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09626阅读:62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专利主要涉及跆拳道护具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



背景技术:

跆拳道护具是指跆拳道练习爱好者、跆拳道运动员、教练员,在比赛时或平时训练联系的穿着,用来保护自己的护具护具。跆拳道护甲(亦作“护胸”)是一个保护颈部以下,腰部以上的身体部份的护具。而最需要保护的是肋骨(以免粹裂后插穿肺部)及肚子。其护甲必定要是红色或蓝色,以其分别两方之运动员。穿在道服的外面,并必须和头盔的颜色一致。在2003年前的护甲为双面,但只能防护身体的正面和腹部。2003年,有关方面修例,推出了新的护甲,有数处不同或改良,可保护腹部的面增大,亦加了一处新的功能-护背部,因为新的规例中说明了若选手攻击对方的背部,只要不攻击脊椎,该运动员亦能够得分。胸部的保护亦提高,加强胸骨位置的保护。此外,新的护甲推出了一个新功能-增加了护肩,即顶部类似梯形的白色保护物。增加了护肩,因运动员下压时偶尔会出错,运动员很可能会挂在对方的肩膀上,这样便会因接触力过大而使运动员肩膀受伤,通过护肩的保护,运动员遇到这情况时,损伤会大大减少。跆拳道护具一般皮面是采用进口优质PU软革,二次发泡的EVA填充料制作,具有一定的防护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采用多腔充气的方式制作一款新型的跆拳道护具,具有比同类产品的更有柔软度,比比同类产品厚度更厚,在对抗训练使用上,有足够的更冲击能力,吸收力上更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采用内部垫板、中部多腔充气、外部小气囊的三层复合结构,通过内部垫板部分、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外部小气囊部分对受力的逐渐分解,以减少运动员受到的冲击力,达到保护运动员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主要包括内部垫板部分、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外部小气囊部分、连接固定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内部垫板部分位于护具的最内部,与运动员的身体相贴合;中部多腔充气部分紧贴于内部垫板的外部,通过连接固定部分与内部垫板部分相连接固定;外部小气囊部分紧贴于中部多腔充气部分的外部,再通过连接固定部分与中部多腔充气部分相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加内部垫板部分主要包括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第三垫板、第四垫板、连接橡胶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垫板位于运动员的胸前位置,第二垫板位于运动员上肩位置,第三垫板位于运动员的两侧位置,第四垫板位于运动员的后背位置,所述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第三垫板、第四垫板之间均通过连接橡胶进行连接固定。

进一步,所述中部多腔充气部分主要包括多腔骨架、橡胶层、通气孔、充气口组成;其特征在于:橡胶层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橡胶层粘接固定于多腔骨架的内侧,外层橡胶层粘接固定于多腔骨架的外侧,通气孔为多腔骨架上开的小孔,充气口位于多腔骨架后部的下面。

进一步,所述外部小气囊部分主要包括外部外层橡胶、外部内层橡胶组成;其特征在于:外部外层橡胶上设计有突出的小半球,外部外层橡胶粘接于外部内层橡胶上,粘接好的外部外层橡胶和外部内层橡胶中突出的小半球中充满气体。

进一步,所述连接固定部分包括胶水、连接绳、魔术贴组成;其特征在于:内部垫板部分、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外部小气囊部分之间通过胶水连接;整个护具后背部分中左右两块先通过魔术贴连接,再通过连接绳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采用内部垫板、中部多腔充气、外部小气囊的三层复合结构,通过内部垫板部分、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外部小气囊部分对受力的逐渐分解,以减少运动员受到的冲击力,达到保护运动员的目的。。

2、护具的内层设计有内部垫板,一方面可以将运动员受到的冲击力均匀化,避免集中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内部垫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于厚度,可以很好的防止运动过程中尖锐物体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3、整个护具采用多腔充气的方式制作一款新型的跆拳道护具,具有比同类产品的更有柔软度,比比同类产品厚度更厚,在对抗训练使用上,有足够的更冲击能力,吸收力上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复合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内部垫板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中间多腔充气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外部小气囊部分详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内部垫板部分,2、中部多腔充气部分,3、外部小气囊部分,4、连接固定部分,5、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第三垫板,8、第四垫板,9、连接橡胶,10、多腔骨架,11、橡胶层,12、通气孔,13、充气口,14、外部外层橡胶,15、外部内层橡胶,16、胶水,17、连接绳,18、魔术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主要包括内部垫板部分1、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外部小气囊部分3、连接固定部分4组成;其特征在于:内部垫板部分1位于护具的最内部,与运动员的身体相贴合;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紧贴于内部垫板部分1的外部,通过连接固定部分4与内部垫板部分1相连接固定;外部小气囊部分3紧贴于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的外部,再通过连接固定部分4与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相连接固定。整个护具采用内部垫板、多腔充气、外部小气囊相结合的设计,具有很好的缓冲作用,保护运动员效果佳。

