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体育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
背景技术:
排球的主要个人技术有“发球、垫球、传球和扣球”等,其中一传接发球即一传垫球是重要技术之一。排球的一传垫球技术需要经过大量的不同力度的、不同角度的侧旋、上旋球或下旋球的接发球训练。在以往的一传专项接球训练中,必须通过发球陪练员向一传球员发出各种侧旋球,使球员能适应各种难度的发球。
而目前的排球发球机可以完成发球动作,如利用空压机吹压或弹簧弹出等,但大都是不带侧旋功能的,或无法发出多角度的侧旋球,因而无法真正满足接发球的专项训练。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需要提供一种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没有能够发出旋转球的发球装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人提供了一种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包括支撑轮、支撑件、活动环及弹性带;
所述支撑轮有两个,两个支撑轮的中部圆周处分别设置有放置活动环的倒锥形开口;所述活动环架设于两个支撑轮的倒锥形开口内,并可相对支撑轮做圆周运动;所述支撑件与活动环连接,且凸出于活动环所在平面外;所述支撑件与支撑平面接触的一侧为弧形;所述弹性带的两端与活动环相对的两点处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上设有球兜。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带的两端分别固定于活动环直径所在的两点处。
进一步地,所述球兜的宽度不小于活动环直径的四分之一,且所述球兜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弹性带依次穿过的开口;球兜可活动地穿于弹性带上,且球兜的背面设置有拉手。
进一步地,所述球兜与排球的接触面的材质为硫化橡胶,或所述球兜与排球的接触面设置有条状或半球状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球兜为圆形、方形或曲面形。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的侧壁处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处可滑动地设置有扳机,所述扳机用于固定球兜以及释放球兜。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垂直于活动环所在平面设置。
进一步地,还包括用于承托支撑件的承托件,所述承托件设置于支撑件下方,并通过连接件与支撑轮连接固定。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包括支撑轮、支撑件、活动环及弹性带;所述支撑轮有两个,两个支撑轮的中部圆周处分别设置有放置活动环的倒锥形开口;所述活动环架设于两个支撑轮的倒锥形开口内,并可相对支撑轮做圆周运动;所述支撑件与活动环连接,且凸出于活动环所在平面外;所述支撑件与支撑平面接触的一侧为弧形;所述弹性带设置于活动环内,且两端与活动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带上设有球兜。通过将网住排球的球兜从不同角度向后拉动再释放,位于排球两侧的弹性带产生不同的弹力,排球两侧面受力不一致,排球在被发射出去的过程中会旋转,产生左、右旋球;在发球前旋转活动环,以改变弹性带所处的位置,排球旋转轴的角度改变,从而产生侧、上、下旋球;通过将球兜往后拉动不同的距离,以实现发出不同力度的球。因此本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可以发出不同力度和角度的侧旋、上旋球或下旋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排球发球器的后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排球发球器的使用状态的后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排球发球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活动环及支撑件的连接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扳机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涉及的扳机的释放拉手的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支撑轮;
10、轮子本体;
11、底座;
2、支撑件;
20、滑槽;
3、活动环;
4、弹性带;
5、球兜;
50、拉手;
6、扳机;
60、弹簧;
61、操作柄;
62、钩子;
63、固定轴;
64、固定板;
7、承托件;
