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力量训练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健美操力量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健美操是融体操、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追求人体健康与美的运动项目,因此,健美操具有体育、舞蹈、音乐、美育等多种社会文化功能,通过健美操的锻炼达到改善体质、增进健康、塑造体型、控制体重、愉悦精神、陶冶情操等“三健”目的。健美操可分为健身和竞技两大类,健身为主的健美操目的在于健身锻炼,而竞技目的在于根据规则进行训练,最终为了参加比赛。男子健大操注重肩、胸、背、腹部的训练;女子健美操注重上胸、腰、腹、臀部的训练。青年男女健美操力度强、幅度大、消耗多、优美大方且富于时代特点,深受青年人的喜爱。加大健美操人员力量的训练,对于健美操练习人员来说格外重要。
现有技术中的健美操力量训练装置大多结构复杂,操作较为麻烦,且功能单一,对于不同的健美操爱好来说不能广泛适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对受训者的肌肉疲劳进行一定的缓解功效,因此,我们急需研发一种新型的健美操力量训练装置,用以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健美操力量训练装置,根据不同人群的运动状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力量训练方案以达到更好地力量训练效果,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简单,对于运动中的肌肉疲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大大提高了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本发明采取的方案为:
健美操力量训练装置,包括支架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上端连接水平设置的一坐板,所述坐板的右端铰接一置于支架上方的背板,所述坐板的左端纵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沿横向延伸的u形架板,所述u形架板内的前后两侧壁分别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满足第一滑块只相对于第一滑槽做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两组所述第一滑块之间连接一圆杆,所述圆杆同轴转动连接一踏板,所述踏板和两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装置,满足其可支撑并驱动踏板转动,两第一滑块之间连接有置于踏板下方且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竖板,所述竖板的右端面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且滑动支撑在u形架板下端朝右侧延伸的第一齿条;
还包括连接在支架之间纵向设置的固定轴,所述固定轴上滑动套设有分别置于两第一齿条上方的两组第一套筒,所述第一套筒同轴连接有两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轮,两组所述第一齿轮均与其下方对应的第一齿条相啮合,所述第一套筒同轴转动连接一置于两组第一齿轮之间的套环,两组所述套环经连接在支架上的传动装置进行驱动,驱动装置满足其可驱动两组套环带动相应第一套筒沿轴向方向做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所述第一套筒的两轴端分别同轴连接有两组第一端面齿轮,所述第一套筒靠近两第一套筒中心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的第二套筒,第一套筒远离两第一套筒中心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固定轴上的第三套筒,所述第二套筒朝着第一套筒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端面齿轮,所述第三套筒朝着第一套筒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三端面齿轮,第一套筒两端的第一端面齿轮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二端面齿轮和第三端面齿轮组成牙嵌式的离合器结构,两组所述第三套筒经连接在支架上内的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二套筒同轴连接有置于第二端面齿轮朝着中心侧一端的定滑轮,所述第二套筒朝着中心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轴同轴转动连接的第四套筒,所述第四套筒与第二套筒之间连接有离合器,两组第四套筒之间连接有起升装置,起升装置满足其可驱动背板做转动,所述定滑轮经线绳连接有置于其下方的配重块,满足定滑轮可通过线绳带动配重块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所述u形架板上连接有置于踏板右侧竖向设置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端连接有两组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且内部中空的梯形套杆,处于同一支撑板上的两组梯形套杆的斜面相对设置,所述梯形套杆的斜面上间隔设置有多组通孔,所述通孔内滑动配合有按摩球,所述梯形套杆内沿其长度方向转动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上同轴设置有多组与按摩球相匹配的凸轮,满足其可使按摩球沿通孔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处于同一u形架板上方的两组转动轴经连接在u形板上的按摩驱动装置驱动,满足其可驱动转动轴转动且对支撑板做支撑;
