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竞赛小车,更具体的说是涉及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
背景技术:
无碳小车是一种利用重力势能作为唯一能量的,同时具有连续避障功能的三轮小车。无碳小车的最大优点就是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以重力势能为唯一能量,不需要燃烧有机能源就能产生动能,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无碳。但目前的无碳小车在灵活转向方面缺乏研究,车体无法灵活的转向,因此导致无碳小车无法及时避开障碍物,出现侧翻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该无碳小车转向较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包括车架、驱动机构、传动机构、行驶机构和转向机构;所述行驶机构包括一个前轮和两个后轮,所述前轮位于车架前侧,所述后轮位于车架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和后轮均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位于车架上;所述驱动机构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带动转向机构运动,使得前轮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运动;所述转向机构包括凸轮、推动件和第一弹簧;所述凸轮与车架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相联动;所述车架靠近前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所述推动件靠近凸轮的一侧设置有滑杆,所述滑杆用于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所述滑杆在第一腰型孔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所述滑杆背离推动件的一端与凸轮相抵触;所述推动件靠近前轮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所述前轮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内滑移的联动杆;所述联动杆在第二腰型孔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所述第一弹簧一端与前轮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滑杆与凸轮相抵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重物、连接线、安装块和若干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与车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块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杆围成一立体空间,从而形成供重物下降的通道;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与安装块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线一端与重物相连接,另一端缠绕在第一转动轴上;所述第一转动轴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与传动机构通过皮带相传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转动轴、用于与第一传动轮相传动的第二传动轮、用于与后轮相传动的第三传动轮和用于与凸轮相传动的第四传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轴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和第四传动轮均固定在第二转动轴上;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第三转动轴;所述第三转动轴与车架转动连接;所述凸轮固定在第三转动轴上;所述第三转动轴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所述第一转动齿轮与第四传动轮相啮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与车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至少为两个;每个固定块内均设置有与推动件间隙配合的通孔,所述推动件贯穿通孔且与固定块滑移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杆靠近凸轮的一侧设置有套环,所述套环套设在滑杆上且与凸轮相抵触;所述套环由高耐磨性的聚氨酯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在车架上设置有后轮,后轮个数为2个,后轮位于车架后部两侧,后轮转动时会带动无碳小车运动;通过在车架前部设置有前轮,前轮个数为1个,通过前轮的转向使得整个无碳小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无碳小车可以在前进的同时躲避障碍物;所述驱动机构是由重力势能驱动,即利用重力势能为唯一能源,不需要通过燃料燃烧,真正实现了无碳;当驱动机构工作后,通过传动机构的传动,驱动机构一方面会带动后轮进行转动,使得整个无碳小车向前方运动;另一方面会带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进行转动后,由于凸轮与滑杆相抵触,这样凸轮就会带动滑杆在第一腰型孔内滑动;由于滑杆与推动件固定连接,滑杆运动时,推动件也会一起运动,继而带动前轮进行左右转向,从而实现了无碳小车在前进过程中自动转向,这样无碳小车就会在重力势能的驱动下,沿着s形路线前行,并且自动绕过障碍物;通过设置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用于保持滑杆始终与凸轮相抵触;这样保证了当凸轮在进行转动时,凸轮能够一直带动推动件进行运动,继而带动前轮进行转向运动,使得本实用的无碳小车转向较为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另一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中传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中传动机构另一个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车架;11、第一腰型孔;12、第三转动轴;121、第一转动齿轮;13、固定块;131、通孔;2、驱动机构;21、重物;22、连接线;23、安装块;231、第一转动轴;232、第一传动轮;233、皮带;24、支撑杆;3、传动机构;31、第二转动轴;32、第二传动轮;33、第三传动轮;34、第四传动轮;4、行驶机构;41、前轮;411、联动杆;42、后轮;5、转向机构;51、凸轮;52、推动件;521、滑杆;522、第二腰型孔;523、套环;53、第一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
