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37437阅读:2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具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娱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游具。



背景技术:

室内游乐场所成为现今父母为儿童成长和锻炼所选取的一个主要场所。目前室内游具中将玩具(如,球等)置于容器中形成池状游具因为其具备趣味性、安全性以及对儿童的颜色、运动器官等的锻炼受到广大父母的喜爱。传统池状游具多采用将各种橡胶或塑料制玩具放入固定的可供儿童行动的容器中,因为其容器底部不可见,常出现物品淹没于玩具中或隐藏物品,对儿童造成危险,且游具的空间有限,容易产生玩具跑出游具,而降低游具的趣味性。



技术实现要素:

在实用新型内容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趣味高的游具。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游具,包括:

固定于安装基板上的支撑部,和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被所述支撑部所支撑且包括:

上层容纳部,所述上层容纳部设置有进出口并且所述上层容纳部通过侧壁围合成防护空间;和

下层容纳部,所述下层容纳部形成为至少部分可透视的碗形空间,

其中,所述上层容纳部与所述下层容纳部连通。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容纳部包括网状部或透明材质部。

示例性地,所述网状部由高回弹材料制成,所述透明材质部由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制成。

示例性地,所述碗形空间为半球形空间。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容纳部的侧壁从所述下层容纳部的顶部边缘竖直向上且向外倾斜延伸。

示例性地,所述支撑部包括:

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所述上层容纳部的顶部由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支撑并固定;

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所述上层容纳部和所述下层容纳部与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连接;和

多个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并且从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向下延伸距离超出所述碗形空间的深度而支撑于所述安装基板上。

示例性地,所述安装基板埋入地面下方。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容纳部内设有软性玩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游具,下层容纳部设置为可透视的碗形空间,使游具从底部到四周全方位可见,方便人们观察游具内的情况以及发现游具中隐藏的物品,防止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危险发生,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同时,游具上层容纳部设置为通过侧壁围合成的防护空间,可减少儿童玩耍过程中玩具跑出游具,从而防止因玩具跑出游具导致儿童玩耍的趣味性的降低,增加在游具内游戏的享受体验。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下列附图在此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用于理解本实用新型。附图中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其描述,用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

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侧视图,其中视图右半部分为延主视图中A-A方向的剖视图;

图4A,图4B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底部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这些示例性实施例可以多种不同的形式来实施,并且不应当被解释为只限于这里所阐述的实施例。应当理解的是,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彻底且完整,并且将这些示例性实施例的构思充分传达给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游具,包括:

固定于安装基板上的支撑部,和

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被所述支撑部所支撑且包括:

上层容纳部,所述上层容纳部设置有进出口并且所述容纳部在上层容纳部通过侧壁围合成防护空间;和

下层容纳部,所述下层容纳部为至少部分可透视的碗形空间,

其中,所述上层容纳部与所述下层容纳部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游具,下层容纳部设置为可透视的碗形空间,使游具从底部到四周全方位可见,方便人们观察游具内的情况以及发现游具中隐藏的物品,防止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危险发生,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同时,游具上层容纳部设置为通过侧壁围合成的防护空间,可减少儿童玩耍过程中玩具跑出游具,从而防止因玩具跑出游具导致儿童玩耍的趣味性的降低,增加在游具内游戏的享受体验。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游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固定于安装基板100上的支撑部101,和由所述支撑部 101支撑的容纳部102。所述容纳部102包括上层容纳部103和下层容纳部104。图2示出了根据图1示出的实施例的主视图。根据图2 所示,上层容纳部103设置有进出口105。容纳部102的上层容纳部 103设置为通过侧壁围合成防护空间;下层容纳部104设置为至少部分可透视的碗形空间。下层容纳部设置为可透视的碗形空间,使游具从底部到四周全方位可见,方便人们观察游具内的情况以及发现游具中隐藏的物品,防止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危险发生,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同时,游具上层容纳部设置为通过侧壁围合成的防护空间,可减少儿童玩耍过程中玩具跑出游具,从而防止因玩具跑出游具导致儿童玩耍的趣味性的降低,增加在游具内游戏的享受体验。在一个示例中,所述下层容纳部的游乐空间内设置有各种供儿童玩耍的玩具,如球、靠枕等,儿童可在下层容纳部游戏空间内进行抛、甩玩具等的游戏,而不用担心玩具从上层容纳部跑出。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上层容纳部和下层容纳部可容纳各年龄段儿童活动,所有符合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因而,所述游具的各容纳部的空间尺寸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情况自行设计。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容纳部设置为由支撑部支撑的网状部。继续参看图1,所述下层容纳部104设置为由所述支撑部101支撑的网状部,所述网状部形成可晃动的网碗。以网碗代替传统游具的固定不透明容器,方便人通过网孔观察下层容纳部空间内部,保证儿童游乐的安全性;通过将支撑部支撑网状部,形成的下层容纳部网碗可晃动,提供儿童玩耍过程中漂浮的动感效果,增加儿童在游乐中的趣味性。进一步,所述网状部由高回弹材料制成,所述高回弹网可使儿童在玩球的过程中形成漂浮的感觉,同时使得儿童在游戏的过程中可随着回弹网的弹性变化感受不同方向的漂浮的感觉,进一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下层容纳部设计成由支撑部支撑的网状部或者高回弹材料并不是要对所述游具的材料加以限定,任何现有游具材质以及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材质均适用于本使用新型。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容纳部设置为透明材质部。参看图2,所述下层容纳部104设置为透明材质部,形成可透视的碗形空间。此可透视的透明材质部,方便人观察下层容纳部的内部空间,防止危险因素的发生,保证儿童游乐的安全性。进一步,所述下层容纳部104具有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形成的游乐空间,其外侧可以涂覆半透明涂层以形成下层容纳部可透视的效果。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因为其高强度,抗腐蚀抗疲劳性能好,可使保证游具在使用过程中不容易发生断裂,从而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以及游具的使用寿命。需要理解的是,所述下层容纳部设计成由透明材质部或外侧涂覆半透明涂层材料并不是要对所述游具的材料加以限定,任何现有游具材质以及可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材质均适用于本使用新型。

示例性地,所述下层容纳部形成为半球形空间。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下层容纳部104形成为半球形空间,即下层容纳部104外形呈开口式半球形,在下层容纳部104由网状部形成半球形空间时,有利于使下层容纳部104在各个方向上受力均匀,一方面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延长网碗的使用寿命;在下层容纳部由透明材质部形成游乐空间时形成各个方向受力均匀且内侧壁光滑的表面,可使增加儿童在游戏过程中感受球形空间内的游戏体验,增加游戏的趣味性。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下层容纳部为半球形空间示例进行说明并不是要对下层容纳部的形状限定,任何可透视的空间和可容纳儿童在其中玩耍的空间形状,如四方形,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容纳部的侧壁从所述下层容纳部的顶部边缘竖直向上且向外倾斜延伸。如图1和2所述,所述上层容纳部104的侧壁从所述下层容纳部103的顶部边缘竖直向上且向外倾斜延伸,以形成与下层容纳部一体的上层容纳部防护空间,从而形成一体成型的容纳部,简化制造过程。