8、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技术方案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4,本新型提供了一种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用于发射排球,尤其是发射旋转球,如左旋球、右旋球、上旋球、下旋球及侧旋球。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本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包括支撑轮1、支撑件2、活动环3及弹性带4。所述支撑轮1、支撑件2可以起到支撑活动环的作用,防止活动环3在旋转时的位置发生偏移。所述弹性带4与活动环3连接,所述活动环3用于改变弹性带4的位置,如从水平状态转变成竖直状态。所述弹性带用于给排球提供推力,在将弹性带向后拉动再释放的过程中,弹性带先是存储弹性势能,而后再释放弹性势能,释放的弹性势能将排球发射出去。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支撑轮1、活动环3可以由金属制成,也可以由塑料制成,为了提高本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的耐用性,优选采用金属制成。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由于本装置为排球的发球装置,因此,所述活动环的尺寸需要大于排球的最大直径,这样的设置使得排球可以随着弹性带的运动穿梭进活动环内和穿梭出活动环外,不会受到阻碍。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1有两个,两个支撑轮1的中部圆周处分别设置有放置活动环的倒锥形开口;所述活动环3架设于两个支撑轮1的倒锥形开口内,并可相对支撑轮做圆周运动,旋转的方向如图1和图2的弧形箭头所示,可顺时针旋转,亦可逆时针旋转。这样的设置使得活动环可以以自身形状为旋转轨迹旋转,进而改变弹性带所处状态,如从水平状态改变至竖直状态,最终实现改变排球旋转轴的角度的目的。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轮1包括轮子本体10和底座11,底座11用于支撑轮子本体10,使得轮子本体10可以轴向旋转。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与活动环连接,若支撑件和活动环由金属制成,则可以通过焊接连接,若支撑件和活动环由塑料制成,则可以通过热熔连接。所述支撑件还凸出于活动环所在平面外,所述支撑件用于支撑活动环。所述支撑件与支撑平面接触的一侧为弧形。当将此装置放于地面时,所述支撑平面为地面,当将此装置放于桌面时,所述支撑平面为桌面。弧形的设置使得用户旋转活动环的过程中,所述支撑件与支撑平面接触的一侧可以同时沿着支撑平面滚动,活动环的旋转不会受到阻碍。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垂直于活动环所在平面设置。这样的设置使得本装置放置于平面时,所述活动环会处于向上倾斜的状态,排球放入不容易滚出活动环外。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2的侧壁处开设有滑槽20,所述滑槽20处可滑动地设置有扳机6,所述扳机6用于固定球兜5以及释放球兜5。所述扳机6可参考弓弩内扳机的结构。请参阅图5,所述扳机6包括固定块、弹簧60、钩子62和操作柄61,所述钩子和操作柄连接成一体,所述固定块包括两个固定板64,两个固定板64平行设置,且通过固定轴63连接,连接成一体的钩子和操作柄的中部开设有供固定轴穿过的孔洞,连接成一体的钩子和操作柄可以相对固定轴旋转,所述弹簧有两个,两个弹簧的一端分别顶靠着操作柄的前后两侧,两个弹簧的另一端分别顶靠着滑槽20的内壁。
在使用本装置的过程中,可以先移动扳机至所需位置,再将拉手向扳机所在位置拉动,直至勾于扳机的钩子处,此时,由于操作柄的前后分别被两个弹簧顶靠着,连接成一体的操作柄和钩子不旋转。请参阅图6,在需要释放排球时,将操作柄向后拉动,使得钩子向前旋转,直至把手脱离钩子,此时位于操作柄前方的弹簧伸长,位于操作柄后方的弹簧被压缩,当释放完拉手后,松开操作柄,位于操作柄后方的弹簧释放弹性势能,以推动操作柄回到初始状态,这样的设置更加便捷。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的滑槽边设置有刻度,所述刻度可以为弹性带与活动环之间的角度,也可以为弹性带被拉长的长度。这样的设置可以供用户参考,以使得在发射左旋球和右旋球时,可以按照刻度调整弹性带和活动环之间的角度或弹性带被拉长的长度。
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4的两端与活动环相对的两点处固定连接,弹性带可以横跨活动环。这样的设置使得排球放入活动环内后,弹性带4的两端位于排球的最大直径所在直线处,使得排球在受力后会较平稳地被发射出去。
在使用本轮式排球旋转球发球装置时,排球放入活动环内,并被弹性带拦住,用户一只手抓着活动环,另一只将网着排球的弹性带向后拉动,直至弹性带绷直足以将排球发射出去后,再松开排球,排球被发射出去。弹性带与活动环的固定方式可以为,将弹性带的两端绑于活动环处,也可以通过螺栓固定。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由于弹性带用于给排球提供推力,使得排球可以被发射出去,因此,所述弹性带需要具有一定的回弹力,如橡皮带。