所述u形架板的左端连接有支腿,所述踏板上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尼龙搭扣,处于同一支撑板上梯形套杆的左端设置有多组相互配合尼龙搭扣;
两组所述第一齿条的下端面上的右侧均横向连接有第三齿条,所述第三齿条的下方啮合有沿纵向转动连接在支架和起升装置之间的第五齿轮,所述第五齿轮朝着远离两第五齿轮中心侧的一端同轴连接一蜗杆,所述蜗杆的上方啮合一沿横向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蜗轮,所述蜗轮同轴连接一第六齿轮,所述支架的前后两侧分别竖向连接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朝着两导向板中心的一侧开有沿竖向延伸且两端通透的第四滑槽,所述第四滑槽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第五滑块,满足第五滑块只相对于第四滑槽做竖向方向上的移动,所述第五滑块的下端连接有竖向设置且置于第四滑槽内的第四齿条,所述第四齿条置于第六齿轮远离第五齿轮的一侧,且与第六齿轮啮合,所述第五滑块朝着两导向板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驱动手柄。
优选的,所述按摩驱动装置包括开在u形架板前后两侧壁上的沿横向延伸的两组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满足其只可沿第二滑槽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所述第二滑槽内的上下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两组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置于第二滑块朝着相应侧的踏板的一侧,两组所述第二齿条之间啮合有一转轴沿前后方向转动穿过第二滑块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同轴连接有一置于第二滑块远离相应踏板一侧的第三齿轮,所述第二滑块的上端与固定连接在梯形套杆远离支撑板一端的连接杆进行铰接,所述连接杆远离踏板的端面上连接有一轴线与铰接轴同轴心方向设置的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置于第三齿轮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啮合,所述第四齿轮远离相应踏板的一侧同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所述连接杆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转动穿设有一过渡轴,所述过渡轴远离相应踏板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所述过渡轴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还包括同轴连接在转动轴上端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优选的,所述按摩球包括与通孔配合的圆筒,所述圆筒的上端连接一半球形的壳体,所述圆筒的下端同轴连接一半径大于圆筒的圆盘,所述圆盘与凸轮接触配合,所述圆筒外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圆盘和梯形套杆的内壁之间。
优选的,所述弹性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在两第一滑块之间且置于踏板左侧的水平板,所述踏板的左侧的下端与水平板之间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弹簧,所述踏板的右侧的下端与竖板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且置于第一齿条上方的第三弹簧。
优选的,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前后转动连接在支架之间且置于固定轴右侧的传动驱动轴,两组所述套环的右端分别连接一l形的过渡板,所述过渡板的上端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坐板的下端,满足过渡板只相对于坐板做前后方向上的移动,所述传动驱动轴穿过过渡板且与过渡板螺纹配合,所述传动驱动轴上与两过渡板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所述传动驱动轴的一端转动穿过支架且向外延伸,其中传动驱动轴向外延伸部分的轴端同轴连接一驱动盘,所述驱动盘朝着支架的一侧同轴转动连接一固定在支架前端的刻度盘,所述刻度盘上开有刻度,所述传动驱动轴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连接一置于刻度盘和驱动盘支架之间的指针。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分别套固在第三套筒上的第三皮带轮,还包括固定在支架上的电机,所述电机与控制单元相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在支架上,且在电机的输出轴上在与第三皮带轮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套固有两组第四皮带轮,所述第三皮带轮和相应的第四皮带轮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
