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

文档序号:40696262发布日期:2025-01-14 22:10阅读: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材,尤其涉及一种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


背景技术:

1、刮痧是以中医经络腧穴理论为指导,通过特制的刮痧器具和相应的手法,蘸取一定的介质,在体表进行反复刮动、摩擦,使皮肤局部出现红色粟粒状,或暗红色出血点等"出痧"变化,从而达到活血透痧的作用。

2、耳部刮痧是建立在全息生物学和全息刮痧疗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刮痧疗法,根据生物全息律——局部器官的全息穴区与各内脏器官有荣则俱荣、枯则俱枯的对应关系,辨证论治,通过徐而和的手法,蘸上介质用铜板在耳部全息穴区进行刮拭,使皮肤出现红润、痧点,通过经络传导,从而调节脏腑的阴阳平衡,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操作方法。

3、耳部刮痧的操作步骤如下:①耳部按摩:为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患者先平躺,操作者涂润滑油进行双耳按摩。②耳部基础刮痧:包括耳前和耳后各个部位,具体刮痧方向依次按照由下至上,由内向外的顺序由耳垂→耳轮→耳舟→对耳轮→耳甲腔→耳甲艇→耳甲→三角窝→耳前;耳部背面按照由内至外,由下至上的顺序由耳垂背面→耳轮尾背面→耳轮背面→对耳轮后沟→对耳屏后沟→耳甲腔后隆起→耳轮脚后沟→耳甲艇后隆起→对耳轮下脚后沟→三角窝后隆起→耳后至胸锁乳突肌。③重点部位刮拭。依据选择证型,脑干、三焦、垂前、枕、心、肝、脾等穴位重点刮拭,多梦者除重点刮拭部位加多梦区,早醒者除重点刮拭部位加睡眠深沉点。④左右耳交替刮痧。

4、耳部刮痧利用黄铜作为刮痧媒介,具有热传导性强、杀菌消毒、穿透力、能量强的优势。耳廓是人体倒置胎儿缩影,耳与经脉、脏腑、四肢百骸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刮拭耳部,可调动人体气血循环、疏通四肢经络、改善五脏六腑之功效,从而达到醒脑开窍、滋养髓海、益心安神作用,缓解患者失眠、耳鸣、头晕等的症状。

5、医生在实际操作发现,患者在耳部刮痧治疗中,由于患者肩宽不一,头枕高低对患者的感受和医生的操作都会有很大影响,但是,传统的刮痧按摩头枕的高度不能调节,不便于医生操作,患者的颈部长时间保持一种特殊角度,患者不够舒服,治疗感受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医生操作,患者治疗感受较好的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

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包括头枕、底座和头枕升降机构,头枕和底座的长轴方向均沿x轴方向布置;底座包括座板,头枕升降机构布置在头枕和座板之间;头枕升降机构包括由电机驱动的主动齿轮和两套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器、驱动轴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布置在头枕沿x轴方向的中部,主动齿轮的轴线沿y轴方向布置;两套升降装置沿x轴方向分别布置在主动齿轮轴线的两侧,升降器布置在头枕沿x轴方向的外端;驱动轴沿x轴方向布置,驱动轴的外端与升降器连接;从动齿轮安装在驱动轴的内端,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轴线与主动齿轮的轴线正交。

3、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所述的升降器为剪叉式升降器,剪叉式升降器包括双旋向丝杆螺母组合。蜗轮蜗杆减速器和4根铰接杆,4根铰接杆包括两根上铰接杆和两根下铰接杆;双旋向丝杆螺母组合包括双旋向丝杆和旋向不同的两个螺母,双旋向丝杆沿y轴方向布置;双旋向丝杆、两根上铰接杆和两根下铰接杆布置在与x轴方向正交的竖直平面中,两根上铰接杆的外端分别与头枕的底部铰接,两根上铰接杆的内端分别与两个螺母的上部铰接;两根下铰接杆的外端分别与座板的顶部铰接,两根下铰接杆的内端分别与两个螺母的下部铰接;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轮固定在双旋向丝杆的中部,蜗轮蜗杆减速器的蜗杆与驱动轴的外端连接。

4、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头枕底部包括4个上铰接座,上铰接座包括两块平行的上耳板。上耳板包括铰接孔,4个上铰接座布置在头枕底面的四角部位;座板顶部包括4个下铰接座,下铰接座包括两块平行的下耳板。下耳板包括铰接孔,4个下铰接座布置在座板顶面的四角部位;铰接杆的两端分别包括铰接头,铰接头包括铰接孔;螺母的上部和下部各包括一个铰接座,铰接座包括两块平行的耳板,耳板包括铰接孔;上铰接杆外端的铰接头通过铰接销与头枕对应的上铰接座铰接,上铰接杆内端的铰接头通过铰接销与对应螺母上部的铰接座铰接;下铰接杆外端的铰接头通过铰接销与座板对应的下铰接座铰接,下铰接杆内端的铰接头通过铰接销与对应螺母下部的铰接座铰接。

