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用高跷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138688阅读:2157来源:国知局
体育教学用高跷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体育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体育教学用高跷板。



背景技术:

体育的强身健体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体育锻炼和娱乐中,踩高跷是一项锻炼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运动,同时也是一项著名的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由于踩高跷对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要求较高,很多初学者很难控制高跷,容易摔跤导致受伤,尤其是年龄较小的学生;现有技术的用于学习的简易板高跷结构、功能单一,安全性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体育教学用高跷板,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包括高跷板外层、高跷板内层、内支撑架、一对拉绳固定座、第一防滑垫、操作拉绳、操作把手、第二防滑垫、内稳定环、外稳定环、多条排水槽及一对铃铛;所述的高跷板外层及高跷板内层的纵截面分别为“凸”字形结构,所述的高跷板外层及高跷板内层的横截面分别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的高跷板内层通过胶黏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内壁上,形成一体结构的双层阶梯形的高跷板主体;所述的内支撑架呈“土”字形结构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内层的内壁上,所述的内支撑架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为水平的椭圆环形结构;所述的一对拉绳固定座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外壁上,位于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所述的操作拉绳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拉绳固定座连接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上,所述的操作把手设置在所述的操作拉绳的中部;所述的第一防滑垫为椭圆形结构并适配铺设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外壁上,位于高跷板主体的上层阶梯上;所述的第二防滑垫为椭圆环形结构并适配铺设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内稳定环为椭圆环形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底部边缘处,所述的外稳定环为椭圆环形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底部边缘处,所述的第二防滑垫、内稳定环及外稳定环的底部齐平;所述的多条排水槽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上层阶梯上,位于所述的第一防滑垫的四周;所述的一对铃铛分别安装在所述的高跷板内层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高跷板外层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高跷板内层为金属材质制成。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设有多个排气孔,位于所述的一对铃铛的两侧。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上层阶梯上设有脚部固定带,位于所述的第一防滑垫的前部。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下层阶梯的外壁上设有防撞面,位于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前端。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内支撑架上设有配重块,所述的配重块与所述的内支撑架活动连接。

上述的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其中,所述的高跷板外层的下层阶梯上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安装槽呈弧形结构设置在上层阶梯的底部前方。

本实用新型能辅助练习和教学踩高跷,接受度较高,安全性较高,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体育教学用高跷板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体育教学用高跷板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请参见附图1及附图2所示,一种体育教学用高跷板,包括高跷板外层1、高跷板内层2、内支撑架3、一对拉绳固定座4、第一防滑垫5、操作拉绳6、操作把手7、第二防滑垫8、内稳定环9、外稳定环10、多条排水槽11及一对铃铛12;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及高跷板内层2的纵截面分别为“凸”字形结构,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及高跷板内层2的横截面分别为椭圆形结构,所述的高跷板内层2通过胶黏层固定连接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内壁上,形成一体结构的双层阶梯形的高跷板主体;所述的内支撑架3呈“土”字形结构并固定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内层2的内壁上,所述的内支撑架3的上部及下部分别为水平的椭圆环形结构;所述的一对拉绳固定座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外壁上,位于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所述的操作拉绳6的两端分别通过所述的一对拉绳固定座4连接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上,所述的操作把手7设置在所述的操作拉绳6的中部;所述的第一防滑垫5为椭圆形结构并适配铺设在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外壁上,位于高跷板主体的上层阶梯上;所述的第二防滑垫8为椭圆环形结构并适配铺设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的内稳定环9为椭圆环形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底部边缘处,所述的外稳定环10为椭圆环形结构并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外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底部边缘处,所述的第二防滑垫8、内稳定环9及外稳定环10的底部齐平;所述的多条排水槽11分别间隔设置在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上层阶梯上,位于所述的第一防滑垫5的四周;所述的一对铃铛12分别安装在所述的高跷板内层2的内壁上,位于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

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为塑料材质制成,所述的高跷板内层2为金属材质制成,质量轻,强度高,承重能力强,使用寿命长。

所述的高跷板主体的下层阶梯上设有多个排气孔13,位于所述的一对铃铛12的两侧,可便于在踩下时将高跷板主体内部的空气排出,也方便一对铃铛12的声音传出。

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上层阶梯上设有脚部固定带14,位于所述的第一防滑垫5的前部,可用于绑定鞋子,固定脚部,适用于平衡能力较差的初学者。

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下层阶梯的外壁上设有防撞面15,位于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前端,可起到防撞、减震的作用,避免行走时高跷板外层1发生碰撞而变形或破裂。

所述的内支撑架3上设有配重块16,所述的配重块16与所述的内支撑架3活动连接,可降低重心,有利于保持平衡,适用于平衡能力较差的人使用,不需要时可拆卸。

所述的高跷板外层1的下层阶梯上设有安装槽17,所述的安装槽17呈弧形结构设置在上层阶梯的底部前方,可用于安装闪烁彩灯等装饰物,提高外形的美观性和教学趣味性。

使用时,脚踩高跷板外层1的上层阶梯上,可通过第一防滑垫5与鞋底保持相对稳定,避免打滑;手持操作把手7,通过操作拉绳6将脚部与本实用新型同步抬起并行走,以模拟踩高跷的运动;第二防滑垫8可使本实用新型与地面接触时抬高稳定性,同时通过内稳定环9、外稳定环10扩大接触面积,进一步保持稳定;多条排水槽11能用于排出鞋底残留的水,防止打滑;一对铃铛12可在行走时发出声响,提高趣味性,且通过声音的变化判断脚底是否倾斜或踩实。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辅助练习和教学踩高跷,接受度较高,安全性较高,操作便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附属在其他相关产品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