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卧健身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文档序号:13024802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操作稳定性,并且能因应各种实施样态而进行调整的健身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生活的步调日益紧凑,同时,都市聚居的环境也鲜少有开扩场地,也就压缩现代人运动健身的时间及空间,因而使得居在都市的上班人士多半采用健身器做为健身辅具。目前流通在市面上的健身器,如中国实用新型第201520561326.1号所揭示的一种仰卧健身器,其通过二抵靠杆组枢转设置在主杆件,并且配合弹性组件连接在主杆件与二抵靠杆组之间,令使用者在操作仰卧健身器时,能够以身体或腿部抵靠在抵靠杆组上,并且借助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以协助完成俯地挺身、踩踏及抬压腿等肌肉训练。然而,现有技术的仰卧健身器,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令使用者所能执行的运动类型上也受到限制,同时在操作过程中容易失去重心而致翻覆,如:易因重心偏离而无法进行仰卧起坐的动作,并且,在使用者进行俯地挺身动作,受到使用者胸、腹部抵靠的二抵靠杆组无法同步的执行枢摆动作,使得二抵靠杆组容易发生一高一低的枢摆现象,进而造成使用者操作上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改善现有技术中,因结构设计使得动作执行时易于失去稳固性,同时,在使用者抵压二抵靠杆组时,形成二抵靠杆组一高一低的枢摆现象,以致操作不便利等缺失,通过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使得本实用新型操作时更具稳定性,令二摆杆件能够同步枢摆,而便于使用者实施仰卧健身器,并且增添本实用新型在操作类型上选择的多样性。为达到上述的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设计一种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健身器具有一基座组、一摆杆组、二弹力件及一座垫;该基座组具有一主杆件、一第一固定组、一支撑部及一第二固定组,该第一固定组固定在该主杆件,该支撑部延伸形成在该主杆件的一端部,该第二固定组固定在该支撑部,该座垫固定在该主杆件顶面;该摆杆组具有二摆杆件、二摆杆固定组及一联动销;该摆杆件具有一第一抵靠组及一穿孔,该第一抵靠组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的一端部侧面,该穿孔贯穿形成在该摆杆件,该二摆杆件各自枢设在该主杆件的相对两侧面,该二摆杆件的穿孔能够在位置上相互对应;该二摆杆固定组各自形成在该二摆杆件的另一端部侧面,该摆杆固定组在位置上相对位于该基座组的第一固定组及第二固定组之间;该联动销能够穿设该二摆杆件的穿孔,以连接该二摆杆件;该二弹力件各自安装在该主杆件的相对二侧面处,该弹力件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一固定组及该摆杆固定组之间,或者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及该摆杆固定组之间。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健身器进一步具有一调整组,该调整组具有一限定座、一限制销及二抵柱;该限定座具有一第一限定孔及一第二限定孔,该第一限定孔及该第二限定孔间隔设置的贯穿形成在该限定座,该限定座固定在该主杆件,并且该第一限定孔在位置上相对应在该主杆件的底面,该第二限定孔在位置上相对应该主杆件的顶面;该限制销能够选择的插设在该第一限定孔或该第二限定孔;该二抵柱各自凸伸形成在该限定座的相对二侧面,并且在位置上相对应该第二限定孔,该二摆杆件能够各自抵靠在该二抵柱。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进一步具有一基杆件及二扶手架;该基杆件是一长形杆件,该扶手架间隔设置的各自连接在该基杆件的相对二端部处;以及该主杆件进一步具有一枢设柱,该枢设柱凸伸形成在该主杆件的底面,并且枢设在该基杆件的顶面。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仰卧健身器进一步具有一旋转固定组,该旋转固定组具有一座体及一上盖件,该座体的顶面形成一凹槽,该上盖件的底面形成一凹槽,该上盖件能拆装的连接在该座体,并且该上盖件的凹槽及该座体的凹槽在位置上相对应以覆设该基杆件的外缘壁面,该座体及该上盖件能够沿着该基杆件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及该座垫具有一座垫定位片,该座垫定位片是一弯折片体,该座垫定位片一端部固定在该座垫的底面,该座垫定位片另一端部能够夹掣在该上盖件及该基杆件之间。