优选的,所述起升装置包括分别同轴连接在两组第四套筒朝着两第四套筒中心侧一端的两组第三锥齿轮,两组第三锥齿轮之间啮合有沿横向转动连接在坐板下端的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同轴连接一置于第三锥齿轮右侧且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丝杠,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固定在支架上且置于背板下方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上端开有横向延伸且两端不开放的第三滑槽,所述第三滑槽内滑动配合有一第三滑块,满足第三滑块只相对于第三滑槽做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丝杠转动穿过固定块的左右两端且置于第三滑槽内的部分与第三滑块螺纹配合,所述丝杠转动穿过固定块后转动连接在支架上,所述第三滑块的上端铰接一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铰接在背板的下端。
优选的,其中一个u形架板的上端连接有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连接有控制单元,满足其通过控制驱动装置来改变第三套筒的转向。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包括横向连接在其中一个u形架板一侧面的滑轨,所述滑轨上横向分别滑动配合有两组第四滑块,还包括分别开在u形架板与滑轨相对应侧上端面的左右侧上的多组间隔设置的插销孔,所述第四滑块的上端连接一置于插销孔上方的平板,所述平板上端沿竖向螺纹穿设一与下方插销孔相匹配的插销,所述平板的下端连接有置于u形架板内的限位开关,所述限位开关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通过在坐板的左端设置两组u形架板,u形架板内滑动配合踏板,踏板下端连接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与第一套筒上的第一齿轮进行啮合,利用其右侧传动装置驱动两组套环做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运动,使得第一套筒两端的第一端面齿轮选择性与第二端面齿轮和第三端面齿轮进行啮合传动,第一端面齿轮与第三端面齿轮进行啮合,驱动装置带动踏板运动,第一端面齿轮与第二端面齿轮啮合,踏板驱动定滑轮下的配重块或者起升装置进行运动,实现负载运动,而对于驱动配重块或者起升装置则由离合器进行控制,第一端面齿轮均不与两者啮合,则空转运动,三种状况均可通过使用者自身来决定,实用性强,踏板的移动均可通过按摩驱动装置带动按摩球对腿部肌肉进行疲劳缓解,同时手臂通过驱动手柄经第三齿条驱动第一齿条,重复上述运动,锻炼手臂力量,本发明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简单,对于运动中的肌肉疲劳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大大提高了肌肉力量训练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视角一。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图视角二。
图3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4为本发明的左视图。
图5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仰视图的部分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踏板及其连接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中图8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中支承小腿的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中按摩驱动装置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中梯形套杆内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中按摩球的立体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中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中起升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发明中限位装置及其连接部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优选方案的剖面视图。
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十的另一优选方案的剖面视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坐板;3.背板;4.u形架板;5.第一滑槽;6.第一滑块;7.圆杆;8.踏板;9.弹性支撑装置;10.竖板;11.第一齿条;12.固定轴;13.第一套筒;14.第一齿轮;15.套环;16.传动装置;17.第一端面齿轮;18.第二套筒;19.第三套筒;20.第二端面齿轮;21.第三端面齿轮;22.驱动装置;23.定滑轮;24.第四套筒;25.离合器;26.起升装置;27.配重块;28.支撑板;29.梯形套杆;30.通孔;31.按摩球;32.转动轴;33.凸轮;34.按摩驱动装置;35.支腿;36.第三齿条;37.尼龙搭扣;38.限位装置;39.第二滑槽;40.第二滑块;41.第二齿条;42.第二齿轮;43.第三齿轮;44.连接杆;45.第四齿轮;46.第一皮带轮;47.过渡轴;48.第二皮带轮;49.第一皮带;50.第一锥齿轮;51.第二锥齿轮;52.圆筒;53.壳体;54.圆盘;55.第一弹簧;56.水平板;57.第二弹簧;58.第三弹簧;59.传动驱动轴;60.过渡板;61.驱动盘;62.刻度盘;63.指针;64.第三皮带轮;65.电机;66.第四皮带轮;67.第二皮带;68.第三锥齿轮;69.第四锥齿轮;70.丝杠;71.固定块;72.第三滑槽;73.第三滑块;74.支撑杆;75.滑轨;76.第四滑块;77.插销孔;78.平板;79.插销;80.限位开关;81.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2.套筒轴;83.圆孔;84.环形槽;85.键槽;86.传动轴;87.插销孔;88.键;89.第四弹簧;90.