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体能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38965发布日期:2018-09-04 21:5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多功能体能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自身健康的认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身体锻炼。仰卧起坐是对腰腹部位非常有效的锻炼手段,可以消除腹部肥胖。但是目前仰卧起坐训练器形式固定、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不同人群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多功能体能训练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这样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功能体能训练装置,包括有底座、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和臂力训练机构,所述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臂力训练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包括有基板、钩脚架、钩脚架安装座、轴承和转动轴,所述基板安装在所述底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基板水平设置,所述钩脚架安装座为水平放置的U型,所述钩脚架安装座的一个面板固接在所述基板的一个侧面上,所述钩脚架安装座的另外两个面板相对且该两个面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该两个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两个所述轴承分别固接在所述钩脚架安装座的连个相对的面上,两个所述中心轴承的中心轴线与两个所述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钩脚架安装座位于两个所述轴承之间,所述转动轴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安装在两个所述轴承上,所述钩脚架固接在所述转动轴上;

所述臂力训练机构为拉力绳,所述拉力绳的底端固定在所述底座上端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仰卧起坐训练机构还包括固定件,所述转动轴上开设于两个固定孔,所述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内,所述钩脚架安装座的两个相对的面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件分别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基板上铺设有橡胶垫。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固定有拉力绳放置盒。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仰卧起坐训练机构进行仰卧起坐训练,钩脚架通过转动轴可以转动,当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将钩脚架旋转并固定在特定位置,当不需要仰卧起坐训练时可以将钩脚架旋转180度,此时可以在基板上进行平板撑、俯卧撑等训练,通过拉力绳可以进行手臂训练;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功能多样化,可以供使用者完成多项体能训练。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目标和特征在某种程度上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进行阐述,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基于对下文的考察研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将是显而易见的,或者可以从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中得到教导。本实用新型的目标和其他优点可以通过下面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进行平板撑训练时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基板;3.钩脚架;4.钩脚架安装座;5.轴承;6.转动轴;7.固定件;8.螺栓;9.拉力绳;10.拉力绳放置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附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体能训练装置,包括有底座1、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和臂力训练机构,所述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所述臂力训练机构安装在所述底座1上。

所述仰卧起坐训练机构包括有基板2、钩脚架3、钩脚架安装座4、轴承5、转动轴6和固定件7,所述基板2通过螺栓8安装在所述底座1的上端面上,所述基板2水平设置,基板2上铺设有橡胶垫,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为水平放置的U型,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的一个面板固接在所述基板2的一个侧面上,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的另外两个面板相对且该两个面上均设有一个第一通孔,该两个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两个所述轴承5分别固接在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的连个相对的面上,所述两个中心轴承5的中心轴线与所述两个第一通孔的中心轴线重合,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位于所述两个轴承5之间,所述转动轴6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通孔并安装在所述两个轴承5上,所述钩脚架3固接在所述转动轴6上;所述转动轴6上开设于两个固定孔,所述两个固定孔分别位于所述两个第一通孔内,所述钩脚架安装座4 的两个相对的面板上分别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两个第二通孔竖直设置,两个所述固定件7 分别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固定孔。当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将钩脚架3旋转至图1所示的状态,然后将固定件7的一端穿过第二通过进入固定孔内,从而避免钩脚架3的转动;当不需要进行仰卧起坐训练时,取出定位件,将钩脚架3旋转至图2所示的状态,此时可以在基板2上进行平板撑和俯卧撑等训练。

所述臂力训练机构为拉力绳9,拉力绳9的底端固定在底座1上端面上,底座1上固定有拉力绳放置盒10。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