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817874发布日期:2025-01-29 02:37阅读: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药物,具体是指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1、虽然目前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但怀孕妇女的流产率却一直没有显著降低,特别是第一胎流产后再怀孕的女性流产率会明显提高,同时育龄妇女中习惯性流产者并不少见。流产的病因极其复杂,孕妇自身身体素质、心理作用、外部环境等都有可能对怀孕女性造成影响,导致流产。

2、目前,西医处理先兆流产主要针对黄体功能不足或甲状腺功能低下进行治疗,药物不外乎黄体酮和维生素e等,但单纯西药治疗效果往往较差,并且有一定的副作用。其中很多西药安胎药的主要成份多为孕激素,而一般情况下妊娠期间的孕妇孕激素的量是足够的,如果服用不适量的安胎药,会使孕妇孕激素过多从而造成流产和使妊娠延期,造成过期妊娠,过期妊娠不仅给母亲造成产伤及痛苦,更重要的是使胎盘老化,对胎儿供氧及养料不足,胎儿容易缺氧而窒息,会促使新生儿死亡率增高,尤其是一些西药因其药理作用更容易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等不良影响。

3、中医学认为,胎动不安(先兆流产)的病因病机主要以肾虚、气虚、血虚为主,因此进临床应用发现,中药治疗本病疗效确切、无明显副作用,对胎儿无影响,易为患者接受

4、中医学认为肾主生殖,胞脉系于肾,母体肾气是胎儿发育的动力,而胎儿的成长,又要靠气血的充养,气血是由脾胃所化生,因此肾气不足,脾胃虚弱是导致习惯性流产的主要病机。肾气不足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父母的精气,若不足则阴阳虽能结合成形,但是胎元不固,或有畸形,终致流产,甚或频坠;二是母体虚弱,肾气不足。同时,脾胃虚弱主要导致气血的不足,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故而流产。

5、因此,提出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以解决目前存在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黄6~13份,熟地黄6~13份,山药6~13份,芍药6~13份,黄芩6~13份,黄柏6~13份,续断6~13份,甘草3~9份,苎麻根9~18份,阿胶6~15份,旱莲草9~18份,仙鹤草9~18份。

3、作为改进,还包括微晶纤维素16~24份,乳糖16~24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3~6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3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2份,二氧化硅0.1~0.5份,滑石粉2~3份。

4、作为改进,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生地黄9份,熟地黄9份,山药9份,芍药9份,黄芩9份,黄柏9份,续断9份,甘草6份,苎麻根15份,阿胶10份,旱莲草15份,仙鹤草15份。

5、作为改进,还包括微晶纤维素20份,乳糖20份,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5份,羟丙基甲基纤维素2.5份,聚乙烯吡咯烷酮1.5份,二氧化硅0.3份,滑石粉2.5份。

6、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药物的筛选与清洗:按上述重量份数选取相应的药物(阿胶除外)去杂质、洗净,晾干后备用;

8、s2、切片:将晾干后的药物切成薄片,以便后续的煎煮提取;

9、s3、煎煮:将切片后的药物均放入提取罐中,然后将上述药物与清水按照1:6的比例向提取罐加入清水进行煎煮;

10、s4、过滤分离:煎煮完成后,通过滤网或离心机分离液体和残渣,保留提取液;

11、s5、浓缩:利用蒸发器将提取液加热浓缩,得到稠厚的浸膏,然后将阿胶磨粉后加入浸膏中搅拌均匀;

12、s6、辅料添加:向浸膏内以此加入填充剂微晶纤维素、乳糖以及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并搅拌均匀;

13、s7、制粒:继续依次加入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二氧化硅以及滑石粉,混合干燥后再进行压制、破碎成颗粒;

14、s8、整粒与筛分:为保证颗粒的均匀性,使用整粒机对干燥后的颗粒进行整粒,去除过大或过小的颗粒,保证颗粒的一致性,得成品颗粒;

15、s9、检验:成品颗粒需经过微生物限度检查、重金属含量测定、农药残留测试等多项质检,确保符合药典标准;

16、s10、包装:符合标准的颗粒剂按照规格进行计量,采用铝箔袋或塑料瓶进行包装,注明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17、s11、存储与运输;成品颗粒剂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环境,确保长期保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8、作为改进,在s5中得到的浓缩液在60℃下测相对密度为1.1~1.30kg/m。

19、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安胎止血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包含上述的中药组合物或者其他药学上可接受的物理形态。

20、作为改进,所述中药组合物为片剂、口服液、软胶囊、硬胶囊、颗粒剂、丸剂或膏剂。

21、作为改进,本发明还提供上述中药组合物在制备能够安胎止血的药物中的用途。

22、所用的各中药材的药理药性如下:

23、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功效;用于热入营血,温毒发斑,吐血衄血,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津伤便秘,阴虚发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本草汇言》记载“生地,为补肾要药,益阴上品,故凉血补血有功……又治胎产劳伤,皆血之愆,血得其养,则胎产获安。”

24、熟地黄:味甘,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滋阴,补血的功效;治阴虚血少,腰膝痿弱,劳嗽骨蒸,遗精,崩漏,月经不调,消渴,溲数,耳聋,目昏;

25、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具有健脾,补肺,固肾,益精的功效;治脾虚泄泻,久痢,虚劳咳嗽,消渴,遗精、带下,小便频数;补脾养胃,生津益肺,补肾涩精;

26、芍药:味苦,性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27、黄芩: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用于湿温、暑湿,胸闷呕恶,湿热痞满,泻痢,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血热吐衄,痈肿疮毒,胎动不安;

28、黄柏:味苦,性寒;归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效;用于湿热泻痢,黄疸尿赤,带下阴痒,热淋涩痛,脚气痿蹙,骨蒸劳热,盗汗,遗精,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29、续断:味苦、辛,性微温;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续筋骨,调血脉,续折伤,止崩漏的功效;治腰背酸痛,足膝无力,胎漏,崩漏,带下,遗精,跌打损伤,金疮,痔漏,痈疽疮肿;

30、甘草:味甘,性平;归心、肺、脾、胃经;具有益气补中,祛痰止咳,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缓和药性的功效;作为主药能益气补中、缓急止痛、润肺止咳、泻火解毒;作为调和剂能调和诸药,缓解其他药材的烈性和毒性,减轻药剂的苦味、辣味;

31、苎麻根:味甘,性寒;具有凉血止血,安胎,清热解毒之功效。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热,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

32、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效;用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肌痿无力,心烦不眠,虚风内动,肺燥咳嗽,劳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

33、旱莲草:味甘、酸,性凉;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凉血止血的功效;用于肝肾不足,头晕目眩,须发早白,吐血,咯血,衄血,便血,血痢,崩,漏,外伤出血;

34、仙鹤草:味苦,涩,性平;归心、肝经;具有收敛止血,截疟,止痢,解毒,补虚的功效;用于咯血,吐血,崩漏下血,疟疾,血痢,痈肿疮毒,阴痒带下,脱力劳伤。

35、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36、本发明具有补阴补血的功效,能够气血双补,阴阳并调,改善身体状况;诸药配伍具有补肾气、调冲任、固气血、固血安胎的确切功效,而且通过合理的配比进行混合也使得各味药材的药效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的安胎止血效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