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供球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从事高尔夫球运动的人愈来愈多,高尔夫球练习场也日益增多。在高尔夫球练习场的击球区一般均设有自动发球器和在击球区的草皮上埋设一软质的承球杆,打球时先脚踩自动发球器的踏板,使球体自其出口滚出,再将球体放置在承球杆上端以便挥杆击球,而这种装置还是需要人力发动,不够方便人性化。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自动供球装置。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动供球装置,包括:框体、并排设置在框体中的升球装置和运球装置,所述运球装置包括:
运球框体,其运送球体的运球面倾斜设置且抬升的一侧靠在升球装置的边缘,所述运球面上设有槽口连通至升球装置的运球槽;
运球电机,设置在运球框体中,其转轴穿过所述运球面,所述转轴上设有运球板,所述运球板的边缘设有多个凹口,通过运球板的转动使落入凹口内的球体沿运球面上升至运球槽中并沿运球槽推至升球装置内。
所述升球装置包括:
安装框体,其上对应运球框体的一侧设有漏球槽,其一端连通运球槽,另一端连通安装框体上垂直底面设置的升球通道,所述漏球槽的底面向升球通道的一端倾斜;
升球电机,固定在安装框体上,所述升球电机带动一齿轮旋转,所述齿轮上固定有带长槽的活动档块;
滑动导轨,安装在安装框体上,并与升球通道平行;
升球座,套设在滑动导轨上,其一端设有可卡在活动挡块的长槽中的凸柱,其上侧固定有升球杆,通过齿轮带动活动挡块摆动使升球杆沿滑动导轨在升球通道中上下运动;
第一传感器,安装在升球座内,可感应升球杆上是否有球体;
第二传感器,安装在漏球槽的侧壁上,用于检测槽内是否有球体。
所述升球座上设有对应滑动导轨的直线轴承。
所述框体包括底壳、中壳和上盖,所述底壳呈长槽型,其一端端部的底面抬升与安装运球框体的安装位的底面形成台阶,并向内倾斜配合框体的两侧壁形成入球槽,中壳套装在底壳上挡住底壳的另一端,上盖扣装在底壳上使安装框体的上部封闭,所述上盖上设有供球体伸出的通孔。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平行升球通道设置的活动挡条和弹簧,所述安装框体上设有平行升球通道的档条槽,所述漏球槽底面设有连通档条槽端部的开口,所述活动挡条的上部插在档条槽中,且上部设有挡片可从开口中穿出,下部垂直设置一连接柱,下端弯折扣入所述升球通道中,所述弹簧的下端连接连接柱,上端连接在安装框体垂直升球通道设置的定位柱上,使活动档条通过弹力插在档条槽中其挡片挡在漏球槽中,当所述升球装置向下运动时压住活动档条的下部的弯折处带动活动档条向下运动使挡片收回至档条槽中。
所述升球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齿轮旋转。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包括PCB板和遥控手柄,所述遥控手柄上设有多个控制按键。
所述中壳上设有电源插座。
所述升球电机通过皮带轮带动齿轮旋转。
所述上盖对应漏球槽上方的开口设置有入球孔。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运球装置可将球体自动运送至升球装置,无需人工手动拿放,稳定地自动供球,再通过传感器检测球体是否到位,减少误动作的发生,且都设置在框体内,为单一机体形态,所以设置相当方便不受任何地形的限制,可提高设置的方便性及灵活性,同时亦可降低业者的设置成本,提高自动供球装置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升球装置和电机的配合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升球装置平移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安装框体和运球框体配合的半剖视图;
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隐藏上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自动供球装置,包括:框体1、运球装置、升球装置和控制模块,其中运球装置包括:运球框体2和运球电机3,升球装置包括:安装框体4、升球电机5、一对滑动导轨6、升球座7、第一传感器和第二传感器。
框体1包括底壳11、中壳12和上盖13,底壳11呈长槽型,分为两段,其一段为安装室,另一段为储球室,储球室安装运球框体2,安装室安装安装框体4,使安装框体4与运球框体2并排设置,其中储球室再分为两段,其靠近端部的一段的底面抬升与另一段安装运球框体2的安装位的底面形成台阶,其靠近端部的一段的底面由内向外逐渐抬高呈斜面,再配合底壳11的两侧壁形成入球槽111,使球体可以沿着入球槽111的斜面滚动至运球框体2的位置。