第五齿轮;91.蜗杆;92.蜗轮;93.第六齿轮;94.导向板;95.第四滑槽;96.第五滑块;97.第四齿条;98.驱动手柄;99.孔槽;100.连接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结合附图1-17,防治更年期膝痛骨关节炎的肌电监测及肌力训练设备,包括支架1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上端连接水平设置的一坐板2,所述坐板2的上端有两组与使用者的臀部相匹配的凹坑,方便使用者的使用,所述坐板2的右端铰接一置于支架1上方的背板3,背板3可绕与坐板2的铰接处进行转动,且在转动到下端的极限位置时,正好处于支架1的上端,可由支架1为其提供支撑,所述坐板2的左端纵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沿横向延伸的u形架板4,u形架板4的u形口朝左端开放,右端与坐板2相连接,u形架板4的u形口的宽度尽量与大众的腿部的宽度保持一致,所述u形架板4内的前后两侧壁分别开有水平设置的第一滑槽5,所述第一滑槽5内滑动配合有第一滑块6,满足第一滑块6只相对于第一滑槽5做水平方向上的位移,优选的,此处的第一滑槽5可以采用截面为“t”形的滑槽,与之配合的第一滑块6同时也是截面为“t”形的滑块,这样就保证了第一滑块6和第一滑槽5之间只发生横向方向上的相对位移,两组所述第一滑块6之间连接一圆杆7,圆杆7使得两端连接的第一滑块6实现同步运动,所述圆杆7同轴转动连接一踏板8,踏板8可绕圆杆7在u形架板4的u形槽口内做转动,所述踏板8和两第一滑块6之间连接有弹性支撑装置9,满足其可支撑并驱动踏板8转动,使用者的脚可放置于踏板8上,由于弹性支撑装置9的存在,使用者可利用脚部转动踏板8,达到锻炼踝关节的目的,提高使用者的脚踝部分的柔韧度,两第一滑块6之间连接有置于踏板8下方且沿竖直方向向下延伸的竖板10,竖板10的前后两端连接在两组第一滑块6置于u形架板4内的下端,可随两组第一滑块6的左右移动而移动,在使用者脚部带动运动的作用下,由于踏板8的在竖直方向上的极限位置与竖板10的位置接近,所以竖板10不会影响踏板8的转动,所述竖板10的右端面上连接有一水平设置且滑动支撑在u形架板4下端朝右侧延伸的第一齿条11,第一齿条11滑动支撑在坐板2下端连接的一u形槽口内,u形槽口不仅对第一齿条11进行支撑,还可使第一齿条11在u形槽口内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
还包括连接在支架1之间纵向设置的固定轴12,所述固定轴12上滑动套设有分别置于两第一齿条11上方的两组第一套筒13,第一套筒13可沿固定轴12的轴向方向做移动且还能相对于固定轴12转动,所述第一套筒13同轴连接有两组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齿轮14,两组所述第一齿轮14均与其下方对应的第一齿条11相啮合,且在传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啮合,所述第一套筒13同轴转动连接一置于两组第一齿轮14之间的套环15,两组所述套环15经连接在支架1上的传动装置16进行驱动,驱动装置22满足其可驱动两组套环15带动相应第一套筒13沿轴向方向做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移动,套环15可相对于第一套筒13做转动,同时套环15在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也可带动第一套筒13相对于固定轴12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与此同时,第一齿轮14始终与其下方的第一齿条11相啮合,所述第一套筒13的两轴端分别同轴连接有两组第一端面齿轮17(特别地,第一套筒13、套环15、第一齿轮14和第一端面齿轮17除了上述的连接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将第一套筒13同样套设在固定轴12上,第一套筒13轴向滑动配合在固定轴12上,第一套筒13上的两组第一齿轮14转动连接在第一套筒13上,第一套筒13上同轴固定连接一置于两第一齿轮14之间的套环15,而第一端面齿轮14则同轴连接在第一齿轮14远离套环15的端面上,此种连接方式亦可实现上述功能),此处的端面齿轮设置为三角形形状的齿牙,方便端面齿轮之间的啮合,避免碰齿现象的发生,所述第一套筒13靠近两第一套筒13中心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固定轴12上的第二套筒18,第一套筒13远离两第一套筒13中心的一侧设置有转动连接在固定轴12上的第三套筒19,也就是说,第一套筒13的两侧分别有第二套筒18和第三套筒19,其中第二套筒18和第三套筒19不能相对于固定轴12发生前后方向上的移动,但是可以相对其转动,所述第二套筒18朝着第一套筒13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二端面齿轮20,所述第三套筒19朝着第一套筒13的一端同轴连接有第三端面齿轮21,此处的端面齿轮同样也是端面为三角形齿牙的结构,便于其之间的啮合,第一套筒13两端的第一端面齿轮17分别与相应侧的第二端面齿轮20和第三端面齿轮21组成牙嵌式的离合器25结构,此处的牙嵌式离合器25结构即三角形齿牙啮合在一起进行传动,为现有技术,此时不再赘述,两组所述第三套筒19经连接在支架1上内的驱动装置22驱动,驱动装置22同时驱动两组第三套筒19进行转动,由于传动装置16带动套环15做相互远离的运动,套环15带动第一套筒13使其上的第一端面齿轮17与第三端面齿轮21啮合传动,此时驱动装置22即可驱动两第三套筒19转动,从而使得第一齿轮14相对于固定杆进行转动,带动其下方啮合的第一齿条11做左右方向上的运动,此时的踏板8受驱动在u形架板4内做运动,以达到锻炼膝关节的目的,防治更年期膝痛的发生,所述第二套筒18同轴连接有置于第二端面齿轮20朝着中心侧一端的定滑轮23,定滑轮23上缠绕有线绳,所述第二套筒18朝着中心侧的一端设置有与固定轴12同轴转动连接的第四套筒24,所述第四套筒24与第二套筒18之间连接有离合器25,离合器25连接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由一按钮控制开关,即可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