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81529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篮球投篮训练器材,具体是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篮球投篮训练普遍是依靠教练或陪练员喂球来实现的。实践表明,此种训练方法存在如下问题:其一,教练或陪练员的工作量大。其二,喂球的精准性(落点精准性、高度精准性)完全由人为控制,导致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由此影响练习者的投篮感觉动力定型,从而导致训练效果差。基于此,有必要发明一种全新的篮球投篮训练器材,以解决现有篮球投篮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篮球投篮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包括前部篮球输送腔、后部篮球输送腔、第一转轴、第二转轴、第三转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三链轮、链条、前部拨片、后部拨片;

其中,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左腔壁和右腔壁均为竖直腔壁;前部篮球输送腔的上腔壁由前段水平上腔壁和后段拱形上腔壁连接构成;前部篮球输送腔的下腔壁由前段水平下腔壁、中段竖直下腔壁、后段拱形下腔壁连接构成;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前段水平上腔壁和前段水平下腔壁之间留有篮球出口;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后段拱形上腔壁和后段拱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第一篮球输送口;后部篮球输送腔的左腔壁和右腔壁均为竖直腔壁;后部篮球输送腔的上腔壁由前段拱形上腔壁和后段坡形上腔壁连接构成;后部篮球输送腔的下腔壁由前段拱形下腔壁和后段坡形下腔壁连接构成;后部篮球输送腔的前段拱形上腔壁和前段拱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第二篮球输送口,且第二篮球输送口与第一篮球输送口密封连通;后部篮球输送腔的后段坡形上腔壁和后段坡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篮球入口;

第一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左腔壁上部和右腔壁上部;第二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左腔壁下部和右腔壁下部;第三转轴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后部篮球输送腔的左腔壁和右腔壁上;第一链轮固定装配于第一转轴上,且第一链轮位于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内腔上部;第二链轮固定装配于第二转轴上,且第二链轮位于前部篮球输送腔的内腔下部;第三链轮固定装配于第三转轴上,且第三链轮位于后部篮球输送腔内;链条装配于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上;前部拨片的数目为若干个;各个前部拨片均垂直固定于链条的外侧面,且各个前部拨片沿着链条等距排列;各个前部拨片的外端均朝链条的转动方向翘起;后部拨片的数目为若干个;各个后部拨片均垂直固定于第三链轮的外侧面,且各个后部拨片沿周向等距排列。

使用时,第一转轴和第三转轴均与外部电机连接。具体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启动外部电机,外部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进行逆时针旋转,第一转轴依次通过第一链轮、链条、第二链轮带动第二转轴进行逆时针旋转,链条带动各个前部拨片进行逆时针旋转。同时,外部电机驱动第三转轴进行顺时针旋转,第三转轴带动第三链轮进行顺时针旋转,第三链轮带动各个后部拨片进行顺时针旋转。然后,通过篮球入口将篮球塞入后部篮球输送腔,各个后部拨片向前拨送篮球,使得篮球依次经第二篮球输送口、第一篮球输送口进入前部篮球输送腔。然后,各个前部拨片向上拨送篮球,使得篮球经篮球出口滚出并下落。此时,练习者在篮球出口下方接住篮球,即可进行篮球投篮训练。基于上述过程,与现有篮球投篮训练方法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通过采用全新的结构,实现了篮球投篮训练,由此具备了如下优点:其一,本实用新型无需教练或陪练员进行喂球,由此显著减小了教练或陪练员的工作量。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各个前部拨片和后部拨片喂球的精准性(落点精准性、高度精准性),使得喂球的精准性容易保持,由此有助于练习者的投篮感觉动力定型,从而显著提升了训练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有效解决了现有篮球投篮训练方法工作量大、喂球的精准性难以保持的问题,适用于篮球投篮训练。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仰视图。

图中:1-前部篮球输送腔,2-后部篮球输送腔,3-第一转轴,4-第二转轴,5-第三转轴,6-第一链轮,7-第二链轮,8-第三链轮,9-链条,10-前部拨片,11-后部拨片,12-篮球出口,13-第一篮球输送口,14-第二篮球输送口,15-篮球入口,16-前部支腿,17-后部支腿,18-底板,19-万向轮,20-篮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新型的篮球投篮训练装置,包括前部篮球输送腔1、后部篮球输送腔2、第一转轴3、第二转轴4、第三转轴5、第一链轮6、第二链轮7、第三链轮8、链条9、前部拨片10、后部拨片11;

其中,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左腔壁和右腔壁均为竖直腔壁;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上腔壁由前段水平上腔壁和后段拱形上腔壁连接构成;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下腔壁由前段水平下腔壁、中段竖直下腔壁、后段拱形下腔壁连接构成;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前段水平上腔壁和前段水平下腔壁之间留有篮球出口12;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后段拱形上腔壁和后段拱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第一篮球输送口13;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左腔壁和右腔壁均为竖直腔壁;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上腔壁由前段拱形上腔壁和后段坡形上腔壁连接构成;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下腔壁由前段拱形下腔壁和后段坡形下腔壁连接构成;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前段拱形上腔壁和前段拱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第二篮球输送口14,且第二篮球输送口14与第一篮球输送口13密封连通;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后段坡形上腔壁和后段坡形下腔壁之间留有篮球入口15;

第一转轴3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左腔壁上部和右腔壁上部;第二转轴4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左腔壁下部和右腔壁下部;第三转轴5的两端分别转动支撑于后部篮球输送腔2的左腔壁和右腔壁上;第一链轮6固定装配于第一转轴3上,且第一链轮6位于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内腔上部;第二链轮7固定装配于第二转轴4上,且第二链轮7位于前部篮球输送腔1的内腔下部;第三链轮8固定装配于第三转轴5上,且第三链轮8位于后部篮球输送腔2内;链条9装配于第一链轮6和第二链轮7上;前部拨片10的数目为若干个;各个前部拨片10均垂直固定于链条9的外侧面,且各个前部拨片10沿着链条9等距排列;各个前部拨片10的外端均朝链条9的转动方向翘起;后部拨片11的数目为若干个;各个后部拨片11均垂直固定于第三链轮8的外侧面,且各个后部拨片11沿周向等距排列。

具体实施时,还包括前部支腿16、后部支腿17、底板18、万向轮19;前部支腿16的数目、后部支腿17的数目、万向轮19的数目均为四个;前部篮球输送腔1通过四个前部支腿16支撑固定于底板18的上表面;后部篮球输送腔2通过四个后部支腿17支撑固定于底板18的上表面;四个万向轮19分别安装于底板18的下表面四角。使用时,推动或拉动底板,使得底板通过四个万向轮移动至训练地点,由此开始进行篮球投篮训练。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