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游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31181发布日期:2019-10-22 20:32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游戏控制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游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游戏控制器。



背景技术: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06762239U)于2017年12月19日公开了一种枪形智能游戏手柄,该游戏手柄通过模拟枪的外形并改变游戏操作键的布局,从而提高了游戏代入感。但这类手柄只能在特定的几种射击游戏中使用,无法适配其他游戏的操作模式;同时在游戏过程中用户需要保持持枪的姿势,容易导致关节僵硬、肌肉酸痛。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2778350)于2016年5月10日公开的具有多种操作模式的游戏控制器,该游戏控制器通过切换机构能让用户选择控制装置的第1操作模式或第2操作模式,从而方便了用户选择不同的游戏操作模式。但这类手柄在射击游戏中操作不便,难以适配射击游戏的操作模式,也就无法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操作体验;同时,这类手柄也无法模拟用户使用真实的枪械进行游戏,导致游戏代入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游戏控制器。该游戏控制器能够适配市面上绝大部分游戏,不但提高了游戏代入感,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操作体验。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游戏控制器,包括枪型体、模式切换机构、手柄和设于枪型体上的屏幕定位装置,所述模式切换机构切换不同的游戏操作模式(模式切换机构用于切换不同的游戏操作模式),所述手柄转动连接在枪型体上。

通过转动手柄,游戏控制器便可使用户方便快捷的,在手柄模式和枪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可模拟使用真实的枪械进行游戏,其能够适配市面上绝大部分游戏,不但提高了游戏代入感,也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操作体验。

作为优选,所述游戏操作模式包括枪操作模式和手柄操作模式。

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机构由手柄的转动位置控制切换。如此设置将游戏控制器形态的变换与游戏操作模式的切换相结合,通过转动手柄便可根据用户需要切换不同的操作模式。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与枪型体之间通过转动部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部包括转轴和套接在转轴上的套筒,所述转轴的外壁沿周向设有环槽,所述套筒内壁设有卡接在环槽内的卡环;所述转轴、套筒分别固连在手柄和枪型体上。

作为优选,所述转动部包括转轴和套接在转轴上的套筒,所述套筒内壁沿周向设有环槽,所述转轴的外壁设有卡接在环槽内的卡环;所述转轴、套筒分别固连在枪型体和手柄上。

作为优选,所述卡环的表面嵌入设置有两第一吸铁石,两第一吸铁石与转轴轴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所述环槽的内表面上嵌入设置有与第一吸铁石相匹配的第二吸铁石。第一吸铁石与第二吸铁石相互吸引,保证手柄在枪操作模式或手柄模式下稳定性。

作为优选,所述模式切换机构设于卡环与环槽之间,模式切换机构包括第一弧形接触片和第二弧形接触片,所述第一弧形接触片和第二弧形接触片与转轴轴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第一弧形接触片和第二弧形接触片分别嵌入设置在卡环与环槽的表面。

作为优选,所述手柄远离枪型体的一端朝向枪型体尾部倾斜,所述手柄与枪型体之间形成50-70°夹角。如此设置提高用户使用手柄的舒适度。如此设置使游戏控制器形状与人体手部形状相匹配,提高用户使用手柄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所述枪型体包括枪型本体和可拆卸连接在枪型本体上的卡接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中手柄转动后,游戏控制器便可使用户模拟使用真实的枪械进行游戏,其能够适配市面上绝大部分游戏,不但提高了游戏代入感,也为用户提供了全面的操作体验;

2、本实用新型将游戏控制器形态的变换与游戏操作模式的切换相结合,通过转动手柄便可根据用户需要切换不同的操作模式;

3、本实用新型为用户提供了在同一游戏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模式进行游戏的可能,用户可在同一游戏中在枪操作模式和手柄操作模式之间来回切换,可以适配市面上全部手柄游戏,而且还能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酸痛的情况发生,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为手柄操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图3中B-B处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为枪操作模式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为枪模式时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中后手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左视图;

图9为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局部剖视图;

图12为图11中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3为实施例4中去掉枪型本体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中D-D处的剖视图;

图16为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19为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9中F处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

1、枪型体;2、前手柄;3、后手柄;4、摇杆;5、功能控制按钮;6、转轴;7、套筒;8、环槽;9、卡环;10、第一吸铁石;11、第二吸铁石;12、第一弧形接触片;13、第二弧形接触片;14、方向控制按钮;15、枪型本体;16、卡接凸起;17、卡接槽;18、卡接凹槽;19、卡接块;20、容纳孔;21、卡接环;22、弹簧;23、功能控制按钮A;24、功能控制按钮B;25、功能控制按钮X;26、功能控制按钮Y;27、独立按钮;28、卡接体。

