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10155发布日期:2019-07-06 11:58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游戏玩乐设备设备领域,涉及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娱乐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儿童娱乐设置越来越多,五花八门,满足儿童对世界的好奇心,目前游乐场常见的旋转木马或者升降装置多是通过气缸来实现升降的,旋转通过单独的电机进行驱动,气缸在驱动实现升降的过程中要保持气源的稳定性,而且每个升降作业都需要匹配一个气缸进行驱动,耗电量大,能耗高,而且在气源不稳定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突然下降的问题,造成设备不稳定,对于只能孩子乘坐的设备,没有大人保护的情况,突然的短期下降虽然不会造成安全问题,但是给孩子造成的心理上的害怕也很有很大的后果的,后续在玩类似设备的时候孩子会有心理压力等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于提供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只旋转采用电机驱动,节约能耗,稳定性更高,升降采用机械结构,有利于儿童放心玩乐,安全系数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底座,垂直设在底座上端的中心轴,所述中心轴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架和弹簧安装架,所述固定架和弹簧安装架水平设置且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架上铰接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摆动杆,所述升降摆动杆与所述弹簧安装架之间设有复位弹簧,所述升降摆动杆远离所述中心轴一端的上端面设有座椅;

所述底座上还设有蓄势坡,所述蓄势坡沿着所述升降摆动杆的旋转方向逐渐升高,所述蓄势坡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承,转动过程中,所述升降摆动杆与所述轴承相切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摆动杆的数量为多个且相对所述中心轴的轴线周向均布设置,所述复位弹簧与所述升降摆动杆配套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轴承为滚针轴承,所述蓄势坡的上端设有长条孔,所述轴承设在所述长条孔内且两端与所述蓄势坡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架与所述中心轴同轴设置,所述固定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平行设置的盖板、夹板和摆杆座,所述摆杆座为开口向下的U型,所述摆杆座固设在所述弹簧安装架上,所述夹板设在所述盖板与所述摆杆座之间且与二者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摆动杆通过定位销铰接在所述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为截面逐渐扩大的台阶结构且最下层通过多个地脚螺钉或预埋件与地面进行固锁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的下端同轴设有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与所述从动齿轮啮合设置的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通过电机驱动旋转,所述从动齿轮设在弹簧安装架的下端且二者之间设有垫圈,所述弹簧安装架通过所述垫圈与所述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所述垫圈为开口向下的U型,所述从动齿轮与底座之间设有压力轴承,所述压力轴承通过轴承座固设在所述底座上。

进一步的,所述中心轴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设有遮阳棚,所述遮阳棚通过水平座固设在所述中心轴上,所述遮阳棚水平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安装架的下端设有托板,所述安装架与所述托板焊接固定,所述弹簧安装架与所述升降摆动杆上下对应设置,所述复位弹簧对称设置在所述升降摆动杆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所述托板对应设置的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所述托板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股设置在所述托板上,所述导向杆与所述压板上下滑动连接,所述复位弹簧设有所述导向杆的外圈且二者同轴设置,所述压板设在所述升降摆动杆的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复位弹簧的外圈设有渗氮层,所述座椅上设有安全带。

进一步的,所述蓄势坡为弧形且斜率逐渐增大到90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在底座上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上转动连接有固定架和弹簧的定位座,中心轴上通过固定架铰接水平设置的升降摆动杆,升降摆动杆上设置座椅,满足了乘坐的需求,固定架旋转即实现了升降摆动杆的周向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设置蓄势坡,在蓄势坡的作用下,升降摆动杆实现了上升和自由落体的变化,自由落体后升降摆动杆与复位弹簧作用,实现了升降摆动杆的稳定下降和复位,多个升降摆动杆依次进入到蓄势坡,实现连续运转升降,整个过程中,上升采用机械斜坡结构,下降后的复位采用复位弹簧,全部为机械结构,不依赖于气源和电源,在突然断电和电气的情况下,也可保证结构的稳定性和缓冲的安全性,安全系数高;

2、蓄势坡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承,转动过程中,升降摆动杆与轴承相切设置,降低升降摆动杆与轴承的摩擦系数,使得上升动作更加顺畅,使得电机的功率降低,节约能耗;

3、固定架分体设置,加工更加方便,降低加工成本,而且方便进行组装,设置的摆杆座,为安装复位弹簧提供了空间;

4、复位弹簧设置在两侧,保证受力的均衡性,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导向杆与压板上下滑动连接,在压板承受升降摆动杆压力的时候,保证复位弹簧不偏移,在径向方向可承受较大的承载力。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复位弹簧、弹簧固定座以及升降摆动杆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蓄势坡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底座;11-地脚螺钉;2-中心轴;21-遮阳棚;22-水平座;3-升降摆动杆;4-蓄势坡;41-轴承;5-座椅;6-复位弹簧61-托板;62-压板;63-导向杆;7-弹簧安装架;81- 盖板;82-夹板;83-摆杆座;84-定位销;9-从动齿轮;91-主动齿轮;92-电机;93-垫圈;94-压力轴承;941-轴承座。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载人式旋转升降装置,包括底座1,垂直设在底座1上端的中心轴2,中心轴2与底座1转动固定连接,中心轴2的中部转动连接有固定架和弹簧安装架7,固定架和弹簧安装架7水平设置且二者固定连接,固定架和弹簧安装架7通过轴承结构与中心轴2转动连接,固定架上铰接有水平设置的升降摆动杆3,升降摆动杆3与弹簧安装架7之间设有复位弹簧6,升降摆动杆3远离中心轴2一端的上端面设有座椅5;

