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量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25876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重量训练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重量训练机,更详细而言,涉及将动作杆与线缆连接使得可以拉动用于加减重量的重量板与线缆,从而进行重量训练的硬拉及杠铃俯身划船等动作的重量训练机。



背景技术:

通常,运动器具区分为上体锻炼用运动器与下体锻炼用运动器,在运动器上具备根据使用者适当调整重量的重量体,使得根据重量体使用者进行上体或下体的肌肉运动。

例如,下体运动器是用于增强使用者的下体部分的小腿肌肉与大腿肌肉的运动器,上体运动器用于增强使用者的背部肌肉与肩膀肌肉或增强使用者的手臂肌肉的运动器。

在重量训练中硬拉或杠铃俯身划船等运动可以根据使用者在重量杆上插入杠铃及重量圆盘来使用。

图1是现有的运动方法的图。

参照图1,为了加减重量在重量杆上放入及去掉杠铃或重量圆盘时,使用者难以承担杠铃或重量圆盘的重量,因此,比较不方便。

并且,当使用者做运动时,频繁地发生基本姿势被破坏的现象,从而,使用者受到负伤。

并且,利用重量训练机进行硬拉或杠铃俯身划船时,难以用重量数值显示抗拉力,即便显示重量数值也无法自由地加减重量。



技术实现要素: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所述诸多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动者进行重量训练中的硬拉及杠铃俯身划船时容易地加减重量,并容易地熟练基本姿势,从而减少负伤的重量训练机。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发明的重量训练机,作为用于选择性地加减重量来进行硬拉或杠铃俯身划船的重量训练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对主体部,分别设置于动作部的两侧,并多个重量板朝上下叠层;动作部,设置于所述一对主体部之间可朝上下动作;以及线缆滑轮部,用于相连接所述主体部与动作部,使得随着所述动作部朝上下动作可以将所述重量板朝上下移动,当使用者将动作部朝上下移动后随着一对线缆滑轮部的线缆的移动与线缆连接的主体部的重量板朝上下动作,从而可以进行重量训练。

所述动作部,包括:固定动作杆,形成为杆形状设置于所述主体部之间;杆钩,在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两侧下侧连接所述线缆滑轮部的线缆;一对轨道支柱,垂直地设置于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两侧,使得所述固定动作杆朝上下动作;支柱结合部,与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两侧结合,并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一对轨道支柱的支柱移动孔,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一侧与另一侧在所述一对主体部之间分别借助线缆滑轮部的线缆连接,使得朝上下移动的同时,与所述线缆连接的主体部的重量板朝上下移动。

所述支柱结合部,包括:一对支柱结合体,用于插入所述轨道支柱的支柱移动孔相分离地构成;铰链,分别与所述一对支柱结合体的一侧外侧面结合;螺栓,用于贯通所述一对支柱结合体的另一侧;以及螺母,与所述螺栓的一端结合,随着所述螺栓与螺母的结合在所述支柱移动孔的内周面与轨道支柱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隔开缝隙,从而可以调整所述支柱结合体与轨道支柱结合的位置。

所述主体部,包括:重量板,在中央朝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杆孔,在侧面形成固定架槽,在两侧朝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用于设置一对动作轨道支柱的支柱孔;重量板托架,所述重量板叠层;第一滑轮,设置于所述支柱结合部的下部;第二滑轮,设置于所述重量板托架与第一滑轮之间;动作轨道支柱,贯通所述重量板托架,使得所述重量板朝上下移动;第三滑轮,设置于所述第二滑轮的上部;以及第四滑轮,设置于所述重量板的上部。

所述线缆滑轮部包括:固定动作杆,插入于所述重量板的杆孔,朝长度方向形成有杆板固定孔;固定架,插入于所述重量板的固定架槽与所述固定操作杆的杆板固定孔,使得将所述重量板与所述固定动作杆结合;以及线缆,一端与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上部结合,另一端依次贯通所述第四滑轮、第三滑轮、第二滑轮以及第一滑轮,使得用线缆钩与所述固定动作杆的杆钩结合,当将所述固定动作杆朝上下移动时,连接的线缆朝上下移动固定动作杆的同时,用所述固定架结合的重量板朝上下移动,从而进行重量训练。

所述动作部进一步包括杆托架,杆托架设置于所述固定动作杆的下侧,并借助杆托架螺栓设置于所述主体部,在上部放置所述固定动作杆,在所述杆托架的上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所述轨道支柱的下端来固定轨道支柱的支柱固定槽。

有益效果

根据本发明,运动者进行重量训练中的硬拉及杠铃俯身划船时容易地加减重量,并容易地熟练基本姿势,从而减少负伤的重量训练机。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现有运动方法的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主视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中央内侧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额内部及局部截面图。

