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722104发布日期:2019-09-20 22:09阅读:250来源:国知局
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脚踏车训练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



背景技术:

脚踏车训练机是一种家用或者训练场所常用的健身器材。在训练时,可以对腿部、臀部及腹部起到良好的锻炼效果,符合训练者的锻炼需求。

存在的弊端在于:目前的脚踏车训练机由于其前后位置一般是固定不动的,因此仅仅只能模仿脚踏车平地运行的动作过程,现有技术中也有在脚踏车训练机的前端加装有通过电机控制蜗轮蜗杆,配合皮带的传动方式,进而带动脚踏车车架前端调整高低位置的机构,但是这种机构不仅结构较为复杂、运行效果一般,而且装配时也容易出现皮带运行错位等不良情况,降低了脚踏车训练机的训练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脚踏车训练机前端的调整机构结构复杂、装配易错位、调整运行效果较差、降低训练效果的缺点,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设置合理、易装配、提升调整运行效果、提高训练效果、实用性强的调节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包括车架以及设置在车架前端的调节装置,所述调节装置包括驱动底座、调节部、支撑立杆以及固定部,所述调节部与驱动底座上端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立杆与驱动底座配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部连接在调节部及支撑立杆的上端;所述驱动底座包括底板、夹板、定位架、驱动部、调整推块以及快拆手把,所述夹板对称设置在底板的两侧,所述定位架设置在底板的尾端且与支撑立杆配合连接,所述调节部与夹板内壁配合连接,所述驱动部与底板配合连接且与调节部对应设置,所述调整推块外侧与调节部内壁配合连接,调整推块内壁与驱动部配合连接,所述快拆手把与调整推块配合连接;所述驱动部包括马达、驱动轴、第一螺旋锥齿、第二螺旋锥齿、装配齿座、轴承、第一螺旋杆、第二螺旋杆以及调整杆,所述驱动轴与马达前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锥齿套接在驱动轴上,所述装配齿座底端与底板配合连接,装配齿座上端与第二螺旋锥齿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锥齿与第二螺旋锥齿配合啮接,所述第一螺旋杆底端依次穿过第二螺旋锥齿中部、轴承与装配齿座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上端与第二螺旋杆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上端与调整杆配合连接,所述调整杆的外壁与调整推块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调节部包括壳体、与壳体底端配合连接的装配部、与壳体内壁配合固定连接的装配卡板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两侧的槽孔,所述壳体内壁与装配卡板间留有与调整推块配合连接的滑槽,所述壳体与装配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装配部与夹板内壁配合连接,所述槽孔与调整推块对应的两侧配合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与支撑立杆间的角度设置范围在15度到45度。

作为优选:所述快拆手把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第一弹簧、第二弹簧、牵引绳、转套、固定套以及快拆手柄,所述第一轴套及第二轴套对称设置在调整杆的两侧且插入调整杆内部,所述第一轴套的外端部依次与第一弹簧、转套以及快拆手柄配合插接,所述第二轴套的外端部依次与第二弹簧及固定套配合连接,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设有与快拆手柄配合连接的挡柱,牵引绳的另一端与固定套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不仅结构简单、易装配,而且通过驱动部配合调节部的设置能够提升脚踏车训练机的高低调整运行效果,进而增强训练效果,同时实用性增强,提高脚踏车训练机的使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装置示意图。