示例性的,所述支撑部包括: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所述上层容纳部的顶部由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支撑并固定;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所述上层容纳部的底部和所述下层容纳部的顶部与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连接;和多个竖直支撑杆,所述竖直支撑杆连接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和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并且从所述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向下延伸距离超出所述游乐空间的深度而支撑于安装基板上。如图1和2所示,所述支撑部101包括: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106和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107和多个竖直支撑杆108。容纳部102的上层容纳部103顶部由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106支撑,上层容纳部103的底部和下层容纳部104的顶部均与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107连接。竖直支撑杆108连接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106和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107,并且从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107向下延伸距离超出所述下层容纳部 104的高度而支撑于安装基板100上。所述第一环形水平支撑件和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形成用于容纳上层容纳部103的环形空间,并且第二环形水平支撑件107作为下层容纳部104的环形支撑,形成下层容纳部104顶部的均匀受力,保证下层容纳部104形成的游乐空间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进一步,竖直支撑杆支撑环形水平支撑件向下延伸距离超出下层容纳部的高度,可使儿童在下层容纳部内玩耍时通过下层容纳部的可透视性体会到漂浮的感觉,进一步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进一步,支撑部101的通过竖直支撑杆108支撑于安装基板100 上,形成支撑部101与安装基板100之间的稳固连接。示例性的,所述支撑部101固定于安装基板100上使得竖直支撑杆108底部稳定的固定于地面上。参看图3、图4A和图4B,支撑部101中的竖直支撑杆108底部通过安装基板100稳定地固定于地面110上,其中,安装基板100包括连接板109-1和固定板109-2,连接板109-1的两端与固定板109-2连接,竖直支撑杆108固定安装于固定板109-2上。参看图4A,所述竖直支撑杆108底部通过固定板109-2牢固地固定于安装基板100上,为了加固竖直支撑杆108的稳定,其与固定板109-2 的连接处还设有加强筋111,每一根所述竖直支撑杆108通过固定板 109-2与安装基板100之间形成紧固支撑,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 109-1设置有多个,并通过所述固定板109-2前后端闭合连接,从而使安装基板100稳固性更好,所述立式支撑杆108的固定安装点位于所述固定板109-2内端。

示例性地,所述安装基板埋于地面以下。继续参看图3、图4A 和图4B,所述安装基板100埋于地面110以下,连接板109-1和固定板109-2将竖直支撑杆108底部固定到地面110以下的安装基板 100上,从而可形成竖直支撑杆108之间、安装基板100和竖直支撑杆108之间、以及地面110和竖直支撑杆108之间的固定连接,从而增加游具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理解的是,本实施例以环形水平支撑件和竖直支撑杆构成支撑部为实施例并不是要对支撑部的构成加以限定,任何可构成支撑部的形式均适用于本实用新型;本实施例以支撑部的竖直支撑杆底部支撑于安装基板上形成稳固连接为实施例说明支撑杆与地面间形成紧固连接的方式,并不是要对支撑部的安装固定方式加以限定,任何可将支撑部固定在地面上形成稳定安全的安装形式适用于本实用新型。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容纳部周侧环绕透明材料,以形成上层容纳部的防护空间。参看图2,上层容纳部由透明材料111围合形成防护空间。上层容纳部103由透明材料制成一方面使儿童游戏过程中在防护空间内视野不受限制,另一方面便于从外部观察游具内的整体情况,进一步防止不安全因素的产生。

示例性地,所述上层容纳部103设置至少一个进出口105。参看图2,上层容纳部103两侧开设有进出口105,以供多名使用者同时进入游具下层容纳部104。支撑部101位于所述进出口105处设置爬梯112,使用者可通过所述爬梯到达进出口105,从而进游具入下层容纳部104。参看图3,进出口105处设置有扶手113,以供使用者攀爬过程中以及进入游具过程中抓握,减小使用者进入游具下层容纳部空间过程中的危险。

示例性的,所述游乐空间内设置有软性玩具。如图1所示,所述下层容纳部104内设置有软性玩具114。儿童在游乐空间内可抛、扔玩具,软件玩具可避免儿童在抛扔玩具的过程中对儿童造成伤害,增加游具的趣味性和安全性。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游具,下层容纳部设置为可透视的碗形空间,使游具从底部到四周全方位可见,方便人们观察游具内的情况以及发现游具中隐藏的物品,防止儿童在游戏过程中的危险发生,保证儿童游戏的安全性;同时,游具上层容纳部设置为通过侧壁围合成的防护空间,可减少儿童玩耍过程中玩具跑出游具,从而防止因玩具跑出游具导致儿童玩耍的趣味性的降低,增加在游具内游戏的享受体验。

本实用新型已经通过上述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应当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只是用于举例和说明的目的,而非意在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所描述的实施例范围内。此外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教导还可以做出更多种的变型和修改,这些变型和修改均落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以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附属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范围所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