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护理牙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84943发布日期:2019-09-03 19:40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口腔护理牙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口腔护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口腔护理牙刷。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卧床患者的口咽区非常容易滋生细菌;患者如果将细菌吸入肺内,将很可能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因此,适时的对卧床患者进行口腔清洁至关重要。传统的针对卧床患者的清洁方式多采用棉球擦拭法。然而,由于人体口腔存在牙内面、牙缝、舌下面、舌后根等口腔死角部位,仅通过棉球擦拭显然难以达到口腔全面清洁的目的。

有鉴于此,中国专利公告号为CN 202396799 U的名称为“抽吸式牙刷”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以下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刷头及中空的刷柄,刷头的正面设置有刷毛,刷柄内具有抽吸通道,刷柄的前端与刷头连接,末端设置有与抽吸通道连通的负压吸引接口,刷头的正面设置有一吸水孔,该吸水孔与抽吸通道连通。使用时,通过将负压吸引接口连接上负压装置,即可一边进水刷牙一边抽吸液体。上述结构固然起到了良好的针对卧床患者的口腔清洁效果,但是其仍然存在以下缺陷:其一,使用的成本高昂。为了保证卫生安全性,避免重复使用而引发交叉感染,上述结构的刷头与刷柄间都为一体式结构,每使用一次都需要整体丢弃,显然操作成本极高。尤其卧床患者动则数以十天甚至数年的卧床,每次口腔清洁都需要一根全新的牙刷,导致医护成本骤升。其二,操作不便,安全性较差。上述牙刷的刷头与刷柄间接近同轴布置,使得一旦遇到诸如口角溃疡或者口角结痂的卧床患者,常会因操作角度问题而过度撑开患者口角,进而导致患者嘴角疼痛不适甚至发生口角出血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负压吸引牙刷,其在具有口腔冲洗与负压吸引清洁功能的同时,使用便捷性更高,操作效率亦可得到有效提升,利于临床使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口腔护理牙刷,包括带有刷毛的刷头及管状的刷柄,刷头位于刷柄的首端管口处,刷柄的末端管口构成与外部负压设备连通的负压吸引口;本牙刷还包括沿刷柄的管长方向延伸并由刷头处出水的进水管;水流经由进水管至刷头,并由刷头处预设的回水孔回流至刷柄的管腔内,以形成液流循环;在刷柄的柄身处贯穿管壁布置有连通刷柄管腔的负压控制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柄为两段式可旋转构造;刷柄包括直接配合刷头的上柄体以及可相对上柄体作同轴回转动作的下柄体;上柄体的尾端面与下柄体的首端面间彼此面贴合;上柄体的尾端面处同轴的凸设有圆台,而下柄体的首端面处同轴的凹设有沉孔以便与圆台间构成孔轴插接配合;沉孔孔壁处环绕沉孔轴线而周向均布有两组以上的拱形弹片,圆台的外壁处环绕圆台轴线而周向均布对应拱形弹片数目的弧形槽,弧形槽及拱形弹片的轴线方向均平行圆台轴线,且拱形弹片的拱背卡入弧形槽槽腔内,以使得上柄体可相对下柄体作步进卡簧式的同轴回转动作;所述圆台为中空管腔状,圆台管腔内穿设有连接管且该连接管贯穿沉孔的孔底面以便连通上柄体管腔与下柄体管腔。

优选的,所述弧形槽及拱形弹片数目均为四组。

优选的,所述上柄体的尾端面与圆台间共同形成了二段式阶梯轴构造,而该两段式阶梯轴构造的轴肩处同轴的凹设有环状定位槽;下柄体的首端面处对应环状定位槽凸设有环状凸起;环状凸起卡入环状定位槽内并可相对环状定位槽而作同轴回转动作。

优选的,所述环状凸起的外壁处同轴环绕凹设有环状密封槽,环状密封槽为一组以上且沿环状凸起的轴向依序布置;环状密封槽处箍设有密封圈以便与环状定位槽的相应槽壁间构成密封配合。

优选的,所述环状定位槽的槽腔呈现槽口宽度小于槽腔宽度的缩颈槽状;以与下柄体轴线重合的面而作环状凸起的的轴向截面,环状凸起的悬置端宽度大于环状凸起的固定端宽度,以使得环状凸起能单向卡入环状定位槽内槽腔内。

优选的,所述刷柄的首端处固接有板长方向平行刷柄轴线的长方板,长方板的一侧板面处凹设有四方槽状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槽口宽度小于槽腔宽度以便形成缩颈槽状构造;所述刷头包括可弹性卡入固定槽内的四方板状的固定板;垂直固定板板面而布置彼此轴线平行的出水孔与所述回水孔,所述进水管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构成孔轴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负压控制孔的位于刷柄外壁处的孔端铰接或滑动配合有封盖;封盖的内侧盖面构成用于开合负压控制孔的密封面,封盖的外侧盖面构成与医护人员手指配合的配合面;沿刷柄长度方向,在负压控制孔孔壁或负压控制孔的孔型两侧布置导轨,所述封盖的两侧边分别向两条导轨处延伸并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

