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处理装置、程序和图像处理方法_4

文档序号:8366546阅读:来源:国知局
观察对象覆盖率,判定可否删除判定对象图像。由于观察对象共同区域表示判定对象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中的由基准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覆盖的区域,所以,观察对象覆盖率成为表示由基准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覆盖判定对象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的覆盖程度的指标值。由此,如果观察对象覆盖率较高,则能够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如果较低则不能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具体而言,以给定的阈值为基准来判定是该阈值以上还是小于阈值即可。
[0152]并且,图像列是对活体内进行摄像而得到的活体内图像列,处理部100也可以检测图像的病变区域或绒毛区域作为观察对象区域。
[0153]这里,绒毛是存在于肠内壁的突起,绒毛区域表示图像中的判定为对绒毛进行摄像的区域。
[0154]由此,能够将病变区域或绒毛区域作为观察对象区域,进行抑制由于删除图像而无法观察该病变区域或绒毛区域的图像精简处理。如上所述,由于病变区域是被检者的诊断、治疗中非常重要的部分,所以,即使进行图像精简处理也能够观察这样的优点很明显。并且,由于公知在绒毛萎缩的情况下针对细菌的耐性降低等,所以,在掌握被检者的状态时,绒毛区域的观察是有用的,可以与病变区域同样考虑绒毛区域。
[0155]另外,可以通过程序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等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大部分。该情况下,通过由CPU等处理器执行程序,实现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等。具体而言,读出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并由CPU等处理器执行所读出的程序。这里,信息存储装置(计算机可读取的装置)存储程序和数据等,其功能能够通过光盘(DVD、CD等)、HDD (硬盘驱动)、或存储器(卡型存储器、ROM等)等实现。而且,CPU等处理器根据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的程序(数据)进行本实施方式的各种处理。即,在信息存储装置中存储有用于使计算机(具有操作部、处理部、存储部、输出部的装置)作为本实施方式的各部发挥功能的程序(用于使计算机执行各部的处理的程序)。
[0156]3.第2实施方式
[0157]接着,对将病变区域作为观察对象区域、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广义地讲为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作为指标值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的手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例中,虽然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中的处理内容不同,但是与图4相同,所以省略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以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并且,在处理流程中,由于S106的处理内容以外的部分与图6的流程图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0158]3.1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可否删除判定
[0159]首先,使用图1l(A)?图1UD)说明进行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的理由。图1l(A)和图1l(B)是在基准图像和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为图示的区域的情况下与图3同样求出病变覆盖区域、病变共同区域的例子。在图1l(A)的情况下,由于病变共同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占据的比例较大(这里为80%),所以,在基于病变覆盖区域的判定中,判定为能够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另一方面,在图1l(B)的情况下,由于病变共同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占据的比例较小(这里为50%),所以,在基于病变覆盖区域的判定中,判定为不能删除判定对象图像。
[0160]但是,当考虑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的不是病变共同区域的区域(由于是当删除判定对象图像时在基准图像中无法观察的病变区域,所以以下表记为病变丧失区域)的尺寸时,上述判断存在疑问。图11(c)示出图1l(A)的情况下的病变丧失区域,图1l(D)示出图11⑶的情况下的病变丧失区域。根据图11 (C)、图11⑶可知,与图11⑶相比,图11(c)的病变丧失区域较大。即,在基于病变覆盖率的判定中,由于删除图11㈧的判定对象图像,因而容许丧失图11(c)所示的较大尺寸的病变丧失区域,另一方面,由于不能删除图11⑶的判定对象图像,因而为了保护图11⑶所示的较小尺寸的病变丧失区域而降低了图像张数的削减效果。
[0161]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了应对该问题,使用与病变覆盖率不同的观点的指标值来判定可否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具体而言,如图11(c)、图1UD)所示,求出病变丧失区域,使用所求出的病变丧失区域的尺寸来进行判定即可。但是,关于区域的面积(例如该区域中包含的像素数),如果图像整体的面积不同,则其相对广度不同。例如认为合计像素数为10万像素的图像中的5万像素的区域是覆盖一半图像的宽广的区域,但是,合计像素数100万像素的图像中的5万像素的区域被解释为只不过占据图像的极小一部分的狭窄区域。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使用病变丧失区域的面积本身,而是将病变丧失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作为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而用于可否删除判定。
[0162]3.2系统结构例
[0163]如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例与图4相同。图12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的结构例。如图12所示,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可以包括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病变丧失区域计算部1013、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阈值判定部1015。但是,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不限于图12的结构,能够进行省略它们的一部分结构要素或追加其他结构要素等各种变形实施。
[0164]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对基准图像的病变区域进行变形、射影,求出病变覆盖区域。病变丧失区域计算部1013根据所求出的病变覆盖区域和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求出病变丧失区域。可以求出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的除了病变覆盖区域中包含的区域以外的区域作为病变丧失区域。
[0165]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根据病变丧失区域计算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是病变丧失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换言之为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的未由基准图像的病变区域覆盖的区域),具体而言,求出病变丧失区域的面积相对于判定对象图像的面积的比例。
[0166]阈值判定部1015进行计算出的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和给定阈值的比较处理。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小于阈值的情况下,即使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的无法观察的区域的尺寸(严格地讲为以判定对象图像整体的尺寸为基准的情况下的相对尺寸)也足够小,所以判定为能够删除判定对象图像。相反,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为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如果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则无法观察的病变区域的产生程度较大,所以,判定为不能删除判定对象图像。
[0167]或者,本实施方式的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也可以不直接求出病变丧失区域。具体而言,如图13所示,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可以包括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病变共同区域计算部1010、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阈值判定部1015。
