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利用患者上肢残端的残存力量控制电动轮椅的前进、后退与左右转弯的运动传递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据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显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重度残疾人为2457万人,占29.62% ;残疾等级为三、四级的中度和轻度残疾人为5839万人,占70.38% ;肢体残疾2412万人,占29.07% ;多重残疾1352万人,占16.30%。2012年3月,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及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我国残疾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和各类残疾人占残疾人总人数的比例,推算了 2010年末我国残疾人总人数及各类、不同等级的残疾人数,全国残疾人总数为8502万人,其中重度残疾2518万人,中度和轻度残疾人5984万人;肢体残疾2472万人,多重残疾1386万人。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人们工作节奏加快,以及生产安全事故、交通事故和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都不同程度地增加了残疾的风险。同时,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入加速发展期,受生理机能衰退、脑血管疾病、骨关节病、痴呆等老年病的影响,发病率和致残几率进一步增高,老年残疾人口数量也呈较快增长态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残疾人口数量将快速增加,残疾人占总人口比例将持续提高,残疾人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
[0003]康复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增强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作为下肢残疾、偏瘫、截瘫患者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的常用代步工具一一轮椅,是康复的重要工具,它不仅是肢体伤残者和行动不便人士的代步工具,更重要的是使他们借助于轮椅进行身体锻炼和参与社会活动。特别是电动轮椅是在传统手动轮椅的基础上,叠加高性能动力驱动装置、智能操纵装置、电池等部件,改造升级而成,它是现代精密机械、智能数控、工程力学等领域相结合的高新科技产品,如今,电动轮椅已成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不可缺少的代步工具,适用对象十分广泛。
[0004]为了做好残疾人康复工作,需要相应的资金、技术、辅具等多方面的支持,因残疾人数量多、困难程度大,残疾人康复事业发展任重而道远。随着社会进步,残疾人事业发展,残疾人生活质量虽然在逐步提高,但由于发展起点低、基础薄弱,残疾人总体生活水平和质量与全社会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残疾人家庭负担沉重,特别是农村残疾人生活水平更低,还有相当数量的人口没有脱贫。城镇残疾人失业率始终较高,未就业残疾人的生活来源一直以家庭供养为主,其中城镇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始终为40%左右,农村主要依靠家庭其他成员供养的比例始终为70%左右,残疾人家庭负担沉重。如2007?2012年度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当于全国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5%左右,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明显。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指食品支出总额占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是衡量居民生活质量最重要指标之一。残疾人家庭恩格尔系数始终高于全国水平,生活质量相对落后。特别是近年来我国食品价格的较大幅度升高,直接影响到低收入人群的基本生活水平,残疾人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不仅如此,残疾人家庭医疗保健支出及其占家庭消费支出比例均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要千方百计促进残疾人就业、提高残疾人社会保障水平、加强残疾人扶贫开发,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加快缩小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同时减少残疾人基本医疗康复等支出。