优选的,所述刷柄的柄身处凹设有长方形的凹槽,凹槽的长度方向平行刷柄的长度方向;在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两侧槽壁处凹设有条形槽以形成上述导轨;负压控制孔开设于凹槽的槽底面处;以封盖的朝向刷头所在段为前端,封盖的密封面与负压控制孔间构成密封配合时,封盖的前端面与凹槽的槽端面间构成面抵靠配合。

优选的,所述封盖外形呈长方板状,在密封面内凹有环状槽,环状槽内布置用于密封负压控制孔相应孔端面的环状密封垫。

优选的,所述进水管的进水端所在的一段管体粘附于上柄体的管壁处并沿上柄体的管腔内壁延伸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传统负压吸引牙刷具备刷头、刷柄乃至负压控制孔等现有构造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引入了可旋转刷柄结构。通过将刷柄拆分为作为旋转体的上柄体和作为底座的下柄体,一方面,上柄体处圆台插入下柄体处沉孔内,以使得两者间形成孔轴回转配合构造。另一方面,沉孔处布置限定圆台旋转的拱形弹片;每次上柄体需相对下柄体转动时,均需拧动上柄体旋转的里超过拱形弹片的形变力,从而将拱形弹片强行压扁并使得圆台旋转相应角度。当圆台处弧形槽脱开当前拱形弹片而进入下一道拱形弹片处时,该拱形弹片因弧形槽槽腔所空出的空间而自动复位,从而继续抵紧弧形槽,最终实现对圆台位置的定位性。换言之,当需要变换刷头角度而对口腔死角进行清理时,护理人员只需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配合掌心而压紧下柄体,再通过大拇指与食指的配合来转动上柄体,即可实现刷头角度的变换目的,最终能以最为合适的角度来实现高效率的临床口腔清理需求,清洁无死角,且使用极为便捷。

2)、为确保上柄体与下柄体的回转配合关系的同时,又能有效保证两者回转配合的稳定性,本实用新型在上述圆台与沉孔的孔轴配合的基础上,还给出了环状定位槽与环状凸起的配合构造。实际操作时,一方面,环状凸起与环状定位槽彼此配合,从而进一步的确保了上柄体相对下柄体的旋转稳定性;另一方面,环状凸起与环状定位槽彼此插接形成了类似迷宫密封构造,搭配密封圈,可有效保证上柄体与下柄体配合形成的管腔的对外负压密封性,一举多得。

3)、环状定位槽实际上是缩颈槽构造,而环状凸起的悬置端宽度大于环状凸起的固定端宽度,也即环状凸起同样是头大身小的粗头甚至是箭头状结构。这样,当环状凸起卡入环状定位槽时,由于环状定位槽对环状凸起的卡箍性,两者就不会轻易发生脱离现象。

4)、考虑到往常使用的一次性负压抽吸牙刷所带来的成本问题,本实用新型另辟蹊径的采用的可重复拆装的刷头与刷柄分体式结构。之所以采用分体结构,是在考虑到实际上很多负压抽吸牙刷的使用场合都为针对特定患者。通过刷头可拆装结构,极易弄脏和污染的刷头可作为一次性用品而使用,而仅作为液流通道的刷柄实际上还是可以清洁后进行重复使用的,通过单一患者配对单一刷柄,即可在确保使用安全性的同时,极大的降低使用成本,以缓解患者家属的财政压力。具体而言,刷柄的首端处布置带有四方卡槽结构的固定槽,从而搭配可固定于固定槽内的刷体,即可实现两者的可拆卸式配合构造。具体而言,甚至刷体本身通过搭扣等方式固定在固定槽内,或者刷体直接使用螺钉等结构与固定槽间固接均可。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弹性卡接方式,也即或刷体为弹性体,或固定槽为弹性体,或刷体上设置弹性卡扣,只需实现将刷体弹性卡嵌固定于固定槽处的基本目的即可,其实现方式均为现有常规技术,此处就不再赘述。相对于一次性使用的抽吸式牙刷,通过上述结构改良后的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更换刷头来达到刷柄长期使用的目的,由于单一患者配对特定刷柄,因此清洁卫生和成本费用均能得到有效保证。

5)、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负压控制孔处布置可启闭的封盖,从而实现了对负压控制孔的可控开合目的,最终可靠保证医护人员相对负压吸取通道的随时建立及随时取消功能。封盖的布置,或为铰接构造,或为可滑移结构,从而保证医护人员的手指按压在封盖上并施以小部分力后,封盖即能产生相对负压控制孔的或铰接闭合或滑移闭合目的。在医护人员卸去或反向施加相对封盖的力后,封盖即可或铰接复位或滑移复位,从而打开负压控制孔。通过上述结构,即使医护人员手戴一次性胶质手套来进行操作,由于负压控制孔的负压施予对象由手套变为了封盖,因此也就不存在因负压过大而出现手套被吸引的状况,其操作便捷性和灵敏性可得到极大提升。