加内部垫板部分1主要包括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第三垫板7、第四垫板8、连接橡胶9组成;其特征在于:第一垫板5位于运动员的胸前位置,第二垫板6位于运动员上肩位置,第三垫板7位于运动员的两侧位置,第四垫板8位于运动员的后背位置,所述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第三垫板7、第四垫板8之间均通过连接橡胶9进行连接固定。所述的第一垫板5、第二垫板6、第三垫板7、第四垫板8的设计,一方面可以将运动员受到的冲击力均匀化,避免集中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内部垫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于厚度,可以很好的防止运动过程中尖锐物体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主要包括多腔骨架10、橡胶层11、通气孔12、充气口13组成;其特征在于:橡胶层11分为内外两层,内层橡胶层11粘接固定于多腔骨架10的内侧,外层橡胶层11粘接固定于多腔骨架10的外侧,通气孔12为多腔骨架10上开的小孔,充气口13位于多腔骨架10后部的下面。固定式的多腔气囊,可以通过改变充气的量,以改变护具的厚度,可以很好的根据运动员的需要设置防护程度。

外部小气囊部分3主要包括外部外层橡胶14、外部内层橡胶15组成;其特征在于:外部外层橡胶14上设计有突出的小半球,外部外层橡胶14粘接于外部内层橡胶15上,粘接好的外部外层橡胶14和外部内层橡胶15中突出的小半球中充满气体。外部的小气囊设计主要是为了增大运动员的受击部位的受力面积,然后再进一步将力传给中间的多腔气囊分解,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

连接固定部分4包括胶水16、连接绳17、魔术贴18组成;其特征在于:内部垫板部分1、中部多腔充气部分2、外部小气囊部分3之间通过胶水16连接;整个护具后背部分中左右两块先通过魔术贴18连接,再通过连接绳17连接。连接固定部分4主要是把护具的各个部分固定连接起来。

具体的,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工作原理是: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采用对受力多级分解的方式减少对运动员的伤害,首先外部小气囊部分3设计有多个小半球,当运动员受到打击时小半球可以充分的与打击物接触,即增大受力面积,对受到的打击力分解;进一步,外部小气囊部分3将小半球分解的力传送给中间多腔充气部分2,中间多腔充气部分2中的各个腔室相互连接,对小半球分解的力进一步相互抵消,减少内部垫板部分1的受力;内部垫板部分1可以将中间多腔充气部分2传递来的冲击力均匀化,避免集中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另一方面内部垫板具有一定的硬度于厚度,可以很好的防止运动过程中尖锐物体对运动员造成伤害。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其中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和外部小气囊部分完全可以为一体设计,在充电口充气时也可将外部小气囊部分充满,二者都为充气结构,方便了设计,且使用者更加方便,减少了使用者受力重量。

本实用新型中,一种多腔充气式的跆拳道护具,可以根据设计需要,将内部垫板部分、中部多腔充气部分、外部小气囊部分、连接固定部分、第一垫板、第二垫板、第三垫板、第四垫板都设计中充气结构,在接壤部分设计充气通道,不使用时,将气放掉,可以折叠成很小的物体,方便取拿,当需要时,只需要往充气口充气即可使用,极大的方便了使用者,且对于在户外运动中带来了更好的体验。

1、内部垫板部分,2、中部多腔充气部分,3、外部小气囊部分,4、连接固定部分,5、第一垫板,6、第二垫板,7、第三垫板,8、第四垫板,9、连接橡胶,10、多腔骨架,11、橡胶层,12、通气孔,13、充气口,14、外部外层橡胶,15、外部内层橡胶,16、胶水,17、连接绳,18、魔术贴。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