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基座组的主杆件是一中空长杆体;并且该支撑部进一步具有一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枢设在该支撑部的自由端处;以及所述的仰卧健身器进一步具有一延伸杆,该延伸杆具有一安装部、一第二滚轮及二第二抵靠组;该延伸杆一端部能够伸缩的并且沿着该主杆件的长度方向装设在该主杆件内部;该安装部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另一端部的底面,该第二滚轮枢设在该安装部;该二第二抵靠组各自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形成安装部的端部的相对二侧面。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固定组具有一第一固定杆及二固定螺帽,该第一固定杆垂直该主杆件长度方向且固定在该主杆件底面,该第一固定杆的二端部形成有螺纹,并且相对凸伸出该主杆件二侧面,该二固定螺帽结合在该第一固定杆的二端部螺纹处,该弹力件一端部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一固定杆;该第二固定组具有一第二固定杆及二固定螺帽,该第二固定杆垂直该支撑部且凸伸形成在该支撑部的相对二侧面,该第二固定杆的二端部各自形成有螺纹,该二固定螺帽各自结合在该第二固定杆二端部的螺纹处,该弹力件一端部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二固定杆;该摆杆固定组具有一固定柱及一固定螺帽,该固定柱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的侧面,并且在自由端处形成有螺纹,该固定螺帽结合在该固定柱自由端的螺纹处,该弹力件另一端部能够安装在该固定柱上。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弹力件具有一弹簧及一套管件;该弹簧的相对二端部各自形成扣环以安装在该第一固定组的第一固定杆及该摆杆固定组的固定柱,或者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的第二固定杆及该摆杆固定组的固定柱;该套管件是一中空件,以套设在该弹簧的外缘处。所述的仰卧健身器,其特征在于,该摆杆件是一长杆体,并且具有一枢接件,该枢接件穿设该摆杆件而固定在该主杆件连接该支撑部处;该第一抵靠组具有一第一抵靠柱及一泡棉圈,该第一抵靠柱垂直该摆杆件而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的侧面,该泡棉圈覆设在该第一抵靠柱的外缘壁面;以及该延伸杆的第二抵靠组具有一第二抵靠柱及一泡棉圈,该第二抵靠柱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的侧面,该泡棉圈覆设在该第二抵靠柱的外缘壁面。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主杆件端部的支撑部的形成,令使用者在运用本实用新型的仰卧健身器的过程中,能够增加触地点,同时确保动作进行时的稳固性,并且以联动销能拆装的穿设连接二摆杆件,确保二摆杆件在枢摆过程中能够同步摆动,改善二摆杆件一高一低的摆动现象,令使用者能够方便的实施仰卧健身器,而调整组的抵柱则确保摆杆件枢摆程度不致过大,同时,使用者能够依据不同的运动类型,如:俯地挺身、仰卧起坐等,而调整弹力件安装的位置,从而添加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上的变化性及灵活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仰视角的立体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侧视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侧视图。附图标号说明10基座组11基杆件12扶手架13主杆件131枢设柱14第一固定组141第一固定杆142固定螺帽15支撑部151第一滚轮16第二固定组161第二固定杆162固定螺帽20摆杆组21摆杆件211枢接件212第一抵靠组213穿孔214第一抵靠柱215泡棉圈22摆杆固定组221固定柱222固定螺帽23联动销30调整组31限定座311第一限定孔312第二限定孔32限制销33抵柱40弹力件41弹簧42套管件50座垫51座垫定位片60延伸杆61安装部62第二滚轮63第二抵靠组631第二抵靠柱632泡棉圈70旋转固定组71座体72上盖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配合附图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请参照图1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仰卧健身器,其具有一基座组10、一摆杆组20、一调整组30、二弹力件40、一座垫50、一延伸杆60及一旋转固定组70。请参照图1至图3所示,该基座组10具有一基杆件11、二扶手架12、一主杆件13、一第一固定组14、一支撑部15及一第二固定组16。该基杆件11是一长形杆件,该扶手架12间隔设置的各自连接在该基杆件11的相对二端部处。该主杆件13是一中空长杆体,并且具有一枢设柱131,该枢设柱131凸伸形成在该主杆件13的底面;该枢设柱131枢设在该基杆件11的顶面。该第一固定组14垂直该主杆件13长度方向且固定在该主杆件13,具体而言,该第一固定组14具有一第一固定杆141及二固定螺帽142。该第一固定杆141的二端部形成有螺纹;该第一固定杆141垂直该主杆件13且固定在该主杆件13底面,并且相对凸伸出该主杆件13二侧面,该二固定螺帽142结合在该第一固定杆141的二端部螺纹处。