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61254发布日期:2020-02-18 13:24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康复训练器械,具体为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现如今,中风或偏瘫的患者较多,而有些中风患者会落下病手手指无法张开或者施力的后遗症。患该种病症的患者非常痛苦,且容易造成残疾,致使其生活难以自理。为了帮助患者康复,医护人员或患者家属需将病手手指不断重复进行掰开、并拢以及握合操作。

然而,普遍使用上述方法的同时,问题也随之而来。通过医护人员或家属的人为康复训练不仅会占用他们大量的时间,且长期康复锻炼的过程仅用人为的方法很难坚持下去。因此,有必要设计一款针对于中风或偏瘫患者康复使用的仪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该康复训练装置具有方便偏瘫患者自行锻炼手部力量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与掌心握合的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所述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上设有指压训练机构,所述指压训练机构包括与指部接触的触板、中空的固定柱、滑动杆以及弹性件,所述触板与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铰接,相应地,所述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设有与触板适配的容纳槽,所述滑动杆的一端与触板的内侧相固定,另一侧滑动穿设于固定柱的侧端,相应地,所述固定柱的侧端设有适配滑动杆穿过的穿孔,所述弹性件套设于滑动杆的外侧壁。

作为优选,所述固定柱的侧端设有定位凸柱,所述定位凸柱设有适配滑动杆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与穿孔所在位置对应,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定位凸柱相固定,另一端与触板的内侧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的外侧设有与手指大小适配的固定环。

作为优选,还包括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以及弹性绳,所述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和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通过弹性绳相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端部设有螺纹段,相应地,所述固定柱的端部设有与螺纹段适配的螺纹槽。

作为优选,所述螺纹槽的底端设有插柱,相应地,所述螺纹段的上端设有与插柱适配的插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在本实用新型中,患者可握住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手指通过不断对触板施加压力。由于触板在受压时,会对与其相固定的滑动杆产生压力,使得滑动杆在穿孔中运动。当患者停止对触板施加压力时,由于受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滑动杆会沿着穿孔回移。患者通过重复、多次进行如上操作即可实现锻炼指部力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1、固定环,12、触板,13、滑动杆,14、弹性件,15、固定柱,150、螺纹槽,151、插柱,16、定位凸柱,2、弹性绳,31、连接柱,33、螺纹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如图1~3所示,一种偏瘫患者使用的手部康复训练装置,包括与掌心握合的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上设有指压训练机构,指压训练机构包括与指部接触的触板12、中空的固定柱15、滑动杆13以及弹性件14,触板12与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铰接,相应地,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设有与触板12适配的容纳槽,滑动杆13的一端与触板12的内侧相固定,另一侧滑动穿设于固定柱15的侧端,相应地,固定柱15的侧端设有适配滑动杆13穿过的穿孔,弹性件14套设于滑动杆13的外侧壁。

在本实施例中,患者可握住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手指通过不断对触板12施加压力。由于触板12在受压时,会对与其相固定的滑动杆13产生压力,使得滑动杆13在穿孔中运动。当患者停止对触板13施加压力时,由于受到弹性件14的弹力作用,滑动杆13会沿着穿孔回移。患者通过重复、多次进行如上操作即可实现锻炼指部力量的目的。

如图2所示,固定柱15的侧端设有定位凸柱16,定位凸柱16设有适配滑动杆13的圆形槽,圆形槽与穿孔所在位置对应,弹性件14的一端与定位凸柱16相固定,另一端与触板12的内侧相固定。

如图1所示,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的外侧设有与手指大小适配的固定环11。

本实施例还包括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以及弹性绳2,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和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通过弹性绳2相固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患者可分别用双手握住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和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然后沿着对向施力,可起到锻炼臂部的作用。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设有连接柱31,连接柱31的端部设有螺纹段33,相应地,固定柱15的端部设有与螺纹段33适配的螺纹槽150。当患者不使用该康复训练装置时,可将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和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通过螺纹段33、螺纹槽150配合旋拧在一起,更有利于收纳。

在本实施例中,螺纹槽150的底端设有插柱151,相应地,螺纹段33的上端设有与插柱151适配的插槽。通过插柱151和插槽之间的配合可更有利于患者收纳时的定位。同时,弹性绳2可缠绕在插柱151上。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弹性绳2缠绕后的高度肯定是低于螺纹槽150的底部,也就是说弹性绳2是收纳设置在螺纹槽150的下方的,故不会影响第一半球状握力本体1和第二半球状握力本体3的收纳固定。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