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卧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5219发布日期:2019-01-04 23:47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卧推训练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卧推训练器。



背景技术:

现在健身房里的卧推训练器,史密斯机功能单一,主要运用的是胸大肌的内收功能做训练,无法给予功能多样的胸大肌全方位的刺激,例如:

公告号为CN2601110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健身机推举机构,是设置于一健身机上,其中该健身机包含有一架体,该架体概由一底架、若干支杆及一顶架所组成;一坐垫组,是设于该架体的底架上;一阻尼装置是由一配重组与若干滑轮组构成;一推举机构,则用以与该阻尼装置连接;其特征在于:该推举机构,是由二组对应可个别或同步运动的推举臂所组成,且该二推举臂是分别枢设于该架体顶架的两侧,而该推举臂是由一枢摆杆、一握杆与一活动接头所构成,其中该活动接头是设于该枢摆杆与该握杆之间,且该活动接头是可使该握杆相对于该枢摆杆做一调整角度的动作,而使操作者可进行多种角度的推举运动。

公告号为CN206007926U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推举训练器,包括基座和固设在基座上的主体立柱;所述主体立柱的前底端固设有座椅连接件,座椅连接件上设有座椅,主体立柱的前顶端固设有上支座和下支座;上支座上设有限定推举臂摆动角度的限位连接件,一对推举臂分别对称的安装在限位连接件的两端,并且一对推举臂的推举部分别位于座椅的上方两侧;下支座上铰接设有油缸,并且油缸的活塞杆与限位连接件的底部相连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卧推训练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推训练器能够促成目标肌肉胸大肌在训练中的运动收益增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推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躺椅、设置于所述躺椅一端的杠铃支撑架、设置于所述杠铃支撑架上分的杠铃和第一弹性带,所述杠铃包括杠铃杆和串在杠铃杆相对两端的杠铃片,所述第一弹性带一端连接于杠铃杆上,另一端连接于位于所述躺椅另一端的固定杆上,所述杠铃支撑架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用于推举杠铃的轨道,所述轨道包括下方竖直设置且高度可调的下轨道、倾斜向上连接于所述下轨道上方的弧形轨道。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为两根且设置于所述躺椅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带为两条且分别与一根固定杆相连。

可选的,所述固定杆由上至下间隔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孔和插销,所述第一弹性带上设置有穿过插销的开孔。

可选的,所述轨道为两条且间隔设置。

可选的,每条所述轨道设置有沿所述轨道延伸方向所延伸的条形开口,所述条形开口中设置有可沿所述条形开口延伸方向滑动的滑轮,所述滑轮的直径小于所述条形开口的宽度,所述滑轮的中心设置有开孔,所述杠铃杆的相对两端穿过所述滑轮的开孔以便于沿所述轨道移动。

可选的,所述杠铃支撑架相对两侧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训练者大臂上的两条第二弹性带。

可选的,所述轨道底端设置有用于前后转动的中心轴,所述训练器还包括弹簧和沿轴向穿过弹簧的轴销,所述轴销的一端固定在轨道上,另一端穿过设置于杠铃支撑架上的圆孔且可沿圆孔移动,所述轴销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止从圆孔上脱落的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的直径大于圆孔内径。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胸大肌上部的功能有肩屈,胸大肌中部功能有水平内收,所以在一个标准的卧推训练动作中杠铃杆的最佳运动轨迹是一个弧线。但杠铃杆的重力始终垂直向下,可以满足持续为内收功能提供阻力,但无法做到为肩屈功能提供阻力(尤其在顶峰收缩时基本无运动收益)。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不仅设置有轨道可以使杠铃杆沿弧线进行运动,而且还同时在杠铃杆的中部连接第一弹性带使杠铃在推举时受到解剖学方位上向下的阻力,使胸大肌在卧推训练中的收益增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推训练器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轨道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推训练器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卧推训练器又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无特殊说明,本实用新型上下前后相对于训练者实际使用时训练者的方位,具体可以参考图1-2图面方向。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卧推训练器,所述训练器包括躺椅1、设置于所述躺椅1一端的杠铃支撑架2、设置于所述杠铃支撑架2 上分的杠铃3和第一弹性带4,所述杠铃3包括杠铃杆31和串在杠铃杆31相对两端的杠铃片32,所述第一弹性带4一端连接于杠铃杆31上,另一端连接于位于所述躺椅1另一端的固定杆5上,所述杠铃支撑架2 设置有向上延伸的用于推举杠铃3的轨道6,所述轨道6包括下方竖直设置且高度可调的下轨道61、倾斜向上连接于所述下轨道61上方的弧形轨道62。胸大肌上部的功能有肩屈,胸大肌中部功能有水平内收,所以在一个标准的卧推训练动作中杠铃杆的最佳运动轨迹是一个弧线。但杠铃杆的重力始终垂直向下,可以满足持续为内收功能提供阻力,但无法做到为肩屈功能提供阻力(尤其在顶峰收缩时基本无运动收益)。本实用新型的训练器不仅设置有轨道可以使杠铃杆沿弧线进行运动,而且还同时在杠铃杆的中部连接第一弹性带使杠铃在推举时受到解剖学方位上向下的阻力,使胸大肌在卧推训练中的收益增加。

本实用新型训练器使用时,训练者躺在躺椅上,然后教练将杠铃从杠铃支撑架上拿起放到训练者手上,然后训练者将杠铃抬起沿着轨道以弧形向上抬起,此时第一弹性带给予杠铃杆一个向下向训练者腿部的阻力,从而为肩屈功能提供阻力,增加卧推训练的收益。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所述固定杆5可以为两根且设置于所述躺椅1另一端的两侧,所述第一弹性带4可以为两条且分别与一根固定杆5相连,所述固定杆5由上至下可以间隔设置有多个高度调节孔51 和插销52,所述第一弹性带4上可以设置有穿过插销52的开孔没从而使第一弹性带对杠铃杆的作用力大小和角度可调。

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3所示,所述轨道6可以为两条且间隔设置,每条所述轨道6设置有沿所述轨道6延伸方向所延伸的条形开口63,所述条形开口63中设置有可沿所述条形开口63延伸方向滑动的滑轮64,所述滑轮64的直径小于所述条形开口63的宽度,所述滑轮64的中心设置有开孔,所述杠铃杆31的相对两端穿过所述滑轮64的开孔以便于沿所述轨道6移动。通过条形开口可以使杠铃沿轨道进行推举,并且能够防止掉下砸伤训练者,另外,在条形开口中设置滑轮可以减小杠铃杆与轨道的摩擦力,减少噪音和器械的磨损。

如图3所示,所述杠铃支撑架2相对两侧可以设置有用于固定在训练者大臂上的两条第二弹性带7,从而可以提高胸大肌在顶峰收缩时被刺激的程度。

如图4所示,所述轨道6底端设置有用于前后转动的中心轴(类似于摆针前后转动),所述训练器还包括弹簧81和沿轴向穿过弹簧81的轴销82,所述轴销82的一端固定在轨道6上,另一端穿过设置于杠铃支撑架2上的圆孔且可沿圆孔移动,所述轴销82的另一端设置有防止从圆孔上脱落的圆环结构,该圆环结构的直径大于圆孔内径。从而使杠铃杆沿着轨道移动时能够将轨道绕中心轴向后转动并压迫靠近杠铃支撑架,弹簧81提供肩屈阻力,轨道顶端与杠铃支撑架距离适中,控制轨道肩屈距离。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