该支撑部15具有一第一滚轮151;该支撑部15延伸形成在该主杆件13的一端部,该第一滚轮151枢设在该支撑部15的自由端处。该第二固定组16以垂直该支撑部15的方式固定在该支撑部15,具体而言,该第二固定组16具有一第二固定杆161及二固定螺帽162。该第二固定杆161的二端部各自形成有螺纹;该第二固定杆161垂直该支撑部15且凸伸形成在该支撑部15的相对二侧面,该二固定螺帽142各自结合在该第二固定杆161二端部的螺纹处。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该摆杆组20具有二摆杆件21、二摆杆固定组22及一联动销23。该二摆杆件21各自枢设在该主杆件13的相对两侧面,具体而言,该摆杆件21是一长杆体,并且具有一枢接件211、一第一抵靠组212及一穿孔213。该枢接件211穿设该摆杆件21而固定在该主杆件13连接该支撑部15处,使该摆杆件21能够相对于该主杆件13枢转。该第一抵靠组212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21的一端部侧面,具体而言,该第一抵靠组212具有一第一抵靠柱214及一泡棉圈215,如图2所示,该第一抵靠柱214垂直该摆杆件21而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21的侧面,该泡棉圈215覆设在该第一抵靠柱214的外缘壁面。该穿孔213贯穿形成在该摆杆件21;该二摆杆件21的穿孔213能够在位置上相互对应。该二摆杆固定组22各自形成在该二摆杆件21的另一端部侧面;该摆杆固定组22在位置上相对位于该基座组10的第一固定组14及第二固定组16之间。具体而言,该摆杆固定组22具有一固定柱221及一固定螺帽222,该固定柱221凸伸形成在该摆杆件21的侧面,并且在自由端处形成有螺纹,该固定螺帽222结合在该固定柱221的自由端处。该联动销23能够穿设该二摆杆件21的穿孔213,以连接该二摆杆件21,令该二摆杆件21能够同时相对于该主杆件13枢转。请参照图1及图3所示,该调整组30具有一限定座31、一限制销32及二抵柱33。该限定座31具有一第一限定孔311及一第二限定孔312,该第一限定孔311及该第二限定孔312间隔设置的贯穿形成在该限定座31;该限定座31固定在该主杆件13,并且第一限定孔311在位置上相对应该主杆件13的底面,该第二限定孔312在位置上相对应该主杆件13的顶面。该限制销32能够选择的插设在该第一限定孔311或该第二限定孔312,以控制该摆杆组20的二摆杆件21枢转的角度。该二抵柱33各自凸伸形成在该限定座31的相对二侧面,并且在位置上相对应该第二限定孔312,该摆杆组20的二摆杆件21能够各自抵靠在该二抵柱33。在本实用新型图3所揭示的具体实施例,该限定座31为二固定在该主杆件13相对二侧面的片体,该第一限定孔311及该第二限定孔312间隔的贯穿在该限定座31,并且该第一限定孔311在位置上对应该主杆件13的底面,该第二限定孔312在位置上对应该主杆件13的顶面。请参照图1、图3及图6所示,该弹力件40具有一弹簧41及一套管件42;该二弹力件40各自安装在该主杆件13的相对二侧面处,该弹力件40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一固定组14及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或者能够选择的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16及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意即,当该弹力件40一端部选择安装在该第一固定杆141时,该弹力件40另一端部则安装在该固定柱221,或者,当该弹力件40一端部选择安装在该第二固定杆161时,该弹力件40另一端部则安装在该固定柱221,藉此提供该二摆杆件21枢转动作回复时的弹力。该弹簧41的相对二端部各自形成扣环以安装在该第一固定组14的第一固定杆141及该摆杆固定组22的固定柱221,或者,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16的第二固定杆161及该摆杆固定组22的固定柱221;该固定螺帽142、该固定螺帽162及固定螺帽222是用以避免该弹簧41端部的扣环自该第一固定杆141、该固定柱221或自该第二固定杆161、该固定柱221处脱落。该套管件42是一中空件,以套设在该弹簧41的外缘处。请参照图1、图2及图5所示,该座垫50具有一座垫定位片51;该座垫50固定在该主杆件13顶面,该座垫50能够通过该枢设柱131与基杆件11的连接,而相对在该基座组10转动。该座垫定位片51是一弯折片体,该座垫定位片51一端部固定在该座垫50的底面。请参照图1、图2及图5所示,该旋转固定组70具有一座体71及一上盖件72,该座体71的顶面形成一凹槽,该上盖件72的底面形成一凹槽,该上盖件72能拆装的连接在该座体71上;该上盖件72的凹槽及该座体71的凹槽在位置上相对应以覆设该基杆件11的外缘壁面,使该座体71及该上盖件72能够沿着该基杆件11的长度方向移动,该座垫定位片51另一端部能够夹掣在该上盖件72及该基杆件11之间,以制止该座垫50相对于该基座组10的转动。请参照图2、图4及图5所示,该延伸杆60具有一安装部61、一第二滚轮62及二第二抵靠组63;该延伸杆60一端部能够伸缩的并且沿着该主杆件13的长度方向装设在该主杆件13内部。该安装部61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60另一端部的底面,该第二滚轮62枢设在该安装部61。