离合器25的工作装置,当离合器25在工作时,处于闭合状态,第二套筒18可以将动力传输给第四套筒24,当离合器25在不工作时,处于分离状态,即第二套筒18与第四套筒24的动力分离,第二套筒18无法将动力传输给第四套筒24,使用者可以通过控制按钮来控制离合器25的开合状态,从而控制是否需要将动力传输给第四套筒24,从而决定是否需要带动第四套筒24连接的装置进行工作,可以根据需要来决定是否开启,增加了本装置的实用性,为确保套筒可靠地定位及固定,我们可以额外将其转动连接在坐板2的下端,两组第四套筒24之间连接有起升装置26,起升装置26满足其可驱动背板3做转动,所述定滑轮23下方设置有配重块27,满足定滑轮23可带动配重块27在竖直方向上移动,配重块27放置于定滑轮23正下方且固定连接在支架1上的u形挡板内,定滑轮23上缠绕有线绳,线绳的另一端与u形挡板内的一托板相连接,托板上可放置配重块27,配重块27上开有缺口,方便其在托板上的拿放,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将配重块27叠摞在托板上,取用方便,实用性强;当传动装置16带动套环15做相互靠近的运动时,套环15带动第一套筒13使其上的第一端面齿轮17与第二套筒18上的第二端面齿轮20完全啮合进行传动,此时使用者在驱动踏板8在u形架板4内做往复运动时,第一齿条11会推动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第一齿轮14通过第一端面齿轮17和第二端面齿轮20的啮合,会带动第二套筒18进行转动,若是将离合器25打开,使离合器25处于分离的状态,第二套筒18不会带动第四套筒24转动,但是第二套筒18会带动定滑轮23进行转动,定滑轮23带动下方配重块27进行起升,达到训练肌力力量的效果,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配重块27进行训练;若是将离合器25关闭,使离合器25处于闭合的状态,第二套筒18则会带动第四套筒24转动,此时可将配重块27全部拿掉,定滑轮23空载转动,此时,第四套筒24即会带动起升装置26进行工作,当然,使用者也可以在此种情况下在定滑轮23下方的托板上增加配重块27,这都是根据使用者自身情况来决定的,使本发明具有好的训练效果的同时,增加其实用性;
所述u形架板4上连接有置于踏板8右侧竖向设置的支撑板28,所述支撑板28的前后两端连接有两组沿长度方向设置的且内部中空的梯形套杆29,处于同一支撑板28上的两组梯形套杆29的斜面相对设置,套杆设置为梯形是为了两组套杆在支撑板28上配合时,使用者的腿部可以很好的卡在支撑板28的上方,所述梯形套杆29的斜面上间隔设置有多组通孔30,通孔30轴向通透,且与套杆的内部连通,所述通孔30内滑动配合有按摩球31,按摩球31与通孔30轴向滑动配合,所述梯形套杆29内沿其长度转动连接有转动轴32,转动轴32的下端与梯形套杆29的下端平齐,上端高于梯形套杆29的上端,所述转动轴32上同轴设置有多组与按摩球31相匹配的凸轮33,满足其可使按摩球31沿通孔30轴线方向进行移动,凸轮33的转动可使按摩球31在通孔30内做轴向运动,按摩球31可以对使用者的腿部进行适当的按摩,以达到舒缓肌肉的效果,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会使得腿部酸痛,在运动中驱动按摩球31进行按摩,达到舒缓肌肉疲劳及提高训练效果的目的,处于同一u形架板4上方的两组转动轴32经连接在u形板上的按摩驱动装置34驱动,满足其可驱动转动轴32转动且对支撑板28做支撑,按摩驱动装置34在驱动转动轴32转动的同时,也会对其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其空悬在u形架板4的上方;
所述u形架板4的左端连接有支腿35,由于u形架板4较长,所以在左端设置支腿35,使其可靠支撑,所述踏板8上端的前后两侧设置有相互配合的尼龙搭扣37,处于同一支撑板28上梯形套杆29的左端设置有多组相互配合尼龙搭扣37,尼龙搭扣37将腿部和脚可靠地与踏板8和支撑板28捆绑在一起,使使用者在使用时不会发生脱离,操作方便简单,连接可靠;
两组所述第一齿条11的下端面上的右侧均横向连接有第三齿条36,第一齿条11和第三齿条36的齿牙相向设置,所述第三齿条36的下方啮合有沿纵向转动连接在支架1和起升装置26下端的第五齿轮90,第五齿轮90的一端转动连接在起升装置26下端的轴承座内,另一端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五齿轮90朝着远离两第五齿轮90中心侧的一端同轴连接一蜗杆91,所述蜗杆91的上方啮合一沿横向转动连接在支架上的蜗轮92,所述蜗轮92同轴连接一第六齿轮93,所述支架1的前后两侧分别竖向连接有导向板94,所述导向板94朝着两导向板94中心的一侧开有沿竖向延伸且两端通透的第四滑槽95,所述第四滑槽95内竖向滑动配合有第五滑块96,满足第五滑块96只相对于第四滑槽95做竖向方向上的移动,此处的第四滑槽95和第五滑块96也是设置为t型的滑槽和t形的滑块,满足其只在竖向方向上做移动,所述第五滑块96的下端连接有竖向设置且置于第四滑槽95内的第四齿条97,所述第四齿条97置于第六齿轮93远离第五齿轮90的一侧,且与第六齿轮93啮合,所述第五滑块96朝着两导向板94中心的一侧设置有沿纵向延伸的驱动手柄98,使用者可以通过驱动驱动手柄98来使第六齿轮93转动,第六齿轮93经蜗轮92、蜗杆91、第五齿轮90的传动驱动第三齿条36带动第一齿条11进行横向移动,从而重复上述的运动状态,根据使用者自身进行选择,达到锻炼手臂的效果,本发明既可通过活动腿部来驱动也可通过手臂来驱动本装置,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可以锻炼手臂的力量,也可以择其一进行锻炼,简单实用,操作简单。
