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脑卒中是全球第二大致死病因,在我国已成为第一致死因素。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由于缺血、缺氧而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从而出现相应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一类疾病。缺血性脑卒中约占全部脑卒中的70%,且目前我国每年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正以8.7%的速度增长,面临庞大的患者群体和不断增加的社会医疗费用支出,防治该病意义重大。
2、目前西医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主要采用静脉溶栓、血栓清除术和血管内治疗等血管再通治疗。此外,神经保护剂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和细胞膜稳定剂。然而现有的治疗方法存在多个限制。首先,由于时间窗的限制,这些方法只适用于少数患者。其次,这些方法可能增加患者出血转化的风险,包括颅内出血,严重者可以加速患者的死亡。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广泛适用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方法。
3、脑卒中属于中医“中风病”范畴,最早描述中风病症状的古代文献是《黄帝内经》,书中提及了“薄厥”、“大厥”、“偏风”、“偏枯”等名词,均是描述“中风”症状的病名。首次将“半身不遂、麻木、言语不利”等症状以“中风病”命名的医学专著是张仲景的《金匮要略》。现代中医学者通过多项研究提出了各自见解,把中风病的病因病机综合为“风、火、痰、瘀、气、虚、毒”7类。
4、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骤,病情多变,中医证型复杂且多有兼证。研究发现,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实证居多,以风证、痰湿证、血瘀证为主,常有组合证型,以风痰、火痰、风火、痰瘀、风火痰、风火瘀为多见;恢复期实证以热、痰湿为主,虚证以气虚为主;后遗症期证型以血瘀、内风、虚证为主,气虚血瘀证为主要证型。无论是在急性期还是恢复期,活血化瘀法被临床医师广为接受。中药汤药主要是以血府逐瘀汤、通窍活血汤为主;从活血化瘀药物提取而成的中药注射液也因吸收快、作用迅速而多被使用在急性期治疗中。
5、目前暂未见能够安全、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中药组方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治疗脑卒中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茯苓、钩藤、丹参、陈皮、天麻、川芎、半夏、胆南星和红花制成。
3、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茯苓10-30重量份、钩藤5-25重量份、丹参5-25重量份、陈皮3-18重量份、天麻3-18重量份、川芎3-18重量份、半夏3-18重量份、胆南星1-15重量份和红花1-15重量份制成。
4、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茯苓15-25重量份、钩藤10-20重量份、丹参10-20重量份、陈皮5-15重量份、天麻5-15重量份、川芎5-15重量份、半夏5-15重量份、胆南星3-10重量份和红花3-10重量份制成。
5、进一步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茯苓18-22重量份、钩藤12-18重量份、丹参12-18重量份、陈皮8-12重量份、天麻8-12重量份、川芎8-12重量份、半夏7-11重量份、胆南星4-8重量份和红花4-8重量份制成。
6、最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由茯苓20重量份、钩藤15重量份、丹参15重量份、陈皮10重量份、天麻10重量份、川芎10重量份、半夏9重量份、胆南星6重量份和红花6重量份制成。
7、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进一步包括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
8、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为口服制剂。
9、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片剂、胶囊、颗粒剂、酊剂或汤剂。
10、更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剂型为汤剂。
11、优选的,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取处方量的茯苓、钩藤、丹参、陈皮、天麻、川芎、半夏、胆南星和红花,加入中药材总重量3-5倍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后将中药滤液浓缩至重量为初始加入的中药材总重量,任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即得。
12、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加入中药材总重量4倍的水。
13、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取处方量的茯苓、钩藤、丹参、陈皮、天麻、川芎、半夏、胆南星和红花,加入中药材总重量3-5倍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30分钟,过滤后将中药滤液浓缩至重量为初始加入的中药材总重量,任选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即得。
14、优选的,上述制备方法中加入中药材总重量4倍的水。
15、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脑卒中的药物中的应用。
16、优选的,所述脑卒中为缺血性脑卒中。更优选的,所述缺血性脑卒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17、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降低脑内炎症因子含量的药物中的应用。
18、优选的,所述炎症因子为tnf-α和/或il-β。
19、本发明选用的中药原料在本领域的常见药理功效如下:
20、茯苓:味甘、淡,性平,入心、脾、肾经。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用于治疗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嗽,食少脘闷,大便泄泻,眩晕,心悸,失眠、梦遗、自浊、小便余沥、带下等湿症。
21、钩藤:味甘,性凉,归肝、心包经。钩藤清血平肝、息风定惊,用于治疗惊痫抽搐,高热惊厥,感冒夹惊,小儿惊啼,妊娠子痫,头痛眩晕等症。
22、丹参:苦,微寒,归心经、肝经。丹参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治疗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瘢癥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肝脾肿大、心绞痛等症。
23、陈皮:苦、辛,温,归肺、脾经。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治疗胸脘胀满,食少吐泻,咳嗽痰多等症。
24、天麻:性甘、辛,平,归肝经。天麻熄风止痉,平肝阳,祛风通络,用于治疗急慢惊风,抽搐拘挛,破伤风,眩晕,头痛,半身不遂,肢麻,风湿痹痛等症。
25、川芎:性温,味辛,归肝经、胆经、心包经。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用于治疗胸痹心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瘾瘕腹痛,头痛,风湿痹痛等症。
26、半夏: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半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症。
27、胆南星:苦、微辛,凉,归肺、肝、脾经。胆南星清热化痰,息风定惊,用于治疗痰热咳嗽,咯痰黄稠,中风痰迷,癫狂惊痫等症。
28、红花:性温,味辛,归心经、肝经。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用于治疗经闭、痛经、恶露不行、癥瘕痞块、跌扑损伤、疮疡肿痛等症。
29、本发明产生的技术效果:
30、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组方配伍合理,发明人通过大量实验得到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的优选组分和含量配比。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化痰熄风、活血通络,安全性高,对于治疗脑卒中,特别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