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59984阅读:65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
【背景技术】
[0002]急诊PCI术,是指在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12小时内进行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患者首先在心脏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找出冠状动脉“罪犯”血管及其病变部位,对病变部位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植入支架,使闭塞的血管得以再通,梗死相关心肌得以及早的再灌注和功能恢复。可以说,急诊PCI术为挽救急性心梗垂危的生命在最短的时间内构建了一条绿色的通道,提高了危重症病人的抢救成功率。
[000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严重威胁生命的急危重症,临床研宄结果已经证实,在ST段抬高的AMI中,90%以上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所致的冠状动脉完全闭塞。及时充分的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在急诊PCI术中,血栓的处理目前没有较好的办法。急诊PCI术中、术后仍有较高比例的严重心血管不良事件,宄其原因与心肌微循环水平未达到彻底的灌注有关。临床上这种心肌微循环障碍常称之为“慢血流或无复流”现象。心肌微循环障碍的机制最主要原因是远端血栓性栓塞,因而在治疗上必须对血栓进行相应的处理,不对冠脉内血栓采取一定的清除措施而直接球囊开通冠脉存在严重的弊端。
[0004]解决血栓问题的手段,通常包括了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其中,物理方法有:血栓抽吸及远端保护装置的应用;化学方法有:抗血小板、抗凝和溶栓。血栓抽吸从原理上说并不能清理远端血管床里的微小血栓,负压抽吸过程也存在损伤血管内皮和将部分血栓推挤到远端的风险,这会加重微循环障碍,循证医学已经证明血栓抽吸不能使患者受益;远端保护装置己被指南否定;而抗血小板、抗凝药物理论上也只能抑制新的血栓形成,不能直接溶解己有血栓。
[0005]直接清除血栓的化学治疗手段是药物溶栓,目前的溶栓方案给药方式主要是静脉给药和经指引导管给药,但这两种溶栓方式均需给予全量溶栓剂,如尿激酶应用剂量是150-200万单位,因而大出血副反应发生的机率较大,静脉溶栓与PCI术相结合的治疗指南不做推荐。
[0006]由于上述的解决血栓的方法对于患者具有副作用,故而实用新型了全新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闭塞血管的开通模式一逆向溶栓法,这一方法可以同步实现冠脉闭塞段大血管的开通以及冠脉远端小血管床内血栓的溶解清除,且溶栓剂用量是常规静脉溶栓的1/15-75,对这一方法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经过51例患者的临床观察,取得了十分满意的结果。而为了实现逆向溶栓,通常使用微导管。
[0007]相关技术中的微导管为两端开口的中空壳体,仅有一个腔体,称之为单腔微导管,导丝通过和药物注射共用一个腔体。当医生需要使用微导管时,需要通过导丝将微导管导入病变血管中,即将导丝穿设至微导管唯一的腔内,然后通过导丝将微导管引导至病变血管内,并穿过血栓至血栓的远端,这时微导管是功能上的导丝通过腔。接着将导丝从微导管中移出,然后经微管注射溶栓剂,进行溶栓治疗,这时微导管是功能上的药物注射腔。注射完溶栓剂后,再次将导丝送入微导管中将微导管从病变血管中取出。
[0008]因此,相关技术中的微导管,在逆向溶栓手术过程中,导丝需要两次进出病变血管,导丝还容易在取出微导管的过程中脱落,导丝反复的进出,增加了手术的步骤,还提高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导丝需要两次进出病变血管,导丝还容易在取出药物注射腔的过程中脱落的问题。由于导丝反复的进出,增加了手术的步骤,还增加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00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且导丝固定腔的延伸方向与药物注射腔的延伸方向相同,导丝固定腔用于套设在导丝上;药物注射腔的一端用于外部注射器连通,另一端设置有药物出口。
[0011]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小于药物注射腔的长度。
[0012]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的长度为135cm?155cm。
[0013]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长度为15cm?20cm。
[0014]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的内径为0.37mm?0.40mm ;
[0015]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的内径为0.8mm?1.0mm。
[0016]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靠近药物出口的一端。
[0017]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内壁上,其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的侧壁上,另一端开口设置在药物注射腔外。
[0018]进一步地,导丝固定腔近药物出口的一端突出于药物出口 2_5mm。
[0019]进一步地,药物注射腔靠近药物出口的一端设置有排药孔。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包括药物注射腔和导丝固定腔,在医生使用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时,将导丝穿设在导丝固定腔中,通过导丝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送入病变血管中,然后,通过外部注射器将溶栓剂通过药物注射腔注射进入血栓远端,从而溶解血栓。当注射完药物后,只需要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沿着导丝移动,从而将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移出病变血管。由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其通过导丝固定腔滑设在导丝上,所以,在逆向溶栓的过程中,导丝仅需要进入一次即可完成溶栓过程,不仅避免了导丝反复进出病变血管,还避免了导丝脱落,有效地简化了手术的步骤,减少了发生并发症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四种结构不意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0028]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七种结构示意图;
[0029]附图标记:
[0030]1-药物注射腔;2-导丝固定腔;3-导丝;
[0031]11-药物出口;12-排药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3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栓的快速交换双腔微导管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逆向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