实施例二,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按摩驱动装置34包括开在u形架板4前后两侧壁上的沿横向延伸的两组第二滑槽39,所述第二滑槽39内滑动配合有第二滑块40,所述第二滑块40满足其只可沿第二滑槽39的长度方向进行移动,第二滑槽39可以设置为t形的滑槽,第二滑块40同样也可以设置为t形的滑块,两者匹配,使得第二滑块40只能相对于第二滑槽39做横向方向上的位移,所述第二滑槽39内的上下两侧壁上分别连接有横向设置的两组第二齿条41,所述第二齿条41置于第二滑块40朝着相应侧的踏板8的一侧,第二滑块40受到第二齿条41的侧向的压力的限制,使第二滑块40不能进行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两组所述第二齿条41之间啮合有一转轴沿前后方向转动穿过第二滑块40的第二齿轮42,第二滑块40沿横向方向上的移动,会使得第二齿条41驱动第二齿轮42进行转动,所述第二齿轮42同轴连接有一置于第二滑块40远离相应踏板8一侧的第三齿轮43,第三齿轮43与第二齿轮42同轴连接,第三齿轮43会随第二齿轮42一起转动,所述第二滑块40的上端与固定连接在梯形套杆29远离支撑板28一端的连接杆44进行铰接,连接杆44沿梯形套杆29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二滑块40受到绑扎在支撑板28上的腿部的驱动做左右方向上的移动,由于第二滑块40通过连接杆44与支撑板28进行铰接,支撑板28会随着腿部在向前移动的同时还会发生倾斜,同时尼龙搭扣37的存在,会使支撑板28绑扎在使用者的腿部,所述连接杆44远离踏板8的端面上连接有一轴线与铰接轴同轴心方向设置的第四齿轮45,所述第四齿轮45置于第三齿轮43的上方且与第三齿轮43啮合,第四齿轮45与连接杆44的铰接轴同轴心设置,所以连接杆44在转动的时候不会影响到第四齿轮45的转动,所述第四齿轮45远离相应踏板8的一侧同轴连接有第一皮带轮46,所述连接杆44的上端沿前后方向转动穿设有一过渡轴47,所述过渡轴47远离相应踏板8的一端连接有第二皮带轮48,所述第一皮带轮46和第二皮带轮48之间套设有第一皮带49,第一皮带49在第一滑块6在横向移动的同时,带动第四齿轮45进行转动,进而驱动第一皮带轮46通过第一皮带49带动过渡轴47转动,所述过渡轴47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锥齿轮50,还包括同轴连接在转动轴32上端的第二锥齿轮51,所述第一锥齿轮50和第二锥齿轮51啮合,在过渡轴47受到驱动转动时,通过轴端的第一锥齿轮50和第二锥齿轮51的传递来带动转动轴32的转动,从而驱动按摩球31做按摩工作。
实施例三,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按摩球31包括与通孔30配合的圆筒52,圆筒52与通孔30轴向配合,所述圆筒52的上端连接一半球形的壳体53,壳体53的材质可以选用橡胶材质,如此一来按摩球31在按摩的时候拥有弹性的缓冲,所述圆筒52的下端同轴连接一半径大于圆筒52的圆盘54,使得圆筒52在沿通孔30内轴向滑动的时候不会从通孔30内脱离,所述圆盘54与凸轮33接触配合,所述圆筒52外套设有第一弹簧55,所述第一弹簧55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圆盘54和梯形套杆29的内壁之间,凸轮33在随转动轴32转动的同时,会转动凸轮33使凸轮33推动按摩球31移动,此时压缩第一弹簧55,当凸轮33的凸起端转过以后,第一弹簧55进行复位,推动圆盘54以及圆筒52和按摩球31向朝着凸轮33的一侧移动,并使凸轮33始终与圆盘54的底部相接触,以达到往复按摩腿部肌肉的效果。
实施例四,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弹性支撑装置9包括连接在两第一滑块6之间且置于踏板8左侧的水平板56,水平板56置于两组第一滑块6的左端,由于腿部运动在水平方向上的极限位置不会超过水平方向,所以水平板56不会影响到踏板8的运动,所述踏板8的左侧的下端与水平板56之间连接有竖向设置的第二弹簧57,所述踏板8的右侧的下端与竖板10之间连接有横向设置且置于第一齿条11上方的第三弹簧58,第二弹簧57和第三弹簧58使得踏板8在使用时始终有倾斜放置的趋势,对踏板8的左右端进行支撑,同时,在使用者锻炼踝关节的时候,会压缩第二弹簧57和第三弹簧58,使使用者进行有阻式的训练,使训练效果更为显著。
实施例五,在实施例四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传动装置16包括前后转动连接在支架1之间且置于固定轴12右侧的传动驱动轴59,两组所述套环15的右端分别连接一l形的过渡板60,所述过渡板60的上端沿前后方向滑动连接在坐板2的下端,满足过渡板60只相对于坐板2做前后方向上的移动,过渡板60的l形的一端向上延伸至坐板2底部与坐板2底部纵向滑动配合,过渡板60的上端可设置为t形的,在坐板2的底部与过渡板60配合的位置也可开一纵向延伸但不开放的t形的滑槽与过渡板60配合,如此一来,过渡板60就只能相对于坐板2做前后方向上的位移,所述传动驱动轴59穿过过渡板60且与过渡板60螺纹配合,所述传动驱动轴59上与两过渡板60配合的螺纹旋向相反,传动驱动轴59的转动会使得与其螺纹配合的两过渡板60做相互远离或者靠近的运动,所述传动驱动轴59的一端转动穿过支架1且向外延伸,其中传动驱动轴59向外延伸部分的轴端同轴连接一驱动盘61,驱动盘61由与传动驱动轴59同轴连接的内圆盘54和外圆环构成,内圆盘54与外圆环之间沿径向均布连接有若干组连接短杆,使用者在转动驱动盘61时,可通过转动外圆环来驱动驱动盘61的转动,所述驱动盘61朝着支架1的一侧同轴转动连接一固定在支架1前端的刻度盘62,所述刻度盘62上开有刻度,所述传动驱动轴59的外圆周面上沿径向连接一置于刻度盘62和驱动盘61支架1之间的指针63,刻度盘62上开有三级的刻度,分别为一、二和三等,其中一等对应于使两过渡板60做相互远离的运动,使得第一端面齿轮17和第三端面齿轮21啮合,由驱动装置22带动踏板8左右移动,其中二等对应于过渡板60处于第二端面齿轮20和第三端面齿轮21中间的位置,此时,第一端面齿轮17均不与第二端面齿轮20和第三端面齿轮21啮合,此种情况下,踏板8依靠使用者来带动,且带动时属于空载运动,对于受训者来说压力较小,其中三等对应于使两过渡板60做相互靠近的运动,使得第一端面齿轮17和第二端面齿轮20啮合,此时将由使用者推动踏板8运动,从而选择性得带动起升装置26或定滑轮23下方连接的配重块27进行运动,此种情况下,踏板8依靠使用者来带动,且带动时属于负载运动,增大了训练难度,使其更加适用于不同体质和年龄段的使用者,指针63是用来表示所选等级和档位。
