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层空间立体拼图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09822发布日期:2018-09-11 20:46阅读:746来源:国知局

本申请涉及拼图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分层空间立体拼图。



背景技术:

目前的贴纸拼图包括平面和立体的,已经是个十分成熟的产品,主要是靠图片的图案和形状来吸引消费者,贴纸拼图的结构却大大限制了设计人员对拼图的设计。

贴纸类的拼图玩具,主要为单纯的平面贴图或者带有立体效果的立体贴图,只是对贴纸进行不同方位的粘贴来呈现出不同场景,这种操作只能适用于平面拼图的固定和装饰,只适用于单面的、特定形状的拼图,所以大大限制了拼图设计的变化。

现有的拼图图框只能适用于平面拼图的固定和装饰,最多只能展示一个拼图的正反面,无法展现出拼图的空间层次感,影响了拼图的展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分层立体空间拼图,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拼图的表现效果单一、空间层次感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分层立体空间拼图,包括若干个透明插板和贴图板,所述贴图板上设有若干张贴图,包括若干个单元框架,所述单元框架由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头尾端依次相连围合而成;

所述第一边框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二边框的宽度,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槽,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边框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二边框插入到所述第一插槽内的一端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孔,还包括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插入到所述第一安装孔及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中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二边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边框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二边框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处在同一直线上;

所述第三边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平板,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两个所述第一平板插入到所述第二插槽内,所述第二边框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三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二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二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插入到所述第二安装孔和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中将所述第二边框与所述第三边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边框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平板,两个所述第二平板插入到所述第一边框上远离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一插槽内,所述第一边框远离所述第二边框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第四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三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三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三转轴,所述第三转轴插入到所述第三安装孔及对应的第三定位孔中,将所述第一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边框上远离所述第一边框的一端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三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四安装孔相适应的第四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插入到所述第四安装孔及对应的第四定位孔中,将所述第三边框与所述第四边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伸出至所述第一边框的一侧外成为凸起,所述第一边框的另一侧设有与所述凸起相适应的凹槽,相邻两单元框架通过两者之一单元框架上的凸起插入到另一单元框架上对应所述凹槽内前后连接形成空间框架体;

所述透明插板通过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连接端形成的孔隙内插入到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卡槽及第二边框的第二卡槽内;

将所述第三边框及所述第四边框向所述第一边框及第二边框处按压,可以使所述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分别插入到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二卡槽及第一边框的第一卡槽内。

可选的,所述单元框架为正方形单元框架,所述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的长度相等。

可选的,所述透明插板包括正方形透明插板和长方形透明插板;

所述正方形透明插板的边长等于所述第一边框的长度;

所述长方形透明插板中其中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等于所述第一边框的两倍。

可选的,还包括若干个背景板,所述背景板插入在最后一个单元框架内,所述背景板上设有不同的背景图。

可选的,所述背景板表面设有装饰发光体,控制所述装饰发光体发光的开关设置在所述背景板上。

可选的,所述单元框架内侧设有反光层。

可选的,所述单元框架上设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内设有用于悬挂的挂绳。

可选的,所述第三边框的两个第一平板之间设有第一挡板,所述第一挡板的宽度等于两个第一平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一挡板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二边框的第二插槽内,并通过第二转轴与所述第三边框转动连接;

所述第四边框的两个第二平板之间设有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宽度等于两个第二平板之间的间距,所述第二挡板的一端插入到所述第一边框的第一插槽内,并通过第三转轴与所述第四边框转动连接。

可选的,还包括贴图导向板,所述贴图导向板上设有与所述贴图外轮廓形状一样的贴图轮廓线,将所述贴图板上的贴图转移至所述透明插板时,先将所述贴图导向板放在所述透明插板下面来导引将贴图贴至所述透明插板上与各贴图轮廓线所处的相同位置上。

可选的,还包括若干个透明附加板,所述透明附加板上设有场景贴图,所述透明附加板插入在单元框架内的插槽中。

对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中包括若干个单元框架,所述单元框架由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和第四边框头尾依次连接围合而成,边框与边框之间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连接,第一转轴伸出至第一边框的一侧外成为凸起,第一边框的另一侧设有与凸起相适应的凹槽,相邻两单元框架通过两者之一单元框架上的凸起插入到另一单元框架上对应凹槽内前后连接形成空间框架体;透明插板通过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连接端形成的孔隙内插入到第一边框的第一插槽及第二边框的第二插槽内,将不同场景的贴画粘贴在不同的透明插板上,使粘贴在透明插板上的贴画呈现出空间立体感,能够帮助儿童提高立体层次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使得学习娱乐一体化,增加了益智的效果。

