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51966发布日期:2018-07-04 00:01阅读:155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属于体育运动训练器材领域。



背景技术:

负重训练,即中国台湾习惯称法的重量训练为以增加肌肉强度及体积为目的的运动训练。使用不同部位骨骼肌组织之收缩(向心收缩或离心收缩)产生之力量,抗衡重力(通常指哑铃、杠铃及其他器械之重量或阻力),使肌肉得到锻炼。针对人体不同的肌肉群组,有不同的重量训练动作。与举重及健美运动不同,重量训练并非一种独立之运动项目,而是不同运动员训练的基本元素。重量训练为一精密之运动科学,当中的不同元素包括负重量、动作质素、重复次数、组数甚至训练之间休息之时间,均会对训练的结果造成影响。

现如今的力量训练健身房多采用杠铃、哑铃等器材,其次还有一些负重沙袋、能量包等辅助替代产品,但因为杠铃和哑铃的成本高,且更换重量不方便,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负重沙袋、能量包由于易磨损造成重量的损失导致训练效果不佳。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舒适便捷、经济实用的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是十分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能够根据情况使用在四肢上,在进行长跑等健身训练时还可随身携带手机、计步器等,舒适便捷,经济实用。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包括负重单元及布置于负重单元上的手机套组;

其中,所述负重单元包括可环绕成一圈的负重水袋以及布置于负重水袋首尾两侧的粘扣带,负重水袋通过两侧粘扣带实现首尾相接;所述负重水袋内沿首尾方向排列布置有多个条形水容腔;

所述手机套组包括布置于负重水袋外侧下部的计步软套以及布置于负重水袋外侧中上部的手机软套,且计步软套及手机软套通过背面的粘扣带与负重水袋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机软套的顶部开口处通过锁扣件进行可拆卸式密封,且计步软套外侧布置有弹性嵌入口,计步器通过弹性嵌入口与计步软套进行卡接。

优选的,所述负重水袋内侧布置有海绵缓冲层,提高舒适度,减震效果好,减少运动损伤。

优选的,所述负重水袋外侧设置有提拉带,且提拉带的两端通过连接扣与负重水袋固接,可以替代哑铃、杠铃使用节约成本,适应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优选的,所述手机软套外侧设置有透明触屏膜,便于训练时查看、操作手机。

优选的,所述负重水袋呈扇形或长方形,扇形适用于上粗下细的肢体处,长方形适用于等粗细的肢体处。

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较低,通过外侧提拉带结构可以替代哑铃、杠铃使用节约成本,适应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2、能够根据情况使用在四肢上,在进行长跑等健身训练时还可随身携带手机、计步器等,舒适便捷,经济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包括:1、负重水袋,2、粘扣带,3、条形水容腔,4、计步软套,5、手机软套,6、锁扣件,7、弹性嵌入口,8、提拉带,9、连接扣,10、透明触屏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为一种健身训练用负重水袋,包括负重单元及布置于负重单元上的手机套组;

其中,所述负重单元包括可环绕成一圈的负重水袋1以及布置于负重水袋1首尾两侧的粘扣带2,负重水袋1通过两侧粘扣带2实现首尾相接;所述负重水袋1内沿首尾方向排列布置有多个条形水容腔3;

所述手机套组包括布置于负重水袋1外侧下部的计步软套4以及布置于负重水袋1 外侧中上部的手机软套5,且计步软套4及手机软套5通过背面的粘扣带2与负重水袋 1进行可拆卸连接;所述手机软套5的顶部开口处通过锁扣件6进行可拆卸式密封,且计步软套4外侧布置有弹性嵌入口7。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重水袋1内侧布置有海绵缓冲层;所述手机软套5外侧设置有透明触屏膜10。

本实施例中,所述负重水袋1外侧布置有提拉带8,且提拉带8的两端通过连接扣 9与负重水袋1固接;所述负重水袋1呈扇形或长方形,扇形适用于上粗下细的肢体处,长方形适用于等粗细的肢体处。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使用时根据训练情况通过两侧粘扣带2将负重水袋1绑缚于四肢上,通过粘扣带2 可自由调节松紧度;在进行长跑等健身训练时可将手机通过开口置于手机软套5内,并通过锁扣件6进行密封,训练时可通过透明触屏膜10及时查看、操作手机;计步器可通过弹性嵌入口7与计步软套4进行卡接,同时弹性嵌入口7便于查看计步结果;负重水袋1通过外侧提拉带8可以替代哑铃、杠铃使用节约成本,适应各种不同的训练方法。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