实施例六,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驱动装置22包括分别套固在第三套筒19上的第三皮带轮64,还包括固定在支架1上的电机65,所述电机65与控制单元相连接,由控制单元控制电机65的正反转,此处我们也可以不设置控制单元,将电机65换为正反转电机65,在其中设置一定的程序,使其到转动数圈后进行反转,但是由于使用者腿部长度的不同,我们无法机械得使踏板8移动一定的距离后进行反转,所以设置控制单元,使控制单元受到激励后促使电机65反转,至于其受到何种激励,我们将在后面的实施例中进行描述;所述电机65的输出轴沿前后方向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且在电机65的输出轴上在与第三皮带轮64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套固有两组第四皮带轮66,所述第三皮带轮64和相应的第四皮带轮66之间套设有第二皮带67,电机65通过第三皮带轮64和第四皮带轮66以及第二皮带67的传动,将动力输送给第三套筒19,使得第三套筒19转动。
实施例七,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起升装置26包括分别同轴连接在两组第四套筒24朝着两第四套筒24中心侧一端的两组第三锥齿轮68,两组第三锥齿轮68之间啮合有沿横向转动连接在坐板2下端的第四锥齿轮69,第四锥齿轮69与两组第三锥齿轮68啮合,故两组第三锥齿轮68均可驱动第四锥齿轮69,同时,两组第三锥齿轮68和第四锥齿轮69的规格和半径要一致,在使用时,如果关闭其中一侧的离合器25,打开另一侧的离合器25,就会使得一侧的第三锥齿轮68变成驱动齿轮,另一个则进行空转,起到锻炼单腿的目的,对于只想锻炼其中一条腿的人来说,则更加方便实用;所述第四锥齿轮69同轴连接一置于第三锥齿轮68右侧且轴向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丝杠70,丝杠70转动连接在坐板2下端向下延伸的轴承座内,还包括沿左右方向固定在支架1上且置于背板3下方的固定块71,所述固定块71的上端开有横向延伸且两端不开放的第三滑槽72,所述第三滑槽72内滑动配合有一第三滑块73,满足第三滑块73只相对于第三滑槽72做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优选的,第三滑槽72和第三滑块73可均设置为倒t形的,配合以后就会使第三滑块73只相对于第三滑槽72做左右方向上的移动,所述丝杠70转动穿过固定块71的左右两端且置于第三滑槽72内的部分与第三滑块73螺纹配合,丝杠70的转动会推动第三滑块73做前后方向上的移动,由于腿部的运动属于往复式的,所述第三滑块73的移动可是往复式的,所述丝杠70转动穿过固定块71后转动连接在支架1上,所述第三滑块73的上端铰接一支撑杆74,所述支撑杆74的另一端铰接在背板3的下端,第三滑块73的前后移动会通过支撑杆74将背板3向上或者向下推动,使背板3绕着其与坐板2的铰接点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起升与降落的效果,起升装置26很好地使使用者的腹部得到锻炼,久坐的人肚子容易发胖,我们在进行腿部训练的同时,还将肚子进行锻炼,促进肠胃的蠕动,从而可以帮助受训者塑造腹部的完美线条,一举两得,方便实用。
实施例八,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其中一个u形架板4的上端连接有限位装置38,所述限位装置38连接有控制单元,满足其通过控制驱动装置22来改变第三套筒19的转向,限位装置38受出发经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22来改变第三套筒19的转向,使驱动装置22可以带动使用者的腿部做左右方向上的往复运动,限位装置38还可以调节位置,使其匹配使用者的腿长。
实施例九,在实施例八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17,所述限位装置38包括横向连接在其中一个u形架板4一侧面的滑轨75,滑轨75置于第二滑槽39的上方,所述滑轨75上横向分别滑动配合有两组第四滑块76,两组第四滑块76一左一右得设置在u形架板4上,还包括分别开在u形架板4与滑轨75相对应侧上端面的左右侧上的多组间隔设置的插销孔77,所述第四滑块76的上端连接一置于插销孔77上方的平板78,所述平板78上端沿竖向螺纹穿设一与下方插销孔77相匹配的插销79,处于左右侧的两个第四滑块76上的插销79根据使用者自身的需要将其旋拧至插销孔77内,使其定位,所述平板78的下端连接有置于u形架板4内的限位开关80,所述限位开关80均与控制单元相连接,在使用者的腿部在左右方向上移动时,触碰到限位开关80,就会信号传递给控制单元,由控制单元控制驱动装置22中电机65输出轴的转向,从而实现往复运动,此种情况是当需要由驱动装置22进行驱动时才适用,如果不需要驱动装置22驱动踏板8移动,仅仅是依靠人力将踏板8实现左右方向上的移动,则不需要限位装置38来进行限位或者改变转向。
实施例十,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结合附图17,所述第三套筒19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靠近第一端面齿轮17的一端为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远离第一端面齿轮17的一端为套筒轴82,两者同轴心设置,其中套筒轴8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12上,而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则套设在固定轴12上,使得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在相对于固定轴12转动的同时,还能相对其轴向进行移动,套筒轴82朝向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的一端且沿轴向延伸的圆孔83,所述圆孔83的内壁沿轴向开有的环形槽84,环形槽84的宽度要适当,所述圆孔83处于环形槽84左侧的部分沿轴向开有键槽85,所述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朝向套筒轴82的一端连接有与圆孔83轴向滑动配合的传动轴86,所述传动轴86上连接有置于环形槽84内限位环87,传动轴86处于环形槽84左侧的部分上连接有与键槽85轴向滑动配合的键88,满足传动轴86可以左右方向上进行移动且能驱动套筒轴82进行转动,所述传动轴86的外侧置有多组连接在套筒轴82轴端和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轴端的第四弹簧89,当在初始位置时,第四弹簧89处于自然状态,限位环87的右端与环形槽84内的右侧壁相接触,如附图,第三锥面齿轮受到第一锥面齿轮的挤压向左移动,压缩第四弹簧89,同时传动轴86先左移动,当遇到第一端面齿轮17和第三端面齿轮21碰齿不能啮合时,随着套筒轴82受驱动装置22驱动而转动,传动轴86进行转动,会带动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进行转动,此时碰齿情况消失,第四弹簧89复位,将第三端面齿轮21向着第一端面齿轮17的方向推动微小距离,此时第一端面齿轮17与第三端面齿轮21啮合,值得注意的是,此种情形下的端面齿轮中齿牙的设置沿在其啮合传动中满足斜面自锁的情况,避免传动过程中的侧向力将第三端面齿轮21套筒轴82压缩至初始位置。