2、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第而边框与第三边框、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第四边框与第五边框之间分别通过对应的转轴转动连接,将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向第一边框及第二边框处按压,可以使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分别插入到第二边框的第二卡槽及第一边框的第一卡槽内,此时,第一边框、第二边框、第三边框及第四边框重合为长度为第一边框长度两倍的一条直线,可以将长方形透明边框长度等于第一边框长度两倍的一边插到第一卡槽及第二卡槽所在直线的卡槽内,同样能够使透明插板呈现出空间立体感,能够帮助儿童提高立体层次感,增加了益智的效果。

3、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若干个背景板,背景板插在最后依一个单元框架内,背景板上设有不同的背景图,通过跟换不同的背景板,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增加了立体贴图的表现形式。

4、本实用新型中背景板上设有装饰发光体,控制装饰发光体的开关设置在背景板上,发光体可以采用设置在背景板上的灯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灯泡开启的数量,能够提高立体拼图的亮度。

5、本实用新型中单元框架的内侧设有反光层,反光层的设置能够增大灯光的亮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立体拼图的亮度,该反光层内设有电路,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使得单元框架绚丽多彩。

6、本实用新型中单元框架上设有悬挂孔,悬挂孔内设有用于悬挂的挂绳,使得该立体框架不仅能立于桌面上,而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该立体拼图框架悬挂于任何地方,便于观察者观看。

7、本实用新型中第三边框的两个第一平板之间设有第一挡板,第四边框的两个第二平板之间设有第二挡板。第一挡板能够相对第三边框转动,并且能够堵住两个第一平板之间形成的孔隙;第二挡板能够相对第四边框转动,并且能够堵住两个第二平板之间形成的孔隙;能够起到防止透明插板脱离单元框架的作用。

8、本实用新型还包括贴图导向板,贴图导向板上设有与贴图外轮廓形状一样的贴图轮廓线,将贴图板上的贴图转移至透明插板时,可以先将贴图导向板放在透明插板下面,能够起到导引将贴图贴至透明插板上与各贴图轮廓线所处的相同位置上。

9、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若干个透明附加板,所述透明附加板上设有场景贴图,所述透明附加板插入在单元框架内的插槽中,能够增加多功能效果,丰富立体拼图的展现形式。

附图说明

为更清楚地说明背景技术或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对现有技术或具体实施方式中结合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的附图仅是用于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连接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提供的各边框连接的平面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提供的各边框连接的平面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插板插入到单元框架内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提供的单元框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第一边框,2-第二边框,3-第三边框,4-第四边框,5-第一插槽,6-第一转轴,7-第一卡槽,8-第二卡槽,9-第二插槽,10-第二转轴,11-第三转轴,12-第四转轴,13-凹槽,14-透明插板,15-孔隙,16-悬挂孔,301-第一平板,302-第一挡板,401- 第二平板,402-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分层空间立体拼图,包括若干个透明插板14和贴图板,贴图板上设有若干张贴图。本实施例中的贴图可采用静电贴图,包括PVC静电膜,静电贴图通过PVC静电膜吸附在透明插板14上,静电贴图还包括通过粘贴剂与PVC静电膜的非吸附面粘接在一起的带有图案的贴纸,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贴图也可以采用不落胶类的贴图。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更换不同的贴图,贴图可以保持完整且可重复利用,始终保持新鲜感。

图1是实施例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若干个单元框架,单元框架由第一边框1、第二边框2、第三边框3和第四边框4头尾端依次相连围合而成。若干个单元框架前后连接形成整个立体拼图框架,透明插图版14插在各单元框架中。本实施例中单元框架为正方形单元框架,第一边框1、第二边框2、第三边框3及第四边框4的长度相等。

本实施例中透明插板14包括正方形透明插板141和长方形透明插板142;正方形透明插板141的边长等于第一边框1的长度;长方形透明插板142中其中相对的两条边的长度等于第一边框1的两倍。

本实施例中单元框架的内侧设有反光层,反光层的设置能够增大灯光的亮度,能够进一步提高立体拼图的亮度,该反光层内设有电路,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使得单元框架绚丽多彩。

图2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边框与第二边框连接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2-图4所示,第一边框1的宽度大于第二边框2的宽度,第一边框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插槽5,第二边框2的一端插入到第一插槽5内,第一边框1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边框2插入到第一插槽5内的一端设有与第一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一定位孔,还包括第一转轴6,第一转轴6插入到第一安装孔及对应的第一定位孔中将第一边框1与第二边框2转动连接。

第一边框1的内侧设有第一卡槽7,第二边框2的内侧设有第二卡槽8,第一卡槽7 与第二卡槽8处在同一直线上。

图5是实施例提供的各边框连接的平面仰视结构示意图,图6是实施例提供的各边框连接的平面俯视结构示意图,如图5-图6,第三边框3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一平板 301,第二边框2远离第一边框1的一端设有第二插槽9,两个第一平板301插入到第二插槽9内,第二边框2远离第一边框1的一端设有第二安装孔,第三边框3上设有与第二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二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二转轴10,第二转轴10插入到第二安装孔和对应的第二定位孔中将第二边框2与第三边框3转动连接。