该二第二抵靠组63各自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60形成安装部61的端部的相对二侧面,具体而言,该第二抵靠组63具有一第二抵靠柱631及一泡棉圈632,该第二抵靠柱631凸伸形成在该延伸杆60的侧面,该泡棉圈632覆设在该第二抵靠柱631的外缘壁面。请参照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使用者将延伸杆60由该主杆件13内部向外拉出后,并且令该旋转固定组70远离该座垫定位片51,使用者坐在该座垫50后,将双脚放置在该第二抵靠组63上,继而将双手握持在该扶手架12,此时,使用者背部则贴靠在该摆杆件21的第一抵靠组212,由于该限制销32穿设在该限定座31的第一限定孔311,请同时参照图3所示,使得该摆杆件21形成固定柱221端部处受到该限制销32抵靠,因此,当使用者背部抵靠在该第一抵靠组212时,该摆杆件21将不会产生以该枢接件211为中心的顺时针摆动,则使用者即可令双脚进行左、右摆动的动作,使得该座垫50能够通过该主杆件13的枢设柱131相对于该基杆件11的转动,让使用者得以来回扭动,藉此训练腹部及腰部的肌肉;而该支撑部15的形成,令本实用新型多增加一个触地点,使得仰卧健身器操作时能够更加稳固,此外,配合该第二滚轮62所设置的该第一滚轮151,让使用者能够顺畅的进行左、右摆动的动作。请参照图3及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使用者将该联动销23穿设在该二摆杆件21的穿孔213,调整安装该弹力件在该第一固定组14及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并且将该限制销32穿设在该限定座31的第一限定孔311,令该摆杆件21能够朝向该座垫50以逆时针枢摆,在操作过程中,使用者的双手握持在该二扶手架12,胸、腹部则抵压在该摆杆件21的第一抵靠组212,继而进行伏地挺身的动作以训练臂力,在使用者进行手臂下压动作时,该弹力件40伴随该摆杆件21朝向该座垫50的摆动而拉伸变形,在该摆杆件21抵靠至该抵柱33时,即达到该摆杆件21枢摆动作的极限,随后在使用者手臂伸直时,该弹力件40带动该摆杆件21反向摆动以回复原来状态;在使用者进行伏地挺身动作的过程中,由于该二摆杆件21通过该联动销23连接,因此该二摆杆件21的枢摆动作是同时进行的,从而改善使用者的胸、腹部施力不均以致该二摆杆件21一高一低的摆动情形。请参照图2、图3及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即使用者欲施行仰卧起坐的动作,使用者将该弹力件40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16及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该限制销32穿设在该限定座31的第二限定孔312,并将该延伸杆60拉伸出该主杆件13,同时该联动销23穿设该二摆杆件21的穿孔213,以保持该二摆杆件21的联动枢摆,使用者坐在该座垫50上,双脚放置在该第二抵靠组63,背部则抵靠在该第一抵靠组212,当使用者向后仰躺时,该二摆杆件21同时朝向该支撑部15的方向顺时针枢摆,该弹力件40则随着该摆杆固定组22的位移而拉伸,在该摆杆件21形成摆杆固定组22的端部顶抵在该抵柱33时,即达到该摆杆件21顺时针摆动幅度的极限,在使用者起身后,该弹力件40的弹性带动该二枢摆件21恢复原位;并且,在使用者向后仰躺时,由于该支撑部15的第一滚轮151所形成的触地点,增加了使用者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仰卧健身器的稳固性,确保使用者在操作过程中不致因重心偏离而翻覆,同时,该联动销23的插设,亦改善该二摆杆件21在仰卧起坐过程形成不同步枢转的情形。请参照图3及图8所示,本创作的第四实施例,其实施的组装样态如图6所示,其差异仅在于使用方式的不同,故在此不再赘述,使用者坐在一椅子上,并将双脚踩踏在该二摆杆件21的第一抵靠组212,通过双脚向下的踩踏,使该二摆杆件21同时朝向该座垫50的方向枢摆,以此进行双腿屈伸的肌肉训练,而该弹力件40的弹性使得该二摆杆件21能够回复原位;使用者也可将该联动销23自该二摆杆件21的穿孔213取下,使得双脚踩踏的动作能够分开、交错的进行,藉此形成脚踏车式踩踏的腿部肌肉训练。本实用新型通过该主杆件13一端处的支撑部15的作用,增加本实用新型仰卧健身器的触地点,因而在使用者实施仰卧健身器的过程中,能够确保俯地挺身、仰卧起坐等动作执行的稳固性,避免因重心不稳而致翻覆的情形发生,并且,通过该联动销23的装设,使得该二摆杆件21的枢摆动作能够保持一致,意即,该二摆杆件21为同步的枢摆,以此增进使用者在操作本实用新型的便利性,而该限定座31上该抵柱33的形成,能够确保该摆杆件21枢摆动作的幅度,避免使用者因操作过度而使仰卧健身器翻覆,此外,使用者能够依据不同的运动类型,如:俯地挺身、仰卧起坐等,而调整该弹力件40时安装在该第一固定组14与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或是安装在该第二固定组16与该摆杆固定组22之间,令本实用新型能够在操作类型上富有选择变化性。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应当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改变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