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17771发布日期:2020-05-20 02:41阅读:185来源:国知局
一种跑步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跑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跑步机。



背景技术:

跑步机包括支架和仪表,用户可通过仪表来查看跑步机运行参数,例如速度、坡度和时间等。但一般跑步机的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无法调节,不能满足不同身高用户的视线舒适需求。

针对上述现象,已有专利提出了解决方案。例如申请号为cn200820112438.9(公开号为:cn201179301y)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跑步机控制面板收折装置》,该跑步机控制面板收折装置,是在跑步机的两支架设有连接控制面板的收折装置;该收折装置包括:一固定件,牢固于两支架之一;一卡掣机构,设置在另一支架;二摆动件,连接于两支架而可转动,两摆动件各具有一弧形孔,固定件与卡掣机构分别置入孔内,在穿置有卡掣机构的弧形孔,另设有至少一直径大于弧形孔的限位孔,卡掣机构陷入限位孔内,摆动件定位于支架上;以及一供控制面板组装的框架,连接于两摆动件之间。卡掣机构由定位钮和按压键组成。

上述专利通过定位钮、按压键、限位孔和摆动件的配合,摆动件能相对支架摆动,从而可以让控制面板(相当于仪表)随时掀开至某一角度,便于不同身高的用户查看;若跑步机不使用时,亦可让控制面板随着收折装置翻转,使支架与跑台相迭。但上述专利没有公开其它能调节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的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同样能调节仪表相对支架位置的跑步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跑步机,包括支架、仪表和收折装置,该收折装置用于调节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该收折装置包括与支架活动连接的把手,仪表与把手相连,其特征在于:所述收折装置还包括

定位杆,与支架活动连接;

第一定位片,与把手的一侧固定,该第一定位片具有至少两个与定位杆的第一端配合的挡位,所述定位杆的第一端能限位于或脱离挡位,而相应地能使把手相对支架静止或活动;

驱动机构,用于驱动定位杆使得定位杆的第一端脱离挡位;以及

复位机构,用于驱动定位杆使得定位杆的第一端限位于挡位中。

驱动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按压杆和连杆,按压杆与把手活动连接,连杆与定位杆固定,按压杆与连杆的一端配合而能使定位杆的第一端脱离挡位。

按压杆与把手的活动连接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把手上设有供按压杆穿过的通孔,而使按压杆与把手活动连接。

为了便于按压按压杆,所述按压杆的一端伸出把手外且连接有杆帽,该杆帽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孔径杆帽与把手的外壁之间具有距离。

把手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把手包括把手架,所述通孔设置在把手架上,按压杆穿过把手架的通孔且能与连杆的一端配合。

为了便于导向把手的活动,所述收折装置还包括与把手的另一侧固定的第二定位片,该第二定位片具有位置与挡位对应的弧形孔,弧形孔的孔径大于定位杆的第二端的外径,把手相对支架活动时,定位杆的第二端能沿第二弧形孔滑动。

为了导向定位杆的活动,所述收折装置还包括与支架固定的固定座,固定座上具有供定位杆穿过的穿孔。

复位机构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所述复位机构为弹簧,所述固定座设置在靠近定位杆的第二端处,所述定位杆具有周向设置的限位部且位于固定座的内侧,该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部相抵而另一端与固定座的内侧相抵,该弹簧使定位杆的第一端具有保持限位于挡位中的趋势。

为了调节仪表相对把手的角度,所述仪表转动连接在把手上。

挡位可以有多种结构,优选地,每个所述挡位具有孔径大于定位杆的第一端外径的限位孔,相邻两个限位孔之间具有间距或相邻两个限位孔之间通过孔径小于定位杆第一端外径的连接孔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定位杆、第一定位片、驱动机构和复位机构,能使把手相对支架静止或活动,当驱动机构使定位杆的第一端脱离挡位后,作用于把手,把手能相对支架活动,从而带动连接在把手上的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发生变化,当把手活动到需要的位置后,在复位机构的作用下,定位杆的第一端限位于挡位,把手相对支架静止,从而使连接在把手上的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得到固定,本实用新型同样能调节仪表相对支架的位置,不同身高的用户能得到视线舒适地查看仪表的位置;另外,调节仪表相对支架至合适的位置后,也便于收纳,节省收纳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图3为图1去掉内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4为图1去掉外壳体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支架、仪表和收折装置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把手、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如图1~图7所示,该跑步机,包括壳体10、支架1、仪表2和收折装置等主要部件,该收折装置用于调节仪表2相对支架1的位置。

壳体10包括内壳体101、外壳体102和上壳体103,支架1容纳在由内壳体101、外壳体102和上壳体103围成的容纳空间内。

收折装置包括把手3、定位杆4、第一定位片5、第二定位片8、固定座9、驱动机构6和复位机构7。第一定位片5、第二定位片8、固定座9和复位机构7位于壳体10的容纳空间内。

固定座9与支架1固定,本实施例中,固定座9具有两个,两个固定座9分别位于支架1的左右两侧,定位杆4横向设置,每个固定座9上均具有供定位杆4穿过的穿孔91,左边的固定座9的穿孔91供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即定位杆4的左端)穿过,右边的固定座9的穿孔91供定位杆4的第二端43(即定位杆4的右端)穿过。这样通过定位杆4与固定座9活动连接,使定位杆4与支架1活动连接。

把手3与支架1活动连接;仪表2与把手3相连,优选地,仪表2转动连接在把手3上;把手3包括把手架33和包裹把手架33的把手壳31,把手架33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段33a、分别位于第一段33a两侧的第二段33b和第三段33c,第一段33a呈u字型且位于壳体10外,第二段33b与第一段33a的左臂插配固定,第三段33c与第一段33a的右臂插配固定,第二段33b和第三段33c均中空,第一段33a的左臂和右臂均固定有便于握持的把手壳31。