底座1上还设有蓄势坡4,蓄势坡4沿着升降摆动杆3的旋转方向逐渐升高,在升降摆动杆3的不断旋转过程中,升降摆动杆3上升,实现了高度的变化,经过蓄势坡4的最高点后实现自由落体,实现高度变化,满足乘坐者自由落体感受,优选地,蓄势坡4 上转动连接有多个轴承41,转动过程中,升降摆动杆3与轴承41相切设置,降低升降摆动杆3与轴承41的摩擦系数,使得上升动作更加顺畅,使得电机92的功率降低,节约能耗。

优选地,升降摆动杆3的数量为多个且相对中心轴2的轴线周向均布设置,复位弹簧6与升降摆动杆3配套设置,保证每个升降摆动杆3动作的缓冲性能,满足多人乘坐的需求,降低设备运行成本。

优选地,轴承41为滚针轴承41,可承受较大的承载力,稳定性高,蓄势坡4的上端设有长条孔,轴承41设在长条孔内且两端与蓄势坡4转动连接,轴承41居中设置在长条孔内,受力更加均衡,稳定性高。

优选地,固定架与中心轴2同轴设置,固定架包括从上到下依次平行设置的盖板81、夹板82和摆杆座83,摆杆座83为开口向下的U型,摆杆座83固设在弹簧安装架7上,夹板82设在盖板81与摆杆座83之间且与二者固定连接,升降摆动杆3通过定位销84 铰接在夹板82上,固定架分体设置,加工更加方便,降低加工成本,而且方便进行组装,设置的摆杆座83,为安装复位弹簧6提供了空间。

优选地,底座1为截面逐渐扩大的台阶结构且最下层通过多个地脚螺钉11或预埋件与地面进行固锁设置,台阶结构简单,强度高,通过地脚螺钉11或预埋件与地面进行固锁后,整个结构强度高,避免长期运转过程中松动。

优选地,中心轴2的下端同轴设有转动连接的从动齿轮9,从动齿轮9通过轴承结构与中心轴转动连接,与从动齿轮9啮合设置的主动齿轮91,主动齿轮91通过电机92驱动旋转,从动齿轮9设在弹簧安装架7的下端且二者之间设有垫圈93,弹簧安装架7通过垫圈93与从动齿轮9固定连接,垫圈93为开口向下的U型,从动齿轮9与底座1之间设有压力轴承94,压力轴承94通过轴承座941固设在底座1上,齿轮传动结构简单,稳定可靠,而且后续方便维护,设置压力轴承94,增加在径向方向对从动齿轮9的支撑,使得中心轴2的运转更加平稳。

优选地,中心轴2远离底座1的一端设有遮阳棚21,遮阳棚21通过水平座22固设在中心轴2上,遮阳棚21水平设置,设置遮阳棚21后一是对乘坐者有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阳光直晒,提升结构的舒适度,而是对整个结构有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下雨雪等恶劣天气下,直接雨淋对内部结构造成损伤,延长结构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弹簧安装架7的下端设有托板61,安装架与托板61焊接固定,弹簧安装架 7与升降摆动杆3上下对应设置,复位弹簧6对称设置在升降摆动杆3长度方向的两侧,与托板61对应设置的有压板62,压板62与托板61平行设置且二者之间设有导向杆63,导向杆63股设置在托板61上,导向杆63与压板62上下滑动连接,复位弹簧6设有导向杆63的外圈且二者同轴设置,压板62设在升降摆动杆3的下方,复位弹簧6设置在两侧,保证受力的均衡性,提升结构的稳定性,导向杆63与压板62上下滑动连接,在压板62承受升降摆动杆3压力的时候,保证复位弹簧6不偏移,在径向方向可承受较大的承载力。

优选地,复位弹簧6的外圈设有渗氮层,提升复位弹簧6的寿命,提升座椅5上设有安全带,增加座椅5乘坐者的安全性。

优选地,如图4所示,蓄势坡4为弧形且斜率逐渐增大到90度,弧形的设计可提升升降摆动杆3逐渐上升过程中的连贯性,使得动作更加顺畅,增加到90度突然下降实现自由落体,满足乘坐者高空自由落体的体验需求。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儿童坐在安全座椅5上,系好安全带,然后启动电机92,电机 92通过主动齿轮91驱动从动齿轮9旋转,从而带动固设在从动齿轮9上的弹簧安装架7 和固定架旋转,固定架旋转带动铰接的升降摆动杆3旋转,在旋转的过程中,升降摆动杆3进入到蓄势坡4,随着蓄势坡4高度的上升,升降摆动杆3跟着上升,达到蓄势坡4 的极点后,突然失去支撑,升降摆动杆3实现自由落体运动,在势能的作用下,向下运动到压板62的上方后,在重力的作用下继续运动,压板62下降,向下压紧复位弹簧6 直到最低点,实现了升降摆动杆3自由落体后的缓冲,避免硬性碰撞造成碰伤,在升降摆动杆3降低到最低点耗尽势能后,被压缩的复位弹簧6弹力释放出来,又将升降摆动杆3弹起,当弹到最高点时,复位弹簧6的弹力消失,升降摆动杆3产生的势能下落时,再次对压板62施压,实现复位弹簧6的压缩,如此反复,实现了升降摆动杆3的上下反复运动,进而实现了座椅5的上下往复摆动,在升降摆动杆3水平旋转一周失去势能时,又再次进入蓄势坡4,由蓄势坡4再次给升降摆动杆3蓄能后重复上述动作,多个升降摆动杆3依次进入到蓄势坡,实现上下的升降变化,连续运转,多个升降摆动杆3同时运动,可以满足一次多个人的乘坐需求,本结构的缓冲采用复位弹簧6,机械结构可靠性高,不受电源和气源的限制,在突然断电或者气源不稳定的情况下运动也可保证缓冲性,提升结构的安全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