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的跑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72051发布日期:2018-09-18 20:24阅读:108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健身器材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跑步机,特别是一种跑步机的跑步板。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跑步机的基本结构如下:在底架上设有前后滚筒,在前后滚筒之间有跑步板,在前后滚筒和跑步板上设置有跑步带。当跑步机运行时,电机带动前滚筒转动,前滚筒的转动带动跑步带转动,健身者可随着跑步带的运行速度进行调节,来达到健身的目的,其中跑步板是用来支撑跑步运动者进行跑步活动的支撑体,跑步机的皮带则通常是搭在跑板上移动,跑步运动者通过皮带站在跑板上,当皮带移动时,跑步运动者要通过跑步运动来保持在跑板上。传统的跑板由一块平板构成,跑步机的皮带搭在平板上移动,平板的下方设置有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橡胶体,这样,跑步运动者踩踏平板时得到了一定的缓冲,提高了跑步运动者的舒适感,但是,由于跑步板是一块整体式平板,跑步运动者踩踏整体式平板时,是整块平板通过弹簧或具有弹性的橡胶体进行缓冲,跑步运动者在踩踏跑板的瞬间是硬接触,容易对跑步运动者的膝关节和踝关节造成冲击,形成损伤,从而造成跑步运动者一些不适感觉;而且无论人在跑步板的前端还是后端跑步时,都会带动整个跑步板振动,产生的声音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跑步机的跑步板,它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减少跑步板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跑步机的跑步板,包括矩形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上开设有若干个减震槽。

本跑步机在跑步板的板体上设置减震槽,能够减少跑步板在踩踏时的应力传递,从而减少跑步板的震动和降低噪音。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所述减震槽沿着板体的宽度方向设置。跑步机的前后滚筒位于板体长度方向的两端,即跑步机的跑步带沿着板体的长度方向移动,减震槽的设置方向与跑步带的移动方向相垂直,减震隔音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各所述减震槽沿着板体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减震槽之间互不连通,能够保证板体的整体强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地起到阻隔振动及噪音的作用。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各相邻所述减震槽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各所述减震槽的长度沿着板体的长度方向周期性变化。减少板体自身的共震,进一步减少震动和噪音传送。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所述减震槽为垂直贯穿板体的通槽结构。吸音减震效果更好。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所述减震槽的长度与板体的宽度比例为1:2~19:20。优选为3:5~9:10,进一步优选为7:10~8:10,上述设计能够使得跑步板兼具牢固性和减震吸音效果。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所述减震槽的条数为5~50条。优选为8~40条,进一步优选为10~30条,更进一步优选为15~25条。

在上述的跑步机的跑步板中,所述板体为沿着长度方向中部向上拱起的弧形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在跑步板的板体上开设若干个减震槽,能够减少跑步板在踩踏时的应力传递,从而减少跑步板的震动和降低使用时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减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本实施例一为一种跑步机的跑步板,包括矩形板体1,板体1上开设有若干个沿着板体1的宽度方向设置的减震槽2,减震槽2,各减震槽2沿着板体1的长度方向依次间隔设置,且各相邻所述减震槽2之间的间距均相同。

具体的,本实施例一中的减震槽2为垂直贯穿板体1的通槽结构。

减震槽2的长度与板体1的宽度比例为1:2~19:20,优选为3:5~9:10,进一步优选为7:10~8:10,上述设计能够使得跑步板兼具牢固性和减震吸音效果。

减震槽2的条数为5~50条,优选为8~40条,进一步优选为10~30条,更进一步优选为15~25条。

本实施例一在板体1上开设若干个贯穿型的减震槽2就,能够减少跑步板在踩踏时的应力传递,从而减少跑步板的震动和降低使用时的噪音。

实施例二:

参照图2,本实施例二的结构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减震槽2的长度沿着板体1的长度方向周期性变化,具体的,本实施例二中的减震槽2的长度以一长一短的方式间隔周期性设置。

实施例三:

参照图3,本实施例三的结构与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基本相同,不同点在于,本实施例三中的板体1为沿着长度方向中部向上拱起的弧形板,减震和吸音效果更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