腿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74466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腿部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健身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腿部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健身器械多种多样,其中包括有手臂训练和腿部训练装置。拉簧器一般由两个套柄和连接在两个套柄之间的若干拉簧组成。拉簧器如果仅两手使用,则既可锻炼手臂力量;如果将脚套在其中一个套柄内,手握住另一个套柄,则可锻炼到腿部力量。在锻炼腿部力量时,由于拉簧和套柄都是裸露在外的,因此一旦脱手,则有可能伤到腿部,或者脚部打滑,则可能伤到上肢乃至头部,因此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腿部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腿部训练装置,包括矩形框、上横杆和下横杆,所述矩形框连接在所述上横杆和所述下横杆之间,所述上横杆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手柄套;

所述矩形框内横向设置有活动杆,所述矩形框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带滑块的滑槽,所述活动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块固定连接;

所述活动杆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若干拉簧和脚踏板,所述拉簧的下端与所述活动杆连接且上端与所述矩形框内的顶边连接,所述拉簧与所述活动杆之间、所述拉簧与所述矩形框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

所述矩形框的前面和后面均连接有一块防护板,若干所述拉簧均位于两块所述防护板之间,所述防护板的高度为所述矩形框的高度的五分之四。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活动杆固定连接有两块铰接板,所述脚踏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所述铰接板铰接,所述脚踏板的铰接轴与所述活动杆平行。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拉簧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扣,所述活动杆和所述矩形框内的顶边均设置有挂环,所述拉簧两端的锁扣分别与上、下所述挂环连接。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防护板与所述矩形框之间通过沉头螺栓连接,两块所述防护板相互平行且间距为6cm。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所述下横杆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专门针对腿部进行训练的器械,消除了拉簧器所存在的安全隐患,而且整个结构简单、实用,便于外出携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腿部训练装置安装有防护板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腿部训练装置拆下防护板后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横杆,2-手柄,3-防护板,4-沉头螺栓,5-锁扣,6-矩形框,7-脚踏板,8-拉簧,9-挂环,10-活动杆,11-下横杆,12-万向轮,13-滑块,14-滑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矩形框6、上横杆1和下横杆11,矩形框6连接在上横杆1和下横杆11之间,上横杆1的两端均设置有防滑手柄2套;

矩形框6内横向设置有活动杆10,矩形框6内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带滑块13的滑槽14,活动杆10的两端分别与左右两侧的滑块13固定连接。

活动杆10的上下两侧分别连接有若干拉簧8和脚踏板7,拉簧8的下端与活动杆10连接且上端与矩形框6内的顶边连接,拉簧8与活动杆10之间、拉簧8与矩形框6之间均为可拆卸式连接结构,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便于随时增减拉簧8的数量,从而调节训练强度。

矩形框6的前面和后面均连接有一块防护板3,若干拉簧8均位于两块防护板3之间,防护板3的高度为矩形框6的高度的五分之四,防护板3能够避免拉簧8的中间部分从矩形框中弹出。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如下:

本装置主要采用坐立姿态来训练腿部。两手握住上横杆1的手柄2套,将待训练的脚踏上脚踏板7并克服拉簧8的拉力向外用力,活动杆10沿着滑槽14滑动一段距离后,再缓慢减小脚上的力量,从而拉簧8回缩,如此往复循环,便可达到训练腿部的目的。

在训练过程中,拉簧8和活动杆10始终沿着矩形框6的滑槽14方向动作,再结合防护板3,则可保证该器械的安全性,训练者受伤的风险极小。

通过增减拉拉簧8的数量,可以增加或降低训练者的训练强度,使用非常方便。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活动杆10固定连接有两块铰接板,脚踏板7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两块铰接板铰接,脚踏板7的铰接轴与活动杆10平行。

为了便于拆装拉簧8,拉簧8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锁扣5,活动杆10和矩形框6内的顶边均设置有挂环9,拉簧8两端的锁扣5分别与上、下挂环9连接。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防护板3与矩形框6之间通过沉头螺栓4连接,两块防护板3相互平行且间距为6cm,沉头螺栓4连接结构便于拆装防护板3,从而对内部结构进行维护,而且沉头螺栓4不会凸出防护板3表面,避免训练者被刮伤。

作为本专利选择的一种技术方案,下横杆11的底部设置有万向轮12,在使用该器械时,很多情况下,都需要将下横杆11支撑在地面,万向轮12的设计,便于下横杆11沿着底面移动,而不会受到阻碍。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