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820779发布日期:2019-06-05 22:12阅读:15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康复医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及训练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的康复医疗主要依赖于医生对于病人的引导式训练进行,但是此种训练现在并没有比较好的标准参照,所以从引导的过程到引导的效果均不尽人意。

如申请一种综合职业训练系统(公开号cn106039632b),其公开了训练受伤人员上下阶梯能力的第一区域,用于评估及训练受伤人员体力处理能力的第二区域、用于评估及训练受伤人员攀爬能力的第三区域、用于评估及训练受伤人员高空作业能力的第四区域和用于评估及训练受伤人员封闭空间内作业能力的第五区域。但是此系统的目的在于训练高空、攀爬、封闭空间等特种作业的模拟评估与训练,侧重于肢体的康复,但是对于大脑需要缓冲调节的患者来说,效果甚微。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康复训练没有统一的标准参照物执行,故无法进行精确的评估,而已有的综合职业训练系统仅能训练高空、攀爬、封闭空间等特种作业的模拟评估与训练,对于肢体伸展,以及大脑的康复患者没有针对的效果的问题。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包括至少一列训练区域,训练区域包括训练面板以及设置于训练面板底部的收纳槽,训练面板上设有重置按钮,每个训练面板是由若干凹槽按照顺次排列的集合,凹槽位于下方的壁面和凹槽的底面之间存在空隙以构成标识物件自每一个凹槽到收纳槽的滑行通道,收纳槽设置于训练面板最底一行凹槽下方,每个凹槽的开口具有独立的透明窗口,每个透明窗口具有供标识物件插入的开孔,每个透明窗口的外壁贴附有不同的标识符号。

康复训练中,在正确放入标识物件后,每个凹槽内均会有对应于当前透明窗口贴附的标识符号的标识物件。

本申请适用于康复训练,所以需要采用至少两个凹槽,然后在凹槽的透明窗口贴附不同的标识符号来让患者进行分类区分,采用透明窗口是因为便于医生能够观测患者是否有分类正确,以便进行进一步地规划康复计划,采用重置的机构是为了能够便于收集已经完成分类的标识物件。

进一步地,训练区域的高度不低于1.8m。

适应于一般人的平均身高,1.8m包含了蹲姿、半蹲姿和站姿姿态下进行作业的高度区间。

进一步地,每个训练区域包括框架型的训练支架、能够沿训练支架纵向滑动的训练面板以及设置于训练面板底部的收纳槽,每个训练区域的高度不低于1.8m,训练面板的高度不小于60cm。

进一步地,凹槽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进一步地,在每个凹槽内具有推动或者抵住标识物件不滑落滑行通道中的限位机构,所有的限位机构均通过机械传动连接至同一个重置按钮。

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三个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设置于第一训练区域的两侧,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的宽度不小于第一训练区域宽度的三分之一。

增加了两个训练区域,分别对应于患者左转姿态,右转姿态进行康复训练。

进一步地,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包围或者舒展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开口的朝向不固定。

更进一步地,将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的位置和朝向进行变换,可以训练患者进行走动转动下寻找分类凹槽的动作,进一步细分工作。

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仅设置第一训练区域,在第一训练区域的凹槽开口前方20cm处底面画站位线;

2)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进行第一次分类训练操作;

3)将第一训练区域整合于框架型的能够让第一训练区域的训练面板纵向滑动的训练支架;

4)测量康复患者的身高,分别对应于康复患者的在蹲姿、半蹲姿和站姿状态,调节训练面板在训练支架的高度,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进行第二次分类训练操作;

5)增加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包围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开口朝向康复患者,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进行第三次分类训练操作;

6)调整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舒展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开口背向康复患者,引导康复患者进行第四次分类训练操作。

有益效果: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发明的设计能够针对康复患者在蹲姿、半蹲姿、站姿和转身姿态下进行作业,以评估和改善康复患者的作业耐力及分类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采用一个训练区域不安装透明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单独一个凹槽安装了透明窗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采用三个训练区域包围结构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采用三个训练区域伸展结构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凹槽位于下方的壁面采用倾斜角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包括至少一列训练区域,训练区域包括训练面板以及设置于训练面板底部的收纳槽1,训练面板上设有重置按钮2,每个训练面板是由若干凹槽3按照顺次排列的集合,凹槽3位于下方的壁面4和凹槽3的底面5之间存在空隙以构成标识物件自每一个凹槽3到收纳槽的滑行通道6,收纳槽1设置于训练面板最底一行凹槽3下方,每个凹槽3的开口具有独立的透明窗口7,每个透明窗口7具有供卡片插入的开孔8,每个透明窗口的外壁贴附有不同的标识符号9。

康复训练中,在正确放入标识物件后,每个凹槽内均会有对应于当前透明窗口贴附的标识符号的标识物件。

本申请适用于康复训练,所以需要采用至少两个凹槽,然后在凹槽的透明窗口贴附不同的标识符号来让患者进行分类区分,采用透明窗口是因为便于医生能够观测患者是否有分类正确,以便进行进一步地规划康复计划,采用重置的机构是为了能够便于收集已经完成分类的标识物件。

训练区域的高度不低于1.8m。

适应于一般人的平均身高,1.8m包含了蹲姿、半蹲姿和站姿姿态下进行作业的高度区间。

每个训练区域包括框架型的训练支架10、能够沿训练支架10纵向滑动的训练面板以及设置于训练面板底部的收纳槽1,每个训练区域的高度不低于1.8m,训练面板的高度不小于60cm。

凹槽3的数量不小于两个。

在每个凹槽3内具有推动或者抵住标识物件不滑落滑行通道中的限位机构(未图示),所有的限位机构均通过机械传动连接至同一个重置按钮2。

此处,如果采用的是推动的限位机构,凹槽位于下方的壁面可以平行于水平面,如果采用的是抵住标识物件不滑落滑行通道种的限位机构,凹槽位于下方的壁面最好具有一个倾斜向滑行通道的倾斜角,如图5,使得标识物件在重力作用下能够滑向滑行通道,此种限位机构的连接方式为本领域公知,故不进行赘述。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增加两个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设置于第一训练区域的两侧,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的宽度不小于第一训练区域宽度的三分之一。

增加了两个训练区域,分别对应于患者左转姿态,右转姿态进行康复训练。

实施例3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如图3的包围结构或者如图4的舒展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3开口的朝向不固定。

将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的位置和朝向进行变换,可以训练患者进行走动转动下寻找分类凹槽的动作,进一步细分工作。

实施例4

一种综合职业功能训练系统的训练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先仅设置第一训练区域,在第一训练区域的凹槽开口前方20cm处底面画站位线;

2)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进行第一次分类训练操作;

3)将第一训练区域整合于框架型的能够让第一训练区域的训练面板纵向滑动的训练支架;

4)测量康复患者的身高,分别对应于康复患者的在蹲姿、半蹲姿和站姿状态,调节训练面板在训练支架的高度,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进行第二次分类训练操作;

5)增加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包围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开口朝向康复患者,引导康复患者站立于站位线后方并面对第一训练区域、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进行第三次分类训练操作;

6)调整第二训练区域、第三训练区域和第一训练区域构成舒展的展开结构,第二训练区域和第三训练区域凹槽开口背向康复患者,引导康复患者进行第四次分类训练操作。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