6)、封盖的具体构造,以长方形或圆形的片状板体为优选结构。使用时,封盖两侧嵌入负压控制孔的凹槽槽壁处以与之构成滑轨导向配合。通过封盖沿导轨的滑移动作,即可实现封盖上密封面相对负压控制孔的孔端面的或密封或开启目的,其操作显然极为方便。环状密封垫的设置,提升了封盖在封闭负压控制孔时的密封性,并显然有利于刷柄内负压环境的快速形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2为上柄体与下柄体的配合状态图;

图3为图1的A-A向剖面图;

图4为图3所示的圆台作回转动作时的动作状态示意图;

图5为封盖相对导轨的配合状态剖视图。

本实用新型各标号与部件名称的实际对应关系如下:

10-刷头 11-固定板 11a-出水孔

21-上柄体

21a-负压控制孔 21b-圆台 21c-弧形槽 21d-环状定位槽

22-下柄体

22a-负压吸引口 22b-沉孔 22c-拱形弹片 22d-环状凸起

23-长方板 23a-固定槽 24-导轨 25-凹槽

30-进水管 40-密封圈 50-封盖

60-环状密封垫 70-连接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及工作方式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参照图1-5所示,包括供人手握的刷柄,刷柄外形可参考外形如图1所示,优选为两端口径细而中段口径粗的管状构造,以便更符合人体工程学需求。刷柄的末端管口构成与外部负压吸引设备连通的负压吸引口22a,刷柄的首端管口构成配合刷头10的固接配合端。

如图1所示的,刷头10本身作为直接探入患者口腔的工作端,包括外形呈四方板状的固定板11,且在固定板11的朝外的一侧板面处密布刷毛。刷毛采用医用材质制作,以保证其使用安全性。为与刷头10彼此配合,在刷柄的首端处也即图1所示的上柄体21的左端处布置与固定板11相配合的长方板23。长方板23的一侧板面处凹设四方槽状的固定槽23a,从而供固定板11放入并卡嵌固定。固定板11与固定槽23a的卡嵌固定方式可为多种,或通过端部搭扣等方式将固定板11固定在固定槽内,或者固定板11直接使用螺钉等结构与固定槽23a间固接均可。本实用新型优选采用弹性卡接方式,也即或固定板11为弹性体,或固定槽23a为弹性体,或固定板11上设置弹性卡扣,只需实现将刷体弹性卡嵌固定于固定槽23a处的基本目的即可。垂直固定板11板面而布置彼此轴线平行的出水孔11a与所述回水孔,所述进水管30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孔11a构成孔轴插接配合。实际使用时,水流经由进水管30至刷头10处固定块并喷入患者口腔,使用后的口腔内液体再经由上述回水孔回流至刷柄的管腔内,最终经由负压吸引口22a抽出,以形成液流循环。

为保证本实用新型使用效果,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将整个刷柄内部改成双腔构造,也即进水管30构成的进水腔和刷柄管腔形成的负压吸引腔并列的结构。如图5所示的,在负压吸引腔所在的刷柄外壁处设计一个推拉式的封盖50,通过拇指前后推放来实现封盖50处密封面相对负压控制孔21a的封闭和开启效果。上述封盖50的布置,改变了原有的裸露开口,更加清洁卫生,同时也可避免带一次性胶质手套时手套会因负压被吸入负压控制孔21a内的弊端,一举多得。

进一步的,如图1-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刷柄拆分为作为旋转体的上柄体21和作为底座的下柄体22,上柄体21与下柄体22之间通过如图3-4所示的连接管70连接彼此,从而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回转使用需求。一方面,上柄体21处圆台21b插入下柄体22处沉孔内,以使得两者间形成孔轴回转配合构造。另一方面,沉孔处如图3所示的布置限定圆台21b旋转的四组拱形弹片22c,每次上柄体21需相对下柄体22转动时,均需拧动上柄体21旋转的里超过拱形弹片22c的形变力,从而将拱形弹片22c强行压扁并使得圆台21b旋转相应角度,具体如图3所示。而当圆台21b处四组弧形槽21c分别脱开当前拱形弹片22c而进入下一道拱形弹片22c处时,则如图3所示的,此时相应拱形弹片22c因弧形槽21c槽腔所空出的空间而自动复位,从而继续弧形槽21c,最终实现对圆台21b位置的定位性。换言之,当需要变换刷头10角度而对口腔死角进行清理时,护理人员只需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配合掌心而压紧下柄体22,再通过大拇指与食指的配合来转动上柄体21,即可实现刷头10角度的变换目的,最终能以最为合适的角度来实现高效率的临床口腔清理需求,其使用极为便捷。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