在需要使用本装置发射左旋球时,控制活动环在支撑轮的倒锥形的开口处,以活动环自身的形状为旋转轨迹旋转,使得弹性带处于水平状态,使得排球的旋转轴处于竖直状态。首先,用户的一只手抓着活动环,然后,用户的另一只手将排球放入活动环内,且排球被弹性带网住,此时排球位于弹性带前方。为了将球抛向空中,将本装置倾斜放置,由于本装置是倾斜放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排球会自然地抵靠着弹性带。然后,用户未抓着活动环的手,捏住弹性带上的一点,再将弹性带向左后方拉动。当弹性带绷直后,继续拉动弹性带,此时,弹性带开始储存弹性势能。当继续拉到一定程度,即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后,释放的弹性势足够将排球推出时,停止拉动弹性带。最后,在需要发射排球时,释放弹性带。由于了弹性带被朝着左后方拉动,因此,位于排球左侧的弹性带拉伸的长度小于位于排球右侧的弹性带拉伸的长度,即位于排球左侧的弹性带存储的弹性势能会小于位于排球右侧的弹性带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弹性带后,排球左侧的受力小于排球右侧的受力,因此,排球在发射处于的过程中会向左旋转,即为左旋转球。
同理,在使用本装置发射右旋球,则只需要将弹性带往右后方拉动再释放即可。
在需要使用本装置发射上旋球时,控制活动环在支撑轮的倒锥形的开口处,以活动环自身的形状为旋转轨迹旋转,使得弹性带处于竖直状态,使得排球的旋转轴处于水平状态。首先,用户的一只手抓着活动环,然后,用户的另一只手将排球放入活动环内,且排球被弹性带网住,此时排球位于弹性带前方。为了将球抛向空中,将本装置倾斜放置,由于本装置是倾斜放置,在重力的作用下,排球会自然地抵靠着弹性带。然后,用户未抓着活动环的手,捏住弹性带上的一点,再将弹性带向后上方拉动。当弹性带绷直后,继续拉动弹性带,此时,弹性带开始储存弹性势能。当继续拉到一定程度,即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后,释放的弹性势足够将排球推出时,停止拉动弹性带。最后,在需要发射排球时,释放弹性带。由于了弹性带被朝着后上方拉动,因此,位于排球上侧的弹性带拉伸的长度小于位于排球下侧的弹性带拉伸的长度,即位于排球上侧的弹性带存储的弹性势能会小于位于排球下侧的弹性带存储的弹性势能。释放弹性带后,排球上侧的受力小于排球下侧的受力,因此,排球在发射处于的过程中会向上旋转,即为上旋转球。
同理,在使用本装置发射下旋转球,则只需要将弹性带往后下方拉动再释放即可。
同理,在使用本装置发射侧旋球时,则需要控制活动环在支撑轮的倒锥形的开口处,以活动环自身的形状为旋转轨迹旋转,使得弹性带处于非竖直和非水平状态,即弹性带处于倾斜状态,使得排球的旋转轴处于倾斜状态。
由于排球具有一定的体积,弹性带无法完全将排球网住,容易滑出,因此,在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弹性带4上设有球兜5,这样的设置可以更加便于网住排球,防止在放射排球的过程中排球滑出弹性带外,弹性带释放的弹性势能无法作用在排球上。
弹性带能够推动排球旋转,不仅因为排球两侧受到不同大小的弹力,还因为弹性带与排球之间存在摩擦力,由于排球还与球兜接触,因此,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球兜与排球的接触面应为粗糙面,以使得球兜与排球之间能够存在一定的摩擦力,如所述球兜与排球的接触面的材质为硫化橡胶,或所述球兜与排球的接触面设置有条状或半球状凸起,这样设置使得在发射旋转球的过程中,可以防止排球因与球兜之间不存在摩擦力而打滑。
为了便于调节球兜5的位置,以及便于用户拉动弹性带,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球兜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供弹性带依次穿过的开口;球兜可活动地穿于弹性带上。这样的设置可以便于用户调整球兜位于弹性带上的位置。球兜5的背面设置有拉手50,这样的设置便于用户拉住弹性带4。此时球兜的宽度不小于活动环直径的四分之一。这样的设置使得放入活动环内后,排球能够更加稳定地抵靠着弹性带。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所述球兜为圆形、方形或曲面形。这样的设置可以大大降低排球偏移的概率。
在进一步的实施例中,还设置有用于承托支撑件2的承托件7,所述承托件7设置于支撑件2下方,并通过连接件8与支撑轮1连接固定。这样的设置使得支撑件的支撑高度无需过高。
需要说明的是,尽管在本文中已经对上述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因此,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理念,对本文所述实施例进行的变更和修改,或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直接或间接地将以上技术方案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