运球框体2与球接触的面先向内凹,使从入球槽111滚入运球框体2的球体会聚集在内凹处,再从内凹处逐步抬升靠在安装室的边缘,形成了需要通过外力才能搬送球体的呈倾斜状的运球面21,运球面21上设有槽口连通至安装室的运球槽22;运球电机3设置在运球框体2中,位于运球面21的下方,通过其带动的转轴穿过运球面21,转轴上设有运球板31,运球板31与运球面21平行设置,其边缘设有多个对应球体轮廓的凹口311,通过运球板31的转动其边缘的凹口311经过运球框体2的内凹处时,可将落入凹口311内的球体带动至运球面21上部的运球槽22中,再沿运球槽22推至安装室的升球装置的安装框体4上。
安装框体4由上下两块面板及两块面板之间连接的多块支撑板组成,其安装在框体1的安装室中,与运球框体2并排设置在一起,安装框体4沿运球框体2的一侧设有通过支撑板拼接形成的漏球槽41,漏球槽41的一端连通运球槽22,其底面向下倾斜,使球体送入漏球槽41后自动向另一端滚动,其另一端为通过支撑板拼接形成的与底面垂直的升球通道;安装框体4一侧的支撑板上设有电机安装位和齿轮51安装位,升球电机5安装在电机安装位上,通过升球电机5带动的齿轮51安装在齿轮51安装位上,升球电机5通过皮带轮53带动齿轮51转动,齿轮51上固定有活动档块52,活动挡块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长槽,长槽的槽口朝向升球通道的一侧。
升球座7套装在滑动导轨6上,滑动导轨6的上下两端安装在安装框体4的上下面板上,升球座7上设有直线轴承,套在滑动导轨6上可沿滑动导轨6上下运动,升球杆8安装在升球座7上位于升球通道内,升球座7的一端设有凸柱71,凸柱71可卡在活动挡块的长槽中,通过齿轮51带动活动挡块摆动可使升球座7可沿升球通道上下运动,升球座7上的升球杆8随着升球座7可伸出框体1外或收回框体1内;第一传感器设置在升球座7内,可感应升球杆8上是否带有球体;控制模块固定在安装框体4上与电机及各个传感器电连接,接收传感器信号控制升球电机5和运球电机3工作。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平行升球通道设置的活动挡条9和弹簧92,安装框体4位于漏球槽41下方的支撑板上设有档条槽,活动挡条9的上部插入档条槽中,且其上部设有挡片91,漏球槽41底面预设有开口,挡片91可从开口中穿出来,使漏球槽41中的球被挡片91挡住不会滚至升球通道中,挡片91的中部垂直设置有连接柱93,下部弯折扣入所述升球通道中,弹簧92的下端连接挡片91的连接柱93,上端连接在安装框体4垂直升球通道设置的定位柱42上,活动档条通过弹簧92的弹力插在档条槽中其挡片91挡在漏球槽41中,当所述升球座7向下运动时会压到活动档条弯折部,带动活动档条向下运动同时挡片91收回至档条槽中使弹簧92绷劲,这时球体可以滚入升球通道内的升球杆8上,升球座7上的第一传感器检测到球体向上运动使球体被送出,同时弹簧92复位使活动档条的挡片91重新挡在漏球槽41中,其中连接柱93和定位柱42都为安装螺钉。
控制模块包括PCB组和遥控手柄,控制模块与遥控手柄电连接,遥控手柄上设有多个按键,用于控制装置的运行。
中壳12上设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电源插座,通过外接电源给本装置供电。
本实用新型中,框体1的中壳12套装在底壳11上挡住底壳11的另一端,上盖13扣装在底壳11上使安装框体4的上部封闭,上盖13设有对应开口的入球孔和供升球杆8伸出的通孔,且安装框体4对应漏球槽41的上方的开口还设置有入球孔,第二传感器设置在漏球槽41的侧壁,用于检测通道内是否有球体,可直接从入球孔中将球放入漏球槽41中或观察漏球槽41内是否有球。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运行方式如下:
第二传感器检测漏球槽41无球时,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并控制运球电机3带动运球板31转动,使球体随运球板31边缘的凹口311沿着运球面21的边缘向斜面的上方运动,当移动至运球面21的运球槽22时,运球板31转动使球体沿运球槽22滚动至安装框体4的漏球槽41中,此时漏球槽41侧壁的第二传感器检测到球体,运球电机3停止转动,如果此时升球杆8上有球已伸出框体1外,落入运球槽22的球体被挡板挡住停在运球槽22中,当升球杆8上的球体被击出后,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升球杆8上无球,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并控制升球电机5转动,使升球座7向下运动将运球杆收回框体1内,当升球座7压住活动档条的弯折部并带动活动档条向下运动使活动档条的挡片91完全收回漏球槽41的底面时升球电机5停止,此时漏球槽41内的球体沿斜面滚至升球通道内,掉落在升球杆8上,第一传感器检测到升球杆8上有球体,控制模块接收到信号并控制升球电机5反向转动使升球座7向上运动,让升球杆8伸出框体1外,活动档条的挡片91重新卡在漏球槽41中,再通过第二传感器检测重新开始运球过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