参照图1至5所示,本实施例的凸轮同步带式无碳小车,包括车架1、驱动机构2、传动机构3、行驶机构4和转向机构5;所述行驶机构4包括一个前轮41和两个后轮42,所述前轮41位于车架1前侧,所述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的两侧,所述前轮41和后轮42均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机构2位于车架1上;所述驱动机构2通过重力势能驱动,在传动机构3的传动下,所述驱动机构2带动转向机构5运动,使得前轮41进行转向,同时带动后轮42运动;所述转向机构5包括凸轮51、推动件52和第一弹簧53;所述凸轮51与车架1转动连接且与传动机构3相联动;所述车架1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腰型孔11,所述推动件52靠近凸轮51的一侧设置有滑杆521,所述滑杆521用于在第一腰型孔11内滑动,所述滑杆521在第一腰型孔11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后轮42;所述滑杆521背离推动件52的一端与凸轮51相抵触;所述推动件52靠近前轮4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腰型孔522,所述前轮41上设置有用于在第二腰型孔522内滑移的联动杆411;所述联动杆411在第二腰型孔522内的滑移方向为靠近或者远离凸轮51;所述第一弹簧53一端与前轮4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3用于保持滑杆521与凸轮51相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架1上设置有后轮42,后轮42个数为2个,后轮42位于车架1后部两侧,后轮42转动时会带动无碳小车运动;通过在车架1前部设置有前轮41,前轮41个数为1个,通过前轮41的转向使得整个无碳小车的运动方向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无碳小车可以在前进的同时躲避障碍物;所述驱动机构2是由重力势能驱动,即利用重力势能为唯一能源,不需要通过燃料燃烧,真正实现了无碳;当驱动机构2工作后,通过传动机构3的传动,驱动机构2一方面会带动后轮42进行转动,使得整个无碳小车向前方运动;另一方面会带动凸轮51进行转动;凸轮51进行转动后,由于凸轮51与滑杆521相抵触,这样凸轮51就会带动滑杆521在第一腰型孔11内滑动;由于滑杆521与推动件52固定连接,滑杆521运动时,推动件52也会一起运动,继而带动前轮41进行左右转向,从而实现了无碳小车在前进过程中自动转向,这样无碳小车就会在重力势能的驱动下,沿着s形路线前行,并且自动绕过障碍物;通过设置有第一弹簧53,第一弹簧53用于保持滑杆521始终与凸轮51相抵触;这样保证了当凸轮51在进行转动时,凸轮51能够一直带动推动件52进行运动,继而带动前轮41进行转向运动,使得本实用的无碳小车转向较为灵活,能及时避开障碍物;同时结构相对简单,加工制造成本低,前行稳定可靠。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驱动机构2包括重物21、连接线22、安装块23和若干个支撑杆24;所述支撑杆24一端与车架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安装块23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撑杆24围成一立体空间,从而形成供重物21下降的通道;所述安装块23上设置有第一转动轴231,所述第一转动轴231与安装块23转动连接;所述连接线22一端与重物21相连接,另一端缠绕在第一转动轴231上;所述第一转动轴231上还设置有第一传动轮,所述第一传动轮232与传动机构3通过皮带233相传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的驱动机构2是以重物21的重力势能唯一能源进行驱动的;通过设置有支撑杆24,支撑杆24有较好的弹性;支撑杆24的个数最少为3个,若干个支撑杆24围成一个立体空间,该立体空间形成了重物21下降的通道;支撑杆24会对重物21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从而保证重物21能够稳定的下降,稳定的进行输出;通过设置有连接线22,连接线22一端与重物21相连接,另一端缠绕在第一转动轴231上;当小车要开始运动时,将重物21放入由支撑杆24形成的通道中;重物21会慢慢的下降,即向靠近车架1的方向移动;重物21在下降过程中,在连接线22的传动作用下,第一转动轴231会相对于安装块23进行转动;第一转动轴231转动后,固定在第一转动轴231上的第一传动轮232会随着第一转动轴231的转动而转动,传动机构3和第一传动轮232之间通过皮带233相联动,即通过皮带233的传动,第一传动轮232会带动传动机构3运动,继而使凸轮51和后轮42也随之运动,这样保证了无碳小车只在重力势能的驱动下,沿着“s”形路线前进,并能自动绕过障碍物;该驱动结构加工制造简单,生产成本低,并且能够稳定有效的驱动小车自动前进和转向。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第二转动轴31、用于与第一传动轮232相传动的第二传动轮32、用于与后轮42相传动的第三传动轮33和用于与凸轮51相传动的第四传动轮34;所述第二转动轴31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传动轮32、第三传动轮33和第四传动轮34均固定在第二转动轴31上;所述车架1上还设置有第三转动轴12;所述第三转动轴12与车架1转动连接;所述凸轮51固定在第三转动轴12上;所述第三转动轴12上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121,所述第一转动齿轮121与第四传动轮34相啮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第二传动轮32,皮带233一端套设在第一传动轮232上,另一端套设在第二传动轮32上;当第一传动轮232转动后,通过皮带233的传动,第二传动轮32也会随之运动;由于第二传动轮32固定在第二转动轴31上,当第二传动轮32进行转动时,第二转动轴31也会进行转动;通过在第二转动轴31设置有第三传动轮33,第三传动轮33用于与后轮42相传动,这样就能带动后轮42转动,从而使得无碳小车向前运动;此外通过在第二转动轴31设置有第四传动轮34,车架1上有第三转动轴12,凸轮51位于第三转动轴12上,第三转动轴12上有第一转动齿轮121,第一转动齿轮121与第四传动轮34相啮合,这样就能带动凸轮51转动从动,继而带动前轮41周期性左右转向;使得小车在前进时自动转动;该驱动结构加工制备简单,容易生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车架1上设置有固定块13,所述固定块13与车架1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13至少为两个;每个固定块13内均设置有与推动件52间隙配合的通孔131,所述推动件52贯穿通孔131且与固定块13滑移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车架1上设置固定块13,固定块13上有通孔131,通孔131的直径略大于或者等于推动件52的外径,推动件52贯穿通孔131,便于推动件52相对固定块13移动,通孔131内壁会对推动件52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使得推动件52按照一定的轨迹进行滑移,继而使前轮41左右转向,保证本实用的可实施性和稳定性;通过将固定块13设置为至少两个,即至少有两个,推动件52至少需要贯穿两个通孔131,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从而使得推动件52的滑移轨迹是确定的,进一步提高了本实用的稳定性,确保推动件52能带动前轮41转向。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滑杆521靠近凸轮51的一侧设置有套环523,所述套环523套设在滑杆521上且与凸轮51相抵触;所述套环523由高耐磨性的聚氨酯材料制成。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有套环523,套环523套设在滑杆521上且与凸轮51相抵触,从而使得滑杆521不直接与凸轮51相接触,滑杆521不会因为摩擦而受到损害,降低其使用寿命,影响整个装置的运行;套环523是由高耐磨性的聚氨酯材料制成,即在凸轮51带动的滑杆521运动时,凸轮51对套环523的损伤很小,使得本实用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整个装置的运行也会更加流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