α、两第一吸铁石与转轴轴心连线之间的夹角;β、第一弧形接触片和第二弧形接触片与转轴轴心连线之间的夹角;γ、手柄与枪型体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游戏控制器,包括枪型体1、模式切换机构、屏幕定位装置和两手柄,该枪型体1呈枪型,两手柄均位于枪型体1下部,两手柄包括前手柄2和后手柄3(图1中枪型体1的枪口向左设置,即枪型体1的左端为前端,枪型体1的右端为后端),前手柄2位于后手柄3的左侧。在前手柄2和后手柄3上均设有游戏控制装置,前手柄2上的游戏控制装置包括方向控制按钮14和摇杆4。如图7-图8所示,后手柄3上的游戏控制装置包括功能控制按钮5和摇杆4。屏幕定位装置为安装在枪型体前端的摄像头和红外透光片。

两手柄上端与枪型体1通过转动部连接,如图3所示该转动部包括转轴6和套接在转轴6上的套筒7,在转轴6的外壁沿周向设有环槽8,在套筒7内壁设有卡接在环槽8内的卡环9;该转轴6、套筒7分别固连在手柄和枪型体1上。在卡环9的表面嵌入设置有两第一吸铁石10,如图4所示,两第一吸铁石10与转轴6轴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即图4中α为90°),且在环槽8的内表面上嵌入设置有与第一吸铁石10相匹配的两个第二吸铁石11,第一吸铁石10与第二吸铁石11相异的磁极相对。

如图3-图4所示,模式切换机构设于前手柄2中的卡环9与环槽8之间,模式切换机构为机械开关,其可切换两种不同的游戏操作模式,即手柄操作模式和枪操作模式。模式切换机构与设于枪型体1内部的处理器通信连接(处理器及处理器与模式切换机构的连接方式均为现有的,如公开号为CN2778350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记载的处理器),处理器与游戏软件进行通信,该处理器可进行操作以确定用户选择了手柄操作模式或枪操作模式,并根据用户的选择采用游戏控制装置的手柄操作模式或枪操作模式。

如图3-图4所示,模式切换机构具体包括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与转轴6轴心之间的连线相互垂直(即图4中β为90°),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分别嵌入设置在卡环9与环槽8的表面上。

上述游戏控制器的工作原理为:

手柄操作模式、用户左、右手分别操控前手柄2和后手柄3上的游戏控制装置进行游戏,手柄操作模式为现有的操作模式,例如xbox、PlayStation中的手柄操作模式。此时相对应的两对第一吸铁石10、第二吸铁石11相互吸引,保证两手柄在手柄操作模式时的稳定。同时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未接触,机械开关未闭合,此时处理器确定用户选择手柄操作模式,并将信息传输至游戏软件,游戏软件采用手柄操作模式供用户进行操作。

枪操作模式、将前手柄2和后手柄3逆时针转动90°后,游戏控制器形状如图5所示,此时仅有一对第一吸铁石10、第二吸铁石11相互吸引,保证两手柄在枪操作模式时的稳定。同时第一弧形接触片12和第二弧形接触片13相接触如图6所示,机械开关闭合,此时处理器确定用户选择枪操作模式,并将信息传输至游戏软件,游戏软件采用枪操作模式供用户进行操作。枪操作模式为现有的操作模式,例如xbox、PlayStation中的手柄操作模式,外加屏幕瞄准定位设备。例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103949054A)公开的红外光枪定位方法及系统,操作模式具体为:在屏幕四个角装四个红外发光点,枪型体的前端装摄像头和红外透光片,用户采用持枪的姿势进行游戏,用户通过按动功能控制按钮控制摄像头采集红外发光点图像,通过图像识别和算法,算出枪型体的描准位置。

同时为了提高用户使用手柄的舒适度,在手柄与枪型体1设有60°的夹角(即图5中γ为60°)。

上述游戏控制器的优点在于:将游戏控制器形态的变换与游戏操作模式的切换相结合,通过转动手柄便可根据用户需要切换不同的操作模式,同时转动手柄后游戏控制器便可模拟用户使用真实的枪械进行游戏,提高了游戏代入感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2中的枪型体1柄呈长方体状,如此设置其游戏操作模式仍为枪操作模式,只是枪型体1未模仿枪械的外形,但其制造容易,成本低。