第一定位片5与把手3左侧的第二段33b焊接固定,该第一定位片5具有两个与定位杆4的第一端42配合的挡位51,在其它实施例中,挡位51也可以为3档或以上,定位杆4的第一端42能限位于或脱离挡位51,而相应地能使把手3相对支架1静止或活动;每个挡位51具有孔径大于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外径的限位孔511,为便于描述,将第一定位片5的限位孔511记为第一限位孔,相邻两个第一限位孔之间通过孔径小于定位杆4第一端42外径的连接孔512连通。在其它实施例中,相邻两个第一限位孔511之间也可以具有间距而不连通,第一限位孔511也可以为限位槽,挡位51也可以设计成使把手3转动的角度能连续变化的结构。

驱动机构6用于驱动定位杆4使得定位杆4的第一端42脱离挡位51。具体地,驱动机构6包括按压杆61和连杆62,按压杆61与把手3活动连接,连杆62与定位杆4固定,按压杆61与连杆62的一端配合而能使定位杆4的第一端42脱离挡位51。

本实施例中,按压杆61具有1个且位于把手3的左侧,按压杆61横向设置且大致与定位杆4平行,连杆62具有1个。

把手架33的第二段33b有供按压杆61穿过的通孔32而使按压杆61与把手3活动连接,按压杆61的一端伸出把手3外且连接有杆帽63,该杆帽63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把手3的通孔32的孔径,杆帽63与把手3的外壁之间具有距离;左边的固定座9上还设有供按压杆61穿过的贯孔92,按压杆61穿过左边固定座9的贯孔92且能与连杆62固定。即本实施例中,按压杆61向右依次穿过把手3的第二段33b、左边的固定座9后,与连杆62固定,连杆62的一端与定位杆4焊接固定,按压杆61受压后推动连杆62向右而使定位杆4的第一端42脱离挡位51。本实施例中,按压杆61直接与连杆62固定;在其它实施例中,按压杆61未受压时,也可以与连杆62具有距离,但当按压杆61受压后,能与连杆62接触并向右作用于连杆62,而使定位杆4往右脱离挡位51。

把手架33的第三段33c供销轴20穿过,即右边的销轴20向左依次穿过把手的第三段33c、右边的固定座9,另外,可以有螺钉(图中未示出)穿过把手架33的第三段33c后抵在销轴20上,而使销轴20不容易滑出。这样按压杆61是实际能够驱动定位杆4的,销轴20没有起驱动定位杆4的作用而用作转轴。

第二定位片8与把手3右侧的第三段33c焊接固定,该第二定位片8具有弧形孔81,弧形孔81的孔径大于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外径,把手3相对支架1活动时,定位杆4的第二端43能沿弧形孔81滑动。具体地,定位杆4的第二端43具有端部43a和周向的细径部43b,弧形孔81的两端还均设有孔径大于弧形孔81的第二限位孔82,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端部43a外径小于第二限位孔82的孔径但大于弧形孔81的孔径,细径部43b的外径小于弧形孔81的孔径;第一定位片5和第二定位片8相对设置且大致平行,定位杆4均与第一定位片5和第二定位片8大致垂直,两个第一限位孔的位置和两个第二限位孔82的位置对应;这样,当定位杆4的第一端42脱离第一限位孔,定位杆4的第二端43脱离第二限位孔,把手架33能绕按压杆61和销轴20转动,转动时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细径部43b能沿弧形孔81滑动;定位杆的第一端42限位于另一个第一限位孔后,把手3相对支架1静止,此时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端部43a能限位于另一个第二限位孔82。第二定位片8的两个第二限位孔82的孔径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不设置第二限位孔82。

复位机构7用于驱动定位杆4使得定位杆4的第一端42限位于挡位51中。具体地,复位机构7为弹簧,右边的固定座9设置在靠近定位杆4的第二端43处,定位杆4具有周向设置的限位部41(可用轴用挡圈)且位于固定座9的内侧,该弹簧的一端与限位部41相抵而另一端与右边固定座9的内侧相抵,该弹簧使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具有向左保持限位于挡位51中的趋势。在其它实施中,复位机构7也可以为弹性片或弹性块。在本实施例中,按压杆61设置在把手3的左侧,并作用于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即作用于定位杆4的左端),弹簧设置在靠近定位杆4的第二端43(即靠近定位杆4的右端)处;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将按压杆61设置在把手3的右侧,并作用于定位杆4的第二端43(即作用于定位杆4的右端),此时弹簧应设置在靠近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即靠近定位杆4的左端)处。

工作原理如下:

需要调节仪表2相对支架1的位置时,按压左边的杆帽63,按压杆61推动连杆62往右运动,从而带动定位杆4往右运动,使得定位杆4的第一端42向右脱离挡位51的限位孔511,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端部43a向右脱离第二定位片8的第二限位孔82,此时定位杆4的限位部41向右挤压弹簧;保持按压左边的杆帽63,同时作用于把手3,把手3绕按压杆61和销轴20转动,此时定位杆4的第二端43的细径部43b沿弧形孔81滑动;把手3转到合适位置后,松开左边的杆帽63,在弹簧的作用下,定位杆4往左运动而使第一端42限位于另一个挡位51中,此时定位杆4的第二端43限位于另一个第二限位孔82中,把手3相对支架1静止,把手3的位置得到固定;另外,还可以转动仪表2,来调节仪表2相对把手3的位置。这样用户可以通过转动把手3或/和转动仪表2,来调节仪表2相对支架1的位置,方便查看仪表2和进行收纳。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