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倒立机的扭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9468发布日期:2020-11-06 13:38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倒立机的扭身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有关一种倒立机的扭身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可供倒立运动外,且可兼具扭身运动,以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的倒立机的扭身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人由于生活忙碌,加上长时间使用3c产品,缺乏适量的运动,已成为大多数人存在的弊病,而缺乏运动是造成气血循环不顺的主要因素,因此,一种可于室内运动,可增加气血循环的倒立机被成功开发,且受到大众所青睐。现有的倒立机,包括一架体及枢设于架体的倒立板体,于倒立板体下方设有一脚部固定架,以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体上,脚部固定至脚部固定架,通过倒立板体的枢转,达到使用者倒立的目的。但是现有的倒立机除了供使用者进行倒立运动外,并无兼具其它的附加用途。

而众所周知,人体的筋骨舒张伸展,除了通过运动提升外,适当于不同部位(尤其是腰部及上半身)加以扭动,除了可消除肌肉酸痛及疲劳外,且可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进而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是以,倒立机实有改进的必要。发明人有鉴于此,经不断研究、实验,遂萌生设计一种倒立机的扭身结构,使倒立机兼具扭身运动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倒立机的扭身结构,使倒立机除了可供进行倒立运动外,且可兼具扭身运动,以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进而提升倒立机的实用价值。

前述的倒立机的扭身结构,包括一架体及一枢设于架体的倒立板架,以及一组设于倒立板架下方的脚部固定架,该架体的两侧边各设有一把手,以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架上,将脚固定至脚部固定架,并以手握于把手进行倒立运动;其中,该倒立板架由上板架及下板架所组成,该下板架固定于架体,该上板架以一转动结构枢接于该下板架而可沿该下板架转动。于倒立运动时,得以通过上板架构成使用者上半身的左右扭动,而可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进而提高倒立机的实用价值。

前述的倒立机的扭身结构,其中该上板架的底端设有一转动片,并于该转动片的中心设有一固定栓,固定栓的两侧各设有限位杆。该下板架的顶缘设有一定位片,于该定位片设有固定孔,该固定孔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状的长孔,于组装时将上板架的转动片的固定栓穿过定位片的固定孔,进而使限位杆穿设于长孔,将该上板架枢接于下板架。

前述的倒立机的扭身结构,其中该转动片与定位片之间设有一缓冲件。通过缓冲件作为缓冲,使转动片的转动更为顺畅且降低磨擦的损耗。

前述的倒立机的扭身结构,其中该上板架的上杆体设有一管体,于该管体设有一可沿该管体上下移动的定位杆,并于该下板架的下杆体设有一套筒,使该定位杆可向下插置于该套筒内从而完成上板架定位,或向上由套筒脱离从而使上板架呈可转动状。

附图说明

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机立体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上板架、下板架枢接立体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上板架、下板架枢接立体分解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上板架、下板架枢接剖视图。

图6及图7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

附图标记说明

a、架体

b、倒立板架

c、脚部固定架

d、轴部

e、把手

1、上板架

11、上杆体

12、转动片

13、管体

121、固定栓

122、限位杆

123、限位杆

2、下板架

21、下杆体

22、定位片

221、固定孔

222、长孔

223、长孔

23、定位杆

24、套筒

3、缓冲件

31、通孔

32、通孔

33、通孔

4、固定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并配合图3及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倒立机立体图及上板架、下板架枢接立体图以及立体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一架体a及一枢设于架体a的倒立板架b,以及一组设于倒立板架b下方的脚部固定架c,该架体a的两侧边各设有一轴部d,以及各设有一把手e,使该脚部固定架c上方两端分别枢设于轴部d,得以沿轴部d翻转,以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架b上,将脚固定至脚部固定架c,并以手握把手e将倒立板架b翻转以进行倒立运动。

该倒立板架b由上板架1及下板架2所组成,于本实施例,该上板架1固定于一上杆体11,该下板架2固定于架体a所设的下杆体21,于该上板架1的上杆体11的底端设有一转动片12,并于该转动片12的中心设有一固定栓121,固定栓121的两侧,于适当距离处设有限位杆122、123。该下板架2的下杆体21的顶缘设有一定位片22,于该定位片22设有固定孔221,使该固定孔221对应于上板架1转动片12的固定栓121;固定孔221的两侧分别设有半圆状的长孔222、223,使这些长孔222、223对应于上板架1转动片12的限位杆122、123。

该上板架1的上杆体11设有一管体13,于该管体13设有一可沿该管体13上下移动的定位杆23,并于该下板架2的下杆体21设有一套筒24,该定位杆23可向下插置于该套筒24内从而完成该上板架的定位,或该定位杆23向上由套筒24内脱离使得该上板架1呈可转动状。

前述的转动片12与定位片22于组装时,于两者之间夹设一缓冲件3,于该缓冲件3设有通孔31、32、33。

通过前述的构件,于组装时,将上板架1的转动片12的固定栓121穿过缓冲件3设有通孔31,再穿过下板架2的定位片22的固定孔221,进而使限位杆122、123穿过通孔32、33再穿设于长孔222、223,再以一固定件4锁于该固定栓121,将该上板架1枢接于下板架2,且以该固定栓121为支点,使转动片12可沿定位片22转动,进而使上板架1可沿下板架2转动,且于转动时可通过长孔222、223对限位杆122、123构成限位。当使用倒立机进行倒立运动时,得以通过上板架1构成使用者上半身的左右扭动,而可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进而提高倒立机的实用价值。而当不使用时,则将该上板架1与下板架2对齐,再将定位杆23向下插置于该套筒24使上板架1定位,以防止其不当摇晃摆动。

请参阅图5,为本实施例的上板架、下板架枢接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于组装后,其中的上板架1的转动片12的固定栓121穿过缓冲件3再穿过下板架2的定位片22的固定孔221,以一固定件4锁于该固定栓121;而限位杆122、123则穿过通孔32、33再穿设于长孔222、223。如此,该转动片12可沿该定位片22转动,且可通过夹置于转动片12与定位片22间的缓冲件3作为缓冲,使转动片12及上板架1的转动更为顺畅且降低磨擦的损耗。

请同时参阅图6及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动作状态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于使用倒立运动时,定位杆23向下插置于该套筒24使上板架1完成定位,除了可供使用者躺在倒立板架b上,将脚固定至脚部固定架c,并以手握把手e,使倒立板架b沿架体a翻转,以供进行倒立运动外,可将定位杆23向上由套筒24内脱离,使该上板架1可自由的转动,以供使用者通过上板架1构成上半身的左右扭动,而可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以架体及一枢设于架体,由上板架、下板架组成的倒立板架,以及一组设于倒立板架下方的脚部固定架,配合设于该上板架、下板架间的转动结构,构成倒立机的扭身结构。使倒立机可供进行倒立运动外,且可兼具扭身运动,以促进身体的筋骨舒张伸展,以及加速血液循环使气血循环的效果提升,进而提升倒立机的实用价值。

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