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侧部外侧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优点及特征以及达成的方法参照附图及实施例会更加明确。本发明并不被以下实施例而限定可提现其他多种形态,本实施例使本发明更加明确,本发明为了向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完全地理解发明的范围而提供的,本发明根据权利要求范围而定。在说明书中对于相同的结构要素标注相同的参照符号。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主视图,图3是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中央内侧的主视图,图4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额内部及局部截面图,图5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重量训练机的侧部外侧主视图。

根据本发明的重量训练机是用于加减重量的硬拉或杠铃俯身划船的重量训练机。

参照图2至图5,根据本发明的重量训练机包括一对主体部、动作部以及线缆滑轮部。

一对主体部的多个重量板400朝上下叠层,分别设置于动作部的两侧。

主体部包括重量板400、重量板托架501、第一滑轮201、第二滑轮202、动作轨道支柱502、第三滑轮203以及第四滑轮204。

在重量板400的中央朝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杆孔403,在侧面形成固定架槽405,在两侧朝上下方向贯通形成有用于设置一对动作轨道支柱502的支柱孔404。

在重量板托架501叠层有重量板400.

第一滑轮设置于柱子结合体102c的下部。

第二滑轮设置于重量板托架501与第一滑轮201之间。

动作轨道支柱502贯通重量板托架501,所述重量板400朝上下移动。

第三滑轮203设置于第二滑轮202的上部。

第四滑轮204设置于重量板400的上部。

动作部设置于一对主体部之间可上下动作。

动作部包括固定动作杆100f、杆钩103、轨道支柱101、支柱结合体102c。

固定动作杆100f设置于主体部之间。

杆钩103为线缆滑轮部的线缆304借助线缆钩104连接在固定动作杆100f的两侧下侧。

轨道支柱101垂直地设置于固定动作杆100f的两侧以便固定动作杆100f朝上下动作。

支柱结合体102c结合于固定动作杆100f的两侧,并形成插入轨道支柱101的支柱移动孔102ch。

当固定动作杆100f朝上下移动时,与线缆304连接的主体部的重量板400朝上下移动。

支柱结合部102f包括一对支柱结合体102c、铰链102r、螺栓102p、螺母102n。

一对支柱结合体102c为,插入轨道支柱101的支柱移动孔102ch相分离。

铰链102r分别与一对支柱结合体的一侧外侧面结合。

螺栓102p贯通一对支柱结合体的另一侧。

螺母102n与螺栓102p的一端结合。

随着螺栓102p与螺母102n的结合在支柱移动孔102ch的内周面与轨道支柱101的外周面之间形成隔开缝隙,支柱结合体102c可调整结合于轨道支柱101的位置。并且,可以从一对支柱结合体102c可拆装轨道支柱101。

动作部进一步包括杆托架100b。

杆托架100b设置于固定动作杆100f的下侧,并利用杆托架螺栓100bn设置于主体部,从而在上部放置固定动作杆100f。

并且,在杆托架100b的上侧面形成有用于插入轨道支柱101的下端固定轨道支柱101的支柱固定槽101ft。

线缆滑轮部用于相连接主体部与动作部,使得随着动作部的上下移动将重量板400朝上下移动。

线缆滑轮部包括固定动作杆401、固定架402以及线缆304。

固定动作杆401插入于重量板400的杆孔403,朝长度方向形成有杆板固定孔401h。

固定架402插入于重量板400的固定架槽405与固定操作杆401的杆板固定孔401h,使得将重量板400与固定动作杆401结合。

线缆304的一端与固定动作杆401的上部结合,另一端依次贯通第四滑轮204、第三滑轮203、第二滑轮202以及第一滑轮201,使得用线缆钩04与固定动作杆100f的杆钩103结合。

第一滑轮201设置于杆钩103的直下部。

当将固定动作杆401朝上下移动时,连接的线缆304朝上下移动固定动作杆401的同时,用固定架402结合的重量板400朝上下移动,从而可以进行重量训练。

在固定动作杆401的上侧形成用于插入所述线缆304的线缆孔407,在外侧形成有用于排出插入于线缆孔407的线缆304的线缆固定孔406。

此时,线缆304的一端插入于线缆孔407并从线缆固定孔406排出后,连接于固定动作杆401。

因此,本发明的重量训练机为,使用者将动作部朝上下动作后随着移动一对线缆滑轮部的线缆304将与线缆304连接的主体部的重量板400朝上下动作后进行重量训练。

即,当使用者在重量训练中进行硬拉及杠铃俯身划船等重量训练时容易地加减重量,并且容易地熟练基本姿势,从而进行重量训练时减少负伤。

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理解为在不变更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特征的情况下可实施其他具体形态。因此,可理解为所述实施例并不限定示例的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根据后述的权利要求范围而定,权利要求的范围的意义及范围以及均等的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及变形的形态均包含在本发明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