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手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9970发布日期:2018-12-05 19:21阅读:1103来源:国知局
VR手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虚拟现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VR手柄。



背景技术:

目前,VR手柄包括手持部、与手持部固定连接在一起的光环部,光环部与手持部之间呈90度或者更大的角度,这样导致整个VR手柄的体积较大。而且VR手柄的开关机键通常是设置在手持部上的物理按键或者触摸按键,并辅助指示灯的颜色或者声音来判断VR手柄是否关闭/开启,由于处在游戏中的玩家都是十分紧张的,离手指较近的按键会存在误触的情况,影响游戏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VR手柄,旨在解决现有VR手柄体积比较大以及使用时手指容易误触按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VR手柄,所述VR手柄包括手持部和光环部,在所述光环部上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端部与所述手持部铰接,在所述连杆与铰接处的所述手持部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铰接座,所述连杆的端部通过转轴与所述铰接座铰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杆邻接所述手持部的端面并且与转轴平行的第一弧形凸棱、分别在所述第一弧形凸棱的两侧的第二弧形凸棱和第三弧形凸棱,在所述第一弧形凸棱与所述第二弧形凸棱的切线、所述第一弧形凸棱与所述第三弧形凸棱的切线之间设有夹角α,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一弧形凸棱的切点之间的距离、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弧形凸棱的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三弧形凸棱的切点之间的距离均大于所述转轴与所述手持部对应铰接处的面之间的距离。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连杆的侧面上凸起、间隔设置在所述铰接座上靠近所述手持部上侧的第一卡槽、靠近所述手持部底侧的第二卡槽、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之间的呈弧形状的滑槽,在所述第一卡槽与所述转轴的连线、所述第二卡槽与所述转轴的连线之间设有夹角α。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靠近所述手持部的底侧处为安装平台,在所述安装平台上对应所述连杆处设有微动开关。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手持部上设有容置槽。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容置槽内,所述铰接座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铰接耳,所述连杆的端部设置在两所述铰接耳之间;或者所述铰接座为所述容置槽的两侧壁,所述连杆的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侧壁转动连接。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连杆沿所述光环部的轴向设置。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光环部的内圈面上设有安装凸起,所述连杆连接在所述安装凸起上。

作为一种改进,在所述手持部的端部上对应所述安装凸起处设有避让槽。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VR手柄包括手持部和光环部,在光环部上设有连杆,连杆的端部与手持部铰接,在连杆与铰接处的手持部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本实用新型VR手柄的手持部和光环部使用时能够打开、不使用时能够折叠,并且可以通过角度限位结构进行定位,使光环部保持在打开或者折叠的状态,解决了现有VR手柄体积比较大的问题;在手持部上对应连杆处设有与主板电连接的微动开关,通过微动开关控制VR手柄的启停,取消了设置在手持部上的按键,能够防止误触按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VR手柄使用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VR手柄使用状态时的光环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VR手柄折叠状态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VR手柄折叠状态的光环部连接结构示意图;

其中,10、手持部,11、铰接座,12、安装槽,13、避让槽,14、微动开关,20、光环部,21、连杆,22、第一弧形凸棱,23、第二弧形凸棱,24、第三弧形凸棱,25、安装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由图1至图5可知,该VR手柄包括手持部10和光环部20,在光环部20上设有连杆21,连杆21的端部与手持部10铰接,具体的说,连杆21的端部是通过转轴与铰接座11铰接,在连杆21与铰接处处的手持部10之间设有角度限位结构,在本实施例中,角度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连杆21邻接手持部10的端面上并且与转轴平行的第一弧形凸棱22,在第一弧形凸棱22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弧形凸棱23和第三弧形凸棱24,第一弧形凸棱22与第二弧形凸棱23的切线、第一弧形凸棱22与第三弧形凸棱24的切线之间设有夹角α,通常,90°≤夹角α<180°,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它的角度,转轴与第一弧形凸棱22的切点之间的距离a1和a2、转轴与第二弧形凸棱23的切点之间的距离b、以及转轴与第三弧形凸棱24的切点之间的距离c均大于转轴与手持部10对应铰接处的面之间的距离d。

参照附图对VR手柄的使用作如下说明:

不使用VR手柄时,光环部20与手持部10之间呈如图4、图5所示的折叠状态,连杆21的端部的第一弧形凸棱22、第三弧形凸棱24与手持部10对应铰接处的面接触;使用VR手柄时,向远离手持部10的一侧转动光环部20,连杆21的端部的第一弧形凸棱22沿铰接处的面滚动,直至第二弧形凸棱23与铰接处的面接触,光环部20与手持部10之间呈如图1和图2所示的使用状态;由于第一弧形凸棱22与第二弧形凸棱23的切线、第一弧形凸棱22与第三弧形凸棱24的切线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90°小于180°,转轴与第一弧形凸棱22的切点之间的距离a1和a2、转轴与第二弧形凸棱23的切点之间的距离b、以及转轴与第三弧形凸棱24的切点之间的距离c均大于转轴与手持部10对应铰接处的面之间的距离d,无论是第一弧形凸棱22、第二弧形凸棱23与铰接处的面接触还是第一弧形凸棱22、第三弧形凸棱24与铰接处的面接触,第一弧形凸棱22都会起到限定的作用防止光环部20向另外一侧转动,需要在光环部20上施加外力才能转过第一弧形凸棱22,然后通过与第二弧形凸棱23或者第三弧形凸棱24配合,将光环部20定位在打开状态处或者折叠状态处,也就是角度限位结构可以对光环部20进行定位,使光环部20保持在打开或者折叠的状态;本实用新型VR手柄的手持部10和光环部20使用时能够打开、不使用时能够折叠,解决了现有VR手柄体积比较大的问题。

角度限位结构还可以设置成另外一种结构形式,包括设置在连杆21的侧面上凸起、间隔设置在铰接座11上靠近手持部10上侧的第一卡槽、靠近手持部10底侧的第二卡槽、以及连接在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之间的呈弧形状的滑槽,在第一卡槽与转轴的连线、第二卡槽与转轴的连线之间设有夹角α。光环部20处于折叠状态时,连杆21上的凸起卡到第一卡槽内,需要打开光环部20时,向远离手持部10的一侧转动光环部20,连杆21上的凸起沿滑槽滑动,直至卡入第二卡槽内,光环部20处于打开状态。

在本实施例中,在手持部10上设有安装槽12,铰接座11设置在安装槽12内,包括间隔设置的两个铰接耳,连杆21的端部设置在两铰接耳之间,转轴是一根贯通两铰接耳、连杆21的端部的轴,也可以是在连杆21的端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根转轴,转轴与对应侧的铰接耳转动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节省空间,便于连杆21的端部的第一弧形凸棱22、第二弧形凸棱23以及第三弧形凸棱24与安装槽12的面接触进行限位。

当然,铰接座也可以直接是容置槽的两侧壁,连杆21的端部分别与对应侧的侧壁转动连接,也能够实现连杆21与手持部10的转动连接,此时第一卡槽、第二卡槽以及滑槽均设置在容置槽的侧壁上。

在本实施例中,在光环部20的内圈面上设有安装凸起25,连杆21固定在安装凸起25上,具体地说,在安装凸起25上设有安装孔,连杆21插在安装孔内,当然,连杆21与安装凸起25也可以是一体式结构。

在手持部10的端部上对应安装凸起25处设有避让槽13,避让槽13可以与安装槽12连通,这样折叠后,安装凸起25会卡到避让槽13处,防止手持部10的端部对光环部20形成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连杆21沿光环部20的轴向设置,那么对应的安装凸起25也沿光环部20的轴向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安装槽12靠近手持部10的底侧处为安装平台,在安装平台上对应连杆21处设有与VR手柄的主板电连接的微动开关14,使用VR手柄时,转动光环部20的同时连杆21跟随一起转动,在转动的过程中连杆21逐渐与微动开关14接触,直至将微动开关14的按钮压下实现接通,VR手柄处于工作状态,不使用VR手柄时,反向转动光环部20,连杆21逐渐脱离微动开关14,直至微动开关14的按钮弹起,VR手柄停止工作,通过微动开关14控制VR手柄的启停,取消了手持部10上的按键,而且微动开关14位于安装槽12的安装平台与连杆21之间,手指不易碰到,避免使用时出现误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