实施例十一,结合附图18,我们提供了一种实施例十的优选方案,所述第三套筒还可以选用此种结构,即所述第三套筒19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靠近第一端面齿轮17的一端为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远离第一端面齿轮17的一端为套筒轴82,两者同轴心设置,其中套筒轴82转动连接在固定轴12上,而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则同轴设置在固定轴12外侧,使得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在相对于固定轴12转动的同时,还能相对其轴向进行移动,如图示意的方位,套筒轴82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多个横向延伸且不通透的孔槽99,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的左端面上连接有多组横向设置的连接轴100,连接轴100与孔槽99横向滑动配合,孔槽99内壁开有键槽85,连接轴100的外壁连接有与键槽85相配合的键88,满足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可相对于套筒轴82横向移动的同时,还可通过键88与键槽85的配合来发生相对转动,连接轴100外套设有连接在套筒轴82和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之间的第四弹簧89,此种设置方式相较于实施例十降低了固定轴12与第三端面齿轮驱动轴81之间的磨损。
本发明在使用时,使用者坐在坐板2上,在使用本发明进行训练时,使用者将自己的脚部和腿部通过尼龙搭扣37连接踏板8和支撑板28上,转动驱动盘61,使传动驱动轴59转动,此时指针63指向一等训练状态,传动驱动轴59的转动带动其上螺纹连接的两组l形的过渡板60朝着相互远离的方向进行移动,过渡板60上的套环15带动第一套筒13上的第一端面齿轮17与相应的第三端面齿轮21进行啮合,此时打开电机65,电机65的输出轴通过第二皮带67带动第三套筒19进行转动,然后经第三端面齿轮21和第一端面齿轮17的啮合传动,第一齿轮14随之转动,从而带动其下方的第一齿条11进行横向移动,第一齿条11驱动其上连接的踏板8进行横向移动,旋拧插销79,根据使用者的腿长移动第四滑块76的位置,待位置确定,旋拧插销79,使其插入插销孔77内,完成定位,此时踏板8在横向移动的过程中,触碰到限位开关80,即通过控制单元将控制电机65进行反转,实现往复的运动,起到腿部肌肉放松及腿部线条塑形和锻炼腿部关节的目的,此种情况属于由机械带动腿部的运动,训练完毕,关闭电机65,然后将限制装置移开;转动驱动盘61,使指针63处于二等的位置,此时过渡板60带动第一套筒13移动至中间位置,第一端面齿轮17与第二端面齿轮20和第三端面齿轮21均不发生啮合,此时,使用者在空载状态下驱动踏板8进行移动,同时由于两第一齿条11各自被动地受到驱动,所以此时使用者可以选择性且无规律得活动腿部,但是也需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转动驱动盘61,是指针63处于三等的位置,此时过渡板60朝着相互靠近的位置进行移动,第一端面齿轮17与第二端面齿轮20进行啮合,使用者腿部的活动,会带动相应的第一齿条11和第一齿轮14进行转动,此时打开两侧的离合器25,第二套筒18和第四套筒24处于动力分离的状态,此种情形下,第一齿轮14仅驱动定滑轮23进行转动,定滑轮23随着转动会将其下的配重块27进行起升,达到训练腿部肌肉力量的效果,也可分别针对不同的腿部的肌力进行不同重量配重块27的起升训练,实用性强;如果关闭两侧的离合器25,使第二套筒18和第四套筒24处于动力传输的状态,此时,将配重块27去掉,第一齿轮14的驱动会通过第二套筒18和第四套筒24带动第三锥齿轮68转动,第三锥齿轮68带动第四锥齿轮69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丝杆进行转动,丝杠70的转动使第三滑块73沿左右方向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支撑杆74将背板3升起与下落,如果需要单独驱动时,关闭其中一个离合器25即可;在上述的三种状况下,踏板8和支撑板28均会受腿部的带动而发生左右方向上的移动,与此同时,支撑板28的移动会使其下方通过两侧连接杆44铰接的第四滑块76进行移动,第四滑块76又带动第二齿轮42在第二齿条41之间进行转动,第二齿轮42的转动通过第三齿轮43和第四齿轮45带动第一皮带轮46进行转动,然后再由第一皮带49带动过渡轴47轴端的第一锥齿轮50转动,第一锥齿轮50通过第二锥齿轮51带动转动轴32转动,转动轴32使凸轮33转动将按摩球31沿通孔30轴向做往复的运动,起到缓解腿部肌肉的效果;
当需要对手臂力量进行训练时,使用者可以通过驱动驱动手柄98来使第六齿轮93转动,第六齿轮93经蜗轮92、蜗杆91、第五齿轮90的传动驱动第三齿条36带动第一齿条11进行横向移动,从而重复上述的运动状态,根据使用者自身进行选择,达到锻炼手臂的效果,本发明既可通过活动腿部来驱动也可通过手臂来驱动本装置,锻炼腿部力量的同时也可以锻炼手臂的力量,也可以择其一进行锻炼,简单实用,操作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