[0005]对于多重残疾中的上下肢功能障碍患者,一般需要选择使用智能轮椅(此处主要指不用人手操作的电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这是因为中枢神经损伤如中风、脑外伤、脑瘫等所造成的肢体瘫痪是世界性难题,其中又以上肢手的康复尤为困难一一由于手是人们劳动与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器官,结构精细、功能复杂、动作灵巧,功能恢复难度大,因此手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主要问题之一;另一方面,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相比其它身体部位,手部往往是首当其冲的部位,手外伤临床发生率较高,最容易碰伤,而且手部损伤后不但容易感染,还易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但作为电动轮椅本身价格就已不便宜,而作为眼控、语音控制、脑电控制、神经控制等高端智能轮椅更是一般家庭所不能承受的。特别是即使他们中的某些患者在其肘部关节、上臂机能、或者肩关节肌力仍存在且功能较好时,但因其手部功能障碍、前臂截肢、腕部截肢或手指残缺等原因,却并不能使用常规电动轮椅作为代步工具,而如何使该类患者充分利用自身残存功能,来控制使用常规电动轮椅,以节约社会资源,减轻家庭负担,已成为相关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新的研究问题。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进行的,目的在于为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当其手功能有障碍、手指残缺、腕功能障碍、腕部截肢或前臂截肢而肘或上臂肌力较好时,提供一种能够使用上肢残端控制电动轮椅的附加装置。
[0007]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固定在电动轮椅的扶手上,与电动轮椅的万向手柄连接,用于使用者通过上肢残端控制电动轮椅的移动方向,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残端容纳腔,用于容纳轮椅使用者的上肢残端,可在上肢残端的带动下前后左右移动;传动机构,上端和残端容纳腔的底部连接,右端和万向手柄连接,用于将上肢残端的运动传动给万向手柄;复位机构,和传动机构连接,用于使传动机构复位,进而控制万向手柄回到中间位置;以及支撑架,上端与传动机构底部连接,下端与扶手可拆卸连接。其中,传动机构包括:第一传动杆,上端与残端容纳腔的底部连接,下端为球体,与球座连接,可将上肢残端的运动传动给第二传动杆以及复位机构;第二传动杆,左端与第一传动杆中段可拆卸连接,右端与万向手柄连接,可将上肢残端的运动传动给万向手柄;以及球座,内部设有球形空腔,用于容纳球体,包括上部中央开孔的上球座,用于第一传动杆穿过,以及下球座,上球座与下球座分别设置有球形半腔并互相配合形成球形空腔;下球座腔体内设有对称的限位钉,限位钉连成的直线穿过球体的球心,球体的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对称凹槽,用于限制第一传动杆绕自身轴线的转动。复位机构包括:伸出脚,至少三个,对称分布,与下球座的外底端连接;压座,套设在第一传动杆高于上球座的位置处,设置有与伸出脚对应的支脚,支脚通过弹簧与伸出脚弹性连接;以及卡簧,设置在第一传动杆下端固定位置处,用于限制压座向上滑动。支撑架,上端与球座的下端连接,用于固定球座。
[0008]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残端容纳腔呈碗形,残端容纳腔设有自粘带,用于加固上肢的肢体残端与碗体的结合力。
[0009]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伸出脚和支脚均为四个。
[0010]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一传动杆为折弯件,用于当轮椅非手控装置安装于扶手外侧时,使腔体位于上肢残端的正下方。
[0011]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传动杆为伸缩杆,伸缩杆为双层套管,通过螺栓固定内层套管的位置。
[0012]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第二传动杆通过手柄套与万向手柄连接,手柄套通过螺栓与第二传动杆固定连接,手柄套设置有可配套容纳万向手柄的空腔。
[0013]在本发明提供的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中,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手柄套,通过弯杆型双头螺栓与第二传动杆连接,上部设置有与弯杆型双头螺栓配套的螺纹孔,下部设有圆柱空腔,圆柱空腔侧壁设置有横向旋钮,用于固定手柄座与万向手柄。
[0014]发明的作用和效果
[0015]本发明所涉及的电动轮椅的非手控装置因为采用人体上肢残端的前后及左右运动操纵控制电动轮椅万向手柄的360°摆动,以实现控制电动轮椅的前后移动及左右转弯运动,所以本发明提供的非手控装置适合手功能障碍、腕部功能障碍、手指残缺、腕部截肢、前臂截肢等残障人员在其上臂或肩肘关节肌能较好的情况下控制使用电动轮椅,扩大了电动轮椅的适用范围。而且,本发明是在现有电动轮椅上的一种附加装置,结构相对简单,通用性强,成本低廉、拆装便捷,相比眼控、语音控制等高端智能轮椅更加经济实惠、不受环境光线、湿度及噪声影响,更加可靠。此外,本发明无其他精细零件,零件替换方便,降低维修的费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复位机构和支撑架的爆炸图;
[0018]图3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种实施方式;
[0019]图4是本发明的实施例的手柄套的另一实施方式;以及
[0020]图5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安装在电动轮椅上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电动轮椅非手控装置作具体阐述。
[0022]图1是本实施例电动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