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94412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



背景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可给用户营造出一个虚拟的3d环境,带给用户在2d游戏画面中所不能体会到的游戏体验。现有的虚拟现实设备,例如vr眼镜,其主要通过产生3d画面,并将用户的视觉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中,使用户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现有的虚拟现实游戏设备,主要着重于对画面和音响效果的塑造,而忽略了对用户本身动作方面的关注。用户沉浸于3d世界中后,虽然视觉和获取到的声音信息都较为逼真,但这些视觉和声音信息对用户的影响有限,在用户进行一些需要运动参与的游戏,如滑雪游戏时,如只显示3d画面并配音,并不能给用户真实的游戏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能使用户在进行游戏过程中,肢体也能模仿实际滑雪动作,以带给用户更好的游戏体验。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包括:脚踏板和滑动杆,所述的脚踏板和滑动杆均间隔设置一对,脚踏板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脚部的鞋套;所述的滑动杆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脚踏板的两侧,滑动杆的底部活动式装配在一个滑腔中;所述的脚踏板下方设置有调节筒,脚踏板通过支撑轴装配在调节筒中;所述的支撑轴的一端与脚踏板的底部活动式连接,支撑轴的另一端伸入调节筒内部;在调节筒内部轴向开设有一对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装配有第一滑块,第一滑块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轴上,在支撑轴的端部与调节筒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所述的第一滑槽上靠近调节筒顶部的位置设置有挡板。

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轴与脚踏板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球壳与调节球,其中球壳上开设有缺口,球壳内部装配有直径大于缺口的调节球;所述的支撑轴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伸入到缺口中与所述的调节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板的底部设置有震动装置,震动装置包括通过一对电动的驱动轮驱动的皮带,在皮带上间隔设置有支架,每个支架上均安装有滚轴。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腔为无顶面的空心矩形体结构,滑腔内部设置有滑盘,滑盘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滑动杆的固定孔;在滑腔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装配有第二滑块,所述的滑盘通过第二弹簧与第二滑块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盘上连接有弹性的控制线,在滑腔的一个端部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滑盘上、限位块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

进一步地,所述的滑腔的上方设置有导向器,导向器为四个板体围成的两端通透的矩形体结构,所述的滑动杆穿过导向器后伸入到滑腔中。

进一步地,所述的脚踏板的上方设置有保护围栏。

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本发明能使用户在进行虚拟滑雪游戏时,肢体能进行动作的同步,由此使用户能从肢体配合上得到更加逼真的体验,增加用户的参与度,使游戏的效果更好;

2.本发明设置了震动机构,并配合用户挥动滑动杆的频率,进行实际情况的模拟,从而使利用该游戏机进行滑雪游戏时更加接近真实的滑雪场景;

3.本发明与vr眼镜、vr头盔等配合使用,可达到更好的游戏效果,有效地提升了用户的游戏乐趣与满意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滑腔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调节筒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代表:1-保护围栏,2-滑动杆,3-导向器,4-脚踏板,5-滑腔,6-球壳,7-调节球,8-支撑轴,9-调节筒,10-驱动轮,11-皮带,12-支架,13-滚轴,14-第-支杆,15-第二支杆,16-第三支杆,17-挡板,18-第一滑块,19-第一弹簧,20-控制线,21-第二弹簧,22-第二滑块,23-滑盘,24-固定孔,25-限位块,26-鞋套。

具体实施方式

遵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虚拟现实滑雪游戏机,包括:脚踏板4和滑动杆2,所述的脚踏板4间隔设置一对,脚踏板4上设置有用于固定脚部的鞋套26;所述的滑动杆2设置在所述的一对脚踏板4的两侧,滑动杆2的底部活动式装配在一个滑腔5中;所述的脚踏板4下方设置有调节筒9,脚踏板4通过支撑轴8装配在调节筒9中;所述的支撑轴8的一端与脚踏板4的底部活动式连接,支撑轴8的另一端伸入调节筒9内部;在调节筒9内部轴向开设有一对第一滑槽,第一滑槽上装配有第一滑块18,第一滑块18固定在所述的支撑轴8上,在支撑轴8的端部与调节筒9内部底面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19;所述的第一滑槽上靠近调节筒9顶部的位置设置有挡板17。

用户在利用该滑雪游戏机进行游戏时,首先两脚分别踏在脚踏板4上,并通过鞋套26将两个脚部分别与两个脚踏板4固定,再戴上vr眼镜或vr头盔并进入到滑雪游戏界面;开设游戏后,用户两手分别抓住滑动杆2。