图3是图2中P处快拆手把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架;2、调节装置;3、驱动底座;4、调节部;5、支撑立杆;6、固定部;7、底板;8、夹板;9、定位架;10、驱动部;11、调整推块;12、快拆手把;13、装配齿座;14、轴承;15、第一螺旋杆;16、第二螺旋杆;17、调整杆;18、马达;19、驱动轴;20、第一螺旋锥齿;21、第二螺旋锥齿;22、壳体;23、装配部;24、装配卡板;25、槽孔;26、滑槽;27、第一轴套;28、第二轴套;29、第一弹簧;30、第二弹簧;31、牵引绳;32、转套;33、固定套;34、快拆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脚踏车训练机上的调节装置,包括车架1以及设置在车架1前端的调节装置2,所述调节装置2包括驱动底座3、调节部4、支撑立杆5以及固定部6,所述调节部4与驱动底座3上端配合连接,所述支撑立杆5与驱动底座3配合垂直设置,所述固定部6连接在调节部4及支撑立杆5的上端;所述驱动底座3包括底板7、夹板8、定位架9、驱动部10、调整推块11以及快拆手把12,所述夹板8对称设置在底板7的两侧,所述定位架9设置在底板7的尾端且与支撑立杆5配合连接,所述调节部4与夹板8内壁配合连接,所述驱动部10与底板7配合连接且与调节部4对应设置,所述调整推块11外侧与调节部4内壁配合连接,调整推块11内壁与驱动部10配合连接,所述快拆手把12与调整推块11配合连接;所述驱动部10包括马达18、驱动轴19、第一螺旋锥齿20、第二螺旋锥齿21、装配齿座13、轴承14、第一螺旋杆15、第二螺旋杆16以及调整杆17,所述驱动轴19与马达18前端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锥齿20套接在驱动轴19上,所述装配齿座13底端与底板7配合连接,装配齿座13上端与第二螺旋锥齿21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锥齿20与第二螺旋锥齿21配合啮接,所述第一螺旋杆15底端依次穿过第二螺旋锥齿21中部、轴承14与装配齿座13配合连接,所述第一螺旋杆15上端与第二螺旋杆16配合连接,所述第二螺旋杆16上端与调整杆17配合连接,所述调整杆17的外壁与调整推块11配合连接;所述驱动部10与底板7配合连接且与调节部4对应设置,保证驱动部10带动调节部4的传动性能,避免传动过程与其他部件产生干涉;所述快拆手把12方便调节装置2与车架1的快拆连接,提高调节装置2的使用性能;所述第一螺旋锥齿20与第二螺旋锥齿21垂直设置,同时配合啮接,方便传动;所述调整杆17与第二螺旋杆16配合螺接,在调节装置2进行调整时,通过二者的螺接对车架1的前端进行上下调整,实现调节装置2高低调整的效果;通过以上的结构设置,使得调节装置2的结构简单、易装配,而且通过驱动部10配合调节部4的设置能够提升脚踏车训练机的高低调整运行效果,进而增强训练效果,同时实用性增强;在使用时,通过转动松开快拆手把12,将车架1装配在调整推块11的位置,进而将快拆手把12转动锁紧;需要进行高低调节时,启动马达18,配合驱动轴19转动,同时第一螺旋锥齿20配合第二螺旋锥齿21转动,带动第一螺旋杆15、第二螺旋杆16转动,所述调整杆17与第二螺旋杆16配合螺旋转动,进而配合调整推块11进行高低调整,实现脚踏车训练机车架1前端高低的调整,提高脚踏车训练机的锻炼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调节部4包括壳体22、与壳体22底端配合连接的装配部23、与壳体22内壁配合固定连接的装配卡板24以及对称设置在壳体22两侧的槽孔25,所述壳体22内壁与装配卡板24间留有与调整推块11配合连接的滑槽26,所述壳体22与装配部23一体成型设置,所述装配部23与夹板8内壁配合连接,所述槽孔25与调整推块11对应的两侧配合连接,所述壳体22底端通过一体成型设置的装配部23与夹板8连接,加强调节部4连接结构的稳定性;所述滑槽26的设置能够直接与调整推块11进行装配并能够进行滑动,提高调整装置的运行性能;所述槽孔25能够对调整推块11的调整位置进行固定,通过调整推块11两侧的固定管进行限定,当调至槽孔25处的不同位置时,固定管则停留至槽孔25壁的相应位置,提高调节装置2的调整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22与支撑立杆5间的角度设置范围在15度到45度,优选的将壳体22与支撑立杆5间的角度设置在30度,能够提高调节部4的受力性能,同时方便装配,提高调节装置2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快拆手把12包括第一轴套27、第二轴套28、第一弹簧29、第二弹簧30、牵引绳31、转套32、固定套33以及快拆手柄34,所述第一轴套27及第二轴套28对称设置在调整杆17的两侧且插入调整杆17内部,所述第一轴套27的外端部依次与第一弹簧29、转套32以及快拆手柄34配合插接,所述第二轴套28的外端部依次与第二弹簧30及固定套33配合连接,所述牵引绳31的一端设有与快拆手柄34配合连接的挡柱,牵引绳31的另一端与固定套33配合连接,通过设置的挡柱扣紧在快拆手柄34底端设置的孔内,进而对牵引绳31的位置进行限定;所述牵引绳31穿过第一轴套27及第二轴套28,一端通过挡柱与快拆手柄34配合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套33配合螺接,方便对快拆手把12的应用;使用时,通过转动快拆手柄34,使得快拆手把12与调整推块11的轴向连接松动后,将车架1前端卡在调整推块11的两侧后,再次反向转动快拆手柄34,进而牵引绳31被拉紧 将车架1的轴向进行定位,此时,转套32顶紧车架1与调整推块11连接处的一侧,固定套33顶紧车架1与调整推块11连接处的另一侧,实现调节装置2与车架1的稳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车架后端固定,首先通过转动快拆手柄34,使得快拆手把12与调整推块11的轴向连接松动后,将车架1前端卡在调整推块11的两侧后,再次反向转动快拆手柄34,进而牵引绳31被拉紧将车架1的轴向进行定位,此时,转套32顶紧车架1与调整推块11连接处的一侧,固定套33顶紧车架1与调整推块11连接处的另一侧,完成调节装置2与车架1的连接;当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高低调节时,启动马达18,配合驱动轴19转动,同时第一螺旋锥齿20配合第二螺旋锥齿21转动,带动第一螺旋杆15、第二螺旋杆16转动,所述调整杆17与第二螺旋杆16配合螺旋转动,进而配合调整推块11进行高低调整,实现脚踏车训练机车架1前端高低的调整,提高脚踏车训练机的锻炼效果。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