5、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驱动轴包括动力轴、摆动轴承套、压簧和摆动轴承座;动力轴的外端与升降器连接,动力轴的中部包括止推突缘,摆动轴承套松套在动力轴上,位于止推突缘的外侧;从动齿轮包括轮毂和端面齿轮,轮毂的内孔为花键孔,动力轴的内端包括花键轴,从动齿轮的花键孔套在花键轴上;花键轴的长度大于花键孔的长度,花键孔沿花键轴沿轴向滑动配合;压簧松套在动力轴上,压簧的外端顶在止推突缘上,压簧的内端顶在从动齿轮的轮毂上;摆动轴承座的底部固定在座板的顶面上,摆动轴承座上部包括叉形的支承架。摆动轴承套沿x轴方向的中部布置在形支承架中间的凹槽中,摆动轴承套的中部与叉形的支承架铰接,摆动轴承套与支承架铰接的轴线沿y轴方向布置;主动齿轮为圆柱齿轮或锥齿轮,端面齿轮与主动齿轮适配。

6、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头枕升降机构包括平衡齿轮和动力控制机构,平衡齿轮通过支架安装在座板上,与主动齿轮同轴,平衡齿轮与主动齿轮的顶端相对;平衡齿轮与两套升降装置的从动齿轮啮合,为空转的从动轮;动力控制机构包括与升降装置驱动轴对应的拨叉机构,拨叉机构包括拨叉、控制杆和支座,支座的下端固定在座板的顶面上,支座的顶端包括第一球头;拨叉包括c形的拨叉头和l形的拨叉杆,拨叉杆包括纵杆、横杆和第一球头承窝,拨叉头沿y轴方向的后端与纵杆的前端连接,纵杆的后端和横杆的第一端分别与第一球头承窝连接,横杆的第二端包括第二球头;从动齿轮轮毂的外周包括拨叉槽,拨叉的拨叉头插入到从动齿轮轮毂的拨叉槽中;第一球头承窝的开口朝下,支座的顶端的第一球头插入到第一球头承窝的球头孔中;控制杆沿y轴方向布置,控制杆的前端包括第二球头承窝,横杆的第二球头插入到控制杆前端第二球头承窝的球头孔中。

7、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包括电源电路,底座包括控制面板,电源电路包括动力电池、充电模块和控制电路,所述的电机通过控制电路接动力电池,所述的主动齿轮由电机通过减速器驱动;控制面板布置在座板沿y轴方向后端的上方,控制电路包括电机的正反转开关,正反转开关布置在控制面板上;拨叉机构包括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对应控制杆的后端相连,控制按钮和/或控制杆的后端布置在控制面板对应的按钮孔中。

8、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头枕包括枕座和两个挡垫。枕座顶面的中部包括耳部的避让孔,两个挡垫布置在枕座的上方,两个挡垫沿x轴方向分开布置在避让孔的两侧;沿x轴方向,枕座和两个挡垫的外侧面为弧面。

9、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包括挡垫间距调节机构,挡垫间距调节机构包括两套伸缩机构,伸缩机构的伸缩方向沿x轴方向布置,两套伸缩机构沿y轴方向分开布置在枕座x方向中轴线的两侧;枕座包括两个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伸缩机构布置在枕座对应的凹槽中;伸缩机构包括两根伸缩杆和一个齿轮,伸缩杆与x轴方向平行;齿轮竖直地布置在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的中部,齿轮两端的轴头与枕座的立孔铰接;两根伸缩杆布置在齿轮沿y轴方向的两侧,伸缩杆的内端靠近齿轮的一侧包括齿条,伸缩杆的齿条与齿轮啮合;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包括一个矩形槽和两条滑槽,两条滑槽分别从矩形槽的横向边向外延伸,伸缩杆布置在对应的滑槽中,并与对应的滑槽滑动配合;伸缩杆外端的顶部包括一个向上突出的连接柱,枕座的顶部包括连接柱沿x轴方向移动对应的滑动槽,所述的连接柱与对应挡垫的底部连接。

10、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伸缩杆的中部,在靠近齿轮的一侧包括限位挡块;挡垫间距调节机构包括锁止机构,锁止机构包括锁止块、弹簧。杠杆和释放杆,枕座包括锁止机构凹槽,锁止机构凹槽布置在枕座沿x轴方向的中部,靠近枕座的后端;锁止机构凹槽包括锁止块滑槽、释放杆滑槽和连通槽,锁止块滑槽的前端与邻近的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连通;在邻近锁止机构的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中,靠近锁止机构的伸缩杆的外侧包括齿条;锁止块布置在锁止块滑槽的前部,锁止块的前端包括卡齿;锁止块前端的卡齿与所述的伸缩杆外侧的齿条卡接;弹簧布置在锁止块滑槽的后部,将锁止块顶向卡接的齿条;释放杆滑槽的后端与枕座的后端面通过纵向孔连通,释放杆布置在释放杆滑槽中,释放杆后端的按压杆穿过纵向孔露出枕座的后端面;连通槽沿x轴方向布置,连通锁止块滑槽与释放杆滑槽;杠杆布置在连通槽中,杠杆的中部与枕座铰接,杠杆与枕座的铰接轴竖直布置,杠杆的一端与锁止块铰接,杠杆的另一端与释放杆铰接。

11、以上所述的头枕装置,枕座包括枕垫和底板,底板包括上板和下板,枕垫固定在上板的顶面上,下板固定在上板的底面上,枕垫的中部包括所述的耳部的避让孔;枕座两个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和锁止机构凹槽布置在上板的底面上,上板两个放置伸缩机构的凹槽朝下的开口和锁止机构凹槽朝下的开口由下板封闭。

12、本发明中医用于耳部刮痧按摩的头枕装置可以实现头枕上下升降调节,医生在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肩宽调节头枕高度,既方便了医生的操作,也提高了患者的舒适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