本方案中,脚踏板4相当于现实中的滑雪板,而滑动杆2相当于滑雪杆。用户脚踩在脚踏板4上并固定后,双手握住滑动杆2上部,此时上身前倾,配合vr眼镜传输给用户的画面,此时用户就如身临其境一般。所述的滑动杆2的下端活动式装配在滑腔5中,因此滑动杆2的下端是可以来回滑动的,这样用户可以握住滑动杆2前后进行支撑并推动,模拟真实滑雪场景中的动作。

为尽可能地模拟现实情况,本方案中脚踏板4是可以随着用户的身体幅度变化而在一定范围内上下起伏的。如图4所示,调节轴通过第一滑块18装配在了调节筒9内部的第一滑槽上,并由于其底部有弹性较大的第一弹簧19,因此在用户游戏时,身体幅度变化,带来身体重心的变化,此时支撑轴8就会在调节筒9内上下摆动,带动整个脚踏板4的摆动,由此更接近真实的滑雪体验。调节筒9及支撑轴8结构在每个脚踏板4底部设置一对。调节筒9是无顶面的圆筒,在调节筒9内靠近顶部的第一滑槽上有挡板17,挡板17是用来限制第一滑块18的位置,防止第一滑块18脱出调节筒9。这样就限定了支撑轴8上下的摆动幅度,使脚踏板4能模拟雪地的起伏变化。

如图1所示,支撑轴8与脚踏板4的底部之间设置有球壳6与调节球7,其中球壳6上开设有缺口,球壳6内部装配有直径大于缺口的调节球7;所述的支撑轴8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杆,连接杆伸入到缺口中与所述的调节球7连接。球壳6与调节球7构成了一种活动式连接的结构,可以使脚踏板4能相对支撑轴8在小范围内转动,实现了活动式连接,又能使脚踏板4的位置起伏变化更加逼真。

除了上述的起伏式结构设计之外,在滑雪时,身体会感受到小幅度的震动;为了使该模拟游戏机能模拟出该效果,本方案中脚踏板4的底部设置有震动装置,震动装置包括通过一对电动的驱动轮10驱动的皮带11,在皮带11上间隔设置有支架12,每个支架12上均安装有滚轴13。打开震动装置后,由电机带动驱动轮10转动,驱动轮10带动皮带11环形旋转,在这个过程中,支架12上的滚轴13从脚踏板4底部滚过,由滚动摩擦带来轻微震动,通过脚踏板4传递给用户。

如图3所示,滑腔5为无顶面的空心矩形体结构,滑腔5内部设置有滑盘23,滑盘23上开设有用于固定所述滑动杆2的固定孔24;在滑腔5内壁上对称开设有第二滑槽,第二滑槽中装配有第二滑块22,所述的滑盘23通过第二弹簧21与第二滑块22连接。滑动杆2与滑盘23为一体结构,而滑盘23在滑腔5中位置可变动,由于第二弹簧21的设置,可允许滑动杆2在前后摆动的同时,也可以左右小幅度摆动,并能一定程度提起,由此可通过滑动杆2前后滑动来模拟真实的滑雪场景。

一般在滑雪时,将滑雪杆向后用力撑,这样会快速向前滑动,这个过程中滑雪板将感受到较大的震动。为了还原这一过程,本方案中滑盘23上连接有弹性的控制线20,在滑腔5的一个端部设置有限位块25,所述的滑盘23上、限位块25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触点、第二触点。

控制线20为上述的用于带动驱动轮10旋转的电机的电源线,该电源线与第一触点、第二触点以及一个延时开关共同构成回路。在一般状态下,由于滑盘23和限位块25间隔,使第一触点、第二触点分开,此时电路未导通,电机不旋转;而当模拟滑雪时,用户握住滑动杆2,并将滑动杆2下端向后滑动,使滑盘23与限位块25接触时,第一触点、第二触点接通,电路被导通,此时震动装置启动。

如图1、图2所示,为避免操纵滑动杆2时滑动杆2向两侧过大的偏移,滑腔5的上方设置有导向器3,导向器3为四个板体围成的两端通透的矩形体结构,所述的滑动杆2穿过导向器3后伸入到滑腔5中。脚踏板4的上方设置有保护围栏1,对用户起到保护作用。保护围栏1下端、导向器3下端、滑腔5下端分别通过第一支杆14、第二支杆15和第三支杆16支撑在地面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