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手指陀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73467阅读:29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手指陀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旋转手指陀螺。



背景技术:

手指陀螺是一种轴承对称结构,可以在手指上空转的小玩具,主要起到娱乐减压的作用,但是现有的手指陀螺局限于简单的整体造型,在玩法上较为单一,娱乐性受到影响,而一些结构较为复杂的手指陀螺由于过度复杂的连接结构而导致产品旋转不能持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造型独特、玩法新颖,连接结构简单、旋转更加持久的手指陀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可旋转手指陀螺,主要包括陀螺体1和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可转动地安装于陀螺体1内,上旋转块2通过连接轴21与下旋转块3完成连接,所述的连接轴21贯穿于陀螺体1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处于初始角度时与陀螺体1的外表面构成一个规则的方形整体;上旋转块2或者下旋转块3发生转动时局部超出陀螺体1的外表面形成一个突出的点。

进一步的,所述的陀螺体1内中间位置装有用于支撑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完成转动的轴承4。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旋转块2底部连接的连接轴21末端安装有正极磁铁22,连接轴21穿过轴承4与下旋转块3完成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旋转块3底部设置有固定槽31,固定槽31内部设置负极磁铁32,连接轴21穿过轴承4伸入固定槽31中完成与下旋转块3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上旋转块2外侧面为圆滑的上旋转块曲面体23,上旋转块曲面体23与陀螺体1内部进行配合完成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的下旋转块3外侧面为圆滑的下旋转块曲面体33,下旋转块曲面体33与陀螺体1内部进行配合完成旋转。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上旋转块和下旋转块在玩耍时可用手指将其从陀螺体中推出完成变形和旋转,其曲面体与陀螺体的紧密配合使旋转块能在手指施加作用力时迅速完成变形而后进行旋转,可玩性较高,陀螺闲置时其整体的外部造型也具有更佳的视觉效果;

2、利用正负极磁铁完成上旋转块和下旋转块之间的连接,不仅能有效将其固定在陀螺体内部,而且不影响旋转块的高速旋转,同时日常拆卸十分方便,便于日常零件的更换和维护。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静置时初始状态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旋转块和下旋转块结构配合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陀螺体和上旋转块结构配合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旋转块和轴承配合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旋转块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审查委员能对本实用新型之目的、特征及功能有更进一步了解,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图式详细说明如下:

参阅图1-6所示,一种可旋转手指陀螺,主要包括陀螺体1和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可转动地安装于陀螺体1内,上旋转块2外侧面为圆滑的上旋转块曲面体23,下旋转块3外侧面为圆滑的下旋转块曲面体33,上旋转块曲面体23和下旋转块曲面体33与陀螺体1同样圆滑的内部进行配合完成旋转。参阅图6所示,操作者用手指将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推离陀螺体1形成一个突出的点,达到变形效果,陀螺体1内中间位置装有用于支撑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完成转动的轴承4,上旋转块2通过连接轴21与下旋转块3完成连接,连接轴21呈对角线贯穿于陀螺体1内部,手指按住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其他手指可拨动陀螺体1进行旋转,旋转过程中产生独特的视觉效果。

旋转完成后可将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按回原位,使得陀螺体1形成一个规则的方形结构,使玩具具有较佳的美感。当然,根据个人喜好不同,上旋转块2和下旋转块3处于初始角度时也可以直接推动陀螺体1进行旋转。

作为优选的产品连接方案,以保证产品旋转的顺滑性,避免顿挫感,上旋转块2底部连接的连接轴21末端安装有正极磁铁22,下旋转块3底部设置有固定槽31,固定槽31内部设置负极磁铁32,连接轴21穿过轴承4伸入固定槽31中完成与下旋转块3的连接。利用正负极磁铁完成连接不仅能有效将其固定在陀螺体内部,而且不影响旋转块的高速旋转,同时日常拆卸十分方便,便于日常零件的更换和维护。

当然,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式,并非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范围,故,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原理上做等效改变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