可选的,所述杆体外侧壁上绕杆体轴线圆周阵列设置有多个供手术线自由端穿过的卡线槽。
2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卡线槽以供多处的手术线通过,使得不同角度的手术线按照要求进行移动,降低了手术线相互缠绕的概率,提高了手术过程中的便利性;引导杆将手术线抵压在容纳孔上,而手术线通过卡线槽移出后,使得手术线在移动过程中方向发生变化,即使得手术线抵压在卡线槽上,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对手术线的定位效果,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28、可选的,多个所述卡线槽均与通行孔错位设置。
2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线槽与通行孔错位,从而使得手术线杯抵压在容纳孔内时与通行孔形成一定距离,因此降低了手术线从通行孔上脱离的概率,使得手术线更能够以设定的角度存在,进一步提过了手术线操作的过程中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30、可选的,所述手术线一端依次穿过连通孔和容纳槽,所述手术线另一端依次穿过两个连通孔、卡线槽、容纳孔、引导孔后再次穿过容纳孔、卡线槽、连通孔和容纳槽后两端进行打结处理。
3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术线较细而且在拉动过程中容易发生滑动,因此需要在拉动时使用较大的力度来阻止手术线快速滑动的概率,增大了手术线操作过程的难度。
32、手术线的一端在受到拉力时能够抵压在连通孔、卡线槽、引导孔的中某一处或几处,从而降低了手术线在受到拉力后快速滑动的概率,提高了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而且将位于帽头和引导头之间的手术线从一圈增到两圈,从而提高了帽头和引导头在骨折复位后的稳定性,提高来对骨折的复位效果。
33、可选的,所述杆体靠近拉环的一端可拆卸设置有呈正六边体的握柄,所述拉环抵压在握柄上进行定位。
3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柄以便于对杆体进行操作,同时握柄无需通过骨孔,因此握柄尺寸能够设计更大而便于握持,拉环抵靠在握柄上进行定位,因此相对于抵靠在杆体上,握柄处的厚度更大,因此降低了杆体处厚度较薄而使得拉杆对杆体造成损伤的概率,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
35、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6、通过握持杆体将引导头穿过骨孔,使得引导头和手术线从骨折部位一侧移至另一侧,连接组件与引导头脱离且回移推动引导头和手术线全部穿过骨孔,使得引导头发生转动而卡接安装在骨孔处或位于骨孔处的组织上进行定位,同时拉动帽头和手术线即能使得引导头抵压在骨头上进行定位,接着将帽头连接到钢板上,拉动手术线使得骨折部位复位,最后对手术线进行打结固定,因此提高了手术操作过程中的便利性,便于控制穿线深度和位置,从而大大降低手术难度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