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01079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充气压力指示计。
【背景技术】
[0002]机械通气广泛应用于临床抢救和治疗各种呼吸衰竭并提供麻醉及手术后呼吸支持过程中,其是抢救病人生命常见而有效的重要措施,在现代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机械通气在给予病人呼吸支持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风险,由此引发的并发症不容忽视,所以气道管理格外重要。研究表明:当气管导管气囊内压超过2.94kPa时,气管黏膜血流开始减少,达3.92kPa时可导致气管黏膜的缺血性损伤;气囊压力以维持在1.96kPa?2.94kPa为宜,能有效避免误吸的发生和气管黏膜的损伤。因此,精确测量气囊压力使其维持在正常范围,对防止气管黏膜受损是至关重要的。
[0003]人工气道的管理包括对气囊的充气、放气以及气囊压力的管理等。气管导管或气管切开套管前端气囊具有密闭气道、防止漏气和误吸的作用,理想的气囊内压力要求阻断气管导管与气管壁间的漏气,又不对气管黏膜的血液循环造成影响。机械通气时气囊充气过多、压力过高,可阻断局部黏膜的血液供应,导致黏膜坏死及气管狭窄、变形,甚至气管食管瘘、溃疡和炎症等并发症;充气不足使导管插入过深或过浅,造成脱出或单侧肺通气,气道漏气造成潮气量损失、误吸等并发症。因此,合理的气囊管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0004]机械通气气囊的管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护理操作,提高气囊管理水平,有助于减少气囊对病人气管壁的损伤,预防误吸引起的并发症,提高呼吸机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理论和技术培训,充分掌握气囊的管理,了解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以确保机械通气的有效实施。
[0005]现行气囊充气较普遍的方法有以下4种:
[0006]I)最小阻塞容积法
[0007]气囊充气时,应使用1mL注射器按0.2mL?0.3mL为递进单位逐渐充气,把听诊器放到病人的甲状软骨下监听气体泄漏的情况(在正压通气时更为明显)。必须在病程记录中记录气囊充气的量和压力情况,须使用听诊器,不能仅靠裸耳的听力。当听不到气体泄漏音时,回抽0.5mL?1.0mL气体,直到听到气体泄漏音,然后再缓慢充气,直到气体泄漏音消失。此量作为记录的基准量。如放气囊气后再充气注入原基准量后,而需要加量时,应引起注意,可能有气管软化、扩张的可能,应将气管导管提起或深入Icm?2cm,以减轻气囊对局部气管黏膜长时间压迫。同时还要注意气囊漏气的可能性。
[0008]2)最小漏气技术
[0009]气囊充气后,吸气时允许有少量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病人气管处,听取漏气音,向气囊内缓慢注气直到听不到漏气音为止,然后从0.1mL开始抽出气体,直到吸气时能听到少量漏气声为止。该方法可预防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但由于有少量漏气,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可通过气囊流入肺内,进食时易发生误吸,增加肺内感染的机会,对潮气量有一定影响。
[0010]3)最小闭合技术
[0011]气囊充气后,吸气时恰好无气体漏出。方法:将听诊器置于病人气管处,边向气囊内注气边听漏气声,直到听不到漏气声为止,然后抽出0.5mL气体时,又可听到少量漏气声,再注气,直到吸气时听不到漏气声为止。此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气囊对气管壁的损伤,不易发生误吸,不影响潮气量。
[0012]4)手指捏感法
[0013]用1mL注射器接气囊外接气囊行充气,用手指感觉气囊内压力,达到适当压力时停止注气。此方法临床上常用,但准确度不高,受个人经验影响较大。
[0014]目前,在我国临床上测量气囊压力的方法主要有3种:①大部分的医院对气囊的压力监测通常是凭个人经验(手指捏感法)来确定囊内压的高低。②少数医院使用专用气囊压力监测表,其准确可靠,但其造价较高。③采用普通血压计测量气囊压力。近年来,采用专用的气囊压力表监测注气,已引起人们的日益关注,但是由于医院规模和条件的限制,很多医院没有特定的测定装置,而手指捏感法仍是临床上普遍的方法。
[0015]传统的医用导管气囊压力表通过表内的敏感元件如波登管、电容传感器、波纹管的弹性形变,再由表内机芯的转换机构将压力形变传导至指针,引起指针转动来显示压力。此类压力表存在的缺陷是:体积大,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其制造成本较高,无法实现一次性使用,从而无法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
