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47564阅读:983来源:国知局
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临床上偏瘫和上肢骨折术后的病人,做上肢肌肉的训练增加力量以利于恢复体能,最常用的方法是练习抓握。那么抓握的力度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标准才会有显著疗效,在临床上还缺少这一方面的专门测量器具,给护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临床上用于上肢肌肉的训练和康复的方法,患者只能是使用握持的方法进行,而医护人员指导患者一味的用手空抓空握,仅靠观感无法得到客观数据;由于上肢肌肉的训练需要长期且频率要高,才能达到快速恢复体能的效果,在没有医护人员指导时患者往往不能主动训练,拖延康复时间,造成治疗成本增加。

为了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上肢康复训练器[申请号:CN201510213122.3],包括底座,底座上直接或间接转动连接横梁,左右摆动架通转动连接在横梁的另一端,左右摆动架上通过水平方向的转轴转动连接有大臂上下摆动架,小臂上下摆动架通过竖直方向转轴五转动在大臂上下摆动架前端,小臂上下摆动架上安装有弹性拉力装置二,弹性拉力装置二上安装有前后方向可调的小臂托,所述的小臂托前设置有手部支架,手部支架前端通过水平设置的转轴七转动连接有手掌转动架,手掌转动架上固定有竖直方向设置的握力传感器。

上述方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但是结构复杂,体积较大,不方便携带,患者不能随时使用,且无法得 到客观数据,整体设计还不够合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方便携带,患者能够随时使用且能够得到客观数据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包括握持式气囊,所述的握持式气囊上连接有气流嘴,所述的气流嘴内设有气流传感器,所述的气流传感器与压力显示装置相连接,所述的握持式气囊包括球囊体,所述的球囊体的表面设有若干供手指插入的指套组件,所述的压力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控制电路板,壳体外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的显示屏与控制电路板相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与气流传感器相连接。

病人的手用力抓握,球囊体内的气体从气流嘴中流出,气流传感器检测空气流动的速度,将数据传输到压力显示装置,即通过抓握的动作对手部进行锻炼,且抓握的力度数值通过压力显示装置直接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就能得客观且较为精确的数据,便于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施治方案,且压力显示装置可以绑在患者手臂上,球囊体供患者握持,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患者能够随时使用,整体设计合理。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压力显示装置的两侧设有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第二绑带上设有第二魔术贴,所述的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通过第一魔术贴和第二魔术贴相连接。通过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将压力显示装置绑在手臂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指套组件包括依次排列的大拇指指套、食指指套、中指指套、无名指指套和小 拇指指套。将手指插入到指套组件中固定,利于患者对球囊体的握持。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大拇指指套、食指指套、中指指套、无名指指套和小拇指指套均为由条状体形成的曲环状。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球囊体的表面设有气囊层,所述的气囊层内腔和球囊体内腔相连通,所述的气囊层的柔软度大于球囊体的柔软度。当患者的握力过小时,只能够压下气囊层,也能够得到握持力度的数据,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气囊层包括穿过指套组件的各个指套的气囊条,所述的气囊条的中部凹槽形成供手指放置的指槽。

在上述的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中,所述的气囊条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层柔性防护垫层,所述的柔性防护垫层的两端分别设有弹性套环,所述的气囊条的两端设有与弹性套环相配合的外凸部,所述的弹性套环套在外凸部上。方便柔性防护垫层的拆除。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的优点在于:通过抓握的动作对手部进行锻炼,且抓握的力度数值通过压力显示装置直接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就能得客观且较为精确的数据,便于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施治方案;压力显示装置可以绑在患者手臂上,球囊体供患者握持,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患者能够随时使用,整体设计合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条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囊条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结构框图。

图中,握持式气囊1、气流嘴2、气流传感器3、压力显示装置4、球囊体5、指套组件6、壳体7、控制电路板8、显示屏9、第一绑带10a、第二绑带10b、第一魔术贴11、第二魔术贴12、大拇指指套13、食指指套14、中指指套15、无名指指套16、小拇指指套17、气囊层18、气囊条19、指槽20、柔性防护垫层21、弹性套环22、外凸部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上肢力量恢复握持训练器包括握持式气囊1,握持式气囊1上连接有气流嘴2,气流嘴2内设有气流传感器3,气流传感器3与压力显示装置4相连接,握持式气囊1包括球囊体5,球囊体5的表面设有若干供手指插入的指套组件6,压力显示装置4包括壳体7,壳体7内设有控制电路板8,壳体7外设置有显示屏9,显示屏9与控制电路板8相连接,控制电路板8与气流传感器3相连接。病人的手用力抓握,球囊体5内的气体从气流嘴2中流出,气流传感器3检测空气流动的速度,将数据传输到压力显示装置4,即通过抓握的动作对手部进行锻炼,且抓握的力度数值通过压力显示装置4直接显示出来,医护人员就能得客观且较为精确的数据,便于医护人员制定合理的施治方案,且压力显示装置4可以绑在患者手臂上,球囊体5供患者握持,体积较小,方便携带,患者能够随时使用,整体设计合理。

其中,压力显示装置4的两侧设有第一绑带10a和第二绑带10b,第一绑带10a的端部设有第一魔术贴11,第二绑带10b上设有第二魔术贴12,第一绑带10a和第二绑带10b通过第一魔术贴11和第二魔术贴12相连接。通过第一绑带10a和第二绑带10b将压力显示装置4绑在手臂上,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其中,指套组件6包括依次排列的大拇指指套13、食指指套14、中指指套15、无名指指套16和小拇指指套17。将手指插入到指套组件6中固定,利于患者对球囊体5的握持。更具体地说,大拇指指套13、食指指套14、中指指套15、无名指指套16和小拇指指套17均为由条状体形成的曲环状。

作为一种改进,球囊体5的表面设有气囊层18,气囊层18内腔和球囊体5内腔相连通,气囊层18的柔软度大于球囊体5的柔软度。当患者的握力过小时,只能够压下气囊层18,也能够得到握持力度的数据,利于提高患者自信心。气囊层18包括穿过指套组件6的各个指套的气囊条19,气囊条19的中部凹槽形成供手指放置的指槽20。利于手指的正确放置。气囊条19的上表面上设有一层柔性防护垫层21,柔性防护垫层21的两端分别设有弹性套环22,气囊条19的两端设有与弹性套环22相配合的外凸部23,弹性套环22套在外凸部23上。方便柔性防护垫层21的拆除。

作为一种改进,球囊体5上套接有压套,所述的压套分别与球囊体5以及指套组件6的各个指套相连接,压套与充放气装置相连接,且当充放气装置向压套中充气时手指受到压迫而抓握球囊体5,当压套中的气体放出时手指重新放松张开,通过反复的充气和放气来实现手部的往复抓握动作,从而对手部进行锻炼。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 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握持式气囊1、气流嘴2、气流传感器3、压力显示装置4、球囊体5、指套组件6、壳体7、控制电路板8、显示屏9、第一绑带10a、第二绑带10b、第一魔术贴11、第二魔术贴12、大拇指指套13、食指指套14、中指指套15、无名指指套16、小拇指指套17、气囊层18、气囊条19、指槽20、柔性防护垫层21、弹性套环22、外凸部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