[0168]该情况下,如图3所示,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在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中,通过对基准图像的病变区域(Cl)进行变形、射影,求出病变覆盖区域(C2),病变共同区域计算部1010求出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C3)和病变覆盖区域(C2)的共同部分作为病变共同区域(C4)。这里,病变丧失区域的面积是从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的面积中减去病变共同区域的面积而得到的。由此,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求出(C3的面积-C4的面积)/(C3的面积)作为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阈值判定部1015进行所求出的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和给定阈值的比较处理即可。
[0169]3.3处理流程
[0170]使用图14的流程图对本实施方式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流程进行说明。该处理开始后,首先,通过使用变形信息(变形参数)对基准图像的病变区域进行变形,求出病变覆盖区域(S301)。然后,求出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中的未包含在所求出的病变覆盖区域中的区域作为病变丧失区域(S302),计算病变丧失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作为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S303)。进行计算出的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和给定阈值的比较处理(S304),判定可否删除判定对象图像。
[0171]在以上的本实施方式中,处理部100计算判定对象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中的不是观察对象覆盖区域的区域即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即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然后,处理部100根据计算出的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来判定可否删除判定对象图像。
[0172]具体而言,处理部100也可以在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小于规定阈值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并且,处理部100也可以在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情况下判定为不能删除判定对象图像。
[0173]由此,能够根据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来判定可否删除。如图11㈧?图11⑶所示,在使用观察对象覆盖率的判定中,由于以判定对象图像的观察对象区域为基准,所以,没有考虑由于删除判定对象图像而实际无法观察的观察对象区域的尺寸。其结果,容许无法观察图11(c)所示的比较大的区域,并且不容许无法观察图1UD)所示的比较小的区域。关于这点,如果使用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则根据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来进行判定,所以能够进行适当的判定。另外,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是表示由于删除判定对象图像而无法观察的区域的指标值。由此,如果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较高,则能够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如果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较低,则不能删除判定对象图像。具体而言,以给定的阈值为基准,判定是该阈值以上还是小于阈值即可。
[0174]4.第3实施方式
[0175]接着,对将病变区域作为观察对象区域、使用病变覆盖率和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广义地讲为观察对象覆盖率和观察对象丧失区域占有率)双方作为指标值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的手法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例中,虽然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中的处理内容不同,但是与图4相同,所以省略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以外的部分的详细说明。并且,在处理流程中,由于S106的处理内容以外的部分与图6的流程图相同,所以省略详细说明。
[0176]4.1系统结构例和处理流程
[0177]如上所述,图像处理装置的结构例与图4相同。图15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的结构例。如图15所示,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可以包括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病变共同区域计算部1010、病变覆盖率计算部1011、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阈值判定部1016。但是,可否删除判定部1006不限于图15的结构,能够进行省略它们的一部分结构要素或追加其他结构要素等各种变形实施。
[0178]如图3所示,与第I实施方式同样,在病变覆盖区域计算部1009中,通过对基准图像的病变区域(Cl)进行变形、射影,求出病变覆盖区域(C2),病变共同区域计算部1010求出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C3)和病变覆盖区域(C2)的共同部分作为病变共同区域(C4)。然后,病变覆盖率计算部1011求出病变共同区域(C4)在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C3)中占据的比例作为病变覆盖率,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计算部1014求出病变丧失区域(C3-C4)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作为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
[0179]阈值判定部1016进行第I阈值与病变覆盖率的比较处理即第I阈值判定处理、以及第2阈值与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比较处理即第2阈值判定处理双方即可。
[0180]考虑各种使用病变覆盖率的手法和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手法的组合方式,但是,在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第2实施方式中,如图1l(B)所示,假设应对了如下问题:在使用病变覆盖率的处理中无法删除在考虑病变丧失区域的尺寸时应该删除的判定对象图像。即,首先通过使用病变覆盖率的手法进行图像精简处理,输出中间图像列,将该中间图像列作为对象,通过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手法再次进行图像精简处理,求出最终的精简图像列即可。
[0181]使用图16的流程图对具体处理流程进行说明。图16的S401?S406与图6的SlOl?S106相同。与图6的S106同样,S406是与图7的S201?S204对应的使用病变覆盖率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在S404或S405中不存在要选择的图像的情况下,使用病变覆盖率的图像精简处理结束,取得中间图像列。
[0182]然后,对所取得的中间图像列进行S407?S409所示的处理。这里,S409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是与图14的S301?S304对应的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由于病变区域的检测、变形估计对象区域的选择、变形信息的取得使用S402?S403的结果即可,所以,S407?S409的处理无非是以中间图像列为对象的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图像精简处理。
[0183]或者,也可以使用如下手法:在I次的可否删除判定处理中,计算病变覆盖率和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双方,进行使用病变覆盖率的第I阈值判定处理和使用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的第2阈值判定处理,删除在至少一个判定中判定为能够删除的判定对象图像。除此之外,第1、第2实施方式的组合手法可以进行各种变形实施。
[0184]4.2变形例
[0185]并且,也可以代替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而使用简易指标值。如上所述,在第2实施方式中,假设应对了图1l(B)所示的如下问题:在使用病变覆盖率的处理中无法删除考虑病变丧失区域的尺寸则应该删除的判定对象图像。因此,如果进行严格的判定,则优选使用病变丧失区域。
[0186]但是,认为在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较小(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的尺寸较小)的情况下容易引起图1l(B)的状况。即,代替病变丧失区域占有率,也可以使用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在判定对象图像中占据的比例(例如判定对象图像的病变区域的面积/判定对象图像的面积)即病变区域占有率作为指标值。
[0187]但是,仅是这样还不能成为使用变形信息的图像精简处理,会产生与不考虑图像间的被摄体的关系而进行图像精简处理的现有手法相同的问题。由此,作为第2实施方式的变形例,使用病变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