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08369发布日期:2018-12-25 20:35阅读:759来源:国知局
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玩具小车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玩具小车有轿车、卡车、消防车、工程车等不同类型,现有大部分玩具小车通过遥控器操作,其遥控方式智能化程度低,而且,现有玩具小车在遇到障碍物时,不能自主进行动作,趣味性差,玩具小车的使用寿命短,同时现有的玩具小车功能单一,可玩性和娱乐性弱,易使玩耍者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

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中,申请人精心研究了一种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来解决了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不足,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其能够语音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智能化程度高;而且,智能控制玩具小车转弯避让障碍物,增强趣味性,延长玩具小车的使用寿命;同时,在摇摆玩具小车后,也能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以及,在进退、转向等动作时产生喷雾效果,增强玩具小车的娱乐性和可玩性。

为实现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包括有主控电路、语音数据处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语音采集模块、雾化片、雾化控制电路、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震动开关SW1、进退马达驱动电路、进退马达M1、左转马达驱动电路、左转马达、右转马达驱动电路、右转马达、喇叭SPK1以及用于供电的电源电路;

所述主控电路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分别连接语音数据处理模块、雾化控制电路、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震动开关SW1、喇叭、进退马达驱动电路、左转马达驱动电路和右转马达驱动电路;

所述语音采集模块连接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连接语音数据处理模块,所述雾化控制电路连接雾化片,所述进退马达驱动电路连接进退马达M1,所述左转马达驱动电路连接左转马达,所述右转马达驱动电路连接右转马达。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主控电路还包括电阻R2、电阻R1、极性电容C4和电容C5,前述主控芯片U1具有主控引脚1至主控引脚14,主控引脚1连接喇叭SPK1的一端,主控引脚3通过电阻R5连接喇叭SPK1的另一端,主控引脚2连接电源电路,主控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主控引脚2,电容C5并联于极性电容C4的正、负极。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进退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电容C7、电容C6、开关管、电容C1和电容C2,主控引脚10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接地,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进退马达M1的一端,进退马达M1的一端通过电容C2连接进退马达M1的第三端,进退马达M1的第三端通过电容C1连接进退马达M1的另一端,进退马达M1的另一端连接主控引脚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关管为N型MOS管Q1,N型MOS管Q1的栅极作为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1的源极作为开关管的第一端,N型MOS管Q1的漏极作为开关管的第二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震动开关SW1连接有电阻R3,震动开关SW1具有震动引脚1和震动引脚2,震动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震动引脚2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主控引脚5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还包括推动开关SW2,所述推动开关SW2具有开关引脚1、开关引脚2和开关引脚3,所述开关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所述开关引脚3连接主控引脚7。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电源电路包括电池BT1、电源开关SW3和电阻R6,所述电源开关SW3具有电源引脚1、电源引脚2和电源引脚3,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源引脚3,电源引脚2通过电阻R6接地,电源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连接有左可调电位器,所述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连接有右可调电位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通过语音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数据处理模块,能够语音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智能化程度高;而且,通过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和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智能控制玩具小车转弯避让障碍物,增强趣味性,延长玩具小车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震动开关,在摇摆玩具小车后,也能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以及,通过雾化片和雾化驱动电路,使得玩具小车在动作时产生喷雾效果,避免玩耍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增强玩具小车的娱乐性和可玩性。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发明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其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大致连接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之实施例的局部电路原理图。

附图标号说明:

10、主控电路 21、语音数据处理模块

22、语音识别模块 23、语音采集模块

31、雾化控制电路 32、雾化片

41、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 42、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

51、进退马达驱动电路 52、左转马达驱动电路

521、左转马达 53、右转马达驱动电路

531、右转马达 60、电源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智能控制的玩具小车控制电路,包括有主控电路10、语音数据处理模块21、语音识别模块22、语音采集模块23、雾化片32、雾化控制电路31、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1、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2、震动开关SW1、进退马达驱动电路51、进退马达M1、左转马达驱动电路52、左转马达521、右转马达驱动电路53、右转马达531、喇叭SPK1以及用于供电的电源电路60,其中:

所述主控电路10包括主控芯片U1,所述主控芯片U1分别连接语音数据处理模块21、雾化控制电路31、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1、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2、震动开关SW1、喇叭、进退马达驱动电路51、左转马达驱动电路52和右转马达驱动电路53,所述语音采集模块23连接语音识别模块22,所述语音识别模块22连接语音数据处理模块21,通过语音控制信号,主控芯片U1控制进退马达驱动电路51、左转马达驱动电路52、右转马达驱动电路53和雾化控制电路31;所述雾化控制电路31连接雾化片32,所述进退马达驱动电路51连接进退马达M1,所述左转马达驱动电路52连接左转马达521,所述右转马达驱动电路53连接右转马达531;所述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1连接有左可调电位器,所述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2连接有右可调电位器,通过左可调电位器可以调整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1的探测距离,通过右可调电位器可以调整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2的探测距离;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1的左接收端和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42的右接收端分别将得到的障碍物信息反馈给主控芯片U1,主控芯片U1根据得到的反馈信号分别控制进退马达驱动电路51、左转马达驱动电路52、右转马达驱动电路53和雾化控制电路3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主控电路10还包括电阻R2、电阻R1、极性电容C4和电容C5,前述主控芯片U1具有主控引脚1至主控引脚14,主控引脚1连接喇叭SPK1的一端,主控引脚3通过电阻R5连接喇叭SPK1的另一端,主控引脚2连接电源电路60,主控引脚11分别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1的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正极,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和极性电容C4的负极均接地,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主控引脚2,电容C5并联于极性电容C4的正、负极。

所述马达驱动电路包括电阻R4、电容C7、电容C6、开关管、电容C1和电容C2,主控引脚10连接电阻R4的一端,电阻R4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开关管的控制端、电容C7的一端和电容C6的一端,电容C7的另一端、电容C6的另一端和开关管的第一端均接地,开关管的第二端连接马达M1的一端,马达M1的一端通过电容C2连接马达M1的第三端,马达M1的第三端通过电容C1连接马达M1的另一端,马达M1的另一端连接主控引脚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开关管为N型MOS管Q1,N型MOS管Q1的栅极作为开关管的控制端,N型MOS管Q1的源极作为开关管的第一端,N型MOS管Q1的漏极作为开关管的第二端。

所述震动开关SW1连接有电阻R3,震动开关SW1具有震动引脚1和震动引脚2,震动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震动引脚2连接电阻R3的一端,主控引脚5连接电阻R3的另一端,电阻R3的另一端通过电容C3接地;摇摆玩具小车,震动开关SW1导通,主控芯片U1控制玩具小车动作和控制喇叭SPK1发出声效;还包括推动开关SW2,所述推动开关SW2具有开关引脚1、开关引脚2和开关引脚3,所述开关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所述开关引脚3连接主控引脚7。

所述电源电路60包括电池BT1、电源开关SW3和电阻R6,所述电源开关SW3具有电源引脚1、电源引脚2和电源引脚3,电池BT1的正极连接电源引脚3,电源引脚2通过电阻R6接地,电源引脚1连接主控引脚2。

本实用新型设计要点在于,其主要是通过语音采集模块、语音识别模块和语音数据处理模块,能够语音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智能化程度高;而且,通过左红外障碍物探测器和右红外障碍物探测器,能够在遇到障碍物时,智能控制玩具小车转弯避让障碍物,增强趣味性,延长玩具小车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震动开关,在摇摆玩具小车后,也能控制玩具小车的动作和声效;以及,通过雾化片和雾化驱动电路,使得玩具小车在动作时产生喷雾效果,避免玩耍者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增强玩具小车的娱乐性和可玩性。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