【实用新型内容】
[001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充气压力指示计。
[0017]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可充气压力指示计,包括表盘,表盘密封装配于表壳,表壳的进气口通过第一单向阀连通气囊的出气口,气囊的进气口安装第二单向阀;表壳形成通气孔及放气口,通气孔贯通表壳的内腔与外界,放气口安装放气阀。
[0018]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第一单向阀包括阀壳、阀芯、密封圈、弹簧,阀壳的外壁密封配合于表壳的进气口内壁,阀芯的上部外套密封圈,下部外套弹簧;阀壳形成通气孔,该通气孔内壁形成一环形倾斜面及一台阶,环形倾斜面与台阶分别朝向通气孔的两侧;阀芯活动式地装于阀壳的通气孔内且阀芯的外壁与阀壳的通气孔内壁间留有间隙,弹簧的两端面分别顶于台阶处、阀芯外壁;常态下,密封圈密封式贴于倾斜面;在压力作用下,阀芯带动密封圈移动,逐渐脱离倾斜面而使阀壳的通气孔贯通。
[0019]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第二单向阀形成通气孔,通气孔的外端口与外界相通,内端口与气囊相通,通气孔分成不同内径的两段,靠近内端口的一段为第一段,第一段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直径,第一段置入活动式的阀芯片,阀芯片的直径大于第二段的内径且小于第一段的内径,阀芯片搁于第一段与第二段的过渡处之上。
[0020]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第一段的端口形成挡边沿,挡边沿的内径小于阀芯片的直径。
[0021]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第二单向阀的外壁形成一环形凹槽,气囊的一端内壁卡入环形凹槽。
[0022]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放气阀包括阀壳、阀芯、挡片、弹簧,阀壳形成通气孔,阀壳形成一挡环;阀壳的通气孔活动式伸入阀芯,阀芯形成一挡圈,阀芯的内段活动式地外套挡片,挡片的外径大于阀壳挡环的内径,挡片的外径、阀芯挡圈的外径小于阀壳的内径;阀芯的外段外套弹簧,弹簧的两端分别顶于挡圈、阀壳的内壁;挡环、挡片、挡圈由内而外依次相贴。
[0023]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阀壳的外壁与表壳的放气口内壁通过密封圈7密封配入口 ο
[0024]所述的可充气压力指示计,表壳形成一锥度头,所述的通气孔形成于锥度头处。
[0025]本实用新型可充气压力指示计未采用电路结构来实现压力的检测,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可实现一次性使用,能广泛应用于医疗行业。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实施例1的主视图。
[0027]图2是实施例1的纵向剖视图。
[0028]图3是实施例1的立体图。
[0029]图4是图1的右视图。
[0030]图5是单向阀(8)的结构图。
[0031 ]图6是单向阀(6)的结构图。
[0032]图7是放气阀的结构图。
[0033]图8是表壳的主视图。
[0034]图9是图8的右视图。
[0035]图10是表盘的局部结构图。
[0036]图11是表盘的局部结构透视图。
[0037]图12是表盘的显示盘结构图。
[0038]图13是拨动杆及拨动叉的结构图。
[0039]图14是拨动杆及拨动叉的轴向视图。
[0040]图15是伸缩式气囊的结构图。
[0041]图16是实施例2的主视图。
[0042]图17是图16的右视图。
[0043]图18是实施例2的立体图。
[0044]图19是实施例2表壳的主视图。
[0045]图20是图19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0047]实施例1
[0048]如图1-15所示,气囊I的进气口安装单向阀8,外界气体从单向阀8进入气囊I内。参见图5,单向阀8的外壁形成一环形凹槽8-1,气囊I的下端内壁卡入环形凹槽8-1。单向阀8纵向形成通气孔8-2,通气孔8-2的外端口与外界相通,内端口与气囊I相通,通气孔8-2分成不同内径的两段8-2-1、8-2-2,靠近内端口处的一段8-2-1直径较大,该段为阀芯片活动区,该区的上部为直径较小的挡边沿8-4,该部置入阀芯片8-5,阀芯片8-5的直径大于挡边沿8-4的内径、通孔另一段8-2-2的内径,且小于阀芯片活动区8-2-1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