第四边框4包括两个平行设置的第二平板401,两个第二平板401插入到第一边框1 上远离第二边框2的第一插槽5内,第一边框1远离第二边框2的一端设有第三安装孔,第四边框4上设有与第三安装孔相适应的第三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三转轴11,第三转轴11插入到第三安装孔及对应的第三定位孔中,将第一边框1与第四边框4转动连接。

图7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边框与第四边框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第四边框4上远离第一边框1的一端设有第四安装孔,第三边框3上设有与第四安装孔相适应的第四定位孔,还包括两个相对的第四转轴12,第四转轴12插入到第四安装孔及对应的第四定位孔中,将第三边框3与第四边框4转动连接。

第一转轴6伸出至第一边框1的一侧外成为凸起,第一边框1的另一侧设有与凸起相适应的凹槽13,相邻两单元框架通过两者之一单元框架上的凸起插入到另一单元框架上对应凹槽13内前后连接形成空间框架体。

图8是实施例提供的透明插板插入到单元框架内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实施例提供的单元框架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如图8和图9所示,透明插板14通过第三边框3及第四边框4连接端形成的孔隙15内插入到第一边框1的第一卡槽7及第二边框2的第二卡槽8内,将第三边框3及第四边框4向第一边框1及第二边框2处按压,可以使第三边框3及第四边框4分别插入到第二边框2的第二卡槽8及第一边框1的第一卡槽7内。

长方形透明插板142插入在第一卡槽7及第二卡槽8所在直线的卡槽内,同样能够使透明插板14呈现出空间立体感,能够帮助儿童提高立体层次感,增加了益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还包括若干个背景板,背景板的尺寸与透明插板14的尺寸相同。背景板插在最后一个单元框架内,背景板上设有不同的背景图,通过跟换不同的背景板,能够呈现出不同的场景,增加了立体贴图的表现形式。

本实施例中的背景板上的背景图和贴图的结构类似,通过静电吸附粘贴在背景板上。

本实施例中背景板上设有装饰发光体,控制装饰发光体的开关设置在背景板上,发光体可以采用设置在背景板上的灯泡,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控制灯泡开启的数量,能够提高立体拼图的亮度。

本实施例中单元框架上设有悬挂孔16,悬挂孔16内设有用于悬挂的挂绳,附图中未画出悬挂绳,悬挂孔16的设置使得该立体框架不仅能立于桌面上,而且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将该立体拼图框架悬挂于任何地方,便于观察者观看。

第三边框3的两个第一平板301之间设有第一挡板302,第一挡板302的宽度等于两个第一平板301之间的间距,第一挡板302的一端插入到第一边框1的第一插槽5内,并通过第三转轴11与第三边框3转动连接;第四边框4的两个第二平板401之间设有第二挡板402,第二挡板402的宽度等于两个第二平板401之间的间距,第二挡板402的一端插入到第二边框2的第二插槽9内,并通过第二转轴10与第四边框4转动连接。

第一挡板302能够相对第三边框3转动,并且能够堵住两个第一平板301之间形成的孔隙15;第二挡板402能够相对第四边框4转动,并且能够堵住两个第二平板401之间形成的孔隙15;能够起到防止透明插板14脱离单元框架的作用。

本实施例还包括贴图导向板,贴图导向板上设有与贴图外轮廓形状一样的贴图轮廓线,将贴图板上的贴图转移至透明插板14时,可以先将贴图导向板放在透明插板14下面,能够起到导引将贴图贴至透明插板14上与各贴图轮廓线所处的相同位置上。

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板可以是一张普通的图文标示的纸,起到贴图内容介绍和标示位置的作用,在导向板的平面上设有整体各单元分层贴图的完整标示内容,起到轮廓标示或非轮廓标示的作用,非轮廓形状标示目的是留给使用者自由分配位置,完成自己想象的分层立体拼图。

还包括附加板,透明附加板上设有场景贴图,透明附加板插入在单元框架内。附加板上可以设置多种附加模块,类似时钟样的场景贴图,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或其他个性效果。

本实施例中单元框架可以采用PC玻璃制成,能够丰富单元框架的造型,当然也可以采用木质材料或其他材质。

本实用新型中相邻两单元框架通过两者之一单元框架上的凸起插入到另一单元框架上对应凹槽13内前后连接形成空间框架体;透明插板14通过第三边框3及第四边框4 连接端形成的孔隙15内插入到第一边框1的第一插槽5及第二边框2的第二插槽9内,将不同场景的贴画粘贴在不同的透明插板14上,使粘贴在透明插板14上的贴画呈现出空间立体感,能够帮助儿童提高立体层次感,能够更直观的了解前后左右等空间方位,使得学习娱乐一体化,增加了益智的效果。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分层空间立体拼图进行了详细介绍。本部分采用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情况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