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97300发布日期:2020-04-14 20:42阅读:19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爬绳玩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



背景技术:

爬动玩具是利用机械结构使得玩具可以在手动操作下可以进行运动的玩具,具有益智和提高儿童动手能力的效果。

拉绳猴子是爬动玩具的一种,但是现有技术中采用铁皮材质,安全性不高,怕在玩耍的过程中会划伤手部,其连接结构也不完善,手脚跟身体的连接直接用铁片扣住,会导致产品各零件连接不紧,同时一般使用摩擦力充当驱动力,容易在磨损下降低玩具的使用寿命,并且可玩性不高,基于此,本实用设计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端连接有两个拉绳,每个所述拉绳远离壳体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所述拉绳与壳体的连接有传动装置,位于壳体一侧的所述拉绳上连接有猴尾。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猴大臂、猴小臂、猴大腿、猴小腿,所述壳体分为两个相同规格的半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形成,每个所述半壳体上都有一组如上所述猴大臂、猴小臂、猴大腿、猴小腿,每组所述猴大臂和猴小臂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设为猴臂组件,每组所述猴大腿和猴小腿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设为猴腿组件。

优选地,所述传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两端的两个铰链杆,靠近猴尾的所述铰链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猴腿组件转动连接,另一个铰链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猴臂组件转动连接,两个所述铰链杆的中心部分共同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两个所述转杆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两个所述转杆与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相互远离的一侧,所述转杆的固定点不位于转轮的圆心处,所述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位于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挡盖和第二挡盖,所述第一挡盖上设有销孔,所述第二挡盖上设有定位销。

优选地,所述定位销和销孔间隙配合,两个所述拉绳靠近壳体的一端分别打结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上,所述第一挡盖与第一转轮;第二挡盖与第二转轮均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固定。

优选地,所述壳体采用塑料材料,远离猴尾的所述铰链杆外套接有猴脸,所述猴脸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猴脸、壳体、猴尾胶连为一个整体。

优选地,两个所述猴小臂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成整体结构,两个所述猴小腿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成整体结构,靠近猴脸的所述拉绳贯穿两个猴小臂的整体结构,靠近猴尾的所述拉绳同时贯穿猴小腿组成的整体结构和猴尾。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拉绳与壳体传动装置的连接,并在两端使用拉环固定,使得将一个拉环固定一头,将另一个拉环向下拉,通过拉绳使第一转轮和第一挡盖同时旋转,从而带动第二转轮、第二挡盖和两个转杆,使其旋转,同时将第二转轮上另一个拉绳缠绕,带动装置向上移动实现玩具猴的攀爬运动,极其生动的模拟猴子爬树的情景,趣味性强,能够带动小朋友的积极性。

2.本实用新型采用塑料材质,相比于铁皮材料不会划到手,安全性高,连接方式采用螺丝锁住,玩的过程也不会出现手脚与身体分开,可玩性更高,同时仅通过拉绳产生的转动实现猴子的上下位移,替代了原有摩擦力充当驱动力的情况,增加了玩具的使用寿命,避免了磨损现象,同时外观造型上卡通有趣,深得小朋友喜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的的侧剖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中传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中转轮、铰链杆和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拉环、2壳体、21猴大臂、22猴小臂、23猴大腿、24猴小腿、3拉绳、4猴尾、5猴脸、6铰链杆、7第一连接盖、8第一转轮、9转杆、10第二挡盖、11第二连接盖、12第一挡盖、13第二转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5,一种新型的拉绳猴子,包括壳体2,壳体2的两端连接有两个拉绳3,每个拉绳3远离壳体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一个拉环1,拉绳3与壳体2的连接有传动装置,位于壳体2一侧的拉绳3上连接有猴尾4。

壳体2包括猴大臂21、猴小臂22、猴大腿23、猴小腿24,壳体2分为两个相同规格的半壳体通过螺栓固定连接而形成,每个半壳体上都有一组如上猴大臂21、猴小臂22、猴大腿23、猴小腿24,每组猴大臂21和猴小臂22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设为猴臂组件,每组猴大腿23和猴小腿24均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并设为猴腿组件,使得在玩的时候不会发生手脚分离的现象。

传动装置包括分别设置在壳体2两端的两个铰链杆6,靠近猴尾4的铰链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猴腿组件转动连接,使得壳体2可以组装铰链杆6、猴腿组件和猴臂组件,另一个铰链杆6的两端分别与两组猴臂组件转动连接,两个铰链杆6的中心部分共同转动连接有两个转杆9,两个转杆9上分别连接有第一转轮8和第二转轮13,两个转杆9与分别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转轮8和第二转轮13相互远离的一侧,转杆9的固定点不位于转轮的圆心处,通过转杆9的偏心转动可以使得在转杆9的转动下第一转轮8和第二转轮13可以同时转动,第一转轮8和第二转轮13位于相互远离的一侧分别连接有第一挡盖12和第二挡盖10,第一挡盖12上设有销孔,第二挡盖10上设有定位销。

定位销和销孔间隙配合,两个拉绳3靠近壳体2的一端分别打结在第一转轮8和第二转轮13上,第一挡盖12与第一转轮8;第二挡盖10与第二转轮13均通过螺栓螺纹连接固定,壳体2采用塑料材料,远离猴尾4的铰链杆6外套接有猴脸5,猴脸5通过螺栓固定连接在壳体2的内壁上,猴脸5、壳体2、猴尾4胶连为一个整体,通过两个铰链杆6使得装置整合在一起,并且第二转轮13可以插入第一转轮8中固定,使得构成一个整体,而第一连接盖7和第二连接盖11可以相互固定,使得将传动装置固定在其中,实现猴子外貌的整合作用,两个猴小臂22的前端通过螺栓固定成整体结构,两个猴小腿24的后端通过螺纹固定成整体结构,靠近猴脸5的拉绳3贯穿两个猴小臂的整体结构,靠近猴尾4的拉绳3同时贯穿猴小腿24组成的整体结构和猴尾4,使得拉绳3连接至传动装置从而带动猴子整体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总体运动过程为将一个拉环1固定,将另一个拉环1向下拉,使第一转轮8和第一挡盖12旋转,第二转轮13、第二挡盖10和两个转杆9,使其旋转,同时将第二转轮13上另一个拉绳3缠绕,带动猴子向上移动,而当松开拉环1时在拉绳3复位作用下,拉绳3反向移动,则会带动猴子向下移动。

具体运动过程为在第一转轮8和第一挡盖12旋转时,带动第二转轮13、第二挡盖10和两个转杆9,使其旋转,第二转轮13外侧的偏心轮位置也同时旋转,由于偏心的作用,带动两个转杆9转动,而一个转杆9与猴头5处的铰链杆6连接,将会带动铰链杆6转动,而铰链杆6与两个猴臂组件转动连接并通过拉绳3定位,使得两个猴臂组件有规律的运动,同理另一个转杆9与猴尾4处的铰链杆6连接会带动两个猴尾组件有规律的运动,同时实现了运动性和仿真性,较为真实的模拟了猴子上树的过程,有较强的趣味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