实施例2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实施例3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体为实施例3中是在套筒7内壁沿周向设有环槽8,而在转轴6的外壁设有卡接在环槽8内的卡环9,如此设置仍能保证套筒7与转轴6转动连接可靠。

实施例3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如图10-图12所示实施例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4中的枪型体1包括枪型本体15和可拆卸连接在枪型本体15上的卡接体28,屏幕定位装置设于枪型本体15上,且枪型体1下部设有与卡接体28形状相匹配的卡槽。如图13所示,两手柄上端分别转动连接在卡接体28上,在卡接体28的右端设有卡接槽17,枪型体1相对该卡接槽17的位置设有卡接凸起16。在卡接体28的左端面上设有卡接凹槽18,枪型体1相对该卡接凹槽18的位置设有容纳孔20,该容纳孔20为阶梯孔并在容纳孔20内设有卡接块19,该卡接块19的右端向右延伸出容纳孔20并卡接于卡接凹槽18内,卡接块19的左端贯穿容纳孔20并延伸出枪型体1外。在卡接块19上固定连接有卡接环21,该卡接环21限制在容纳孔20内,且卡接环21与容纳孔20之间设有弹簧22,该弹簧22套接在卡接块19上。

用户将卡接块19的右端向右拔,则将卡接块19与卡接凹槽18相互脱离,即可将卡接体28从枪型本体15的侧面取下(即将卡接体28从垂直于图10中图面的方向取下)。将卡接体28取下后,可方便用户以手柄形态进行游戏,当用户想以枪形态进行游戏时,仅需将卡接体28卡接在枪型本体15上,十分方便。

实施例4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如图14-图15所示,实施例5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5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将模式切换机构进行改变,具体为:取消前手柄2中的卡环9与环槽8之间设置的机械开关,并将后手柄3上的功能控制按钮B24作为模式切换机构机构。如此设置,将游戏控制器形态的变换与游戏操作模式的切换相分离,用户转动手柄使手柄形态变换后,不会自动切换游戏操作模式(即用户转动手柄后,需要按动功能控制按钮B24才能切换游戏操作模式)。

实施例5中的游戏控制器的优点在于:用户按动功能控制按钮B24并转动手柄后便可模拟用户使用真实的枪械进行游戏,提高了游戏代入感的同时,为用户提供了更全面的操作体验。

实施例5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6:

如图16所示,实施例6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6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将模式切换机构进行改变,具体为:取消前手柄2中的卡环9与环槽8之间设置的机械开关,并将设于后手柄3上的独立按钮27作为模式切换机构机构。如此设置,将游戏控制器形态的变换与游戏操作模式的切换相分离,用户转动手柄使手柄形态变换后,不会自动切换游戏操作模式(即用户转动手柄后,需要按动独立按钮27才能切换游戏操作模式)。这样相较于实施例5来说,独立按钮27做为单独模式切换机构,不会占用功能控制按钮B24原有的游戏功能。

实施例6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7:

如图17-图18所示,实施例7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7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将转动部的结构进行改变,具体为:将转轴6改为鼓形,将套筒7的内壁改为与转轴6相匹配的鼓形。

实施例7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8:

如图19-图20所示,实施例8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实施例8与实施例1的区别点在于将转动部的结构进行改变,具体为:将转轴6改为倒锥状,将套筒7的内壁改为与转轴6相匹配的倒锥孔。

实施例8其余结构和工作原理同实施例1。

实施例9:

实施例9采用实施例1中的设备结构进行游戏,具体游戏为《绝地求生:大逃杀》,用户操控虚拟探索地图、拾取装备时采用手柄操作模式进行游戏,当用户操控虚拟人物举枪瞄准和射击时采用枪操作模式进行游戏。枪操作模式时,区别于传统的移动屏幕画面,以屏幕画面中心点为枪击点。采用以手柄按钮移动旋转游戏画面,定位系统捕捉到的屏幕定位点为游戏枪击点。来模拟真实的射击感。射击时的画面类似于VR特警系列。

如此,用户可在同一游戏中采用不同的操作模式进行游戏,用户可在枪操作模式和手柄操作模式之间来回切换,从而避免关节僵硬和肌肉酸痛的情况发生,并进一步提高用户的操作体验。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